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河南人都說河南話嗎?

賈彩歌a1-jia


河南人肯定說河南話,但河南話又分為一下幾種:

1,鄭州開封話為代表的鄭州話。

2,洛陽平頂山新密,登封,魯山,南陽西峽,淅川鎮平為代表洛陽話。

3,南陽東部,駐馬店,周口,平頂山東部,為代表的豫南口音。

4,安陽,鶴壁,商丘代表的豫東話。

以上口音相對比較接近是河南話的核心。

以下有2種特別的話語:

1,信陽南部說的接近湖北話。

2,焦作濟源大部分說的接近山西話。

總之,河南人口眾多,說話少有差異,以鄭州為核心的話稱之為河南話。





鄭州上田UEDA


看了其他人的各種回答:

1.我是河南人,但是我不會說河南話,也聽不太懂河南話。

2.我會河南話,但是我不是河南人。請不要用會不會河南話來評斷一個人是不是河南人。

3.我會河南話,也是河南人,但是我沒有生活在河南。

4.我是河南人,聽得懂河南話,但是不會說河南話。

估計大家看了這些回答會感覺很奇怪。但是這些問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現象。

河南境內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方言:

1.中原官話

2.晉語

3.信陽南部話(江淮官話向西南官話過渡區)

如下為中原地區的方言劃分。可以看到河南境內幾種方言的分佈狀況。

我公司內河南同事挺多,光我們組就有五個。偶爾聚會我們會用家鄉話聊天,然後發現一個問題,有一個同事不會說河南話。問了之後才知道他老家不說河南話,而是說的近似山西話的一種方言。跟河南話完全不是一種套路。這就是典型的:我是河南人,但是我不會說河南話。

我剛進公司的時候聽到有兩個同事在用河南話討論問題,哈哈,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跟他們聊了一下才知道他們是山東人。更讓我驚訝的是,組裡還隱藏著一個說河南話的河北女同事。她很家裡通電話的時候,說的話跟鄭州話幾乎一模一樣。因為方言相同,大家很快就能產生親切感。但是也有小插曲,之前因為我說了一句:“你們說話竟然跟我們一樣”,把一個河北同事惹惱了。他有點生氣的說:你怎麼不說是你們說話跟我們一樣!其實,我心裡完全沒有那個意思,誰跟誰一樣都沒問題,我不介意,重點是方言一樣。這就是典型的:我會河南話,但是我不是河南人。請不要用會不會河南話來評斷一個人是不是河南人。(希望河北和山東的同學不要攻擊我)。

在大學的時候遇到過一個來自鄭州的漂亮女生。同鄉會聚會的時候大部分人直接用方言交流,她卻一直說普通話。問她怎麼不說河南話,她回答說:我不會,家裡從小就是說普通話。這就是典型的:我是河南人,聽得懂河南話,但是不會說河南話。

還有一種挺奇怪的現象。因為我每天關注河南的話題,所以,系統經常給我推薦跟河南相關的東西。一來二去,認識了幾個網友。其中有一個網友跟我說,他老爸在新疆對口支援的,所以他出生在新疆,生活在新疆,但是保留了河南話和對河南的認同。他們在外仍然說自己是河南人。這就是典型的:我會河南話,也是河南人,但是我沒有生活在河南。

再說一下信陽話吧。我接觸過很多信陽人。信陽北部的人說的是河南話。中部說的話感覺已經顯現出那種方言過渡的趨勢。怎麼解釋?他們說的是河南話音調,但是已經開始不分“l,n”。這在我看來已經不可思議。以前我認為河南人都分得清“l,n”的。信陽南部的人說的話已經屬於南方話的範疇。如下為官方解釋:

信陽方言分佈在信陽中東部的信陽縣南部、羅山、光山、新縣、潢川、固始、商城一帶,新縣、信陽縣南部、羅山縣帶湖北口音,東部潢川、固始、商城帶有濃重的安徽口音。信陽地區90%以上地區的方言都不屬於河南話(中原官話),屬於江淮官話向西南官話的過渡區。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這個地區處於南北方交界地區,方言雜糅。被雜糅的兩三個方言區的人都能聽懂一部分,但是又不是全部都懂。實際我在大學同鄉會的時候也注意到了這種過渡區域的奇怪現象:

駐馬店地區方言分為“不分平翹舌”和“區分平翹舌”兩種。駐馬店中北部為界,往北隨漯河,許昌,鄭州,說話時平翹舌區分跟普通話完全一樣;以南,比如,上蔡縣南部,平輿,汝南,正陽,新蔡等地方言,不區分平翹舌。所以我們這個地方的人去外地時,學習平翹舌成了問題。我就是花了一年時間才學會普通話裡的平翹舌區分。

最後回答,什麼是河南話?

