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线篆的前世今生——(一)“大篆”

仰止篆书高山,铁线感触经典。

铁线篆的前世今生——(一)“大篆”

铁线篆,素来称为极富神性的文字,那么,关于铁线篆,你了解多少呢?

铁线篆带了“篆”字,自然属于篆书的一种,追根溯源,让我们从古文字谈起。

相传仓吉造字,历经夏、商、周朝代先民们不断使用、完善文字,就逐渐演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等。

铁线篆的前世今生——(一)“大篆”

这些文字当中,篆书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是有神性的文字,一旦带了“神”,自然就蒙上了一层奇幻的神秘色彩,怎么个神秘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篆书有大小篆之分,广义来说,我们历史课本上所熟悉的古文字甲骨文、金文,就属于大篆,而狭义上的大篆指籀(zhou,读四声)文、遗存石刻石鼓文。

其历史比较久远,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呢,就是历代书体中的“爷爷辈儿的了”。

铁线篆的前世今生——(一)“大篆”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地区的诸侯纷争,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俗话说“十里不同音”,语言尚且如此,文字就更是如此了。

地域的区分造成了文字的区别衍化发展,如楚国有楚国文字、晋国有晋国文字、燕国有燕国文字,这样逐渐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大篆。

为了让大家对大篆有更深的认识,接下来,我们请出了大篆界的“泰斗”——毛公鼎。这时你可能想: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我倒是了解,这毛公鼎是个什么东西?其实呢,这毛公鼎其实跟司母戊鼎是“一个重量级”的!

铁线篆的前世今生——(一)“大篆”

那么它因何而得名呢?相传,它的铸造者叫毛公,因而以其名命令,故称“毛公鼎”。下面这幅图,就是毛公鼎内里了,想不到这样一尊“西周重器”,内里大有乾坤!

铁线篆的前世今生——(一)“大篆”

相传是毛公为了感谢周王的赏识与肯定而铸造的,鼎内壁铸有铭文。

铸文记载了周王为复兴周室,革除利弊,任命重臣毛公辅佐周王,免遭灭国之祸的故事。32行,近500字的铸文差不多是止山这篇文章的字数了,不得不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呀!

铁线篆的前世今生——(一)“大篆”

铭文中的章法看似天真烂漫,就像我们现在说的“找对象找傻白甜”;其实,他可能是个“心机婊”,它老辣古朴、布局精研、纵横疏朗、错落有致。

铁线篆的前世今生——(一)“大篆”

线条笔法,浑厚洪强,是上古书法的典范,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本以为是个青铜,结果是王者!毕竟是当爷爷辈儿的,姜啊,还是老的辣!

欲知接下来的“子孙后代”—由大篆省改而来的小篆,还请稍等片刻,热乎的“小篆”——铁线篆的前生即将登场!

关于铁线篆的渊源,你还有什么补充吗?评论区留给书友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