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裡方臘被武松單臂擒住,正史上方臘的結局是怎樣的?

周名湖


正史中擒方臘的是後來的抗金名將韓世忠。方臘起義與梁山好漢沒有關係。

北宋末年,宋徽宗熱衷於修道和園林藝術。為了滿足他的需求,朝廷在東南一帶設東南奉應局,任命精通花石鑑賞的朱勔到江浙一帶採辦奇花異石,由汴河運入京城,史稱“花石綱”。採辦費用由朝廷撥款。雖名為採辦,可是真落實到下層就變成了橫徵暴斂。歷史記載,朱勔等人將花石綱當成斂財的手段,民間凡有好看的奇花異石,直接貼上黃封,這就是天子的東西了,原主人不光得不到報酬,反而還要加倍小心的保護黃封貼住的東西,如果交期一到有什麼破損,便要被治罪。


上樑不正下樑歪,採辦奇花異石的花石綱在各層官吏的發揮下演變為各種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花石綱所過之處,百姓需提供錢糧勞役,繳納各種賦稅。東南一帶百姓,許多人淪為破產無業遊民。社會矛盾日益激化。這就是方臘起義的導火索。

一,方臘起義的爆發。

方臘是睦洲青溪縣人,有人說他是漆園園主,也有人說他是替人幹長工的農民。因為花石綱之役而破產。方臘通過宗教迷信等方式,宣揚自己出身時既有異相,不是一般的人。當有天子之命。方臘的行為逐漸吸引了許多當時被花石綱弄的傾家蕩產的下層勞動人民。經過一段時間的宣揚和招收人馬,終於在宣和二年十月,方臘起兵造反。

宣和二年十月,起為亂,自號聖公,建元永樂,置官吏將帥,以巾飾為別,自紅巾而上凡六等。無弓矢、介冑,唯以鬼神詭秘事相扇訹,焚室廬,掠金帛子女,誘脅良民為兵。《宋史.童貫傳》

方臘起兵的時候,連弓箭和甲冑都沒有,只是裝神弄鬼,焚燒房屋。一路上跟隨方臘的人越來越多,規模盡發展到數萬人之眾,東南地區久不知兵,往往方臘所過之處,很快就投降。

十一月陷青溪,十二月陷睦、歙二州。南陷衢,殺郡守彭汝方;北掠新城、桐廬、富陽諸縣,進逼杭州。郡守棄城走,州即陷,殺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縱火六日,死者不可計。警奏至京師,王黼匿不以聞,於是兇焰日熾。《宋史.童貫傳》


方臘一路攻城略地,聲勢越來越大,同時也打出:“殺奸臣朱勔”的旗號。於是吸引了何處的起義力量,這些股力量都紛紛與方臘合併。歷史記載方臘一共攻陷六州五十二縣,佔領了今天的蘇州,安微浙江一帶,兵力號稱百萬,威震東南。

二, 起義失敗,方臘被擒。

方臘起義切斷了宋朝的經濟命脈,佔據了富庶的江南地區,終於讓朝廷感到恐怖。於是宋徽宗停止了花石綱的徵收,罷免了朱勔父子的官職,企圖藉此安撫民眾。同時,派童貫,譚稹率禁軍和陝西番,漢軍十五萬分兩路大軍南下鎮壓。北宋的禁軍和番漢兵乃是戰鬥力最強悍的軍事力量,可見方臘起義對宋朝有多大的打擊。
(童貫)


此時方臘軍隊仍分兵北伐南征,攻克城池。忽然遇到了最強悍的中央軍的進攻,起義軍自然是敵不過的,最終方臘都城杭州被圍。經過多次戰鬥,宣和三年二月,方臘放棄杭州,宋軍繼續追擊。到了宣和三年四月,起義軍的只剩下最後一個據點,清溪縣幫源洞。方臘率軍據守幫源洞。宋軍於二十四日發動進攻,幫源洞被破。此時,擒方臘的韓世忠出場了,韓世忠當時是隨軍出征的一名小將,

