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为什么把袭人嫁给蒋玉菡?

窥梦红楼


虽红楼未完,但根据前八十回给出的线索,很多人物的结局仍能做出推测,这么多的人物中,袭人和红玉的结局应是最为明朗清晰的。

关于袭人的结局,无论文中判词抑或何处细节,都在暗示其最终会嫁给优伶蒋玉菡。袭人的判词“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暗示其最后与优伶结缘,而这个优伶是谁呢?在第二十八回,宝玉在冯紫英家做客,席间邂逅名满京城的优伶蒋玉菡,两人相见恨晚,初见便互换汗巾,宝玉回来后将蒋玉菡的茜香罗系在了袭人的腰上。关于此回,回前脂批:

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

袭人最终嫁给蒋玉菡,确凿无疑!



那么,早早就被王夫人暗中提拔为宝玉姨娘的袭人,步步为营、口口声声称“八抬大轿来抬我也不走”的袭人,为何会离开贾府,并另择他人呢?

在第二十回,元宵节下,中丫头都在外头耍子,独独麝月一人在房中,经一问才知其是担心房中烛火通亮,怕无人照看出现事故,宝玉深叹“公然又是一个袭人”,此处脂批:

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

此处可知,袭人离开时,宝玉在贾府,而从袭人离开时的语气来看,她是舍不得离开贾府的,是恋恋不舍的,故袭人是被迫离开贾府的。

那么,是谁逼迫袭人离开贾府的呢?



首先,从袭人离开时跟宝玉说的话来看,可以排除是宝玉让她离开的,如果是宝玉逼其离开,袭人不会求宝玉留下麝月,而宝玉也不会听从她的建议,似有不舍。

那么,就只能是宝钗或者王夫人了。

会不会是王夫人?首先可以肯定,王夫人在贾府败落后,必定想要裁减人口以节流的,毕竟当初也曾借绣春囊清理大观园的。可是,袭人走了,麝月也留下来的,这就与裁减人员无关了,毕竟,当时王夫人对袭人放过话的“我自然不会辜负你”,袭人成为宝玉姨娘,也是王夫人的意思,她有什么理由打破自己之前的决定呢?那不是打脸自己么?

所以,是宝钗无疑。

那么,宝钗有理由撵走袭人吗?非常有!

首先,宝钗早年为了“金玉良缘”,曾经拉拢过袭人,而袭人更未宝钗制造各种机会,比如让莺儿为宝玉打络子,当然,袭人也知道宝钗的各种丢人的历史,譬如坐在宝玉的床上为他绣肚兜。而狡兔死,走狗烹,历来不乏先例,以宝钗心机,袭人自然不能久留宝玉身边。

其次,宝玉对袭人一惯的依赖和信任。



袭人自和宝玉初试后,便被宝玉是为与别个不同,在晴雯死后,宝玉想的仍是:

“纵生烦恼,也无济于事。不如还是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来还是和袭人厮混,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

在宝玉心中,袭人是现实肉体之依赖,而黛玉为精神伴侣,地位非宝钗可比,那么黛玉死后呢?宝钗虽然成功嫁入贾府,但与宝玉的婚姻形同虚设。此时,宝钗见到袭人被宝玉所需要,而视自己若无睹,该如何接受?

所以,袭人必须离开。


微影悼红


宝玉为什么把袭人嫁给蒋玉菡?

  宝玉把袭人嫁给蒋玉菡?如果只是看了通行本的朋友,想必会把题主揪出来,痛扁一顿,因为袭人嫁给蒋玉菡,是薛姨妈提出来(是不是宝钗,没明着写),王夫人首肯,猜测贾政会同意的情况,让花家安排的,这个时候宝玉都出了家,在路上给贾政叩谢过养育之恩了,怎么会分身又安排袭人的婚事呢?

