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態”犀牛寨老火鍋:食材來自海拔870米以上高山

好山好水滋潤眾生,美景美地孕育美味。

以“原始、原味、原生態”定位的犀牛寨老火鍋,將農家鄉野原味與老火鍋完美結合。2014年從武隆創辦品牌,到現在重慶主城開辦3家火鍋店,犀牛寨老火鍋一路走來,連續創造了幾個奇蹟:第一家倡導原生態的火鍋、第一家純手工製作苕粉的火鍋、第一家食材源於海拔870多米到1200米高山的火鍋、第一家直接使用“非遺”食材的火鍋,等等。

如此眾多的第一,讓犀牛寨老火鍋返撲歸真之時,即使在“火鍋之都”重慶同樣別具一格,並以其獨特的品牌形象,傳遞出巴渝自然山水間的美食本質,同時還慰藉了現代人的一顆思鄉之心,更以其與眾不同的經營之道,深受食客好評和熱捧。

“原生態”犀牛寨老火鍋:食材來自海拔870米以上高山

第一家火鍋,吸引央視財經頻道採訪報道

武隆聞名天下,當數國家5A景區仙女山,而犀牛寨就坐落在仙女山後山,同樣也是一個著名的風景區。

出身於犀牛寨的李明燦,初中畢業後,開始到重慶主城打拼,做過燒烤,擺過地攤。20歲時參軍入伍,到成都當了2年兵。轉業後,他在九龍坡二郎蘭花小區做餐飲,覺得重慶做火鍋的很多食材都是凍貨,沒有老家的食材吃起舒服,於是萌生了自己創業做火鍋的念頭。

“原生態”犀牛寨老火鍋:食材來自海拔870米以上高山

李明燦於2014年選擇了回家鄉武隆創業。“我們店的很多食材都是犀牛寨村民自己做的,像紅苕粉,我們到村民家裡收的半成品,再拿到店裡加工成苕粉。像豆腐類的豆製品,都是收回來後在店裡自己做”。2019年12月10日李明燦在接受採訪時說,“在食材上我們定位於原生態,豆芽是自己店裡拿豆子發的,早上九點半上班後,十點就開始加工準備食材。另外像土豆、蘿蔔、脆蓮白都是在寨子裡收回來的,牛肉是寨子旁邊高山上養的牛,我們的很多食材都源於武隆當地海拔870多米到1200米的高山”。

“原生態”犀牛寨老火鍋:食材來自海拔870米以上高山

李明燦

如此匠心獨運,火鍋館一開業便火了,央視2臺財經頻道還聞訊進行了採訪報道。這個時候開始,李明燦就堅定了“原始、原味、原生態”的品牌定位,並由此看到了好食材和良心經營,不僅能讓火鍋走出一條差異化之路,而且市場前景廣闊,食客更是翹首以盼。

招牌菜武隆苕粉和豆乾,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把“原始、原味、原生態”品牌定位,發揚光大,讓重慶火鍋更加豐富和具有文化內涵,李明燦決定在重慶主城區開店。

“2016年在重慶主城南坪康德國會山看好門面,10月進行裝修,2017年元旦開業。店裡有對犀牛寨的介紹,店內所有的畫都是寨子的風景,宣傳片也是放的武隆景區的”。李明燦回憶和介紹道。

“原生態”犀牛寨老火鍋:食材來自海拔870米以上高山

每天現做的武隆苕粉

武隆苕粉和豆乾,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在李明燦所開的犀牛寨老火鍋,更是招牌菜。對此李明燦說,犀牛寨地處高山,少田地,只有種植包穀、土豆、紅苕等。老一輩人提取紅苕裡的澱粉,先將紅苕打碎,用水過濾,沉澱後,下面是澱粉,再手工用砸刀剁碎,再用石磨磨,再用布濾,曬乾。乾紅苕粉就做好了。吃的時候在乾的苕粉里加雞蛋清,調製成麵糊狀,鍋裡燒水,把糊狀的苕粉倒在欄板上在鍋裡燙成型,再自然曬乾,不能暴曬,要不然就不能保證營養和口感。以前沒面吃,就把苕粉當面吃,用刀將大片的苕粉切成塊或是粉絲粗細的。

“原生態”犀牛寨老火鍋:食材來自海拔870米以上高山

鍋底使用純牛油熬製

李明燦特別強調,重慶3萬多家火鍋店,但是真正手工製作苕粉的只有我們一家,純手工苕粉。犀牛寨自制苕粉是我們的特色招牌菜,每天要賣100多份,平均每桌要點2-3份。一家店每個月要賣五六千份,有些客人吃了火鍋後還要打包買苕粉。我們倉庫庫存的幹苕粉有上千斤。