世忠潛行溪谷,問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險數里,搗其穴,格殺數十人,禽臘以出。《宋史.韓世忠傳》 方臘原本是躲起來了,被韓世忠找到路徑,殺了數十人,活捉了出來。方臘被捉,宋朝之後又陸續鎮壓了各地的餘部。這場戰爭使宋朝國力衰退,為以後的靖康之變埋下了火藥桶。

三,《水滸傳》中的擒方臘與民間戲曲中的擒方臘。

與方臘同時期的宋江起義,被張叔夜鎮壓後,宋江等曾投降宋朝,跟隨大軍出征方臘。這個故事後來被《水滸傳》大肆渲染,使得大部分認為與方臘作戰的主力是宋江的軍隊,其實這只是小說家言。於史無據。在百回本《水滸傳》中,擒拿方臘的也不是武松而是花和尚魯智深。

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庵內尋討些飯吃,只見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百回本《水滸傳》第九十九回)

武松獨臂擒方臘的故事出自民間戲曲和說書人的創作。或許是《水滸》成書前的另外一種版本,但是在民間影響力極大。所以電視劇中也就用了武松擒方臘這個婦孺皆知的民間典故。


閏土看歷史


我是杭州刺史,我來回答。

方 臘 到 底 是 哪 裡 人 ?

搞清楚方臘 是哪裡人 , 這決不僅僅是關於他的籍貫之爭 , 而是 同瞭解他的階級 出身和 革 命歷史 , 有著密切的關係 。

南宋史籍如 楊仲良的《通鑑 長編記事本末》 , 根本未提方臘是哪 里人 . 只有方勺的 《 青溪 寇軌 》 說方臘為 睦州青溪縣 ( 今浙 江淳安縣 ) “ 揭村居 人 ” , 元朝脫脫等修的 《 宋史 》 便據 此在 《 童貫傳 》 中 說 方 臘 是 . 世居 揭村 ” 的 “ 青 溪人 ” 。 實 際上方臘 並非青 溪人 , 而是款 縣永豐鄉馬嶺村 人 .

( 一 ) 從欲淳方 氏譜膜 等材料來看 :

我們從調查得來的 《 款 淳方 氏柳山真應 廟會宗統譜 》 ( 乾 隆 十 七 年 修 。 以 下 簡稱《統 譜 》 ) 、 《 桂林方 氏 宗譜 》 ( 嘉慶十七年修 . 以 下簡稱 《 桂林譜 》 ) 、 《 拓源方 氏本宗譜 》 ( 乾隆三年修 。 以 下簡稱 《 拓源譜 》 ) 、 《 續修拓源 方氏宗譜 》 ( 乾隆十年修 。 以 下簡稱 《 拓 源 續譜 》 ) 、 ( 河南方 氏 宗譜 》 以 及款縣金 川公社 山郭生產隊 《 方氏族譜 》 抄 本兩種 、 老竹 源 《 方 氏合村 族譜 》 抄 本 、 祀 梓里 《 方憲第族譜 》 抄本 等譜 碟 中 , 發現 方臘是歇 、 淳方氏各 派 中的 “ 拓源派 ” 的後代 。 他 的籍貫是款縣 拓源 ( 即馬嶺 , 今屬款縣羅 田 公社馬嶺大 隊 ) 。

據 ( 統譜 ) 記載 : 款淳方 氏自東漢的方 儲傳至 北宋 , 已形 成 “ 環巖 ” 、 “ 靈 山 ” 、 “ 擒 坑 ” 、 “ 蘇播 ” 、 “ 桂林 ( 佘坡 ) ’ ① 、 “ 拓源 ( 拓田 ) ” ② 、 “ 方村 ” 、 “ 聯臨 ” 八派。

