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进入新的一年


一月新书 | 在阅读中进入新的一年


当一切入睡,我常兴奋地独醒,

仰望繁星密布熠熠燃烧的穹顶,

我静坐着倾听夜声的和谐;

时辰的鼓翼没打断我的凝思,

我激动地注视这永恒的节日——

光辉灿烂的天空把夜赠给世界。


我总相信,在沉睡的世界中,

只有我的心为这千万颗太阳激动,

命运注定,只有我能对它们理解;

我,这个空幻、幽暗、无言的影像,

在夜之盛典中充当神秘之王,

天空专为我一人而张灯结彩!


——雨果《当一切入睡》




当万籁俱寂,一切都在夜幕下沉入梦乡时,一颗自由的灵魂端坐在苍穹之下,思绪伴随着闪烁的繁星而跳动着。


这时,只要注视着宇宙这永恒而辉煌的节日,感受着那无数星星窃窃私语发出的寒光,再倾听无限和永恒演奏起美妙和谐的无声音乐,就会觉得仿佛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使得灵魂在无法克制的颤栗中渐渐融化。


就像19世纪浪漫主义的诗人写的那样——“天空专为我一人而张灯结彩!”那颗原本孤单的灵魂,终于在这一刻得到升华,找到永恒的意义。


一月新书,用一本好书温暖寒冬的夜晚。




1、《现代艺术150年》

推荐指数:⭐️⭐️⭐️⭐️⭐️


一月新书 | 在阅读中进入新的一年


推荐理由:

如果我们还能从一百五十多年前莫奈的《日出》、梵高的《星空》中,依稀辨认出艺术“原来”的模样,那么,一百五十年后安迪·沃霍尔的金汤宝罐头、达米恩·赫斯特的腌制鲨鱼,还有翠西·艾敏乱糟糟的床,足以让我们看到艺术的其他可能。

回顾现代艺术一个半世纪的反叛之路,我们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何变得愈发反叛、大胆、混乱。这背后,是艺术家对“何为艺术”的无尽追问,是他们对周遭世界的回应与抵抗。现代艺术的故事仍在继续,也许永远不会完成。

艺术就像个游戏,你真正需要知道的只是它基本的规则,从而让一度令人困惑的东西开始变得有意义。

——威尔·贡培兹


威尔·贡培兹,1965年生,一个会说“单口相声”的艺术评论家,曾被纽约《创意》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有创意的50位思想家之一。贡培兹在泰特美术馆担任媒体主管达七年之久,并在BBC的邀请下,担任新成立的艺术频道的第一位主编。

他二十多年来笔耕不辍,为《泰晤士报》和《卫报》撰写了很多艺术评论,并担任知名艺术批评网站(culturecritic.co.uk)的总编辑,也是英国众多前沿艺术机构的专业顾问。


2、《乙亥:余世存读龚自珍》

推荐指数:⭐️⭐️⭐️⭐️


一月新书 | 在阅读中进入新的一年


推荐理由:

1839年(农历己亥年),清代公务员龚自珍辞去公职,离开首都北京,南下返回家乡,后又北上,接家眷一起回乡,其间他行走九千里路,谈了两场恋爱,攒起无数饭局,写成315首诗,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大型组诗《己亥杂诗》。

2019年(农历己亥年),当代学者余世存用典雅别致的现代汉语,化身龚自珍作抒情性独白,通过对《己亥杂诗》的诗化演绎,拼接、复刻出龚自珍在己亥年间的心灵地图,其中既有余世存对龚自珍的全面研究和深刻理解,也有余世存本人面对世道人心的感悟与激情。

龚自珍的古典诗歌与余世存的白话演绎,被别具匠心地设计为在同一个页面中交汇,仿佛两颗心灵穿越一百八十年时空的促膝交谈。从这部超时空的心灵传记中,有心的读者得以明见,集传统文化之大成的龚自珍,是如何在最困顿的状态之下与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当代学者余世存又是怎样通过龚自珍及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精神,明心见性,走出油腻中年的困境。


余世存,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

已出版作品:《非常道:1840—1999 年的中国话语》、《老子传》、《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家世》、《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等。



3、《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

推荐指数:⭐️⭐️⭐️⭐️⭐️


一月新书 | 在阅读中进入新的一年


推荐理由:

