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突襲A股開啟避險模式:科技“失速”券商崛起 資金調倉信號顯現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姜詩薔

黑天鵝突襲A股開啟避險模式:科技“失速”券商崛起 資金調倉信號顯現

就在科技類ETF成交走低的同時,券商ETF、上證50ETF則逐步被資金追捧。

外圍市場的變動再度引發A股調整。

3月9日,滬深兩市全線下挫。上證指數再度跌破3000點,收盤報2943.29點,下跌3.01%;深證成指收報11108.55點,下跌4.09%;創業板指收報2093.06點,下跌4.55%。

與此同時,北向資金當日淨流出達到143.1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滬股通、深股通分別淨流出96.71億元和46.48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此前交投火熱的科技類ETF近期出現成交額走低的趨勢,但券商ETF、上證50ETF等則表現為成交額上升,漸漸成為市場新寵。

“海外疫情蔓延壓制市場風險偏好,拖累了A股市場表現。當前A股躁動行情或處在尾聲,且市場主線科技股估值偏高、各板塊高位輪動,春節躁動行情或將結束,A股大概率進入大盤震盪回落、結構性分化的階段。”3月9日,融通逆向策略基金經理劉安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黑天鵝突襲A股開啟避險模式:科技“失速”券商崛起 資金調倉信號顯現

資金出逃科技ETF

數據顯示,3月9日,申萬一級行業中電子、計算機、國防軍工、傳媒等跌幅靠前,電子、計算機跌幅分別達到6.49%和6.34%。

前期被資金熱炒的科技股,在這輪調整中則漸漸失去光環。

從近兩週股票型ETF的成交情況來看,科技類ETF 的成交額也出現回落趨勢。

數據顯示,在2月24日至2月28日當週,華夏5G ETF、華夏芯片ETF、國泰半導體50ETF三隻科技類ETF的周成交額均超過150億元,且排名股票型ETF的前三位,其中華夏5G ETF的周成交額達到250.51億元,排名第一。

但在3月2日至3月6日當週,僅華夏5G ETF、華夏芯片ETF兩隻科技類ETF的成交額排在股票型ETF 的前三位,國泰半導體50ETF的周成交額已跌至100億以下,排名也降至第四位。

兩週對比起來,華夏5G ETF、華夏芯片ETF、國泰半導體50ETF三隻科技類ETF的周成交額環比均有下滑,其中國泰半導體50ETF的周成交額縮減規模最大,縮減了68.77億元,華夏5G ETF以及華夏芯片ETF的周成交額規模分別縮減了67.61億元和50.35億元。

事實上,科技類ETF在2月26日以來已連續調整。自2月26日至3月9日區間跌幅排名前十位的股票型ETF除了弘毅遠方消費100ETF之外,其餘9只均為科技類ETF。

而幾隻科技類ETF中跌幅靠前的均為半導體芯片主題基金,其中廣發半導體芯片ETF、華夏芯片ETF、國聯安半導體ETF是跌幅最大的三隻基金,自2月26日至3月9日區間跌幅分別為27.59%、27.41%、25.74%。

實際上,早前市場上就不乏關於科技股估值過高的擔憂,此次調整中,多家機構針對科技板塊的觀點也有些許變化,均對當前科技板塊受到衝擊提出關注。

“科技板塊短期受到風險偏好的壓制。”海富通中小盤基金經理範庭芳表示。國泰基金亦認為,科技股短期受到海外情緒的負面衝擊。

而就在科技類ETF成交走低的同時,券商ETF、上證50ETF則逐步被資金追捧。

黑天鵝突襲A股開啟避險模式:科技“失速”券商崛起 資金調倉信號顯現

3月9日,滬深兩市全線下挫。宋文輝 圖

譬如3月9日,雖然華夏5G ETF、華夏芯片ETF仍然是成交額最高的股票型ETF,但國泰證券ETF、華夏上證5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三隻ETF的成交額擠進前五位,且三隻ETF的成交額均較前一個交易日繼續增長。

同樣在3月6日,國泰證券ETF超越華夏5G ETF,成為當日成交額最高的股票ETF,而華寶券商ETF、華夏上證50ETF則超過此前表現強勢的華夏芯片ETF、國泰半導體50ETF兩隻科技類ETF,成交額排在當日第三、四位。

按照周成交額來看,國泰證券ETF在3月2日至3月6日當週的周成交額達到133.07億元,排名股票型ETF的第二位,周成交額僅次於華夏5G ETF,且超過了華夏芯片ETF。

且與科技類ETF基金周成交額走低不同,國泰證券ETF在3月2日至3月6日當週成交額較2月24日至2月28日當週成交額增長6.61億元。

同樣,另一隻券商ETF華寶券商ETF在3月2日至3月6日當週的周成交額為69.11億元,較前一週亦表現為增長,增長了8.59億元。

“科技板塊前一段時間上漲太多很多個股估值較高,目前已經迎來調整,但資金看好市場就會體現在券商類ETF上,而且之前一段時間這個板塊沒有明顯表現,市場會認為還有上漲空間。”上海一家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海外因素擾動

“這波市場回調更多反映的是對全球經濟的擔憂。”華南某公募基金投資總監表示,“國內疫情其實在改善,市場擔憂的是國外,特別是美國的情況目前看不到有邊際改善的跡象,所以市場不確定性主要是來自擔憂疫情惡化對經濟的影響會比大家預期要更長。”

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多家機構均提到這種對經濟影響程度的擔憂。

博時基金受訪指出,隨著疫情在海外加速蔓延,全球需求走弱可能導致國內經濟的修復速度低於此前預期;海富通基金也認為,國內疫情雖已得到一定控制,但海外疫情的擴散將直接影響我國的出口情況,進而對整體經濟產生影響。

另一方面,疊加此次原油大幅下跌的情況,全球風險偏好進一步回落。避險情緒帶來債市升溫,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首次跌破0.4%創下新低,國內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亦大幅下跌逼近2.5%關口。

在這個背景下,防風險配置則成了必備操作。

“短期內採取穩健策略應對海外疫情升級。一方面一季報業績超預期的板塊或個股是當下較好避風港;另一方面,利率新低之下低估值、高股息策略可作為穩健選擇之一。”某券商系公募基金權益總監表示。

不過,從中長期來看,包括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安信證券等多家賣方機構以及國泰基金、海富通基金等買方機構依然表示看好A股投資價值。

“權益類資產仍具備較好的長期投資價值,滬深300指數受到海外風險偏好下降而進一步下跌的空間並不大,未來預計短期延續震盪走勢。”國泰基金有關人士指出。

“對國內市場不宜過度悲觀,中國財政、貨幣政策工具箱豐富,仍具備傳統基建的投資空間,且新基建在未來五年將會成為經濟增速重要引擎。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復工復產將逐漸加速,疫情控制後中國優質核心製造業或將展現更為強大的製造實力。”前述公募基金權益總監表示。

對於科技板塊來說,範庭芳則指出,“科技板塊待情緒企穩後預計仍有持續的超額收益,圍繞5G以及半導體、基礎軟件國產化等中國科技自立週期兩條主線進行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