桂林 、 拓源 兩派的 . 始遷祖 ” 都叫方桂 , 世次相同 . 據 《 桂 林譜 》 和 《 拓源譜 》 , 這 “ 二桂 ” 是一個人 。 此人原住款縣 蘇村 ( 今蘇村 公社蘇村大隊 ) , 於 “ 宋仁 宗天聖 元年癸 亥 歲遷居 幫源 , 是 為幫源始祖 ” . 方桂在 幫源居 住五十 六年 ( 1 02 3年— 1 0 7 9年 ) , 七十一 歲那年 ( 神 宗元豐二年己未 ) , 攜帶 第三子方英 , “ 復自幫源移寓敦西拓源 ” ③ , 又成為拓源始 祖 , 後來就死在 這個地方 。 所謂 “ 桂林方氏 ” 就是方桂 留在青溪幫 源的二個兒 子方 日新 、 方 日廣的子孫 ; 而 “ 拓 源方氏 ” , 則是 由青溪 幫源 “ 移寓款西拓源 ” 後 由方英傳下來的子 孫 。 桂林 、 拓源二派是 互 把幫源看作 “ 祖 籍 ” 、 互 把對 方看作和自己同一個 宗族的④ . 這八派實 際是七族 八派 。 七派 在款 縣 , 一派在淳安 ( 青溪 ) 。

方臘屬於何族何 派呢?

考山 郭 《 方氏族譜 》 之一 ( 以下簡稱 《 山 郭譜一 》 ) 序文中有一 段話 , 廠揭示 了方 臘和方 桂的關係 :

真應祖 廟 , 旅 表大功 , 分支 啟族 , 洞源祖 官 , 四拾 六世 , 至 應 細公 , 時衰命賽 , 有始無終 , 因出方賴 , 無德無功 , 大 逆犯上 , 遂 失彝倫 , 無辜連 累 , 避亂逃生 . ,

序文 中說的 “ 真應祖廟 ” , 是指 祭祀方 氏一 世祖方 儲的祖廟 ; “ 洞源 ” 即幫源⑤ , “ 洞源 祖宮 ” , 是說此 地是四 十一世祖方桂 長期居住之 地 . “ 有始 ” 是指有方 桂 “ 啟族 ’ ( 包括 桂林 、 拓源二派 ) , “ 無終 ” 是 指族中出 了一個 “ 方賴 ” , 因 “ 犯上 ” 而 “ 失彝倫 二 此 “ 方賴 ” 與四十 六世的方 應細 都是 方桂的後 代 。 他們不 僅是 同一族派 , 而且是同時 代近親 , 所以 方應細 因 . 方賴 ” “ 大逆犯 上 ” 而受到嚴重 ` 連累 , . ` 方賴 ” 就是方臘 . 因為 . 當時 方 氏 各族 中 , 除了方 臘再羌別人 “ 大 逆犯上 ’ ; 且欺縣 至 今還有 ` 方臘 癲痢 ’ 的傳說 . 而 ` 賴 , 、 “ 癲 , 同 “ 臘 ” , 在款 縣方 言裡 , 是 同音 字 。 由此可 以看到 : 方臘 是方桂的後 裔。

方桂的後 裔有桂林 、 拓源二支 , 方 臘究竟屬於桂 林派還是拓 源派 , 上 引 《 山 郭譜一 》 序 文還看不清楚 。 此 譜後面的世 系表 從方桂 到方 應細 又缺世 系 . 但 是我們 從 譜 碟 等文獻 材料 和傳說中 , 可以看出方臘非 桂林派 , 而屬拓源派 。

方臘是我國曆史上第一 次提出 協法 平等 ” 口 號的農民革命領袖 . 方 臘起義後 , 自稱 “ 聖 公 , , 建號 “ 永樂 , 。 鬥爭的鋒芒 , 始 終指向 “ 富 室 , ; “ 官吏 ” 、 ’ “ 士 人 , 及其最 高代表 趙 宋皇 帝 ; 革命的 目標是要推翻宋王朝 的反動統 治 . 宋明 以來 , 封建統治者 , 對以方 臘為首 的農 民大起義恨 之入骨 。 為 了適應封建地主階級 撲滅 農民革命的政 治需要 , 流行很廣的一部 宣揚投降主義 的小說— 《 水滸 》 , 竟大肆頌揚 宋江徵方臘 。 幾百年來 , 地主 、 資產 階級對 投降派的歌頌 , 對革 命派的誣衊 , 其流毒 一直未能肅清 。 我們通過對方臘 的出身和他的早期 革 命活動率跡的調 查研 究 , 有助於劃清革命派和投投降 派 的 界 限 , 也有助於 深入評論 《 水 滸 》 這部宣 揚投 降主義 的反面教材


