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皆教育——暑假赴美培训小记

过程皆教育——暑假赴美培训小记

自从五月份被确定为暑假赴美培训的教师后,我们就进入了培训状态。教育局领导对此培训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对我们进行思想和出国注意事项的教育,并督促我们进行语言和专业等方面准备,以便于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学校领导也希望我们按照要求做好充分准备,争取圆满完成培训任务,不虚此行。在经历了递交申请材料,办理护照,到美国驻上海领事馆签证等复杂手续后,终于在八月十六日,在市教育局陈良生主任的率领下,来自合肥一中、六中、八中和我们学校的地理、生物老师一行十人(合肥师范学校的一名英语老师任翻译同行)向上海出发了,并于次日早晨九点多,搭乘美国DL296班机,从上海的浦东机场起飞,先飞向日本东京的成田机场,在此短暂停留后,继续登机飞向美国。经过漫长的十二个小时飞行,我们横跨太平洋,到达了美国南部的亚特兰大机场,而我们的最终目的地是位于美国东北部的波特兰。所以在办理好入境手续后,我们再次登上飞机,向目的地飞行。大约在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1点,终于到达了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机场。美方接待老师 Mr.Tong 和另一位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在机场的出口处,热情地迎接我们的到来。从机场到营地学校还有四十分钟车程,由于夜深,路上少有行人,更没有警察执勤,但 Mr.Tong 仍然让我们每个人都系上安全带,并将我们携带的行衣箱,全部集中在另一辆车上,避免客货混装。美国人对法律的自觉遵守给我留下了最初的印象。不经意中,我们已来到了 cebago 湖边的波特兰O-AT-KA学校,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活动。


cebago湖和波特兰O-AT-KA学校

波特兰O-AT-KA学校,是所培训美国和世界各地学生和教师的机构,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学校位于缅因州的第二大湖泊 cebago 湖边,环境清幽,风景秀美。学校历史虽然古老,但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住宿条件很差,我们合肥市去的六名男教师(包含一名教育局领导)同住在一间约三十平方的房子里,睡的是双人架子床,房间没有卫生间和淋浴设施,条件赶不上我校学生宿舍,生活很不方便。波特兰的纬度较高,夜晚非常寒冷,而房间又未装空调,去的当天晚上,虽然每个人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都很疲劳,但都冻得无法入眠。由于美国人不喝开水,房间没有烧水的电器,我们每天没有热水喝,渴了就饮几口自来水。由此可见,培训的条件是比较艰苦的。虽然如此,所有参训老师,并不为条件所困,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甘愿再做一回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培训生活之中。我们这次赴美培训的主题是“环境研究和教育”,担任我们培训老师的是 Dr . kaolin 和 Mr.Tong 等一批对教育高度热诚的专家学者。培训的模式为三天营地理论培训,三天外出考察,交替进行。其中 Mr . T ong 主要负责地理教学, Dr . kaolin 则负责生物学教学工作,两位专家虽有分工,但在实际教学中,又相互交融,渗透联系。专家们在教学中采取:理论培训----野外考察----分组汇报----总结提升的方式。在理论培训时,专家们不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而是选择营地的实际案例,让学员充分发表意见,讨论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员间意见相左,学员与专家观点相悖的热烈场面。

过程皆教育——暑假赴美培训小记

研讨交流

如: Mr.Tong 以营地所在的 cebago 湖为例,介绍了该湖的背景资料,由湖水的来源为发端,联系

该湖的形成时间与我国东北地区成陆相仿,引导我们去探寻湖泊的成因。学员们通过认真搜集资料,相互切磋完善,从而得出该湖的水源是在间冰期间,由冰川的消融和冰舌的重量压力,使地下水向其汇聚而形成的结论。野外考察是培训的一个重点。为了提高我们的科研能力,专家们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 Dr.kaolin是位森林学博士,已经71岁高龄了,为了给我们上好野外考查课,课前独自上山( Douglas Mountain )考查,确定实习路线。并在沿途相关的桦树、松树、杉树、橡树树干上,一一缠上红丝带,以便于我们去识别相关树种。并将山中分水岭,河流袭夺的地方,植物的泥炭化区域、冰川漂砾等地理学知识都纳入了考查内容(地理并不是他的学科,一切为学员着想的精神,令人钦佩!) Mr.Tong则亲自驾车带我们去实地考察三种不同的湖泊:溪流汇聚的湖泊( Stream Lakes and Ponds );泉水汇聚的湖泊( spring-fed Lakes and Ponds );壶形池塘( Kenje Ponds );冰川侵蚀形成的冰川谷地貌,冰川运动所形成的划痕等微地形; Higgins Beach (海湾名称)的砂岩海岸等。


