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業務齊上陣!阿里“助農”透露了哪些深意?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整個湖北徹底陷入停滯,封城、封路不僅阻斷了人員流動和復工,大批農產品也被攔了下來。


半個月前,由於無法採摘和銷售,湖北省秭歸縣超17萬噸成熟臍橙成為了滯銷品。直到一封秭歸縣農業農村局給阿里巴巴的函件徹底扭轉了困難局面:3月2日,阿里巴巴聯合湖北省秭歸縣政府,通過緊急打造的數字供應鏈,將首批8萬多斤秭歸臍橙發往全國。


這條“助農抗疫”數字供應鏈的背後,是阿里巴巴正在大力投資的數字農業“新基建”。在疫情期間,這種“即插即用”的數字化能力正在向全社會開放,幫助各地抗疫和復工。


20多業務齊上陣!阿里“助農”透露了哪些深意?

湖北秭歸成熟的臍橙


“互聯網帶動了秭歸臍橙產業鏈的改造,綜合收益翻了好幾倍。”看到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縣裡臍橙從滯銷轉變為脫銷,秭歸縣縣長楊勇終於鬆了一口氣。


這是一次集合了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20多個業務力量的“協同作戰”:淘寶天貓、盒馬等構成線上線下銷售矩陣;菜鳥智慧物流成為數字化供應鏈的重要流通工具;釘釘“雲品控”充當保障農產品安全質量的“監工”;阿里雲的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數字化生產;螞蟻金服為後端交易提供數字金融服務……


不難看出,數字生產、數字流通、數字金融、數字銷售這四種能力形成了阿里巴巴數字供應鏈的鏈路閉環,更成為新的數字農業基礎設施,正為農業發展創造新的機會。2月6日至3月5日,藉助阿里巴巴數字化通道,淘寶“愛心助農”項目一個月幫助全國農民賣掉了9萬噸滯銷農產品。


疫情發生後,國家提出做好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的明確要求。不少電商企業都加入到了這場“農村保衛戰”,在它們擅長的領域各顯神通。關鍵時候,如何打通一條從採收、加工、物流到銷售的數字化產銷鏈路則成為了考驗各家能力的核心。


數字供應鏈威力:2天逆轉滯銷局面


今年春節,受到疫情衝擊,城市和農村都陷入了兩難局面:在供給側,成熟的農產品都堆積在田間地頭,缺人採收、無法運出;在消費側,城市“一菜難求”、“水果飈價”,生鮮購物平臺搶購火爆。疫情嚴重的地方,別說買到物美價廉的果蔬,就是想要吃到新鮮的農產品也是件奢侈事。


在這個線下渠道物流運輸受阻的非常時期,如何解決農產品供需矛盾、幫助農戶找到一條生存之道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2月14日,商務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產銷對接工作的通知》,要求電商企業通過多種渠道提供流量支持、開通農戶入駐綠色通道、拓寬滯銷農產品銷路,正式吹響了“互聯網+農業”聯合發展的號角。各大平臺紛紛響應號召,結合自身能力,推出了相應的幫扶方案。


20多業務齊上陣!阿里“助農”透露了哪些深意?

疫情爆發後海南樂東第一車哈密瓜重新銷往全國


大部分電商都從各自擅長的領域入手,以切入助農抗疫的單個環節為主。但作為掌握雲計算、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技術的電商龍頭,阿里巴巴沒有侷限於做農產品電商這件事,而是將這次“抗疫戰”重心放在了數字供應鏈建設上。在採收、加工、物流、銷售這幾個環節,其通過調動旗下淘寶、天貓、支付寶、盒馬、菜鳥等20多個業務,幫助農戶打造“數字生產、數字流通、數字金融、數字銷售”的鏈路閉環,實現了從滯銷到脫銷的大逆轉。


數字供應鏈的成效也在過去一個月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自2月6日發佈“愛心助農計劃”以來,阿里巴巴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已為20個省份開通“愛心助農專線”,後來更是率先入駐疫區湖北。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打通數字供應鏈的速度十分驚人:海南的哈密瓜、芒果、地瓜從採收、加工、物流到銷售最快僅需2天;吉林凍梨從滯銷到電商平臺銷量超300萬斤用時3天;河北蠡縣的貿易商賣空300噸山藥花費10天……


