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如何变疫情为孩子的学习契机?

2020年新春伊始,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

打乱了我们原本正常的生活节奏。

户外活动被禁止了,

与小伙伴外出玩耍的机会也没有了……

当孩子的生活被疫情深刻影响,

老师们应如何指导家长,保护孩子、教育孩子呢?


3月12日13:00-14:00,亿童幼师网校公开课《变疫情为孩子的学习契机》中,将邀请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为老师们分享,如何以疫情为契机,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提升家园共育的质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居家防疫期间,家庭成了孩子学习教育的主阵地,正是发挥家校共育的绝佳时机。老师可以引导家长从哪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呢?


专家支招 | 特殊时期,如何变疫情为孩子的学习契机?


开展生态教育

对于本次疫情,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曾表示:从各方面的初步流行病学分析,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给人类,是比较大的可能。将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到底是什么动物,最终需要医学研究数据,但极有可能与食用野味有关。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生灵,它们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是自然界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野生动物数量的减少,会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比如灾害、虫害、病害等。


专家支招 | 特殊时期,如何变疫情为孩子的学习契机?

老师们可以指导家长,借此次疫情的契机对孩子进行生态教育:

❀ 向孩子传输爱护动物的观念。借助食物链的故事,向孩子传达友善地对待野生动物,绝不任意杀戮和食用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 鼓励孩子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从家长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处理,守护动物和人类共同的家园,给予全部生命足够的生存空间。


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即爱的教育。3-6岁是孩子人格培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培养孩子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对于孩子今后的全面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疫情期间,大多数人都选择待在家里,以避免病毒感染。但是,有一些人却截然相反,终日忙碌在第一线:他们是挺身而出、与死神殊死奋战的一线医护人员;是默默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志愿者;是坚守岗位,维护疫情期间社会稳定的治安者;是穿梭街巷、保证各类物资供应的快递人员……

正是因为这些不同岗位的“逆行”与付出,保证了城市的正常运转,保证了隔离期间人们的正常生活。


专家支招 | 特殊时期,如何变疫情为孩子的学习契机?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面对疫情,不同岗位的工作者做出了相同的选择,那就是——挺身而出!

老师们可以指导家长,借疫情期间不同岗位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 带领孩子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家长们利用看新闻或讨论疫情的机会,介绍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的职业及辛苦付出。

❀ 和孩子一起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情。家长和孩子一起借图画或文字表达对劳动者的辛苦,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家长还可以查找专业的防护知识,和孩子一起注意个人卫生、积极锻炼身体,用实际行动和劳动者一起抗疫。


专家支招 | 特殊时期,如何变疫情为孩子的学习契机?

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锦河湾幼儿园 孩子们用画笔为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开展心理教育

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比成人要弱,应对危机的经验比成人少,突来的疫情打乱了孩子原本的生活节奏,每天接触到的很多都是远超过他们承受力的负面新闻,更容易情绪失衡。

因此,老师们要指导家长,借此疫情的契机,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

❀ 在孩子面前做好积极示范。作为成人,应该尽可能冷静平和地面对危机,不信谣、不传谣,在家庭中保持平和、积极的人际氛围,这种“确定而安稳”的感觉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专家支招 | 特殊时期,如何变疫情为孩子的学习契机?


❀ 鼓励孩子排解心中焦虑。“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焦虑不可避免,老师们可以试着让家长抽一些时间听孩子怎么说,了解他们怕什么,担心什么。在谈话过程中,家长不要武断地评论孩子的话,而是尽可能理解和认可他们的想法,在此基础上给他们一些回应和信息补充。

❀ 帮助孩子拥有正面情绪。疫情终有过去的一天,在外出受限的日子,老师们可以建议家长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未来。例如,和孩子谈论战胜“新冠肺炎”之后他们想去什么地方、见什么人、做什么事情等。其实,这是在给孩子传递“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疫情”的信心,也让他们看到自己拥有参与未来的能力。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对疫情之下的家园共育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呢?想了解更多指导家长的方法?想让自己对家长的指导更高效?那就赶快锁定3月12日13:00-14:00的亿童幼师网校公开课《变疫情为孩子学习契机》吧,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将为各位老师指点迷津,带来满满干货!赶紧定好闹钟准时观看吧!


专家支招 | 特殊时期,如何变疫情为孩子的学习契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