野外地理实习(一)

为了突出环境的主题, Mr.Tong 还组织我们考察了 Marry Meeting Bays (海湾名称)的生态环境。从注入海湾的地表水入手,分析了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以及近年来美国政府采取的关闭造纸厂等环保措施,使水质日渐变好的现实,启发我们去思考对巢湖的治理方法。为了避免我们形成人类活动只会破坏生态环境的片面观念, Mr.Tong 还带领我们参观了美国的水库“鱼梯”(便于鱼类洄游产卵的通道), Dr.kaolin带我们考察了 JMG 营地中人工营造的土坡。这是个独特的人工生态系统,现在已成了花栗鼠的乐园。通过这些实例,有力地说明了人类活动也会改善人地关系,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过程皆教育——暑假赴美培训小记

野外地理实习(二)

为了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 Mr.Tong 将我们分成四组,到 Douglas Mountain 中去实地考察。每组半天时间考察,半天时间汇报。我与姜珍伟老师抽到的题目是:山中一片成熟林地的生态演替问题(地点是指定的)。让我们从地理和生物两个角度去考察环境、分析成因。整整一上午,我从考察地的地形、地质、岩石的磨圆度、植物分布与地下水的关系、植物的竟争与演替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中午回去没有休息,撰写考察报告,信心满满地期待下午的汇报。专家们的治学态度是非常严谨的,对待我们的报告也是十分挑剔的。我下午的考察汇报, Mr.Tong 始终认真地听着,从他的神色上来看也是满意的,未想到报告刚结束,他就追问,“你是如何判断出小盆地中的溪流的流向的?”我经过思考后回答他:“我是根据太阳的日出方位,结合地形特征综合判断出来的。现在是八月份,北美洲是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该小盆地是东边地势高,西边地势低,溪流的流向受制于地形。所以溪流从东北流向西南”。听完我的陈述后 Mr.Tong 终于出满意的笑容。分组汇报考察的成果,并不是专家的最终目的。当各组汇报完毕后,专家们会总结提升,将研究成果链接到中学课堂。启发我们,在中学自然课程教学中,不要先告诉学生客观事实是什么,而是应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观察,并从各自的角度上寻找问题答案的线索,再汇总在一起找出答案,以刺激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将学生变成一个记忆的机器。这样的总结升华,对开展中学地理、生物教学,是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的。我们将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去体悟实践之。

美国的政治、文化

如果说Mr.Tong 和 Dr.kaolin的营地教学,使我们了解了美国自然教学的冰山一角,而Mr .Chen和Mr.Xue的城市地理教学,则更丰富了中学地理的感性素材。无论是纽约曼哈顿的城市功能分区,还是波士顿的商业形态的地理分布,都将被充实到日后的地理教学之中;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著名大学的校园文化,提升了我们对大学精神的理解,会使我们在将来的教学中,自觉地引领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LeXington Hing School (公立高中)和Phillips Acade my (美国著名的私立高中)的自主选课、跑班教学和选修课程,都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此外白宫前埃及公民抗议奥巴马的集会和繁华街道上黑人卖艺行乞的场景,则会使我们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美国,介绍美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美国之行,不仅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聆听了专家学者的教诲,更新了教育理念。也让我们欣赏了美国优美的生态环境,领略了异域别样的文明。地理时差的亲身感受,大圆劣弧飞行的真切体验,都将内化为我们的教学素养,使今后的地理教学:概念解读更准确,现象描述更生动,原理阐释更透彻。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赴美学习的体验和收获的话,就是:过程皆教育!(合肥168中学 楚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