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成了某些掌权者的“自留地”,这是学术的堕落与践踏!

这几天,两大行业内的著名北大核心期刊爆红了,同时也触动了广大真正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神经,一本是《冰川冻土》,一本是《银行家》。

广大的科研人员、硕士、博士都知道,要发表论文,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很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更难,当论文写好后,投稿者首先要考虑的第一个因素是期刊的定位要求是否与自己所研究的内容一样。我们先看下《冰川冻土》这本大神级的学术期刊,其主管单位为赫赫有名的中国科学院,主办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它的办刊宗旨和学科定位如下:

核心期刊成了某些掌权者的“自留地”,这是学术的堕落与践踏!

1. 办刊宗旨:因素本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期刊, 积极支持在冰、雪、冻土和冰冻圈及全球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创造性, 高水平和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学说;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传播与冰冻圈和全球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 为寒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并有计划地组织和系统报道本学科具有开创性、方向性及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效益研究进展和成果, 促进和引导学科发展. 学科覆盖包括冰川学, 冻土学, 水文学, 地理生态学, 生态经济学, 寒区生物学, 重点在冰冻圈的资源、环境、工程和全球变化.

2. 本刊的学科定位:研究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水资源;寒区生态与建设;全球变化;寒区工程与减灾、防灾;先进技术在寒区开发与研究中的应用.

但是,一个中科院叫徐中民的打着该论文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旗号,在《冰川冻土》的2013年一期上刊发了一篇标题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文章标题很大,有关生态经济方面并没有做深入探讨,反而以导师和师娘为事例,文字中对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极尽奉承之意,其它拉拉杂杂的写了一些人生大道,就是没写关键的生态经济学方面的内容,没有学术性,这样的内容竟然占据了整个期刊近30页的版面,严重的与该期刊的定位不符。可是这个期刊的主编就是作者的导师本人程国栋院士!

我们再看下《银行家》期刊。

核心期刊成了某些掌权者的“自留地”,这是学术的堕落与践踏!

该期刊的办刊宗旨是“以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与中国银行家一道成长为已任老师的,密切关注中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进程,志在成为“聚集业内发展的镜头,了解国外动态的窗口,反映中国国情的阵地,总结政策得失的平台,记录精彩人生的档案”。特色栏目:“银行家论坛”“特别关注”、“行长视点”、“商业银行”、“农村金融”。

这本期刊是广大从事中外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中高级管理人员、行业主管人员和财经界专家及学者常看的学术型刊物,也是这个行业人员研究者投稿的期刊。但是,但是,这样一个学术性很强的期刊,同样发表了主编“王松奇”的儿子“王青石” 多篇散文,而且王青石同学从2006年,10岁开始就在该期刊上发表“散文”,如《四季之歌》《春天的小诗》《假如我是千里马》《社会学碎碎念》等。王松奇本人,同样在该期刊上发表其书法作品。作为一份金融领域的核心期刊,这类非银行业相关的稿件是如何登上版面的呢?明显是典型的以权谋私!

核心期刊成了某些掌权者的“自留地”,这是学术的堕落与践踏!

北大核心期刊,多少科科研人员为之向往的刊物,要知道,要发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一般要至少经过2到3年的时间,首先是写,要花多少时间去研究,去思考,如果好不容易写出来了,要投稿到相应的与研究相符合的定位期刊上,其中要经过半年左右甚至更长的的一审、二审、主编审,行业专家审,然后决定是否录用,如果录用了,给作者发了录用通知书,作者还要等待出版时间,大约又要经过一年左右甚至两年才能出版出来,如果是加急出版,除了正常的版面费外,还要出额外的加急出版费,可谓是重重考验,每一个过程都非常不易,要耗去研究者无可估量的若干心血。

出了两件这样的事,发表者与期刊主编都有亲密关系,导师或者父子,把严肃的学术期刊变成了他们自己家的“自留地”,这是对广大真正科研者的欺骗与伤害,也撕下了核心期刊的面纱,这是学术的堕落,也是对学术的践踏!

敬请所有的核心期刊及正规期刊都要严查,以还学术界风清正气之风,给广大真正科研人员一个公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