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是怎样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年的?

革斤春风


李显一生两度即位为帝,说悲催也悲催,说幸运也幸运,毕竟能够被废了以后还能复位当皇帝的人,在历史上可没几位。

他的弟弟李旦的命运也是如此,也是一生两度即位为帝。

李显和李旦兄弟俩的命运之所以如此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则是因为他们的母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人所熟知的一个女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能称之为女皇帝的女人——武则天。

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后宫的才人,后来,李世民一死,她便被剃发当了尼姑,然后被送到了感业寺。

这事换作别的女人,这一生也就是在寺庙里吃斋念佛,孤独终老了,不过,武则天却注定了不会如此。

实际上,在李世民病重之时,武则天便已经和比自己小4岁的李治勾搭上了,只是李世民没死,李治和武则天也不敢太过火,他们所能做的只有一个字,等!

所以,武则天在李世民死后被发配到感业寺当尼姑后,李治便迫不及待地跑去感业寺见武则天了,后来又想办法将她弄回了宫。

后来,李治为了武则天,废了王皇后,然后改立武则天为后。

李治在显庆五年以后,突然患上了所谓的“风疾”,时常头疼眩晕,抽搐,言语不利,所以很难继续处理繁杂的军国政事,可是,政事总得有人处理不是?李治想到的不是让自己的儿子处理,却想到了让武则天代他作出决断。

如此一来,武则天自然慢慢掌控了权柄,后演变为垂帘听政,时人称之为“二圣临朝”。

李治病死后,李显即位,但是权柄仍然掌握在武后的手中,李显也只能乖乖听他老娘的话。

不过,李显后来试图撇开武后建立自己的势力,试图夺回皇权,为武后所忌,从而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然后一脚将他踹出了长安。

李显被废了,可是武则天称帝的时机还没有成熟,所以她只能另立一帝,即睿宗李旦。

李旦虽然当了皇帝,可是自从看到了哥哥李显的下场后,却终日惶惶不安,所以他比李显更胆小,李显好歹还敢在武则天的眼皮底下弄点小动作,李旦却不敢。

武则天曾经试探着对李旦说,皇帝呀,我还政给你吧?

李旦吓得一哆嗦,跪在了地上,他是胆小,可又不傻,哪能听不出老娘的话中话?他要真敢答应,恐怕下场比李显更惨。

武则天要称帝,李旦更是不敢流露出任何反对甚至是不愿意的情绪,老老实实让位。

704年,80岁的武则天垂垂老矣,又患了病,眼见她已经没多少精力继续处理政事,更没有多少时间可活了,朝堂之中顿时暗流涌动,人心思变。

神龙元年正月,即公元705年2月,宰相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联合军中武将李多祚等人,亲率羽林卫500余人发动兵变,砍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和张宗昌的头,然后迫使武则天让位于李显,史称“神龙政变”。

实际上,神龙政变当日,武则天只是发了一道命令,让太子李显监国,到了第二日,武则天才正式宣布让位给李显。

李显也因此稀里糊涂地第二次坐到了皇位上,心中又忐忑又激动。

武则天一退位,便被迁到了上阳宫,她只能在上阳宫养病等死。

她到了上阳宫之后,李显仍然很不放心,所以每十日便要带着人上阳宫探望武则天,虽然名为探望,可是实际上却是为了确保武则天不会死灰复燃,形同监视。

李显为了告诉天下人自己得位之正,是武则天自己禅位给自己的,仍然继续使用武则天“神龙”这个年号,然后又给武则天上了个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李显此举等于是承认了武则天的皇帝身份。

不过,神龙政变毕竟是为了恢复李唐江山,所以在神龙元年二月,李显便在文武百官的拥护下,恢复了李唐国号。

武则天在病中听到了李显的所作所为,心中颇为感慨,但是她已经无力去改变什么,更无力去从李显的手中重新将皇权抢过来。

当然,武则天毕竟是李显的生母,所以李显也不会将他怎么样,更何况,以李显向来懦弱的性格,也不敢将自己的母亲怎么样。

神龙元年十一月,武则天在上阳宫病逝。

武则天一死,李显和群臣也不再顾忌她,直接废了她的帝号,给了她一个“则天大圣皇后”的尊号。

李显虽然重新当上了皇帝,可是也不好过,自己好不容易从老娘武则天手里夺回皇权,转眼间却又被媳妇儿韦后给抢走了,这还不算,李显自己最后还被韦后给毒死了。

李显死后,李重茂即位为帝,却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弄了一出“唐隆政变”给夺走了皇位,后来李隆基又发动了一场“先天政变”将皇权从老爹李旦手里给抢了过来。

