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創新推行“單元長”“聯防長”制 全面築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我市精準施策,科學防控,按照“網格化管理、小單元作戰”要求,在城鄉社區普遍實行網格長的基礎上,創新推行“單元長”“聯防長”制,為從嚴從實從細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打下堅實基礎,助推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態勢積極向好。

我市創新推行“單元長”“聯防長”制    全面築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我市創新推行“單元長”“聯防長”制    全面築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我市創新推行“單元長”“聯防長”制    全面築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從“最後一公里”到“最後一米”直通防控最小單元

  “施大哥很敬業,每天樓上樓下跑個不停,這段時間多虧了他,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安全放心的居住環境。”潛山市梅城鎮和諧家園小區居民蘇學榮對選任的單元長施長春很是滿意。

  62歲的施長春是一名退伍軍人,他作風正派,性格爽朗,平時十分熱心社區工作。疫情發生後,他第一時間加入到志願活動中,堅守在抗疫一線。“成為單元長後,感覺責任更重了。”施長春“管理”著自家所在樓棟及隔壁樓棟共50家居民戶,這幾天一直忙著入戶摸排五類重點人員,巡查居民戴口罩、防聚集情況,幫助上了年紀的居民用智能手機下載註冊“皖事通”APP。

  “我負責的網格里一共有38名單元長,他們大多是長住此地的居民,對小區及其他住戶情況非常熟悉,由他們來出面幹工作也更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配合。”梅城鎮龍井社區18號網格長陶春娥表示,自從有了這些單元長,疫情防控更精準、更有效。

  “疫情防控關乎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這是一件人人有責,人人都應該參與的事情。我在我家那棟樓裡牽個頭,給大家跑跑腿,也就是多出了點力氣,看著街坊鄰居們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我這付出就是值得的。”迎江區永勝社區第四網格文教花園6棟樓單元長童俊說。

  因地處鄂皖交界,加之不少村民沿著國、省幹道沿線兩邊建房,不便於封閉式管理,宿松縣疫情防控形勢較其他縣(市、區)更為嚴峻。為確保不漏一戶,不留一顆疫情“種子”,宿松縣率先在全市推行“十戶聯防”。

  “所謂‘十戶聯防’,就是對國、省幹道沿線和難以完全封閉管理區域的分散住戶,每十戶組成一個聯防小組,把老百姓組織起來,互相幫助、互相管理、互相監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宿松縣委書記王華介紹說,這一舉措填補了原有的基層治理組織管理模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短板和漏洞,同時也拉近了黨群、幹群關係,群防群治、聯防聯治的氛圍很好,老百姓參與積極性很高。

  羅金華是宿松縣五里鄉黎衝村的一名聯防長,每天早上他都要拎上村裡配發的消毒液到其他九戶人家門口噴一噴。“消毒、宣傳、制止人員聚集、提醒他們戴口罩……工作量不大,也不難完成。”羅金華說,“我們都是相處了好多年的老鄰居,大家都很支持我的工作。”

  目前,像施長春、童俊、羅金華這樣的“單元長”和“聯防長”,在我市149個鄉鎮(街道)、1546個村(社區)實現了全覆蓋,他們為“五個清倉見底”摸排、防聚集“八個不”落實等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力量,共同築牢我市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從“全面防控”到“精準防控”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疫情襲來,我們戰“疫”有力。截至3月1日,全市已經連續13天無新增病例,累計確診患者治癒出院達82人,在院治療僅剩1人。

  一項項舉措的落地,一個個階段性“戰績”的取得,都體現出市委市政府的擔當作為和執政智慧。

  從“全面防、嚴格控、科學治”到“三防一加強”;從“防聚集”到“三返一出”,從“三防+”到復工復產;從對所有的村組、小區一律實行封閉式管理,到對疑似和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一律實行定點集中、單間隔離,再到對密切接觸者、發熱病人、居家隔離觀察者、外地三返人員和流動人口施行“五個清倉見底”,不留一顆疫情“種子”……在這場病毒阻擊戰中,我市及時調整戰術,高效突擊前進。