  但是事实上宝玉真的可能是安排把袭人嫁给蒋玉菡。我一直相信,虽然宝玉与袭人之间并没有爱情,虽然袭人也的确是比较有心机,无意害了几人的前程,但是以宝玉的善良,他在贾府落败后,不会再计较这些,那会儿讲较有什么用呢?何况袭人于他而言,是那么重要的一个人。很早以前,他的设想就是黛玉和袭人和他,一起最终化灰化烟。如果世事不许他如愿,他一定要把袭人放出去,必定会找个很合适的人。(也有说法是袭人舍已救宝玉——忠顺亲王索要美貌丫头,点名袭人,袭人主动答应,蒋玉菡救,这样就更是义婢了。)

  宝玉为什么会选蒋玉菡?

  蒋玉菡虽是个戏子,社会地位低,被人瞧不起——尽管他赚得多,可以买房置地,可以仗仗忠顺亲王等人的势,但是人们依然瞧不起他,最少是嘴上骂着心里羡慕着,比如说那些个最下层的丫头小厮婆子们。但是蒋玉菡有骨气,为人仗义,是个光明磊落的汉子,虽扮演女角,却是个君子。

他的名字里有个玉字,代表着美好,看看红楼梦里名字里凡有玉和玉有关的,都是作者特别喜欢的人物,至于菡字,荷花,更是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偏偏他还有个琪官的美名,于作者而言,这个人物虽身处社会底层,却极具君子之风,于宝玉而言,蒋玉菡是他一直想认识的人物,所以初次见面,即郑重地结交,他们惺惺相惜。如果可以,宝玉会把袭人托付给蒋玉菡。

  当然作者也早就安排好了,在第五回判词,在宝玉与蒋初次相遇互换汗巾子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从情感上来说,我觉得宝玉对蒋玉菡的敬重,他认为他值得,如果他可以安排的话,他会把还活着最重要的袭人嫁给最看重的蒋玉菡,而他出家,怀念那个永远忘不了的神仙妹妹。(文/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这源于宝玉(其实是作者)对袭人的痛恨。

袭人作为身份尴尬的半姨娘,从来未能履行自己的责任,反而甘愿給王夫人做探子,投靠薛宝钗,污蔑黛玉诽谤晴雯,打击一切挡在自己面前的拦路石。

很多事,宝玉之前并不怎么明白。等结婚才明白。当然对袭人充满仇恨,正巧,薛宝钗也要清除袭人这样的不安分势力,夫妻俩当然开始合作,王夫人也挡不住。

再说为什么将袭人嫁給蒋玉涵是惩罚。

过去,戏子是下九流,是贱籍。

这是子孙不能改行的低贱职业。

譬如,雍正虽然废除贱籍制度,但就是到了清末时期,戏子依旧还是最低贱的。比如杨小楼案,作为戏班老板,戏曲名角,杨小楼被判决擅娶普通地主商人之女韦阿宝非法。妻子被遣送归宗,家族重新安排婚事。只是因为,杨小楼是低贱的戏子。

可见作者对袭人的痛恨。袭人不仅得为戏曲事业奉献丈夫,还得奉献子孙,直到永远。


四川達州


润杨认为宝玉没有把袭人嫁出去,而是宝钗做主把袭人嫁出去的。

一,黛玉死了,宝玉的精神伴侣没有了,唯一的安慰是他的生活伴侣袭人,宝玉不会赶袭人走,更不会把袭人嫁人。

晴雯死后,宝玉虽然怀疑袭人告密,但是即使袭人告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王夫人说的事情件件属实。而且宝玉在生活中的确离不开袭人。

