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您知道这句话是说谁说的吗?您是怎么认识的呢?

国画热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是八大山人的一首题画诗。诗的大意是:我作画时所泼出的墨点都没有我流的眼泪多,我所画的山水仍是大明时的山河,可是江山已不是我的,水往东流才是道,这横流是北往南(暗喻清军南下),这是违背常理的,我的画是留给后世的文人雅士揣摩我的心情的,那就是我对故国的怀念。这里杈椰树是老树枯枝,老树喻做王侯,枯枝喻做王孙。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八大山人的字、号、别名特别多,他原名朱统,又名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良月、道朗等。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生于明朝天启六年,卒于清朝康熙四十四年,享年八十岁。以“八大山人”的名声最为显著。与原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位四僧之首。

由于他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它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特别是那对眼睛,有时是个椭圆形,都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看的鱼、鸟的眼睛,生活中鱼、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会转动。八大的鱼、鸟的眼珠子都能转动,有时还会翻白眼瞪人哩。他画的山石也不像平常画家画那个样子,浑浑圆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他想搁在哪里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得住。

八大山人以绘画为中心,篆刻也都有很高的造诣。在绘画上他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八大山人花鸟画最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每每一条鱼,一只鸟,一只雏鸡,一棵树,一朵花,一个果,甚至一笔不画,只盖一方印章,便都可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可以说少到不可再少了的程度。前人所云“惜墨如金”,又说“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只有八大才真正作到了这点,可谓前无古人,后难继者。八大山人能诗,书法精妙,所以他的画即使画得不多,有了他的题诗,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画,使人感到小而不少,这就是艺术上的巧妙。正如开始的那首诗的第一句“墨点无多泪有多”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

八大山人画上的题诗、签名和印章,都是怪怪的。例如他自号“八大山人”,解释的人很多,至今学者们还有不同争论。他有一方印章,印文刻作,有人说它是由“八大山人”四字组成,有的人则持慎重态度,称之为“屐形印”,因为它的形状像只木屐。至于他画上的题诗,许多句子更是令人难解。他的题画诗,是解开他画意的钥匙,虽然幽涩难解,如迷如雾,许多学者都下过一番功夫进行破释。他的画作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有的作品至今还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珍藏。





醉梅妍


出自朱耷。

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朱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世孙,是明朝亡国见证人。因逃难遁入山林,保全性命。

墨点无多泪点多:

本是皇家血统,如今亡命天涯。命运多舛的无奈之叹,嫉世如仇的悲愤之情,已经没有心情着笔点墨了;以往故国中的回忆,现实生活中的无情,经常潸然泪下。

山河仍是旧山河:

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月亮还是那轮月亮,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但是,产权发生了变化。不是“出售”的,而是被“抢劫”了。最重要的是,没处说理,憋气不?山河还是旧山河,抒发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愤恨不已和无可奈何。



高铭川的铭


这是朱耷一首题画诗,他是明末清初画家,号八大山人,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善于泼墨,以花鸟画称美于世。

八大山人处于国破家亡的年代,从皇裔贵胄沦为阁里庶民,其内心自有其不可名状的痛楚。同时,造就了他沉郁、孤独、怪癫的个性,加上当时政治上高压,八大山人只能潜心于艺事,并在艺事上尽情发泄对清统治者的不满。

他一生主要从事书画创作,是一位极富个性、创造性的书画家,擅长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绘画精于花鸟、山水,尤以花鸟著称于世。

他的花鸟继承了明代陈淳、徐渭写意的技法,但画风比陈淳更冷峻清逸﹔比起徐渭更狂放怪诞,寓意也更深刻,并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

他的山水取法黄公望,但受董其昌的影响更大,山水多取材荒山剩水,渺无人烟﹔树木歪斜,枯枝败叶,意境荒寂。

八大山人的书法也是独树一帜,成就极高,只不过画名掩盖了书名,黄宾虹曾认为八大山人“书法第一,画第二”。

他的书法早年学欧阳洵的楷书,行书师黄庭坚、米芾、董其昌,后又临钟繇、王羲之的法书。

晚年善用秃笔,线条粗细均匀,布置大小参差,流畅圆润,刚劲内涵,处处表现出傲岸不驯的笔致情态。从其艺术特色看,总体可以概括为简、奇、意三个字。

简:即绘画以简取胜。

八大绘画主张一个“省”字,往往以极其精简的笔墨表现复杂的事物。

在他笔下,无论是小鸟、小鱼、小鸡,还是一花、一木、一石,寥寥数笔,似乎已到了不能再少一笔的境地,但能画出对象质感的立体感,非常的生动,这在花鸟画上尤为突出。

当然,他的简笔花鸟画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画家通过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把真实形象进行高度的概括,加以其艺术夸张而创造出来,做到“笔不工而心恭,笔不周而意周”。