父母离婚,亲人离世、酗酒或成瘾,家庭暴力,冷暴力,校园欺凌,各种程度的虐待,等等,数据显示,有75%的人曾经历过童年创伤。这些经历对于经历者的影响是持续的,会影响他们成年后的性格、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社交以及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

除了少数人有条件主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大多数人即便长大成人,依然将童年遭受的黑暗当作自己秘不可宣的隐私,不能与人言说,甚至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他们只能在别人无法看到的地方,悄悄与之搏斗。而这些人当中,有些人获得了惊人的成功,这本书将他们称作“超级常人”。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一书的作者梅格•杰伊博士,作为一名心理学家,结合自己经手的案例故事,剖析了这些“超级常人”是如何应对童年创伤对自己的影响的。

梅格博士在书中指出,战胜创伤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即使是那些“超级常人”一路走来也是充满了各种艰辛,但尽管如此,只要我们对未来怀有积极预期并为之努力,辅以有效的应对方法,我们终将可以爬出童年创伤的泥潭。

这本书将会给那些曾经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带来巨大的心理认同。

梅格•杰伊,临床心理学家,弗吉尼亚大学教育学副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临床心理学和性别研究博士。她的作品曾经发表和出现在《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今日美国》《今日心理学》,以及美国国家公共电台、BBC、TED上。目前,她的书已经被翻译成超过12种语言。



4、《混乱:如何成为失控时代的掌控者》
推荐指数:⭐️⭐️⭐️⭐️


一月新书 | 在阅读中进入新的一年


推荐理由:

这个世界的杂乱无章,无法测量、不协调,即兴,缺憾,不连贯,粗糙,凌乱,随意,模棱两可,暧昧不明,麻烦,变化多端,甚至肮脏……它们,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人们总是喜欢整齐,总觉得有序比混乱好,总是从有序中获得好处,却忽略了无序带给我们的益处。作者认为,有序、整齐意味着过分僵硬、脆弱和无创意。这本书揭示了响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力比以往更大的价值,这些价值与无序有着很多内在联系,甚至可以说正是来自无序和混乱。作者的理论对个人和企业寻求创意前沿有许多潜在的益处,对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深受读者追捧的著名的卧底经济学家,被誉为“当前幽默的生活经济学大师”。他主笔的“亲爱的经济学家”专栏已成为《金融时报》关注度极高的专栏之一,在专栏中,他用前沿的经济学理论为读者五花八门的疑问和牢骚提供轻松诙谐的经济学解读。


著有《卧底经济学》,这本书已经被翻译为30多 种语言,在世界多国发行。他还曾在世界银行工作,担任牛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为国际知名金融公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目前他与妻子及两个孩子一起住在伦敦。


5、《中国文化的精神》

推荐指数:⭐️⭐️⭐️⭐️⭐️


一月新书 | 在阅读中进入新的一年


推荐理由:

我们为什么说自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根底在哪里?我们中国人安身立命、生生不息的精神资源是什么?

历史的颠簸和挫折,使得中国文明丢失了不少本来有的好传统。许倬云先生把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看作一种多元互动的秩序,重新反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中国文明,从天、人、群、己各个角度呈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希冀在文明的土壤发掘养分,追寻和唤醒那些被遗忘的精神余沥,滋养和灌溉当代中国人的内心。

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饮食、医药、居住,所重视的多元和谐,求均匀而忌偏差,趋中和而不过分,种种观念,依旧可见于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中。一代代中国人美好高贵的精神、真实的人性,多不在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而在市井陋巷、山野乡村,街谈巷议、共话桑麻……从开天辟地到江湖豪侠,从男女私情到精怪现象,涵盖范围相当广泛,代表了中国一般老百姓的喜恶与褒贬。他们的历史观,就是这些故事串联在一起的一套评价体系。


许倬云,1930年生于江苏无锡,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1986年荣任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

学贯中西的史学耆宿,精通中国上古史、文化史、社会史,熟悉西方历史及其理论与思想,擅长利用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历史,尤其是考察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不囿于书斋,时时心怀天下,关心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走向。

代表著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万古江河》《我者与他者》《说中国》等。



一月新书 | 在阅读中进入新的一年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2020已经启程,带着希望与憧憬,穿过冬天的屋檐,你会看到春天的河岸,喧闹的流水,夏天的木栅栏和秋天的五彩林,然后,你终将抵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