宝玉也说过了,晴雯之事再也不提。而且宝玉知道晴雯死后司掌芙蓉花,也是一个好归宿。他不再埋怨袭人。

二,宝玉最怕的是女孩子嫁人,他觉得好好的女孩一嫁人,就变得混账起来,最后成了死鱼眼睛。因此宝玉不愿意袭人嫁人。

宝玉素来喜欢袭人温柔和顺,娇媚可人。他不会忍心把袭人嫁出去,不希望看到几年后,袭人拖儿带女,变成死鱼眼睛。

三,袭人的判词证明宝玉对袭人的出嫁充满惋惜。

袭人的判词是:“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说明宝玉羡慕优伶蒋玉菡娶了袭人,对自己无缘和袭人生生死死在一起,满是遗憾。宝玉心里想过这辈子只要这两三个人生死在一起。这几个人包括黛玉和袭人。

在宝玉心里袭人是要和他一辈子的。自从宝玉和袭人云雨,宝玉待袭人便与众不同。袭人被暗升姨娘,宝玉高兴的说,这回你不能走了。宝玉根本没有让袭人走的打算。

既然宝玉不想让袭人走,那么袭人是如何嫁给蒋玉菡的呢?

宝钗和宝玉婚后,宝玉对着宝钗想着黛玉,难免冷落宝钗。宝玉又是耐不住寂寞的人,宝玉与袭人的关系便如胶似漆起来。这样一来触怒了宝钗,宝钗不会像凤姐一样直接打发走袭人,她会想一个周全的办法。

宝钗是正妻,她对房里的所有丫头都有生杀予夺的权力,王夫人已经管不到袭人了。

宝钗打发袭人有两个原因,一是宝玉宠爱袭人,袭人成为情敌。二是袭人是王夫人的人,宝钗不能让自己身边有一个婆婆的卧底。所以宝钗要打发走袭人。

宝钗通过薛蟠之口,了解到蒋玉菡在酒桌上说出袭人,并且与宝玉互换汗巾。于是便想将袭人嫁给蒋玉菡,这样可以一箭双雕。既赶走了眼中钉袭人,也断绝了宝玉和蒋玉菡搞基。

恰巧贾府落败,宝玉逃过一劫后要救贾府人。此时能帮助宝玉的只剩下薛蝌。宝钗让薛蝌出面说让袭人嫁给蒋玉菡,由蒋玉菡出面求忠顺王放过贾府一马。

宝玉和袭人不得不忍痛割爱,袭人因为没有正式名分也不得不答应婚事。

袭人临走时对宝玉满是留恋,希望宝玉“好歹留着麝月”。 当然了,一个戏子能有多大能量,蒋玉菡根本不可能挽救贾府。让袭人嫁给蒋玉菡不过是宝钗的一个计策而已。试图通过这一招,把宝玉留在身边。


润杨的红楼笔记


林黛玉的死,是宝玉一生最大的哀伤。

花袭人的出嫁,是宝玉此生最大的无奈。

袭人判词“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预示袭人最终嫁给了琪官蒋玉菡。

通行本中是宝玉出家后,袭人被贾府放出,由袭人的哥嫂将她自行配嫁的。


在87“原创”结局是贾宝玉凤姐等入狱,贾府中的女眷和奴仆全部都被官卖了,蒋玉菡买了袭人为妻。

在封建社会人口买卖制度下,奴仆丫头们都算是家庭物质财产的一部分。如果贾府已经到了连贾宝玉这种“无公职人员”都入狱了的话,丫头们作为物质财产应该也会被充公,然后到人口买卖市场进行官卖以变现成银子入国库。

如果按照脂批中所言,袭人说“好歹留着麝月”的话,袭人离开贾府时宝玉并未出家。在六十三回中占花名中麝月的花签是“开到荼蘼花事了”,宝玉应该和麝月还有最后一段缘分。 而六十三回中,袭人抽中的花签却是“桃红又是一年春”。

如果按照曹雪芹前80回来推测的话,应该是在贾府逐渐败落的过程中、贾宝玉大婚后尚未出家之前,贾府的财务亏空已经难以支撑,于是贾府无奈必须要遣散大部分奴仆下人,精简人员最大限度的减少日常开资。 在贾府遣散下人的过程当中,去留问题上颇费周折。贾府待下人宽厚,尤其跟宝玉的丫头们与宝玉感情深厚,谁去谁留?