唐玄宗开元四年,李隆基将武则天的尊号改成了“则天皇后”,武则天的尊号也从皇帝、天后、圣帝到圣后,最后定格成了皇后。

武则天也自知“篡唐立周”定然逃不过后人的指摘,所以,干脆让人给自己弄了一块无字墓碑,不说己功,不论己过,功功过过全留给了后人去评。


流浪的侯爵


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不仅仅夺了大唐的江山,就连生物规律在她身上都被违反了,在她古稀之年依然对房事“性”趣满满,招了几个男宠,还设了个控鹤监来招纳男宠,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掌握权力的武则天精力充沛,身边的人都“不觉其衰”,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个高龄的女人,只不过在被夺权后,武则天就迅速的衰老下去,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形容羸弱”的老女人。




武则天在历史上是个很有争议的人,为了夺权,一步步的铲除权力路上的障碍,就算是至亲也是毫不留情。

武则天最早出现在唐朝皇室,是在十四岁的时候,入了后宫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本来唐太宗挺赏识她的,在听到武则天的驯马高论后,有所疏远,唐太宗病重时,武则天侍奉唐太宗之际,与太子李治相识,两个人也由此有了交集。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在感业寺上香,看到在此出家的武则天,两人郎情妾意了一番,被萧淑妃夺宠的王皇后见状主动提出让唐高宗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也由此在后宫和李唐皇室掀起了腥风血雨。



王皇后本想着利用武则天来对付萧淑妃,没想到两人都被武则天扳倒,为了陷害王皇后,武则天在生下女儿一个月王皇后来看望之机,武则天亲手掐死了女儿来嫁祸她,唐高宗自然不会想到武则天会这么心狠手辣,对自己亲生女儿下手,王皇后百口莫辩,被打入冷宫,而萧淑妃在与武则天宫廷斗争中也以失败告终,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为庶人,恶毒的武则天将她们两人的手足砍断,反绑在背后,浸泡在酒缸中,关在暗室。

在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之后,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几位大臣,最后还除掉了长孙无忌,在唐高宗患上头风之疾后,武则天开始代理朝政,由此开始掌政,权力欲望越来越大,在唐高宗风眩更甚之时,欲禅位给太子,武则天为了总揽大权,就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太子李弘下了毒手,次子李贤继立太子,没多久找了个借口,将李贤废为庶人后逼令自杀。



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的三子李显即位,当了一个多月的皇帝就被武则天贬斥到房州,立了四儿子李旦为帝,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在李旦当了六年的傀儡皇帝后,公元690年,66岁的武则天还是把李旦拉下马来,自己当了皇帝,改唐为周。

掌握着权力的武则天让人看不出一点老态,在唐高宗死后没多久,千金公主就将在街头卖药的小货郎冯小宝进献给寡居的武则天,此时武则天已经60出头,身强力壮的冯小宝让武则天很满意,为了让冯小宝能够自由出入宫禁给她陪侍,就将冯小宝头发剃光,当了一名假和尚,并改名为薛怀义。



公元697年,太平公主将自己的面首张昌宗进献给武则天,进入皇宫后,张昌宗又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推荐给武则天,此时武则天已经73岁,在品尝过两个小鲜肉后,武则天十分满意,这两个小鲜肉由此飞黄腾达,权势熏天,武则天还设了个控鹤监来招纳男宠,负责人就是张易之,那些想要得到武则天赏识的,要么给武则天进献“男色”,要么就自荐,只不过二张的地位没人能撼动。

