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物被发现后,专家夸赞不已,再次证明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


1980年,江苏邗江县发现了一批汉墓,在甘泉2号东汉墓中,一件文物让现场的考古专家赞不绝口。它就是东汉错银铜牛灯,古朴造型展示着2000来年特有的魅力。这件文物,让文物工作者们想起了著名的国宝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是在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除了制作精美,人物栩栩如生之外,最关键的还是设计巧妙。宫女手中的袖子,实际上起到了灯罩的作用,避免了烟尘到处乱飞。宫女体中是空的,烟可以顺着通道进入宫女体内,既环保,又卫生。因此,长信宫灯一直被认为是古代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也被认作“中华第一灯”。


这件东汉错银铜牛灯同样精彩,而且设计思路与长信宫灯如出一辙。这充分证明了,长信宫灯中所蕴含的环保理念并不是孤例,而是在汉朝就已经充分普及了。至于灯具的设计方式,则是领先了世界1000多年。西方要到1500年后的达芬奇,才设计了类似的灯具。

这座灯具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成,并且可以轻松拆卸拼装起来。灯座就是一头黄牛的造型,它长得矮壮而敦实,双角向上,展示出威武的姿态,头部微微向下倾斜,彷佛是聚精会神地劳作,又像是在准备迎接战斗。


在农耕社会中,牛的意义重大,可以说是整个国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中华文明中,对于牛的崇拜不多,但对于牛的价值认识,却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件文物作品,就是展现了那个年代的极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


牛的上部,就是安放蜡烛的圆形灯盘。灯盘的一侧,设置了扁平的把手,可以轻松转动。圆盘之上还有两扇活转动的灯罩,其中一扇是镂空的,上面菱形斜方格既能散热,又能挡风,还能调节光线的强度。这个设计巧妙,甚至超过了长信宫灯。


在灯盘之上,又有烟管将其与牛头顶上方的短管相连。铜牛的中间是空的,可以装入清水。当灯火被点燃的时候,散发出的烟尘不会乱跑,而是会被灯罩挡住,然后经过导流作用的烟管,进入铜牛体内,被清水所溶解吸收。


那么,很多读者一定会对这件文物的“错银”感到不理解,其实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金属细工装饰技法。在汉朝的时候,青铜器的制作其实已经走向了下坡路,铁器和陶器制品,大量挤占了它的生存空间,让这个辉煌灿烂的青铜时代降下了帷幕。但是,就在青铜器的告别尾声中,错金银技术却达到了高峰。


所谓错金银,就是用镶嵌或者涂画的方法,让金银能够稳定覆盖在铜器之上,达到富丽堂皇的效果。镶嵌法和涂画法的过程不尽相同,这里就不赘述了,但它们都是费时费力费钱,唯一的好处就是漂亮好看。但对于衣食无忧的贵族而言,这一点就足够了。


东汉错银铜牛灯正是错银技术的典型代表,虽然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历史,表面错银已经有所脱落,但我们依然能够通过斑驳的外表,看到它依稀的历史。它彷佛穿越千年,带来了当年的一束光,更带来了当年祖先智慧的见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