袭人虽为宝玉“第一人”却一直没有名分,且被王夫人提拔时早已失去了贾母屋里一等大丫头的官中月钱、也就是早已失去了“正式编制”,由王夫人个人私自发放二两月钱的“姨娘待遇”。此时在精简人员的过程中,袭人的地位就变得最为尴尬了。 情况很可能是贾府的财务拮据,主子们的月钱都相应的减低。王夫人的月钱一降再降从二十两减至十几两、从十几两降到十两,甚至于最后连十两这个两位数都不能维持了,降到十两以下。每月只有几两月钱的王夫人已经很难再每月从自己月钱中分出二两来给袭人。各房中都在打发丫头,王夫人房里“正式编制”的丫头们还有一堆要打发的,也无法留下“非正式编制”的袭人。

而此时宝玉房中也有一大堆在官中领月钱的“正式编制”丫头要打发,且这些丫头们中间与宝玉发生过暧昧关注的就好几个,加上袭人这个“非正式编制”的老资格,谁去谁留的压力更大了!在精减人员过程中,再把袭人重新加入宝玉房里的“正式编制”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



现实的情况是宝玉与宝钗大婚后,宝玉屋里的一切自然由宝钗负责打理。过去大观园怡红院中“起头的”袭人的基本功能已经几乎完全丧失了,由宝钗全权正式接替。

此时的袭人选择了对贾府的最后一次尽忠,带头被放出。决定放出最老资历的袭人后,宝玉屋里再要放出其他的丫头就无人会不服了。

袭人在离开贾府的最后关头仍然心系宝玉,因而留下最后的话“好歹留着麝月”,麝月的确是宝玉房中平日最沉稳、关键时刻“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工作最负责又能干、又能说的丫头了。



因为愧对袭人对宝玉的一片痴心和忠诚,曹翁才为袭人早早的暗伏了与宝玉好基友琪官的美好姻缘。

宝玉为黛玉和袭人“做了两个和尚”的誓言在耳,宝玉在“抄检大观园”晴雯被撵走的痛苦无奈之中的心愿“只守着黛玉与袭人两个”的最后底线也跌破了。

黛玉死了,袭人去了,贾府也败了…………

失去最爱的黛玉与最依赖的袭人后,宝玉已经生无可恋了。然而宝玉还必须要直面巨大的现实生活压力、承担重振贾氏家族艰巨任务,这都是贾宝玉无法承受之重呀!

最终万念俱灰的宝玉,悬崖撒手出家去了。

把一切艰难困苦无奈都留给了妻子宝钗独自面对……………


阿丹151014015


半辈子兢兢业业的袭人最后被贾宝玉嫁出去?还真有可能是这样!第二十回,脂砚斋有一条特别重要的批语,不但记录了袭人被嫁出,也记录了正是宝玉将袭人嫁出的八十回后情节!


【庚辰双行夹批: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不然,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看过后文则知矣。

这一大段批语被我删除了为晴雯证明的部分,留下的文字正好揭露了八十回后,宝玉和宝钗婚后才将袭人放出的事实!(以下内容纯属猜测)

一,袭人在宝玉身边名不正言不顺。

宝玉婚后,宝钗应该会将莺儿带过来。而袭人虽然是准姨娘,却没有名分。贾家奔溃边缘,既养不起也没办法给她扶正,这样袭人的身份就很尴尬,丫头不是丫头,妾不是妾,甚至连姑娘都不是。所谓姑娘就是平儿一样的通房丫头。宝玉身边多余的丫头要放出去,袭人和麝月二选一。


最后袭人被放了出去。留下了麝月。脂砚斋说这主要是“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说白了就是证明薛宝钗不是善妒的人。所以宝玉之前的丫头只能留一个。那么为什么是袭人出去呢?

