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设计杀掉魏延?并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是什么?

先说《三国演义》这部书吧,这是元末明初的一个叫罗贯中的人写的,经过后世的不断改变、加工、润色,最后到了清朝的毛宗岗手里进行了全面的批阅,才最终定稿,目前流行的版本就是毛宗岗批阅的三国,俗称毛批三国。

诸葛亮为什么设计杀掉魏延?并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是什么?


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都坚持忠孝节义,对这个犯上作乱的人是坚持批评和否定的,所以《三国演义》的基本立场就是拥护刘备,反对曹操。拥护刘备就是拥护汉家江山的正统地位,反对曹操,就是反对依仗权势犯上作乱的人。

在这样一个大的原则指导之下,进行的写作和修改,都是坚持标榜忠臣,贬斥奸臣,颂扬忠义,批判投降的。那我们再来看,魏延的来历。

魏延第一次出场是刘备在荆州城下叫门,门不开,结果一个红脸的人用刀劈了守城官兵,准备开城门,迎刘备。结果出来一员叫文聘的武将和红脸汉子交手,红脸汉子打不过文聘夺路而逃,这个人就是魏延。

魏延投靠长沙太守韩玄,关云长受诸葛亮之命前去攻占长沙,不想老将黄忠十分厉害,关公在黄忠马失前蹄人马都倒的情况下没有下手杀黄忠,黄忠也没有用箭射关羽。这引起了韩玄的怀疑,准备杀黄忠,结果魏延再次出手杀了韩玄,救了黄忠,献了长沙。

诸葛亮为什么设计杀掉魏延?并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一见到魏延就要杀他,说是魏延脑后有反骨。魏延是戴着头盔的诸葛亮怎么能判断他脑后有反骨?诸葛亮杀魏延是因为,他两次杀领导献城池,第一次未遂,所以从封建社会忠孝节义的道德角度看,魏延是个犯上作乱的家伙,不能留。

所以诸葛亮要杀他,这也是全书的主旨的要求,否则刘备集团的道德优势就没了,这部书也就立不住了。但是刘备集团的其他人都很希望魏延活下来,继续为兴复汉室出力。于是在众将的劝说下,诸葛亮放了魏延,但是对魏延提出了警告。这为今后杀魏延留下了伏笔。

罗贯中、毛宗岗都是坚持封建伦理道德的作者,他们不可能把一个屡次杀死领导的叛徒写成一个大英雄,所以魏延必须被杀死,而且一定是被书中的大英雄杀死,以便弘扬大英雄身上的忠义精神。

刘备是宽厚之人不可能杀魏延,只有诸葛亮这样的神仙般的人物才能杀魏延,而且是在死后杀。这既能证明诸葛亮的判断是正确的,更能进一步地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所以魏延必须死,而且是在诸葛亮死后就开始产生叛变苗头,进而有了叛变的举动,所以杀魏延既有理——魏延造反,这是他一惯的表现,合情合理;又有利——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诸葛亮为什么设计杀掉魏延?并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是什么?


这是作者的意图,也是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的要求,所以这部书就把魏延写成了一个乱臣贼子,最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是全书的精神主旨在魏延这个具体人物身上的体现。可见这部书结构之精密,故事情节安排之讲究,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也是有迹可循的,并不是简单编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