这一点,也是所有古代画家难以企及的。

奇:即构图奇特,八大的构图多“截枝式”,形象往往怪异,基本不顾法度,信笔狂涂,这已形成了八大艺术的一大特色。

拿其花鸟来说,八大擅画松、荷、石、鱼、鸟,他画的荷,与以往画家有着明显不同,他笔下的荷,不重花而重时,写其临风摇曳、舒转自如的风姿。

他画的松,高古奇崛,丑中见美﹔他画的鱼、鸟形象夸张,常把鱼鸟的眼睛画成方的,眸子点在眼眶边,白眼朝天,冷光逼人。

他有一幅画,画中只有一二条游鱼,别无其它,留下来的空间似乎也成了一片汪洋大海,烟泼无尽,并留给观者想象余地﹔他的山水构图也是别具一格,常绘“残山剩水”的景致,却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意:即寓意深刻。

八大依仗一支笔,从立意、构图和题诗、落款都充分表达对国破家亡的难言陷痛和悲愤凄凉的心境。同时渲泄着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他曾作《牡丹孔雀图》题有一诗:“孔雀名花雨作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逢春坐二更”。画面为二只丑陋孔雀,尾拖翎毛三条,站于不稳的石土,以讽刺清王朝。

另外他的落款也是独具风格,含意深刻,题时将“八”与“大”、“山”与“人”紧联起来,写成“哭之”或“笑之”的形象,寓有哭笑不得之意,表达他愤世嫉俗,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郑板桥曾题过这样的诗句:“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水多”。



律律有为321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朱耷首题画诗,明末清初画家,号八大山人,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善于泼墨,以花鸟画称美于世。

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

译文:每一个墨点如同自已的眼泪,我画的山水,仍是大明时的河山,可是江山已不是我的,水往东流才是道,这横流是北往南(暗喻清军南下),这就违背常理。



凌霄Hua


体现了写实画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特点。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朱耷首题画诗,明末清初画家,号八大山人,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善于泼墨,以花鸟画称美于世。

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

译文:每一个墨点如同自已的眼泪,我画的山水,仍是大明时的河山,可是江山已不是我的,水往东流才是道,这横流是北往南(暗喻清军南下),这就违背常理。

我的画是留给后世揣摩我的心情,那就是对故国的怀念,杈椰树是老树枯枝,老树乃王候,枯枝是王孙。

扩展资料:

八大山人处于国破家亡的年代,从皇裔贵胄沦为阁里庶民,其内心自有其不可名状的痛楚。

同时,造就了他沉郁、孤独、怪癫的个性,加上当时政治上高压,八大山人只能潜心于艺事,并在艺事上尽情发泄对清统治者的不满。

他一生主要从事书画创作,是一位极富个性、创造性的书画家,擅长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绘画精于花鸟、山水,尤以花鸟著称于世。

他的花鸟继承了明代陈淳、徐渭写意的技法,但画风比陈淳更冷峻清逸﹔比起徐渭更狂放怪诞,寓意也更深刻,并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

他的山水取法黄公望,但受董其昌的影响更大,山水多取材荒山剩水,渺无人烟﹔树木歪斜,枯枝败叶,意境荒寂。

八大山人的书法也是独树一帜,成就极高,只不过画名掩盖了书名,黄宾虹曾认为八大山人“书法第一,画第二”。

他的书法早年学欧阳洵的楷书,行书师黄庭坚、米芾、董其昌,后又临钟繇、王羲之的法书。

晚年善用秃笔,线条粗细均匀,布置大小参差,流畅圆润,刚劲内涵,处处表现出傲岸不驯的笔致情态。从其艺术特色看,总体可以概括为简、奇、意三个字。

简:即绘画以简取胜。

八大绘画主张一个“省”字,往往以极其精简的笔墨表现复杂的事物。

在他笔下,无论是小鸟、小鱼、小鸡,还是一花、一木、一石,寥寥数笔,似乎已到了不能再少一笔的境地,但能画出对象质感的立体感,非常的生动,这在花鸟画上尤为突出。

当然,他的简笔花鸟画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画家通过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把真实形象进行高度的概括,加以其艺术夸张而创造出来,做到“笔不工而心恭,笔不周而意周”。