善于打扮的武则天和女皇的威严,让身边的人看不出高龄的武则天有一点衰老的样子,而武则天也在尽情的享受这一切。

让人“不觉其衰”的武则天在失去权力以后迅速衰老,失去风彩,在孤独中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年。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生病居住在洛阳宫长生殿,陪侍在宫中的是张氏兄弟,太子李显和宰相都很难见武则天一面,深怕张氏兄弟会对朝廷不利,宰相张柬之联合了桓彦范、敬晖等人,拥举太子李显发动政变,挥兵进宫杀死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并包围了武则天寝宫,逼武则天退位。

政变后的第三天,无奈的武则天下诏传位于太子,李显即位后复国号为唐,武周朝终结,随后武则天搬到上阳宫,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被夺了政权的武则天并没有被清算,依然有众多宫女和太监侍候,长期处于武则天威势下的李显见到她还是战战兢兢,不敢多说话,唐中宗李显每隔十天会去看望一下武则天,只不过武则天对他却是冷冷淡淡,不理不睬。


失去了权力和爱人的武则天心灰意冷,心绪不佳的她也连带着饮食不佳,就连梳洗打扮也没了兴致,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坐在上阳宫的庭院中,一坐就是一天,在阴冷的天气则懒的起床,裹着被子躺一天。

在这种半禁闭半隐居的日子里,亲人们鲜少会去看望她,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也不敢跟她多说话,武则天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其精神状态迅速恶化,而迅速衰老的样子让李显都感到惊心动魄,不再是以前虽然年老却容颜焕发的武则天,只是一个平凡的、老态龙钟的老妪!


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困居在上阳宫的武则天病死,在临死前留下遗诏,让李显削去她的帝号,改称为“则天大圣皇后”,并“祔庙、归陵”,和唐高宗李治合葬,将当初被她迫害致死王皇后、萧淑妃还有一众大臣平反,让他们的家人恢复了自由身。

武则天死后,在她的陵前立起了一座没有任何字迹的石碑,一生是非功过,任由后人去评价!


历史红尘


首先要明白一点的是,武则天是被逼退位的,丞相张柬一心想着恢复大唐,于是便在武则天体弱多病之际打动政变,欲为李显夺回政权。当然,武则天在张柬打进长生殿后知道无力回天了,于是便主动退位还政于李显。

李显确实是个好儿子,虽然自己的母亲对不起自己,可是自己也不能对不起自己的母亲。他知道母亲对于权力的狂热,在武则天退位后,仍然给了她一个极为尊贵的名号——则天大圣皇帝。毕竟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的,这样母亲也会好受一点。



并且李显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朝中文武百官到上阳宫看望武则天一次,尽暄寒问暖之能事,谈血脉相连之温情,尽可能的做到一个儿子的责任。而对于武则天娘家的人也给予优待,毕竟是自己的舅家,不能够伤了情分。

李显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而武则天的心里也确实好受了些,尽管手上没了一点权力确实没有什么滋味啊。不过,她还是被自己儿子的所作所为打动。



她作了自己的遗嘱,主动的降低自己的身份,恢复自己唐高宗皇后的名号,要求归西后与唐高宗合葬。总不可能以一个皇帝的身份去见自己的丈夫吧,所以恢复皇后称号还是有必要的。

总的来说,武则天在退位之后,虽然没有了权力而显得落寞,可是她并不空虚。该吃吃该喝喝,时不时的儿子还会带着群臣来看望自己,娘家的人也与李氏皇族和解,一切都显得极为的和谐。

只不过,好儿子确实不是好皇帝的料,这便是后话了~


妙龄老翁谈历史


武则天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刻,虽然被软禁,但仍然想方设法施加最后一点影响力,将朝局搅乱。

不要以为神龙政变后,武则天就是等死。她虽然被迫禅让给儿子唐中宗李显,但对朝政无时无刻不密切关注。

最简单的例子是,当李显去面见她时,武则天是这样表现的:

太后(武则天)泣曰: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

武则天完全把握住了儿子的心理,知道他并不满意张柬之这些大臣,所以几句话就挑唆的李显“悲泣不自胜”,当即决定“三思等得入其谋”。

于是,武三思和张柬之等人的争斗就这样再度开始。至于结果,武则天已经不关心了。

再说说武则天临终时的情况,她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精明。

首先,“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在政变后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