  針對基層疫情防控時間緊、任務重、人手少、壓力大的實際,以及在疫情防控要求下的城市原有社區網格劃分不夠精細、非自然村落散戶易漏管失控等問題,我市在網格化管理與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縮小作戰單元和工作半徑,創新推行“單元長”“聯防長”制。

  城市社區以樓棟為基本單元,按照不超過50戶的原則設置單元長;農村地區對難以集中管理的分散住戶和國省幹道沿線住戶,按照10戶一長的方式設置聯防長,配合網格長開展信息摸排、宣傳引導、消殺防疫、巡邏防控、值班值守等工作,織密疫情防控網絡,補齊治理漏洞缺口。

  我市將“兩長制”推進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市委書記魏曉明親自部署,縣(市、區)委書記實地調研學習,研定製度框架和推行方案,鼓勵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創新。

  市、縣兩級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實行市領導包保聯繫、縣幹包點負責,每日會商調度,督辦問題解決,構建“社區(村)黨組織+網格長+單元長(聯防長)+居民戶(聯防戶)”的工作體系,確保黨組織建在網格中,黨小組建在單元(聯防組)內,真正讓黨旗飄起來、黨徽亮起來、黨員動起來,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延伸。

“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由熱心群眾、黨員幹部等組成的‘單元長’‘聯防長’隊伍在安慶市基層織密了第一道防控網,他們化身防疫知識的宣傳員、居家隔離的監督員和人員流動的情報員等,成為群防群治、聯防聯控中的重要力量,可以說是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一種有效探索。”安慶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安明兵表示。

  從“管得住”到“管得好”架起群眾工作連心橋

  “選取有較高政治覺悟和群眾公認度、熱心公益事業,有一定文化素養、會做群眾工作的人擔任‘單元長’和‘聯防長’,由社區(村)黨組織集體研究確定後頒發聘書。‘單元長’‘聯防長’發揮人熟地熟語言通的優勢,實現‘群眾的事情自己辦’。”迎江區委書記尹志軍告訴記者。

  任何一項創新舉措的平穩落地,高效運行,都需要制度保障和法治支撐。

  目前,我市已建立“兩長制”人員選聘、業務培訓、動態管理、運行監督、經費保障等制度,同時還建立了把骨幹“兩長”發展為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培養成骨幹“兩長”的雙向培養機制,充分調動黨員幹群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

  市、縣兩級黨委政法委牽頭公、檢、法、司等部門成立法治保障組,市公檢法機關聯合制發《關於嚴厲打擊疫情防控期間違法犯罪行為的通告》,並下沉1100名政法幹警,牽頭組建526支社區(村)巡邏隊,配合“兩長”開展政策法治宣講、“五個清倉見底”摸排、防聚集“八個不”落實、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為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同時,充分利用“人力+科技”手段,“單元長”“聯防長”一方面開展逐戶走訪、逐人登記;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微信群、指導居民使用健康信息登記APP等方式,將“面對面”交流轉變為“屏對屏”溝通,既降低了感染風險,也增進了情感交流。

  “‘兩長制’搭建起黨委政府、基層幹部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確保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做到防控無漏洞、無死角、無盲區,實現疫情防控、基層治理的雙贏雙增效。”安慶市全面推行疫情防控“單元長”“聯防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黃傑表示。

  “‘兩長’在戰時,參與疫情防控;平時,參與社區治理。”在全市率先推行單元長制度的迎江區,目前已出臺單元長管理辦法,明確單元長除了在防疫期間的具體職責外,還明確了他們在疫情解除後要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中。

  顯然,“兩長制”在疫情防控實踐中有效、管用的制度優勢已經顯現。下一步,我市將不斷優化提升“兩長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效能,進一步深挖社會治理制度優勢,為創新市域基層社會治理、推進平安安慶建設提供寶貴的制度創新實踐動力。

  記者白萍通訊員張藝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