这一点,也是所有古代画家难以企及的。

奇:即构图奇特,八大的构图多“截枝式”,形象往往怪异,基本不顾法度,信笔狂涂,这已形成了八大艺术的一大特色。

拿其花鸟来说,八大擅画松、荷、石、鱼、鸟,他画的荷,与以往画家有着明显不同,他笔下的荷,不重花而重时,写其临风摇曳、舒转自如的风姿。

他画的松,高古奇崛,丑中见美﹔他画的鱼、鸟形象夸张,常把鱼鸟的眼睛画成方的,眸子点在眼眶边,白眼朝天,冷光逼人。

他有一幅画,画中只有一二条游鱼,别无其它,留下来的空间似乎也成了一片汪洋大海,烟泼无尽,并留给观者想象余地﹔他的山水构图也是别具一格,常绘“残山剩水”的景致,却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意:即寓意深刻。

八大依仗一支笔,从立意、构图和题诗、落款都充分表达对国破家亡的难言陷痛和悲愤凄凉的心境。

同时渲泄着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他曾作《牡丹孔雀图》题有一诗:“孔雀名花雨作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逢春坐二更”。

画面为二只丑陋孔雀,尾拖翎毛三条,站于不稳的石土,以讽刺清王朝。

另外他的落款也是独具风格,含意深刻,题时将“八”与“大”、“山”与“人”紧联起来,写成“哭之”或“笑之”的形象,寓有哭笑不得之意,表达他愤世嫉俗,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郑板桥曾题过这样的诗句:“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水多”。


奇正国学


一、原文“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出自明末清初的书画大家朱耷的一首题画诗。全诗大意为:每一个墨点如同自已的眼泪,我画的山水,仍是大明时的河山,可是江山已不是我的,水往东流才是道,这横流是北往南(暗喻清军南下),这就违背常理。我的画是留给后世揣摩我的心情,那就是对故国的怀念,杈椰树是老树枯枝,老树喻王候,枯枝喻王孙。

朱耷(1626-1705),号八大山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曾为僧、道。清初四僧〔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之一。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善于泼墨,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书法用笔外拓,似有篆意,浑劲凝练,结构极善疏密夸张,字势空阔洒脱,整体气息高远净洁。

二、我是在看鉴宝类节目时,看到关于八大的介绍,并对八大的称谓产生好奇,并近一步了解其人其画其书的的。

三、八大山人处于国破家亡的年代,从皇裔贵胄沦为阁里庶民,其内心自有其不可名状的痛楚。同时也造就了他沉郁、孤独、怪癫的个性,加上当时政治上高压,八大山人只能潜心于艺事,并在艺事上尽情发泄对清统治者的不满。

他一生主要从事书画创作,是一位极富个性、创造性的书画家,擅长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绘画精于花鸟、山水,尤以花鸟著称于世。

他的花鸟继承了明代陈淳、徐渭写意的技法,但画风比陈淳更冷峻清逸﹔比起徐渭更狂放怪诞,寓意也更深刻,并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他的山水取法黄公望,但受董其昌的影响更大,多取材荒山剩水,渺无人烟﹔树木歪斜,枯枝败叶,意境荒寂。

八大山人的书法也是独树一帜,成就极高,只不过画名掩盖了书名,黄宾虹曾认为八大山人“书法第一,画第二”。他的书法早年学欧阳询的楷书,行书师黄庭坚、米芾、董其昌,后又临钟繇、王羲之的法书。

他晚年善用秃笔,线条粗细均匀,布置大小参差,流畅圆润,刚劲内涵,处处表现出傲岸不驯的笔致情态。从其艺术特色看,总体可以概括为简、奇、意三个字。

简:即绘画以简取胜。八大绘画主张一个 “省” 字,往往以极其精简的笔墨表现复杂的事物。在他笔下,无论是小鸟、小鱼、小鸡,还是一花、一木、一石,寥寥数笔,似乎已到了不能再少一笔的境地,但能画出对象质感的立体感,非常的生动,这在花鸟画上尤为突出。当然,他的简笔花鸟画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画家通过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把真实形象进行高度的概括,加以其艺术夸张而创造出来,做到“笔不工而心工,笔不周而意周”。这一点,也是所有古代画家难以企及的。

奇:即构图奇特,八大的构图多“截枝式”,形象往往怪异,基本不顾法度,信笔狂涂,这已形成了八大艺术的一大特色。拿其花鸟来说,八大擅画松、荷、石、鱼、鸟,他画的荷,与以往画家有着明显不同,他笔下的荷,不重花而重实,写其临风摇曳、舒转自如的风姿。他画的松,高古奇崛,丑中见美﹔他画的鱼、鸟形象夸张,常把鱼鸟的眼睛画成方的,眸子点在眼眶边,白眼朝天,冷光逼人。他有一幅画,画中只有一二条游鱼,别无其它,留下来的空间似乎也成了一片汪洋大海,烟波无尽,并留给观者想象余地﹔他的山水构图也是别具一格,常绘“残山剩水”的景致,却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意:即寓意深刻。八大依仗一支笔,从立意、构图和题诗、落款都充分表达对国破家亡的难言隐痛和悲愤凄凉的心境。同时渲泄着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他曾作《牡丹孔雀图》题有一诗:“孔雀名花雨作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画面为二只丑陋孔雀,尾拖翎毛三条,站于不稳的石土,以讽刺清王朝。