去帝号,最本质的目的是想要自己死后能获得李家的香火祭祀。这是为自己谋福利。

其次,赦免王皇后、萧淑妃的家族,和褚遂良这些当年反对过她的大臣。

最后,对于武三思等人,“则天遗制令复其所减实封”——几句话再次挑动起朝局。

这些安排,都证明了武则天旺盛的生命力,不愧为唯一的女皇。




HuiNanHistory


武则天被狄人杰说动后,决心归周于唐。不立武氏后人,而立先前废去的皇帝,自己的儿子李显。这也意味着李显一旦继位,这李唐也就自行恢复了。所以,武则天先走一棋,决心立李显太子。决定弃周取唐。

武则天老年多病,处理事务力不从心,就把朝政交给张宗昌张易之处理。这样一来,二张把持了朝政,渐成一个新的势力集团。众大臣怕其篡权,再搞个什么新朝廷就更麻烦了。所以,就怂恿李显政变夺权。他们就入宫,说二李造反,直接带兵入宫。此时武则天午觉,醒了问,又是谁造反?大臣说是张宗昌兄弟,已给杀了。武则天看到李显在其中,说是你小子干的吧,心急什么?大家不走。武则天一看明白了,这是要个交待。就让李显全权处理朝政。

武则天沒了二张,又因儿子逼宫,心情郁闷,一年后就死了。李显隆重地葬母亲武则天于乾陵。之后任用武三思,武承嗣,上官婉儿等武则天手下故旧。驾着李唐这个大船继续前行。





劉一千五


公元705年,这是武则天正式当皇帝的第16年,也将是她当皇帝的最后一年。当然,此时武则天并不知道她将会在这一年被迫退休。

在这一年之前,武则天重新立李显为储君,成功解决困扰她多年的继承人问题,因此她志得意满,特意将年号改为“神龙”,以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

然而,仅仅只过去一个月,就在这一年正月的月末,宰相张柬之、崔玄暐联合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三人,说服了时为太子的李显,一起发动举世闻名的“神龙政变”。

当时,李显等人直接率领羽林军杀入武则天养病的迎仙宫,斩杀了随侍武则天左右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并包围了武则天的寝宫集仙殿,张柬之更是亲自带人将武则天团团包围。

见此,武则天吃惊地坐起来,问道:“是谁在作乱?”张柬之很平静的回答说:“张易之、张昌宗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将他们杀掉,因为担心可能会走漏消息,所以没有来得及向您禀告。故特来向您请罪!”



这时候,武则天见李显也在人群之中,便大声对他说:“这件事是你让干的吗?现在张易之和张昌宗已经被诛杀,你也可以带人回东宫了。”按照李显懦弱的性格,如果没有张柬之等人在侧,估计早被武则天一声呵斥给吓回东宫。

但是,此时不同往昔,李显身边有很多人给他撑腰,桓彦范第一个跳出来输掉:“太子哪能还回到东宫里去呢?当初天皇把太子托付给陛下,现在他年纪已大,却一直在东宫当太子,这合适吗?所以,希望陛下立马将帝位传给太子,以顺从上天与下民的心愿!”

武则天被怼的哑口无言,这时她又发现自己亲手提拔的崔玄暐也在其中,就对他说:“别的人反我我能理解,但你是一手提拔起来的,怎么也在这里呢?”崔玄暐很平静的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报答陛下对我的大恩大德。因为,我拥立的可是你的亲生儿子啊!”

最终,武则天只能低下了头,无奈的禅位给李显,即唐中宗。李显即位后,为表示对武则天的尊敬,仍然将年号尊为“神龙”,同时尊武则天为太上皇,将其徙居到上阳宫居住,并指派参与神龙政变的右散骑侍郎、左羽林将军李湛,宿卫上阳宫,名为保护实为监控。



总的来说,武则天毕竟是李显的生母,又是大唐名义上的太上皇,所以至少在表明上,李显对她还是非常尊敬。

据记载,李显每隔十天,就要率领百官,到上阳宫问候武则天起居,还亲自跪着给武则天喂药,那真是母慈子孝,给人一种非常温馨的画面。

但是,武则天毕竟是武则天,拥有着非常老练的政治智慧,当时她已经被迫交出手中权力,但武氏家族还有很多人在朝堂中占据高位,对于李显来说,他为巩固自己的皇位,很有可能对武氏家族展开大清洗,这是武则天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她必须设法阻止李显。