杭州刺史


電視中的劇情是根據小說《水遊傳》編的,這個小說本身就是由民間說唱故事的一種演義,後來慢慢由文人寫成文本的。所以小說中很多人物是虛構和歷史上沒有的,而作者為了表明自己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宗旨,最後就將水泊梁山的好漢和方臘硬拉在了一起。因為當時討伐方臘的主力,是由宋徽宗皇帝心腹大臣宦官童貫率領陝西六路蕃、漢精兵,還有辛興宗、楊惟忠統熙河兵,劉鎮統涇源兵,楊可世、趙明統環慶兵,黃迪統鄜延兵,馬公直統秦鳳兵,景翼統河東兵等各路兵馬組成。

方臘(約1076年-1121年),又名方十三、方世臘,睦州青溪(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西)人,一說安徽歙縣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十月,他利用摩尼教這個宗教中“二宗”(明、暗)、“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之說,得到了一些社會底層百姓支持,在睦州(也就是現在的淳安縣)幫源發動起義。自號“聖公”,年號“永樂”,設置官吏將帥,建立政權。任命方肥為相,而且還設置了將領軍隊,當兵的頭戴巾飾,從紅巾而上,總共有六個等級。

同年十二月初,起義軍攻陷睦州,殺官兵千人,佔據壽昌、分水、桐廬、遂安等縣;十二月末,方臘揮師向西,攻克歙州(今安徽歙縣)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21年正月,方臘派進攻秀州(今嘉興)沒有成功退回杭州,二月,宋軍包圍杭州,宋徽宗下詔“招撫方臘”,方臘拒絕並被迫撤出杭州。三月,方臘率起叛軍再次進攻杭州,在城外被王稟打敗。方臘從富陽、新城、桐廬一路退到青溪縣,最後退守幫源洞。 四月二十四日,宋軍包圍幫源洞。方臘在石洞中躲藏起來,由於石洞極為隱蔽,官軍不知如何進入。在宋軍中任裨將的韓世忠偵查到路徑,便率驍勇進入方臘所藏洞中,格殺數十人。四月二十七日,方臘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忠州防禦使辛興宗所俘虜,八月二十四日,方臘被殺。
《宋史·本紀·卷二十二》詳細記載了方臘活動的全過程:(1120年)冬十月戊辰朔,建德軍青溪妖賊方臘 反,命譚稹討之。十一月己亥,方臘陷建德,又陷歙州,東南將郭 師中戰死。陷杭州,知州趙霆遁,廉訪使者趙約詬賊死。(第二年,也就是1121年)春正月壬寅,方臘陷婺州,又陷衢州,守臣彭汝方死之。二月甲戌,降詔招撫方臘。是月,方臘陷處州。夏四月庚寅, 忠州防禦使辛興宗擒方臘於青溪。八月丙辰,方臘伏誅。

凡人梵思


提起擒方臘的人,很多人都會說是花和尚魯智深或者打虎武松。其實歷史上真正擒方臘的人是南宋四大名將之一的韓世忠。由於宋微宗喜歡花鳥奇石,且花鳥奇石都在南方。所以朝廷就成立了專門的採辦機構。取名花石綱。可宋微宗沒想到的是,因為這一愛好,迫使以方臘為首的農民起義軍迅速崛起。一時間攻打了八州二十五縣。於是,宋微宗派童貫帶領軍隊征戰方臘。但是他手下的王淵卻遲遲不敢攻打,絲毫沒有主意。只因懼怕方臘。好在他手下有個副將叫韓世忠。卻非常有膽識。他看不起主將的膽小怕事。偷偷的帶了幾千人埋伏起來。方臘的義軍無往不勝,因此十分大意,竟中了韓世忠的埋伏,死傷慘重。後來,後來王淵得知後,並沒有責怪韓世忠,反而誇他有萬人敵的本領。賜給他很多金銀珠寶和他稱兄道弟,目的就是讓韓世忠多給他立戰功。由於方臘的義軍根本不是官兵的對手。最後退到清溪洞。韓世忠。一杆長槍就闖入了方臘的巢穴。一番血戰。擒獲方臘立下赫赫戰功。回來的途中。遇到了官大的上司辛興宗。他仗著人多,搶走了方臘,慶功宴上竟沒有韓世忠的什麼事兒?就在心有不甘,卻無能為力的時候。遇到了他的紅顏知己,梁紅玉。他們情投意合結為夫妻。北宋滅亡。韓世忠作為中興虎將,終於闖出了赫赫威名。黃天蕩一戰,名揚天下。