另外他的落款也是独具风格,含意深刻,题时将“八”与“大”、“山”与“人”紧联起来,写成“哭之”或“笑之”的形象,寓有哭笑不得之意,表达他愤世嫉俗,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四、总而言之,八大山人一生坎坷,正如上述“八大山人”四字联缀,类哭之笑之,蕴藉着他复杂的思想。世人从八大山人作品中体味到明显的禅味,清、幽、寒、静,自然适宜、浑然天成、平淡天真。而从凝练的形象、菁萃的笔墨中也无不感受到徘徊悱恻的吁叹,冷逸的表象下蕴含着突奔的情感。

八大山人在花鸟画、山水画和书法艺术三方面,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不过成就突出的当属花鸟画。八大山人笔下的物象既是取法自然,体察入微的,又是夸张变形的。他使画中鱼鸟有了各种人的表情,或惊慌、或孤傲、或沉思、或悠然自得,神态稚拙,意趣盎然。也恰如其诗所言“墨点无多泪点多”,尽量以最精简的笔墨表现出最丰富的意蕴。

八大山人得儒、释、道的文化精髓,其山水画独具一格,并未因花鸟画光彩而被掩。他的山水作品既有笔挟风雷之气,又有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更着意于心灵与自然的融合,创造了一种平和宁静的心境,凸显八大山人的思想、学识、情操及高超的艺术修养。

八大山人的画在清代早期影响并不太大,但他对后来画坛影响是深远的。他的艺术成就,没有俗套,自有创造。300年来八大山人领袖群伦,被画坛推为革新的巨擘。此后的水墨大写意画家如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晚期的“海派”吴昌硕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大师,都深受八大艺术的感染和影响。 "扬州八怪" 之一的郑板桥曾题过这样的诗句:“国破家亡鬓总皤 ,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水多”。

2018年6月17日,在北京保利2018春拍会上,朱耷《枝上鸜鹆图》以1840万元成交。这个价格,再次引发收藏界对“清初四僧”之八大山人的极大关注。 相信有关八大山人的传奇故事还在不断地向前延伸……









迈克刘


此诗作者为明末清初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其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善于泼墨,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大写意花鸟画以简洁孤冷的画风,而自成一代宗师。

此题画诗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就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由于他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它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特别是那对眼睛,有时是个椭圆形,都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看的鱼、鸟的眼睛,生活中鱼、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会转动。八大的鱼、鸟的眼珠子都能转动,有时还会翻白眼瞪人哩。他画的山石也不像平常画家画那个样子,浑浑圆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他想搁在哪里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得住。他画的树,老干枯枝,仅仅几个杈椰,几片树叶,在森林中几万棵树也挑不出这样一颗树来。他画的风景、山、光秃秃的树,东倒西歪,荒荒凉凉,果真有这么个地方,我想谁也不肯到这里来安家落户。

  八大山人题画诗,是解开他画意的钥匙,然幽涩难解,如迷如雾,许多学者都下过一番功夫进行破释。这就是说,八大山人的作品,除了一般的国破家亡的情绪表达之外,有时还具体有所指。

 


沈福伦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的文林细揣摩”。这是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题画诗。意思是每一个墨点如同自己的眼泪。我画的山水,仍是大明是的河山,可是江山已经不是我的。这横流是北往南(暗语清军南下),这是违背常理的。我的画是留给后世揣摩我的心情,那就是对故国的怀念。杈椰树是老树枯枝,老树指王侯,枯枝指王孙。


简爱语录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这句话是谁说的?你怎么看?

回答;

我浅说几句,

画者雕工:何须用笔墨展现丰富的想象力,伤心落泪,如泉水奔涌动,【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笔墨绘宝留住的山水,永远展现在世人面前,如【黄瀑倒影】;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题画诗“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画作上的题诗,多是呈现画作的章诣,画家的文采宣泄,进而显示出画家高超的画技,高尚的文风,自己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肯定。

🌴🌲🎄🌾🐫











野骆驼9005184025938


是明末清初画家朱耷在一幅什么画上的题诗: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