于是,武则天在入住上阳宫后,故意不施粉黛,也不再梳妆打扮,以至于看起来非常憔悴,要知道武则天之前可是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亦不觉其衰老。所以,等到李显来拜见武则天时,一下子被武则天憔悴的面容给吓坏。



武则天便趁机哭着说:“我从房陵把你接回来,本就是要把天下托付于你,那五贼(参与神龙政变的五王)却贪求事功,把我弄到这里。总而言之,我们再怎么有矛盾,也是一家人啊!如果家人都不可信,外人又怎么能值得相信呢?”

李显听后,悲泣不已,于是回朝后便放弃打击武氏家族,反而继续让武三思参与朝政。后来,参与神龙政变的五位主要大臣,均被武三思害死。

等到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武则天在去世时,特意留下遗诏:

一是赦免当年被她害死的王、萧两位高宗后妃的族人,又赦免了当年同情王、萧二妃的褚遂良、韩瑗、柳奭三人的亲属。武则天的这一举措,也算是缓和她与大臣之间的矛盾。

二是除去自己的帝号,称自己为“则天大圣皇后”,并要求合葬高宗乾陵,也算是缓和她与儿子及李唐皇室的矛盾。

至于她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在乾陵东侧立一块无字巨碑,其是非功过都交由后人来评说。


我是赵帅锅


武则天其实早就想到了李显的继位,因为这都是她一手安排的。

虽然她也曾有立侄还是立子当太子的纠结,但当狄仁杰说出 :“给姑姑和给母亲上坟肯定是不一样的!”硬道理后,她还是坚定地把太子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李显,即使她知道李显并为是合适的人选,李显的能力在武则天这样的大神级看来,确实不足一提。

所以当丞相张柬之网络一干人等发动神龙政变的时候,武则天表现出了少有的平静,这里面除了年龄大了、心劲小了的原因外,更多的是武则天已经想把位置传给李显了,如此折腾不过是只能说李显过于着急了。

退位后的武则天其实心态是平和的,从个人情感上分析,既经历磨难又风光无限的她是可以看透人生的,从政对于她来说已经没有了太多的兴趣,因为晚年的她多以养生为主,何况是82岁高龄,所以从位置上下来不会给他最后一年的生活带来太多的痛苦。李显复位后,虽然是当上了一言九鼎的皇帝,但他对自己的母亲还是很好的,隔几天都要带着群臣去看望她老人家,有人说是为了更好的监视武则天,我说有这个心的人都不是正常人,一个82岁高龄的老太太,还是自己的生母,她会给自己带来多大危害,何况李显是由废太子又被立为太子的,这些人生转折,那一次不是母亲大人给予的,之所以有的人会有这种想法,明显是基于自己的合理想像,但人生是能靠想像实现的吗?

给武则天带来最大的苦楚的实际上疾病,这是谁也回避不了的问题,也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有的人又说,是因为武则天被软禁,最终郁闷而死,我说这就有点扯蛋了,以武则天的年龄段,别说是生命年龄普遍不高的唐朝,就是现在到了这个年龄段的老太太,更多的还是想着晒晒太阳,喝喝水,好静而恶动,人多了围着就嫌烦的慌,要是不控制人数,走马灯似的拜访她老人家,估计不是最后一年,也就最后半年的时光可以让我们讨论了。

感觉我的草根式点评还有点道理的话,别忘了高抬贵手点个赞,若觉得水平太滥,那就转发吧,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存在!


媚眼儿看史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的女皇帝,因为北魏殇帝元姑娘并不被史学家们所承认,不过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最终还是被逼退位了。后来武则天在退位一年后就死去了,那么她在这一年中是怎么渡过呢?