G腚不G頭


武松“單臂擒方臘”的故事家喻戶曉,然而並非史實,只不過是《水滸傳》中的一個故事。但方臘其人正史中的確存在,而且結局很悲慘。

北宋末年徽宗在位,醉心於園林藝術的他下旨,在蘇州設立“應奉局”,這個機構的任務是在江浙一帶為他蒐羅珍奇物品與奇花異石,於是留下一個特殊的名詞——花石綱。

花石綱的運送勞民傷財,更有貪官汙吏藉此上下其手,盤剝百姓,為此傾家蕩產者不計其數。花石綱前後持續了二十多年,形成了一場波及全國的大災難,百姓苦不堪言。

宣和二年(1120)十月,在應奉局官吏頻繁光顧的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縣),世代傳習明教的方臘不堪忍受官吏勒索,借宗教的名義聯絡同鄉,在家中的漆園招集了幾百人。方臘激動的怒斥了官府對他們的勒索與盤剝。一時間群情激奮,願意追隨方臘起事。

得到鄉人的擁護後,方臘打著誅殺貪官的旗號發動起義,很快建立了自己的政權。方臘自稱“聖公”,擔任起義軍統帥,定年號為永樂,起義將士包著黃色頭巾作為標誌,短時間內聚眾十餘萬人。

幾個月內,方臘起義軍就席捲東南地區,得到近百萬民眾的群起響應。憤怒的起義民眾處死了所有落入手中的官吏。以江南一帶溫良的民風來看,這種極端的報復手段,足已反映出民眾之前曾經遭受的壓迫是何等殘暴。

宋徽宗得知方臘起義如此生勢浩大,心中惴惴不安。為了欺騙民眾,徽宗下了一道罪己詔檢討自己,並下令撤銷了應奉局。

而在此同時,他將原本準備討伐遼國,由童貫率領的十幾萬大軍先行派譴到江浙,務求一舉蕩平方臘“逆賊”。宦官將軍童貫趁方臘立足未穩,集中優勢兵力大舉進攻起義軍控的地區。各地的地主武裝也打起了“勤王”的旗號,配合宋軍進行鎮壓“暴民”。

沒有作戰經驗又屢失戰機的起義民眾,在方臘的帶領下被迫退回青溪固守,憑藉著當地複雜的地形與宋軍周旋。青溪的地形複雜,群山峻嶺中間險關要道遍佈,宋軍幾翻進攻都無功而返。

童貫於是採用招撫手段,引誘義軍中的意志不堅定者。在叛徒的帶領下,宋軍攻克了義軍的山寨,將方臘生擒後押解到東京汴粱,不久之後便被凌遲處死。方臘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他給了北宋王朝一次沉重的打擊。


白玉湯1975


方臘的起義軍在1121年(宣和三年)被宋軍逼到今浙江淳安附近幫源洞,固守伺機脫身。後被宋軍攻破活捉方臘,押送至汴京,後被誅殺。

方臘同宋江都是農民起義軍領袖。方臘生於北宋熙寧九年,家庭十分貧苦,方臘很小的時候就去給富人地主家放牛,受盡風雨,受盡折磨,但他內心對美好生活充滿了嚮往。

1120年,被壓迫不已的方臘走上了起義之路。義軍發展如同雨後春筍般很快集齊數萬農苦大眾,方臘自稱聖公。一時間攻城掠地好不風光。

起義最後失敗,究其原因:

一是農民起義軍的思想侷限,滿足於現狀,感覺比以前好就是勝利;

二是沒有一套完備的體制,成功之後的堅守才是關鍵所在。起義軍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今後的道路,導致迷失方向;