二,袭人买来的身份让她无法留下来。

袭人在宝钗宝玉婚后在贾宝玉身边有点多余。第一袭人和宝钗太相似。两人一样的温柔体贴,贤惠周到。脂砚斋说宝钗和袭人都不是“女夫子”,但明显是一类人。这样的人有一个足够何用两个?其实晴为黛影,袭为钗副正说明袭人和黛玉才是互补,与宝钗相斥。


第二,袭人是买来的身份。她的出身要高于家里的丫头。贾家打发人走,一定先以外来者为主。毕竟放出去被认为是恩典。所以袭人和麝月之间二选一,袭人被放出,而麝月留下。

当然麝月之所以留下还有一个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袭人给麝月求了情。从这里也能看出麝月确实隐忍着留到最后,也应了那句:开到荼靡花事了!

综上,袭人一定没想到自己最后被放出。鸳鸯当初说:你们自以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据我看,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你们且收着些儿,别忒乐过了头儿!”一语成谶!袭人在宝玉在的时候被放走,所以说: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当时大观园繁盛之时万万想不到的会有今日的离散!之所以嫁给蒋玉菡倒是好理解,蒋玉菡虽然是下九流的戏子,毕竟宝玉知根知底,总比将袭人嫁给陌生人为好,两人也有互换汗巾子的前缘,可谓姻缘前定!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呕心沥血之作,字字珠玑,需深读方能略省其意。在贾府中,宝玉一辈中都是以玉字为行辈部首(如贾珍、贾琏、贾珠、贾环等等),唯独贾宝玉是单独以“玉”字命名。而在书中,除了贾宝玉的幻身甄宝玉之外,以“玉”命名的人物唯有林黛玉、妙玉、蒋玉菡等三人。而贾府有一丫鬟原名红玉(林之孝之女),贾府说其名字是冲撞了宝玉的名讳,楞是被改成了小红。这是从侧面上讲,名字可不是随意起的。

红楼梦的人名,有很多有谐音的,一听便知晓。有的是在性情上有共性,而以“玉”命名的便属此类。贾宝玉与林黛玉在性情上极为相似,这也是宝黛爱情的基石。而妙玉在性情上,却比宝玉、黛玉走得更远,可以看成是极端化的林黛玉。蒋玉菡与贾宝玉不但是性情相投、一见如故,而且贾宝玉是“衔玉而生”的,蒋玉菡的谐音就是“将玉含”。

再看,贾宝玉身边极为重要的两位大丫鬟--晴雯与袭人。晴雯的性情与黛玉相近,被公认为是黛之副;而袭人的性情与宝钗相近,被公认为钗之副。所以,要读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就要将这些在性情上相近的人都综合起来分析。实质上,蒋玉菡、晴雯、袭人也分别就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晴雯的遭遇就是林黛玉的遭遇,而袭人的结局也可看成是薛宝钗的另一种结局。贾宝玉喜欢晴雯而厌烦袭人,也即是其爱着林黛玉而厌烦薛宝钗。但是,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的女子是袭人却不是晴雯,晴雯与贾宝玉的清清白白,象征着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有爱无性的纯净恋情。而袭人与贾宝玉的云雨情,也预示着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之实。

为了宝黛爱情的忠贞与纯粹,书中安排贾宝玉在与薛宝钗成亲之后的不久,便离家出走了。然而,在书中却又安排了蒋玉菡与袭人(贾宝玉与薛宝钗的象征)幸福地在了一起。蒋玉菡与袭人的琴瑟和鸣,也影寓了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姻后的幸福。


有知社


不得不说贾宝玉是个很幸福的一个人,这蒋玉菡和袭人夫妇俩,一个是他倾慕喜爱的戏子,一个是自小服侍他,还跟他初试云雨的袭人。而且这对夫妇都跟贾宝玉发生过肌肤之亲,最后贾宝玉把袭人嫁给了蒋玉菡,可能也是基于这一点吧。