其实武则天的死并不是因为遭到残酷迫害而是因为疾病缠身,实际上武则天退位后是得到很好的对待的,还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享受太上皇的待遇。这是因为武则天除了是武周的皇帝外还是唐高宗的皇后唐中宗的母亲,因此神龙政变后唐中宗李显虽然在大臣们的拥护下复辟了唐朝,可是也不好去找屡次迫害自己的武则天的麻烦了。

就这样武则天被唐中宗李显等人安置在洛阳上阳宫居住,由于早就疾病缠身最终于一年后病死于上阳宫,死前颁布遗诏主动去掉帝号跟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还为自己立了一座巨大的无字碑。所以说武则天也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传奇了,明明篡夺了别人王朝皇位却在其复辟后没点事,那些遭受她迫害的人也不敢去报仇。



不过对于权力欲望极强的武则天来说被逼退位肯定是让她非常不好受,尤其是诸多大臣竟然乘她生病的时候发动政变将其赶下台,还杀死极为喜爱的面首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所以说武则天内心的愤怒和无奈可想而知,她之所以退位一年后就病死,恐怕除了年老体衰外有部分原因是被气的。


执斧谈史说事


公元705年2月20日,大周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大周帝国中枢发生了一场皇权更迭、影响百年国运的大事件。

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在武则天的寝宫迎仙宫,将正在睡大觉张易之、张昌宗杀死,然后直奔集仙殿,张柬之跪奏:“张易之,张昌宗两人密谋造反,臣等奉太子的命令已将其斩杀,惊动了天子,臣等罪该万死!”

就那两个酒囊饭袋造反?他们哪来的本事!武则天瞬间明白一切,四天后,传位于李显,还天下于李唐。

失去权力和男宠的武则天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衣、食、住自然无忧,但她昔日的威严仍在,宫女战战兢兢无人敢亲近她,与她说上两句知心话,在上阳宫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李显每十天都会带着文武百官,去给武则天请安,对她嘘寒问暖,但她对李显的不打招呼“提前接班”,满怀愤怒,因而武则天面对儿子,一脸漠然,不理不睬。她已失去了连梳洗打扮都的兴致,《资治通鉴》记载:“后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衰老。及在上阳宫不复栉頮,形容嬴悴。”

李显看到的母亲鬓发惨白,皱纹松垮贴在脸上,两腮凹陷,手臂如枯枝,早年高挑挺拔的身躯已萎缩成一团,仰面躺在大大的床榻上,两头都空出一大截,仿佛锦被下覆盖的是一具枯骨,哪有一点当年英姿飒爽的大周女皇的影子!

武则天一生都在追求权力。为了权力,她不惜亲手掐死尚在襁褓中的女儿,不惜害死两个亲生儿子,不惜将王、萧作成“人彘”,不惜杀死亲姐、毒死外甥女,不惜反复立废李显、李旦这两个儿子,不惜与长孙无忌等群臣斗智斗勇,终于在67岁时自立为帝,统治大周王朝15年,她习惯了每天日理万机,杀伐决断,现在突然无所事事,陪伴她的只有空虚寂寞冷,失去了权力,就像被抽走了灵魂,成为一具行尸走肉。

武则天有时索性整天卧床不起,裹着被子侧身躺在仙居殿中,微睁着双眼望着空空如也的大床,泪流满面,老来伴,老来伴,老伴在哪儿?自己终归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依然需要伴侣和慰藉。自己何尝不知张易之和张昌宗那两个酒囊饭袋平时飞扬跋扈!要是换作当年,早就象薛怀义一样送上西天了,曾经为了这两个男人,逼死了自己的亲孙子,无外乎是给自己晚年留个慰藉,造反?他们哪来的本事!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是自己生生毁掉的,这个报应是不是来得有点快?

武则天时常满脸倦意呆坐在上阳宫的庭院里,眼睛茫然,孤独寂寥,凋落在头上的树叶随风微动着,突然一只猫从面前腾跃而去,她心里一颤,掩面失声。权力是一道强力的春药,当初为了权力,杀戮无数,萧淑妃说过变成猫也不会放过自己,到现在才明白一切都是过眼烟云,于是武则天放下执念,下令赦免了王皇后与萧淑妃后代,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还赦免了褚遂良等一大批政敌,世事沧桑,都过去了。

有时她命宦官在她面前点一盏亮亮的油灯,她全神贯注地凝视着灯火,想起了当初一把鞭子,一把锤子和一把刀拿下“狮子骢”,想起了在李世民病榻前与李治巫山云雨,想起了在感业寺与青灯为伴,想起了与李治合称二帝,想起了薛怀义……在喃喃自语中睡了过去。