三是宋軍的圍追堵截,朝廷起初是不願理會,認為小蝦米能掀起多大的風浪。等到看見勢頭不對時就不“逗你玩”了。結果方臘就被玩完了。


我是新來的接班人


這個問題值得問,因為正史上的宋江也並沒有電視劇水滸傳中那麼大氣凜然,多次打敗朝廷的兵馬,最後一次征剿方臘也是大獲全勝,其實在正史上也只不過是一個敗軍之將,只能說在當時是一個比較有名氣的土匪然後讓人們給美化了。那麼在正史上的方臘又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真的像水滸傳中被武松單臂給擒住了。

根據歷史記載方臘是北宋睦州清溪縣(今浙江淳安縣)人,而起義的目的也和宋江差不多,因為多次受到他人的壓榨,而宋江則是因為朝廷的賦稅過重,真的是民不聊生,實在沒有辦法才起義的,所以方臘也是條漢子,實在不行就直接起來反抗了,也就是在公元1120年的十月份正式起義。

那時候的宋徽宗正是親信小人蔡京還有童貫,那時候的宋朝可以說是生靈塗炭,幾乎就被這兩個人掌控了政權,而這兩個人藉著這個勢力更是壓榨百姓,同時也因為花石綱的事情,搞得人們幾乎沒有飯吃,人民吃不飽,就鬧事,朝廷就壓制,但是朝廷不管那麼多,於是有能力的人就會站出來帶領大家造反,而方臘就是因為受不了這鳥氣,這才揭竿而起。

歷史上的方臘勢力比宋江大的多,而且宋江也沒有剿滅什麼方臘,方臘的大軍真正是被童貫剿滅的。方臘在起義之後,打著奸賊朱勔的口號,沒多少時間久召集了上十萬的人,可以說實力滔天,他們一路向北打,勢如破竹,接連攻城拔寨,而在打過之後各個地方的人也參與到其中來,不就軍隊的數量就超過了百萬,令人膽寒,而此時的方臘正是心高氣傲,以為此舉可以拿下宋徽宗,於是就建立自己的政權,自己當皇帝,年號永樂。

這時候最慌的人是宋徽宗,立即派遣童貫去禦敵,朝廷畢竟是朝廷,軍隊都輸訓練有素的人,而方臘的勢力表面上看很多人,實則實力估計還沒有朝廷的十萬大軍厲害,都是臨時的農民起義,沒有編制,裝備也不算厲害,這童貫一次出征帶領15萬大軍就把方臘給剿滅了,剿滅之後活捉了方臘,帶回京城便被處死了。


風景流


《宋史·童貫傳》中記載比較詳細,《宋史·童貫傳》記載說,方臘是睦州青溪人,也就是今天浙江淳安縣人,本是當地一名漆園主。北宋末期,宋徽宗興花石綱之役,派人到江南大肆搜刮民財,賦稅極重,以至民不聊生,方臘作為一個小地主,也不堪其擾。1120年,被逼得無路可走的方臘組織漆園僱工和走投無路的老百姓,揭竿而起,迅速攻下青溪、睦州、歙州,不久攻下衢州,又往北攻下新城、桐廬、富陽等縣,最後攻下杭州,並自號“聖公”,建立“永樂”政權。據記載,方臘起義軍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幾十萬人,攻佔的地區達52個縣,這就比宋江的聲勢不知大了多少,對朝廷的震驚,遠非宋江可比。所以,為剿滅方臘,宋徽宗緊急把正在北方對付遼兵的的童貫調回來,讓他帶領15萬大軍去攻打方臘。1121年,方臘正在攻打秀州(今嘉興),還沒打下,童貫就率軍到了,他與秀州統領王子武內外夾擊,全力攻打方臘起義軍,方臘初戰不力,喪師近萬人,不得不匆匆退守杭州。


隨後,童貫率自己帶領的15萬軍隊,加上各種地方武裝一起,圍攻杭州,方臘杭州也沒守住,繼續敗退,童貫乘勝追擊,將退回青溪、躲在石洞中的方臘包圍,活捉了方臘。方臘最後被童貫押往開封,英勇就義。


彈吉他的修行者


說起方臘,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會很快想起電視劇版《水滸傳》中武松單臂擒拿方臘的劇情吧。在電視劇情中,方臘被武松單臂掐暈而使得方臘最終被武松給擒住。但是我們們在看小說版時,卻不是武松單臂擒拿方臘,取而代之的卻是魯智深生擒拿了方臘。所以相信很多人都和我又一樣的疑問,小說版和電視劇版都不一樣,那麼這個方臘是不是真的在歷史上存在,如果真的存在,為什麼小說版和電視劇版對他的描述卻是不一樣的?


