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是你亲儿子,一套房子也分不到吗?”“这是你妹妹应得的”

都说一个谎言重复一千遍后,那可能就成真了!这话也不无道理,同样的在感情的世界里,如果一个人就算有目的接近你,哪怕真的另有所谋,那又如何,只要他真的为此付出过。

比起残酷的现实,人们似乎更喜欢善意的谎言,这就是人的天性,喜欢向往美好的方向!

而现实中也不缺乏这样的例子,甚至在感情的世界里,也有可能长久的虚假,也都变成了真实,下面我们先来看一则情感案例!

唐太太今年已经78岁了,而她有三个子女,两个亲儿子和一个收养的女儿,当年那个小女儿是她的丈夫抱养回来的,当时唐太太有些反对,因为她觉得有两个亲儿子已经够了,可是她的丈夫却说有儿有女更好,反正也不差那一口饭。

就这样,唐太太家里就有了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也非常活泼,但是也常常会闹矛盾,因为两个哥哥常常抢妹妹的东西,小时候父亲给他们三兄妹一人一个棒棒糖,可两个哥哥还是嫌不够,经常把妹妹的份也拿走,唐太太见到这事情也不管,反正她就是有些无所谓的样子。

“我才是你亲儿子,一套房子也分不到吗?”“这是你妹妹应得的”

不过因为自己丈夫比较疼爱养女的缘故,唐太太对她也不会太怎么样,也不会特别的区别对待,他们三兄妹也有学上,在那个年代,可以上学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何况是女孩子。老太也让他们三兄妹读完中学就去工作了,后面他们各自去了外地工作了。

后来,两个儿子都在外面处了对象,对方都是城里那边的人,娘家比较强势,所以两个儿子都是妻管严,很多事情都拿不了主。而两个儿媳妇自然也看不上这位婆婆,很少和她来往,好处就是没有什么婆媳矛盾,唐太太当时还硬朗,对此并没有太过在乎。

而养女嫁的不远,就在娘家附近的县城,虽然当时她也不常回家,但过年过节还是会回去,因为当时她的养父还在世上,直到唐太太56岁那年,老伴就病故了,自那后家里就她一个人。但她自己可以生活起居,一个人又过了十几年,62岁那年因为老家拆迁换来了两套房子。之后一直在新房子那边住,其中一间出租。

“我才是你亲儿子,一套房子也分不到吗?”“这是你妹妹应得的”

直到唐太太70岁那年因为中风,身体很难再自由的活动了,大部分时间都躺着,甚至严重的时候不能动,所以附近工作的养女就开始照顾她的起居,平时可以说任劳任怨,因为她并没有对这位养母有什么偏见,也许知道养母之前有些偏心亲儿子,但毕竟也是养大她的恩人,这些年工作之余就是照顾这位老母亲了。

养女两边跑,娘家婆家都要兼顾,几年如一日的挺了过来。直到老太78岁那年,她发现自己身体已经很难撑下去了,说不定哪天就突然去了,于是她叫来了三个儿女到面前,决定把两套房子将来给谁的问题解决。

最后,老太当面把这事说开了,原本两套房子以为只有一套会是养女的,毕竟她付出那么多,可结果不是这样,两套房子都给了养女,儿子都没有。这让儿子不服气说:“我才是你亲儿子,一套房子也分不到吗?”唐太太气息奄奄的答:“这是你妹妹应得的”

可两个儿子还是感到不平反驳:“妈,她对你好是为了你的房子”

,没想到老太这次强硬的回答:“就算是,那她也照顾我八年!”这让两个儿子无话可说了。

“我才是你亲儿子,一套房子也分不到吗?”“这是你妹妹应得的”

这则情感案例告诉我们,就算撇开一切来说,哪怕养女就是抱着想要得到唐太太的两套房子才去照顾她,可是这些年来就是是假意的,可她还是真实的照顾了唐太太8年,让唐太太在人生的最后些年头有了陪伴和温暖,对唐太太来说,这已经值得的了。

这就是所谓的谎言一千遍就成了事实,不管内在的想法是怎样的,但人们满足了自己想要的时候,自然就乐意接受了。

生活上也许有不少类似这样的事情,明知道别人对自己好可能是有什么求于我们,但是对方至少给到了我们尊重和一些温暖问候,那又如何,这样的人比起那些无关的陌路人那不是已经让我们自己感到愉悦了吗。

我是莫愚,说说世间那点事,情感路上不可愚,为平凡的情感护航!晚上20点整更新情感心理学、情感案例,学习成长一个高情商明事理的人,感谢你们的观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