大家都知道,在很早的时候,贾宝玉就把袭人破了身了。在古代,三从四德很重要,特别是女性的贞洁,看的比命都重要。本来袭人是注定要做贾宝玉的小妾的,可惜贾府出现变故,家道中落,于是薛宝钗跟贾宝玉这么一合计,于是把袭人给嫁了出去。

但是袭人已经被贾宝玉破身了,很明显不能随随便便就找个人嫁了,因为对方或许会因为她不是完璧之身而嫌弃,甚至是因此看不起她。所以想要找个能对袭人好的,又不会嫌弃袭人的人,就只能找一个靠谱的。

那么谁比较靠谱呢?谁又会接受一个不是完璧之身的袭人呢?想来想去,似乎只有一个蒋玉菡可以。

蒋玉菡在书中出场的次数很少,着墨最多的是贾宝玉跟蒋玉菡初次见面。蒋玉菡是唱小旦的,小旦是什么?在昆曲中,小旦是扮演一些小女孩形象的,在明清时期女子是不能上舞台抛头露面的,所以女性角色就只能让男人去演,比如著名的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等人就全都是男性。

而蒋玉菡又是“温柔妩媚”的气质,放到今天来说就是有点娘炮。不过贾宝玉就喜欢这种,书中描述,贾宝玉出来解手的时候,蒋玉菡紧跟着出来,因“花气袭人知昼暖”这句话向贾宝玉赔罪。

贾宝玉看到这蒋玉菡这么白白净净,又很懂事,于是心里非常留恋,在他得知道蒋玉菡就是非常有名的“琪官”之后,心里更是欢喜不已,于是把一块玉玦扇坠送给了蒋玉菡。蒋玉菡也送出了贴身的汗巾给贾宝玉,贾宝玉于是又把自己的汗巾(袭人送给贾宝玉的)送给了蒋玉菡。

这汗巾乃是私密之物,平时就是擦汗用的手帕,主要是贴身的私密物。当然了,汗巾还有其他的用处,比如在《前明正德白牡丹》中:“李桂金关上角门,解开了缚乳的汗巾,俱已渍透。取过面中,洗了身体。”在《豆棚闲话》中也有“乡间嫂子最跷蹊,抹奶汗巾拖子须”的记载,说明这汗巾还可以当裹胸用。

《醒世恒言》中也有记载:“袖中带得有白绫汗巾一条,约有五尺多长,取出劈半扯开,奉与美娘裹脚,亲手与他拭泪。”在《綴白裘》中也说“我有白绫汗巾在此,扯开了,权裹双足”。可见这汗巾还可以裹脚。

但不管裹胸还是裹脚,这在古代都是极为私密的物品,而且大多是女人专用的。如今贾宝玉跟蒋玉菡这么一交换汗巾,差不多就彼此知道了心意:“对方都对自己有意思。”

所以在第三十三回中,尽管蒋玉菡没出现,但通过忠顺亲王府的长府官来跟贾府要人(蒋玉菡)的时候,说出了蒋玉菡跟贾宝玉“相与甚厚”,并且还说出了两人曾交换过“汗巾”这等私密事,这时贾宝玉急了,唯恐他说出“别的事来”。

从这里就能看出,贾宝玉跟蒋玉菡的确是有过肌肤之亲了,而蒋玉菡从忠顺亲王府逃离出来,在紫檀堡置办房舍田地,似乎就是为了贾宝玉。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普及一下明清时期的历史了,由于明清时期很多皇帝都颁布过禁娼令,也就是禁止嫖娼。根据明末学者沈德福的观点,他认为明宣德皇帝的禁娼令,使人们的视线从妓女转向男妓,据说到了万历年间,男妓行业的发展,已经和青楼形成了相互鼎立的状态。

男妓院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象姑馆”,这种妓院由明代流传到了清朝。我国最早干预男同的法令始于乾隆年间,这足以见到至少在明宣德年间到清乾隆年间,男妓是很流行的,所以像《红楼梦》、《金瓶梅》这些书中,出现很多男同性恋也就不足为怪了。