實際上,歷史上還真有方臘和武松這兩個人。雖然在電視劇情中,方臘砍了武松的一隻手臂,但是武松在最後使了全身最後的力氣用剩下的一隻手愣是掐暈了方臘,使得方臘最終被武松給擒住。可是我們在看小說版時,發現卻不是武松單臂擒拿方臘,取而代之的卻是魯智深生擒拿方臘,但是這些劇情都是不屬實的。


因為歷史上的方臘是在戰場上戰死的,而並非是被武松單臂擒拿之後,被朝廷下令斬首而亡。且當年北宋朝廷也並沒有派宋江前往征討,而是派出童貫前往征伐方。在征戰中,方臘是敵對方,童貫想通過招安的方式與方臘處理這場戰事,然而卻被方臘拒絕了。氣急敗壞的童貫隨即率大軍攻打方臘的義軍,最後將方臘及其幾萬義軍圍剿,方臘也因不敵敵方而被宋軍斬殺了。


在現在的電視劇還是小說中,很多都是與歷史不相符合的。歸根結底這一切都是因為現在導演方為了迎合觀眾而故意編造的劇情。很多都是可信度不高,我們不能將這些劇情等同於歷史,但是我們還是給予足夠的尊重。


富豪財神棋牌


正史上的宋江也並沒有電視劇水滸傳中那麼大氣凜然,多次打敗朝廷的兵馬,最後一次征剿方臘也是大獲全勝,其實在正史上也只不過是一個敗軍之將,只能說在當時是一個比較有名氣的土匪然後讓人們給美化了。那麼在正史上的方臘又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真的像水滸傳中被武松單臂給擒住了。

根據歷史記載方臘是北宋睦州清溪縣(今浙江淳安縣)人,而起義的目的也和宋江差不多,因為多次受到他人的壓榨,而宋江則是因為朝廷的賦稅過重,真的是民不聊生,實在沒有辦法才起義的,所以方臘也是條漢子,實在不行就直接起來反抗了,也就是在公元1120年的十月份正式起義。

那時候的宋徽宗正是親信小人蔡京還有童貫,那時候的宋朝可以說是生靈塗炭,幾乎就被這兩個人掌控了政權,而這兩個人藉著這個勢力更是壓榨百姓,同時也因為花石綱的事情,搞得人們幾乎沒有飯吃,人民吃不飽,就鬧事,朝廷就壓制,但是朝廷不管那麼多,於是有能力的人就會站出來帶領大家造反,而方臘就是因為受不了這鳥氣,這才揭竿而起。

歷史上的方臘勢力比宋江大的多,而且宋江也沒有剿滅什麼方臘,方臘的大軍真正是被童貫剿滅的。方臘在起義之後,打著奸賊朱勔的口號,沒多少時間久召集了上十萬的人,可以說實力滔天,他們一路向北打,勢如破竹,接連攻城拔寨,而在打過之後各個地方的人也參與到其中來,不就軍隊的數量就超過了百萬,令人膽寒,而此時的方臘正是心高氣傲,以為此舉可以拿下宋徽宗,於是就建立自己的政權,自己當皇帝,年號永樂。

這時候最慌的人是宋徽宗,立即派遣童貫去禦敵,朝廷畢竟是朝廷,軍隊都輸訓練有素的人,而方臘的勢力表面上看很多人,實則實力估計還沒有朝廷的十萬大軍厲害,都是臨時的農民起義,沒有編制,裝備也不算厲害,這童貫一次出征帶領15萬大軍就把方臘給剿滅了,剿滅之後活捉了方臘,帶回京城便被處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