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六区,为何松江敢称“上海之根”?全因这个千年古县

2016年7月22日,随着崇明县撤县设区,上海再无“县”这一行政区划,下辖十六区,上海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省级行政区,其下属十六区也是各有特色,并都宣传出自己的口号,而这里面最霸气的就是松江府了,人家宣传的口号是“上海之根”!

上海十六区,为何松江敢称“上海之根”?全因这个千年古县

虽然说松江现在不是上海核心城区,而是属于上海郊区之一,松江大概相当于上海大都市的一个卫星城,人家这说的不是虚的,对上海和江南地区的地方历史懂一点的人都不会不熟悉松江这个名字,人家松江当年可是府级行政区,上海是松江下面管的一个县。

只不过晚清时期,西方势力涌入上海,上海成为中国东部主要港口,结果上海县取代了松江府城,崛起为这一地区的中心,所以后来上海成了大都市,松江反而弱化成了卫星城。

上海十六区,为何松江敢称“上海之根”?全因这个千年古县

不过说实话,松江有资格自称“上海之根”,还是靠着其当年下辖的这么一个县,这个县才是正宗的“上海之根”,甚至能说是“松江之根”,这就是华亭县

华亭?这个县名和区名现在在上海是不存在的(甘肃现在有一个华亭县),只剩嘉定区有个华亭镇,但是在现在在松江区的一些小区等地方还会用“华亭”命名,来表示对历史的一种纪念,咱们就来说说这华亭县是个什么样的县呢。

上海十六区,为何松江敢称“上海之根”?全因这个千年古县

华亭,这个地名其实非常古老,唐朝天宝十年(751年),当时吴郡太守赵居贞奏请以嘉兴县东部、海盐县北部、昆山县南部三县地置华亭县,华亭之名是因为当时在县西三十五里有华亭谷,为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陆逊、陆抗宅所在。陆逊封华亭侯,陆机云:华亭鹤唳。故有此名。

华亭县的建立是一个分水岭,这是现在的上海地区第一次有独立的县级建制。

但是,这个时候,上海地区没有独立的二级建制(府或州),建县之后,这华亭县先后隶属过苏州、吴郡、嘉兴府等各类上一级建制,但是在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为华亭府,终于结束了上海地区没有二级建制的历史。

次年,华亭府改名为松江府(松江名称以境内有吴松江得名。吴松江之名最早见于《后汉书·左慈传》:本谓吴地松江至宋始称吴松江,明、清作吴淞江

)),但华亭县没有改名,华亭县为松江府附郭县(所谓附郭县就是没有独立县城,以府城为县城的特殊的县的建制,一般一个府是一个附郭县,大一点的有两个甚至三个,分城而治,这种附郭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市辖区)。

上海十六区,为何松江敢称“上海之根”?全因这个千年古县

也就是说,当时的松江府核心地区就是华亭县县城(同时也是松江府府城),这是现在的松江主城,而不是上海市中心城区!

一开始松江府只管一个县就是华亭县,这当然很怪且不和情理,所以元朝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华亭县部分乡分出,新设上海县(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松江府知府女真人仆散翰文以“华亭地大人众,难理”,奏请元廷分置上海县,次年元廷批准,一般以1291年作为上海正式设立行政建制的年份),于是松江府就有了两个县,华亭和上海,而上海县的核心就是现在的上海老城区,其县治定于上海镇(南市)范围包括上海老城厢的全部及现在的陆家浜地区、浦东上南地区。

长期以来,华亭县的经济发展水平都高于上海县,人家毕竟是府城!而且整个松江府属于江南富庶之地,在全国是一等一的富庶大府,元明清三朝皆是如此。

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华亭县和上海县部分地区划出,新设青浦县,归松江府管辖。

上海十六区,为何松江敢称“上海之根”?全因这个千年古县

上海县下辖地区,属于现在上海核心城区

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年),新设娄县;雍正二年(1724年),新设奉贤县、金山县、南汇县和福泉县;雍正八年(1730年),福泉县并入青浦县;嘉庆十年(1805年),新设川沙抚民厅(县级)。

于是至此,清代松江府就下辖华亭县和娄县(1656年分华亭县设,松江府有两个附郭县,说明当时松江府城是大城市,比较大),奉贤县(1724年分华亭县设)、上海县、金山县(1724年分娄县设)、南汇县(1724年分上海县设)、青浦县、川沙厅(1759年设)、福泉县(1724年分青浦县设,1743年裁撤)。

上海十六区,为何松江敢称“上海之根”?全因这个千年古县

注意,当时的松江府并没有管理上海全境,现在上海北部的一些地区(嘉定,宝山,崇明一带)是属于太仓直隶州。

华亭县在元明清三代都是松江府府城,其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政治地位都远远不是上海县能比的,那么这个县是怎么没落,以至于连名称都没有了的呢?

这就要说到近代风云了,鸦片战争后,西方势力侵入上海,1845年后,由于英、法、美等国陆续在上海开辟租界,上海县的实际管辖区逐渐缩小。至辛亥革命时的1911年,其实际控制区域仅包括县城、闸北、南市、徐汇、今杨浦中北部、长宁西部、浦东西部沿江部分地区及现为闵行区的西部郊区。

上海十六区,为何松江敢称“上海之根”?全因这个千年古县

清代后期的松江知府和上海知县真的不是一个好当的官…

太平天国运动又加了一把火,当时府城华亭地区被战火侵袭,再度受到破坏,而上海县因为有洋人助阵,没有被太平军占领,而且,大量府城等地的富庶大家又迁入了上海县,租界进一步繁荣。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虽然名义上还是松江府,但实际上当时这地区的经济重心(主要的工厂,商业中心都是在上海县)和政治重心(此时政治上的重中之重是对外交涉,自然也是在上海)都已经由华亭县转到了上海县,但是,华亭这个名称还是在的,而且名义上的政治地位也比上海高,毕竟松江府的府城是华亭县(松江县占一半,娄县占一半)啊,理论上华亭还是上海的“顶头上司”!而且在辛亥革命刚刚成功的1912年,娄县被废了并入了华亭县,华亭县就接管了旧的整个松江府城,大概就是现在的松江城区。

上海十六区,为何松江敢称“上海之根”?全因这个千年古县

但是,1914年,当时袁世凯政府对中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地名整理工作,此工作虽然现在一般评价是理所应当而且弊大于利,但确实很多地方的地名因此丢失,在传承上有一定损失。

北洋政府干了啥呢?就是对中国地区大量的重复县名进行了更改,长期以来,中国数千个县有很多重名的,这其实很不利于管理,而华亭县当时因其与甘肃省华亭县同名,且甘肃华亭县更早建县(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建县),故改名,就用了府名松江当县!所以华亭这一地名从上海地区消失了

当时,府一级的行政区划已经被废除了,而再到后来,上海地区恢复了二级行政区的时候,核心地区自然转移到了现在的上海市区,而松江则成了郊区,甚至相当长一段时候,松江都没有归属上海,而是继续属于江苏,一直到1958年11月,大都市上海需要大量农副产品供应区,松江等周边县才划给了上海。

现在的上海地区各县,除了北部一些地方外,几乎都是从“华亭”这么一个县级行政区划分出来的,核心城区更是全不例外,这个古老的县,才是真正的“上海之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