尽管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这种双性恋让人侧目,但结合当时的历史,还是可以理解的。说到这里,这个大概就好理解了,蒋玉菡是贾宝玉的“男朋友”,袭人是贾宝玉的“女朋友”,出于种种原因,贾宝玉不能跟袭人在一起了,于是就让他信得过的“男朋友”蒋玉菡去接盘,这就是为什么贾宝玉要把袭人嫁给蒋玉菡的原因。


魏青衣




出题人说宝玉把袭人嫁给蒋玉涵,这样说是不正确的。因为通行本上是这样说的:他各自一人躺着神魂未定好像宝玉在她面前还胡u像是个和尚。手里拿着一本册子揭着看,还说道:"你别错了主意我是不认得你们的了。"并没有说把袭人嫁给蒋玉涵。但明眼人却知道袭人会嫁蒋玉涵这个意思。

凡是看过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的人应该都记得这个情节:宝玉拿宝玉便伸手先将"又副册”橱门开了,拿出一本册来,看过晴雯的判词以后,"…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的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似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我们知道蒋玉涵是做优伶的,而且还倍受顺忠王爷的喜爱,曾经为了捉拿蒋玉涵,忠顺王爷还曾经派人到贾府去询问贾宝玉。可见袭人嫁给蒋玉涵是命中注定的事。

不仅如此,贾宝玉初识蒋玉涵的时候就已经做过了蒋玉涵与袭人的月下老人。

宝玉初识蒋玉涵时曾经把二人的汗巾子互换,当时贾宝玉将自己的一个玉玦扇坠儿解下来,给了蒋玉涵,蒋玉函将自己贴身的一个北静王赠送的茜香国国王进贡来的一条茜香罗的汗巾子做了回礼。宝玉将自己身上一条松花绿的汗巾解了下来给了蒋玉涵使用,那条汗巾子实际上是袭人的。后来袭人来要,宝玉便将蒋玉涵所赠送的汗巾子给了袭人,其人虽然没有使用,却仍然扔到一个空箱子里保存。

袭人最后嫁于蒋玉涵也是在宝玉出家以后,王夫人做主。王夫人先派人把袭人的兄嫂了来,让他们事先为袭人寻找人家,最后为她找了"城南蒋家的,有房有地,又有铺面,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况且人物长的百里挑一的。”接着薛姨妈苦劝袭人,袭人不忍死在贾家,又不愿死在兄嫂家,到了蒋家,发现蒋玉涵就是宝玉赠送玉坠儿和其人汗巾子的那个优伶,并且对袭人温柔和顺,尊重有加,弄得个袭人真无死所,最后不得已与蒋玉涵成就夫妻。

其实袭人嫁给蒋玉涵,不是宝玉的意思,也不是王夫人的意思,更不是袭人兄嫂的意思,而是命中注定的一段姻缘。


萍风竹雨123



袭人是贾宝玉身边第一等的大丫鬟。她最早是贾母身边的丫鬟,因为贾母疼爱孙子宝玉,怕别人服侍不好,所以才指派了袭人去侍候宝玉。

书中也说到,袭人的性子也是有些痴的,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服侍宝玉后,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而且在第五回中,还非常明确的写了袭人和宝玉实实在在的有了云雨之情,这是全书唯一的一次明确写出与宝玉发生关系的女子。 在书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袭人和宝玉的感情关系也是非同寻常。袭人更是处处以宝玉的妾侍的心态自居,就连王夫人后来也暗许了袭人姨娘的身份。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袭人最后又嫁给了蒋玉菡呢?她到底是怎样嫁给蒋玉菡的呢?