廣義上來說,單獨看這個詞,可以說:河南境內的方言都是河南話。但是這有別於大家實際在生活中的認識。河南話被中國大部分地區的人定義為電視劇裡面出現的那種典型的河南口音,比如典型的用詞“中”,表示“行,可以”,或者說是鄭州話裡的“你弄啥類?”類型的話。

實際上,鄭州話是新近才形成的一種方言,這種方言跟洛陽話開封話都有差別,甚至跟中南部地區的河南話有挺大區別。無論是用詞還是發音上,鄭州話可以說已經變成了“用河南話音調讀普通話”的樣子。我廣東同學都認為他們可以完全聽得懂河南話,但是當我跟他們說我的家鄉話的時候,他們普遍反映只能聽懂60%不到,語速很慢也不行,因為方言詞太多,連音現象相比鄭州話太多。

其實,河南話還是挺有意思的,隨著近些年河南人外地發揮的作用的增大,河南話現在已經成了電影電視裡出現比較多的一種方言。河南方言以其滑稽的語調和濃重的鄉土氣息成為了漢語方言裡的奇葩。這裡我表示我自己笑了。哈哈哈,自嘲一下。


趣方言


河南1億人口7000萬說河南話(中原官話)(信陽,焦作,安陽等地區不是中原官話,他們說的話大部分河南人聽不懂),在所有說中原官話的省份中,河南人數最多(河南7000萬,山東5000萬,蘇北2000萬,皖北3000萬,河北南部2700萬,湖北北部1300萬,其他地區還有1000多萬)。


yesuzhimi


方言都是有著大體相同,差別細微,中心為主,周邊特殊的特點,。就河南話,基本可以找出三個代表地,鄭州,開封,洛陽。鄭州身為省會各地河南人聚居之地,形成特色很強的語言,輻射一些許昌地區或互相影響,豫劇道白基本就是這腔調。豫東商丘周口豫東北的濮陽大部,則是典型的中原官話,明顯跟開封話接近,除某些縣更接近山東。許平南地區三門峽等則是更接近洛陽話或者說這幾個地區說話相似。另外,信陽地區說話風俗接近湖北。安陽跟新鄉某些縣屬晉語體系,尤以林州和濟源為甚。駐馬店,漯河,周口某些縣說話更接近,。總之河南話也是各有千秋,大體一樣。山區和平原不同。接壤省區不同。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如有不同,歡迎指教


劉鑲琛1


中國那麼大都是一家人,看到評論裡說自己家是河南的說的不是河南話,我就想說你頂多是不地道的河南話不代表你不是河南人說的不是河南話,別以不是河南人為榮,以是河南人為恥,中國那麼大每個省說話還不一樣呢,更別說一個省的,幾個市的我是周口的,菏澤,亳州,阜陽說話還河南口音呢!華夏文明是從黃河流域發展出去的,看到別人歧視河南人就氣,現在的南方人,北方人往上察察絕對祖上是河南人,河南鬧饑荒往全國各地跑過,比闖關東還多人,四面八方哪都去了,歷史上也有多次舉家遷移,光四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都遷移了多少人,河南人每個縣我敢說,說話都不一樣,但是大同小異以前和一個洛陽人在一起上班他說的洛陽話我基本聽不懂,只有慢點說還能聽懂個大概,河南人歷史文化悠久,前幾天看到別的帖子看到山西人說自己是幾千年歷史文化古都,我也只能呵呵了,山西確實是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沒必要老是掛在嘴上,不止一次看見聽見,跑題了,我主要是看到評論裡有的河南人說他說的不是河南話有點氣,我去年還和一個信陽人在一起上班,他家還和湖北挨著,不照樣說的是河南話,即使是你說的不是河南話那口音也一樣啊!不爭氣,我不信口音一點不是河南口音!不管到哪!說什麼話是不是河南人,請記住你是中國人河南人,你的戶口本上身份證上寫著河南省,說的是河南話






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告訴自


三門峽人好多都講普通話。


哈哈3227346968793


河南就鞏義人說話很特別!


用戶6000243405


河南靈寶人說話接近陝西話,山西運城話。


用戶1463528276945


有幾點說法,河南人在家鄉基本都說河南話,河南人出了河南就不同了。與外省人說話就得說普通話,老鄉見了老鄉就能說河南話了。在本省與自己的老鄉肯定是說河南話了,要是與外省的同事或者工友就要說普通話了,就是他們能聽懂河南話也要說普通話,不然就不禮貌了。河南話大致也分三類,其中大部分以許昌為中心輻射南到南陽市、駐馬店市以及信陽市大部分。東到周口市、商丘市以及開封市全境。北到鄭州市、新鄉市、濮陽市以及安陽市大部。西到三門峽市、洛陽市、沁陽市、鶴壁市以及平頂山市。再有一類河南話就是鄰近革命勝地太行山區,他們說的河南話另有一番風格,中部大部分的河南人聽不懂,這是他們的河南話的獨特之處。還有一部分河南話的不同處呢還是個革命老區大別山區,特別是許世友將軍的家鄉河南省信陽市新縣,這裡與湖北省交界,他們說的也不像湖北話,也是一種獨特另類的河南話。河南的地理人文就說這些吧,純屬個人觀點,如若不屬還望廣大友友指正,謝謝!


用戶6813628511


河南人不一定說河南話但一定說中原官話。小編是河南永城市人。我們永城被安徽省三面包圍!處於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永城方言就屬於受安徽北部江蘇北部影響的中原官話。

位於各省交界處的個別地方並不一定說河南話哦!位於河南西北部有的地方的人他們喜歡聽秦腔並不愛好聽豫劇。南陽信陽的個別小山村還是說話近似湖北話的,當地俗稱“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