渐渐地,人们觉得那位昔日雷厉风行,杀划果断的女皇似乎痴呆了……

武则天知道自己的大限快到了,留下了“袝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的15字遗诏。

去帝号尊皇后,武则天这样低调地承认自己是李治的老婆,不再是大周的皇上,这样众臣不会在她死后对她不敬,这样她才不会被人挫骨扬灰, 作为唐高宗的皇后,是李治的爱人,合法夫妻合葬,顺理成章、天经地仪。谁不照办属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正是她政治智慧的体现。

上阳宫还是那座上阳宫,可是物是人非,往日豪奢繁华早已随风而去。公元705年12月16日,在孤独与寂寞中,一代女皇驾鹤仙去,享年82岁。

临终前,中宗李显一直陪伴在身帝,她不喜欢这个儿子,甚至动过杀掉这个儿子的想法,但最终给她送终的还是这个儿子。

一代女皇谢幕了,她是世上最成功的女人,但是她是个幸福的女人么?或许,她也不知道。


美丽青春您真痘


武则天一生经历无数,到了神龙元年,年岁已过九九之数的她,无论是面对宫廷政变还是面首被杀,甚至对自己的寿数都已经看得非常淡然,她最后一年的日子便如她的心态一般,毫无波澜。当然,她的内心所想我们是“听”不到的,所以只能透过她的行为种种来分析。

她最后一年是怎么过的?神龙政变后就是软禁,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做些固定的事情,不必想象软禁中的她,还能过的多么跌宕起伏,多姿多彩,我们只讲讲临终前的所作所为。

神龙革命......还是称为神龙政变或者五王政变吧。所谓神龙是武则天“图吉利”新换的年号,在这一年发生的政变所以称之为神龙政变。

五王政变这个别称我想多写几句,五王就是发起者中坚力量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袁恕己,他们在发动五王政变后,张柬之率五百羽林兵刺杀了张氏兄弟(张易之、张昌宗是武则天面首),包围武皇的长生殿,逼迫她退位给李显。随后张氏兄弟的党羽全部被逮捕或者诛杀殆尽,最终,他们受到了李显“嘉奖”,都封为郡王(为了架空实权),所以也称五王政变。他们再造李唐居功至伟,同时也让人人自危的满朝文武结束了担惊受怕的日子。最终还是被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所构陷,结局惨了些:

除了张柬之早死在贬所以外,其余四人全部受尽折磨而死。

还有几点影响其心境的条件,我来描述一下:

生存条件

从生存角度看,虽然武则天被限制了人身自由,但性命无虞,李显也不想落个弑母的名头。

居住条件来看,上阳宫总面积8平方公里,对于一个80多岁的老妪来说,足够溜达啦,至于“装修”,后世的玄宗李隆基经常特地在这里举行宴会,想来豪华至极。

衣食用度方面,完全依照武则天退位前的标准供应,唯一不同就是“衣”,还穿龙袍那是别想了。

影响心情

再怎么说皇帝也是亲子,李显不但每隔10天就来探望,恭敬至极。

娘家人很安全,“武氏三代讳,奏事者皆不可犯!”,李显与武三思是莫逆之交,本来二人就是姑表亲,又是儿女亲家,还那么谈的来,怎么会动武家呢?

另外,即便想动武家,李显也没有这个能力,真正把持朝政的是韦后,而韦后&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的关系全大唐都知道了,唯除李显。

在这种条件下,想来,武则天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再看看她临终的行为:

《遗制》条件有二

一、袝庙、归陵,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进太庙,归葬乾陵,以皇后名义与高宗李治合葬。

二、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柳奭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

被她坑害过的,逝者已矣,无法弥补,情敌也好,政敌也罢,他们的家属和当初受牵连的人,既往不咎,还复从来。

如上种种,我们不难推断:

武则天已经放下了一切,连后事都安排好了,当然已经知道自己的寿元将尽,最后赋闲上阳宫的一年,他已经真正的审视了自己这不平凡的一生,放下一切,还归本位。

无字碑:生平任人评说。临终的心态已经调整的相当不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