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去年十一假期去走了一趟杭州最高峰如意尖,本來打算是為一月份底去看野生的單葉鐵線蓮做做探路的,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到現在哪裡都沒有去成,當然花也沒看成,現在也就只有在家翻翻十月份的這次行走了。


十一假期最後兩天小夥伴突然說要去走一趟徽杭古道,去就去吧,收拾完東西突然想到如果車停在臨安入口,那晚上從安徽回來到市區,車子就沒辦法取回了,研究半天,感覺不跟團挺麻煩,公交車換乘,從市區到臨安入口需花費兩三個小時,費時費力。最後決定不走徽杭古道,而是去爬杭州最高峰如意尖。

如意尖,高537米,杭州最高峰,說了好幾年都沒去過的風浙線,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因為兩個人的戶外能力都不是很強,在諮詢了爬山大佬後,我們決定選擇風浙線南面一段。

從風水洞上山,翻上如意尖後,下到大嶺村即結束(粗體段)。

全程線路:

風水洞—西山—石門塢—狗頭山—野山頭—如意尖—(大嶺村)—西湖山—(過320國道)—白巖山—飛鳳巖—午潮亭—復興亭—金蓮寺—老焦山—屏風山—大嶺山—(過繞城高速)—飛龍亭—羅墳尖—竹竿山—九曲亭—石人亭—龍門山—美女峰—北高峰—靈峰—老和山(浙大玉泉)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第二天,從市區到風水洞開車大致40KM,差不多一個小時,因為沒帶乾糧,打算在風水洞靈山景區買,結果發現遊客中心只有自助售貨機,買了兩瓶水,啥吃的也沒有,唯一帶的兩個蘋果還忘在了車上,以至於在山上餓到不行的時候,從揹包的角落裡翻出一包小餅乾都覺得太好吃了。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出發前準備了路線軌跡,所以,一路上很順利,只是剛從風水洞出發就下起了大雨,因為這條線除了驢友基本沒啥人走,下了雨就比較溼滑影響行走速度。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出發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雨越下越大

從風水洞上來到石門塢這段感覺就像行走在一座荒廢的古典園林裡,一路上各種山石植物組景非常有趣,更令人喜歡的是這一切都是自然形成的而非人工建造。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要瘦啊,不然爬個山都不給你過,嘿嘿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竹林這段的時候剛好瓢潑大雨,懸疑小說看多的我問小夥伴:如果前面突然出現一個人在挖大坑你猜他在幹嘛?小夥伴說:那還用問當然是在埋屍體啦!

一下子揭穿,太沒勁。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穿過樹林快到狗頭山的時候,渾身溼透,林子另一邊好像壓根沒下雨。站在山崗上風一吹,凍得直打哆嗦。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從狗頭山到野山頭,基本就在這種上崗上翻越,雖然有些坡度,但是走起來還是比較輕鬆的。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看到如意亭就看到勝利的希望了,沒想到的是前面這個讓你望梅止渴下,最高峰的如意亭還老遠呢。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作為中國人,秉著“來都來了”的原則,在小夥伴問確定還要爬最高那裡的時候,飢寒交迫中我依然甩回去“當然了”。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體會了一把真正的爬山,在這真的是雙手雙腳爬上去的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最高峰終於到了

能見度差的想哭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富陽區了

風浙線作為“界山”,是杭州城區與富陽、餘杭的分界線。所以又叫“杭州環城山脊毅行線”,串連了杭州西湖群山周浦、龍塢和西湖景區三條山脊的主要山峰,所以走在這段基本是在富陽區和西湖區之間穿梭。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望一眼來時的路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休息片刻,因前面下雨和磨磨蹭蹭的這裡看那裡看,時間已近16點,看了下山路線,感覺時間有點緊迫,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這段下山的路走的差點讓我奔潰,不是因為中途沒休息,而是一路上那望不到盡頭的向下臺階,當走很長一段陡下坡,以為會緩衝一下的時候,往前一看還是很陡的下坡,當你以為總要橫切一段了吧,還是看不到盡頭的下坡,於是乎我們把用5個多小時上去的山花1個小時就下到了山腳。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按原計劃是要在村裡找公交坐回停車的地方,進了村感覺沒力氣走了,路邊攔了輛私家車,車主一家子很愉快的把我們送回了風水洞停車場,給他錢也不肯收,說“你們吃了空來這爬山,我們吃了空來這溜達,彼此彼此,就不要給錢那麼俗了”。好吧好吧,大家都是吃了空,挺默契的。

行走西湖群山——如意尖

PS:如意尖相對於杭州市區的山還是比較野的,一路上我們除了遇到三個割草的,其餘一個人都沒,比較荒,所以如果要去的話,還是建議結伴而行,乾糧備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