回顧過去十多年中國農業發展歷史,農業生產精細化、集約化程度不高、現代科技指導生產不足、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後等特點尤為突出。在全面實現現代化的新時期,利用數字技術發展“數字農業”則成為了“換道超車”的基礎。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客觀現實是,中國農業生產者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字,2016年,中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中,以初中文化程度佔比最高,達48.4%;高中或中專程度的比重為7.1%;大專及以上程度的比重僅1.2%。這就意味著,要想實現農業信息化、數字化發展,就得先解決中國農業生產者和數字技術發展之間存在的矛盾,讓數字化能力“長”在農民身上。


通過這次疫情,阿里巴巴巧妙地化解了這一矛盾——讓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數據成為新農資。農民只需要一部手機,就能化身成為“主播”,為自己的農產品找到銷路;他們不需要學習複雜的技術,也不用處理冗雜的數據,一切都交由數據化平臺處理即可。


這樣易上手、見效快的方式迅速在農村颳起了一股直播風潮,農民、商家、幹部紛紛打開鏡頭,開設了“大棚直播間”。史上最大規模“春播日”當天,上萬農民集體開播賣菜。截至目前,淘寶直播孵化新農主播已經超過5萬人。


20多業務齊上陣!阿里“助農”透露了哪些深意?

海南文昌市委書記鐘鳴明(右)在淘寶直播


數字技術是農業發展利器,科學大腦亦是不可或缺的法寶。深諳其道的阿里巴巴還請來了鄧秀新等30位中國農業產業院士專家協助阿里巴巴發展“愛心助農計劃”,日常指導農戶生產作業,疫情期間則幫助各地滯銷農產品進行產銷對接。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就是新基建”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就是新基建,正在成為新的投資和發展方向。”3月6日,在與杭州餘杭區簽訂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道出了“抗疫助農行動”背後的深意。


近兩年來,各類基建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中,基建補短板也駛入了快車道。而從資本市場的資金流向來看,當下受到輿論關注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新基建”。


不同於傳統基礎設施在建設中,集中在鐵路、公路、水路等流通要素;“新基建”更多是利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實現對生產要素的“重建”。所以,人們過去常說“要致富,先修路”,如今卻信奉“要做強,先上網”的論調。


“新基建”的核心就在於一個“新”字,其產生的效果在於賦能垂直行業更多、更大的發展勢能,產生明顯的催化效應,加深影響。


落腳到農業發展過程中,新基地的核心就是搭建“數字農業基礎設施”,其中數字供應鏈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即實現農產品從採收到銷售、從田間地頭到吃貨嘴邊全產業鏈的數字監控和管理,把農民解放出來的同時增收提效。


“數字農業肯定是農業發展的大方向。”領銜的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鄧秀新院士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紮根秭歸後,就一直在當地從事臍橙研究、推廣和應用等工作。看重數字農業發展工作的他,近年來都在幫助秭歸開發新品打造產業,並曾實地調研阿里數字基地。


早在2019年10月成立數字農業事業部時,阿里就通過“基地模式”對農業產業進行了全鏈路數字化升級。這一模式不僅打破了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形式,建立起規模化、數字化農業基地;還能通過高科技加持供應鏈,幫助農民提高由產到銷全鏈路的效率。


20多業務齊上陣!阿里“助農”透露了哪些深意?

成熟的秭歸臍橙通過

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供應鏈走向全國


據悉,秭歸就是首個阿里數字農業基地所在地,而在該事業部成立時,這樣的數字農業基地在全國已達1000個。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發展領域,我國數字農業建設仍處於初級階段,企業仍有較大發揮空間。


據《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31.3萬億元,摺合美元4.73萬億,佔GDP比重為34.8%,成為世界排名領先的數字經濟大國。相較於工業(18.3%)、服務業(35.9%)數字經濟佔行業增加值比重兩位數的增長,農業數字經濟佔行業增加值比重(7.3%)相距甚遠。


20多業務齊上陣!阿里“助農”透露了哪些深意?

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


這也就意味著,處於國民經濟發展基礎地位的農業,目前是數字基礎建設中的短板,未來還有較大的潛力。


“數字化一定是未來社會治理的必經之路,目前數字化基建正在蓬勃展開。”張勇透露,疫情期間,阿里巴巴已向全社會開放即插即用的數字化能力,成為很多地方抗疫、復工等工作的基礎設施,未來還將推動一系列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