粟裕大將宿北首戰國軍中將戴之奇

粟裕大將和國軍中將戴之奇也算得有一種特殊的戰爭關係。戴之奇,貴州興義人,比粟裕年長三歲,畢業於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第二期。同學中有毛人風,廖運澤等等,北伐戰爭,“圍剿”紅軍,抗日戰爭,戴之奇都參加過。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雙方有一段相對和平期。毛和蔣重慶談判,“雙十協定”對雙方也有一定的制約作用。有一次,粟裕應顧祝同之邀,去徐州和國民黨方面談判,當時的戴之奇正是徐州綏靖公署副參謀長。談判結束後,戴之奇送粟裕返程。機場上將星簇擁,

突然,頭頂上飛機呼嘯而過,引擎聲隆隆,原來,國民黨的飛機正在進行作戰演習。戴之奇傲慢地說了一句:“現在的空軍威力真大啊!”他言外之意嘲笑解放軍沒有空軍。粟裕這樣回敬了一句:“遺憾的是,天上的飛機不能到地上抓俘虜。”

沒想到,很快,戴之奇就要為自己的傲慢付出慘重的代價。

1946年12月,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兵合一處,打響了宿北戰役,粟裕誘敵深入,在峰山設了一個口袋,貪功傲慢的戴之奇整編69師孤軍向前推進,和整編第11師拉開了空檔,步步轉入口袋中來。戰機已至,粟裕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最短時間內將戴之奇全師吃掉。

戴之奇這才覺得自己上當了,趕緊發電向友軍求救,向蔣介石求救。離戴之奇最近的整11師胡璉,由於剛從它區調來,對蘇北地區地形、民情俱不熟,且師部遭遇共軍兩個團突然攻擊,顧此失彼,且救援被阻,只有愛莫能助。

在陳毅粟裕大軍兇猛攻擊下,戴之奇陷入了四面楚歌,最後絕望地拿起手槍,自殺身亡。

六十九師是國民黨政府中央軍,一戰而全師2萬多人覆沒。陳毅寫了這樣四句:“敵到運河曲,聚殲夫何疑?試看峰山下,埋了戴之奇。”戴自裁後,胸徽,日記,手槍和中正劍被送到粟裕那裡,粟沉默良久,指示找副好棺木把戴之奇埋了,手槍和中正劍一併陪葬。

那麼,戴之奇為什麼要拔槍自殺呢?

不可否認,戴之奇這是愚忠。

因為戴之奇不但深受蔣介石的器重,是蔣介石的忠實信徒,而且他也深受蔣經國的重用。蔣公子為了插手軍界,按照蔣介石的意思,特意在江西開辦青年幹部訓練班,以培養自己的嫡系,戴之奇正是這時候把自己和蔣家父子關係更近一步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1945年初,經蔣經國首肯,他由第18軍副軍長調任“青年遠征軍”201師師長。

未來有了依託的戴之奇,打起仗來格外賣力,總是衝鋒在前,貪功冒進,沒想到一不留神竟然鑽進了粟裕的包圍圈裡。岌岌可危,大勢已去,既然兵敗,只有以死酬謝蔣家父子。

另外,後來,戴之奇的日記曝光,他寫道“哀莫大於心死”。這令人想到,漣水戰後的張靈甫也曾悲觀地說:"匪軍無論戰略戰役戰鬥皆優於國軍。數月來,匪軍向東則東,往西則西。本軍北調援魯,南調援兩淮,傷亡過半,決戰不能。再過年餘,死無葬身之地。吾公以為如何?"

同樣的戰區、同樣的官階、同樣的對手,同樣的形勢;“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這就是讓戴之奇之類將領”心死”的理由。發人深省,震耳發聵。

宿遷戰役雖然規模不大,但意義卻非常重要,多少年來,被後來更大規模的勝仗所掩蓋。事實上,它是兩個野戰軍融合一家,統一指揮,第一次大規模作戰,對於軍事形勢被動的局面來講,該役的勝利,是華東戰場第一個富有轉折性的標誌,極具深遠意義。

粟裕大將宿北首戰國軍中將戴之奇


粟裕大將宿北首戰國軍中將戴之奇


粟裕大將宿北首戰國軍中將戴之奇


粟裕大將宿北首戰國軍中將戴之奇


粟裕大將宿北首戰國軍中將戴之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