“犀牛寨自制豆乾也是我們的特色菜,每天要賣幾百斤、平均每桌要賣2份”。李明燦介紹說,“我們用的是高山產的大豆。高山上的人喜歡吃豆製品。把做好的豆腐壓制晾乾再老滷。犀牛寨農村製作的這個老滷與一般老滷不一樣,因為高山溼氣大、寒氣大,當地人就在滷水里加了中藥材,所以吃起來有股中藥材的味道”。

“原生態”犀牛寨老火鍋:食材來自海拔870米以上高山

霸王牛肉

“還有個特色菜叫霸王牛肉,選用高山黃牛肉,無添加,直接切成型加水加雞蛋清攪拌,裹上辣椒麵後上桌”。李明燦接著介紹說,“我們的豬肉丸子,煮熟後可以在桌子上彈幾下”。可見食材的貨真價實和製作的精湛。

用事例闡述,何為“原始、原味、原生態”

犀牛寨老火鍋,倡導“原始、原味、原生態”。那麼落實到具體,指的是哪些方面?又是什麼意思呢?

原始指裝修風格。犀牛寨裝修風格也體現了一種思鄉之情,接近寨子風格,進店吃火鍋能找到在農村吃飯的感覺。為此該店有幾個木柱子,由李明燦專門到農村老家去請的老木匠來做的,花了5天時間才做好。木料也是老家收來的。

原味指味道,犀牛寨老火鍋用的是純牛油。高山上的人喜歡吃牛下水,農村每家都養牛,到了宰牛的時候,就把牛油熬起,放點花椒、辣椒、豆瓣、香料等煮一鍋,把牛下水放進去煮起吃,再要吃點什麼,就到地裡去摘菜蔬,然後洗淨了一起煮著吃。犀牛寨煮牛下水的吃法和重慶火鍋最早的水八塊很類似。

“原生態”犀牛寨老火鍋:食材來自海拔870米以上高山

犀牛寨自制黑豆腐

犀牛寨老火鍋用的辣椒選用的是燈籠椒、朝天椒(辣而不燥),有武隆本地的,也有石柱、貴州的。湯料是加的上等的老鷹茶,有股自然的鮮味,這是該店自己實踐出來的,連吃幾天都不會拉肚子上火。

原生態指食材,皆是從農家手中收購,又有當地特有的鄉村美食,如蕨巴、臘肉、豆乾以體現農家老火鍋的淳樸之味。

原著土家民俗的犀牛寨素有鼎罐煮食之風。即在柴火上支架,架上掛一個大罐子,在罐子裡煮食各種食物,一家人就圍著鼎罐而食。而此風俗卻與重慶早期的碼頭火鍋具有異曲同工之處,皆是把牛下水、豬下水加入花椒、辣椒和其他佐料煮而食之。由此看來,犀牛寨老火鍋早己融入重慶烹飪文化,與重慶火鍋大致一脈相存。

創業是一種情懷,也是為讓大家吃得放心

“對於我而言,創業是一種情懷,也想讓大家吃得放心”。李明燦認真地說,我們與武隆當地的一些農戶都簽了協議,收購他們種植的食材,還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收購的大豆、土豆、苕粉、辣椒涉及100多戶農民。一般市場上苕粉賣7元一斤,我們給農戶的收購價是8元到8.5元一斤,高於市場價。這些農戶種的紅苕粉用的有機肥,無催素,他們自己也吃,雖然產量不是很高,但確實是放心產品。

“原生態”犀牛寨老火鍋:食材來自海拔870米以上高山

現在犀牛寨老火鍋在重慶主城共有3家直營店,除南坪康德國會山店外,2019年1月開了江北大石壩店,300平米,17張桌子,每天要賣四五十桌;2019年10月26日開了二郎彩雲湖店,300平米左右,18張桌子,每天要賣三四十桌。幾家店在菜品、裝修風格上都是統一的。

對於管理,李明燦說,因為自己當過兵,是部隊出來的。各個店實行主管負責制,垂直管理。前廳設經理,後廚設主管。每週一有例會。每月第二週有管理層會議,通過數據分析上月業績,分析盈利、虧損在哪裡,用數據說話。我定的毛利在50%左右,如果超過了不是好事情,比如一斤食材該賣3份,但是賣了4份,必然就是減少了分量,我們不會這樣做,絕不能從食客嘴裡扣利潤,我們只賺該賺的,所以我們店口碑都很好。我們認為增加利潤,應從管理上想辦法,比如減少損耗等。另外我們店與其它很多店相比,還有一個不同之處是,他們追求的利潤都在20%-30%,而我們利潤定在15%-18%,薄利多銷。之所以這麼做,是想做長久,因此更多的是站在顧客角度思考問題。

“原生態”犀牛寨老火鍋:食材來自海拔870米以上高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