关于袭人嫁给蒋玉菡,几乎是确定无疑的事了。首先从袭人的判词看,“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作者对袭人基本上还是肯定的态度,“温柔和顺”,“似桂如兰”,都是袭人的品质。“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明最终袭人还是没能和宝玉在一起,而是被“优伶蒋玉菡”受享了袭人的好处。 还有宝玉和蒋玉菡在初次见面的时候,就交换了汗巾子,蒋玉菡将自己刚得的“茜香女儿国进贡的大红汗巾”送给了宝玉,而宝玉也将自己身上日常系的汗巾子给了蒋玉菡。事后才想起来自己所系的汗巾乃是袭人的,所以回去后,就顺手把蒋玉菡给的大红汗巾给了袭人。

这一段也不是随便写的,正是对应了日后袭人和蒋玉菡的姻缘。 在宝玉和蒋玉菡、薛蟠、冯紫英几人的酒宴上,蒋玉菡行酒令时又误打误撞提到了袭人。还有脂砚斋的批语也透露了袭人日后出嫁的结局,包括临走时那句“好歹留着麝月”。 从种种迹象可见,袭人的结局最终也没能和宝玉死守在一起,而是出了贾府,嫁给了唱戏的蒋玉菡,这似乎没有争议。可是,因为曹雪芹原稿后四十回的遗失,我们并不知道袭人是怎么嫁给蒋玉菡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嫁给蒋玉菡的。毕竟袭人是作者书中唯一一个实写的和宝玉有过性关系的人,而且从袭人平时的行事上看,从她对宝玉的忠心上看,她应该是宝玉身边最不可能走的丫鬟了。


高鹗和程伟元整理的一百二十回通行本后四十回中,说袭人是因为宝玉出家了,王夫人和薛姨妈商议,觉得袭人年龄大了,和宝玉“又并没有过明路的”,所以叫了她的哥哥花自芳在外面寻了可靠的人,将她嫁了出去。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对于高鹗的说法并没有采纳,而是改成了贾府势败后,袭人和其他丫鬟都被卖了,蒋玉菡正好买了袭人,见袭人带着的大红汗巾子正是自己以前送给宝玉的,所以知道了袭人是宝玉身边亲近的丫鬟。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研究考证的结果是,贾府势败后,袭人为了救宝玉才嫁给了蒋玉菡。想借助蒋玉菡在忠顺王府的关系救宝玉,可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张爱玲女士也是认为袭人是在贾府势败后,嫌弃宝玉不上进,才一走了之嫁给了蒋玉菡。包括其他一些研究考证的人,基本上也都是这个方向。


在近几年的一些研究者的文章中,又有一种新的猜测,说贾府被抄家,忠顺王爷和北静王爷共同来贾府抄家,看到袭人戴在身上的红汗巾,北静王爷自然认得是自己给蒋玉菡的,所以由王爷做主将袭人赐给了蒋玉菡。

这现有的几种说法,似乎都不能令人信服。首先,从前八十回中脂砚斋的批语可以看出,袭人应该不是在宝玉出家后才嫁人的。还有从脂批中透露的袭人临走时说的那句“好歹留着麝月”,可以看出,袭人的走不是主动,而且是带着对宝玉无限的不舍,所以才有好歹留着麝月这样的言语。因为麝月是袭人一手调教的丫头,性子和袭人又接近,稳重和顺,只有留着她侍候宝玉袭人才放心。可见,袭人走的时候,至少麝月还在的,也就是说,宝玉还在,而且身边还有丫鬟侍候。


袭人到底是怎样嫁给蒋玉菡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受到怎样的压力出嫁的,这对于红学研究者们来说,至今仍旧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团。也许以后,会有更合理的猜测,也或许在以后还能再发现一些古抄本,会有后四十回遗失的文稿,希望能有这方面的遗稿来一解我们的疑惑。一直有人说,每一个读者心中都有一部《红楼梦》。我相信,在每一个红楼梦的读者心里,应该也都有一个袭人是如何出嫁蒋玉菡的原因。写文章一是为了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二是为了和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交流。所以,关于这个问题,若是您有合理的想法,不妨也留下您的猜测来,权当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