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项羽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他会输给刘邦吗?

泇口小咖


项羽必输。项羽只是一个将才,绝非帅才,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他才能成为楚霸王。刘邦起身于草莽之间,最终成为一代雄主,与他的性格也不无关系。

首先,刘邦的性格拿得起放得下。用现在的话叫脸皮厚。在做泗水亭长时就到处混吃混喝,耍无赖,这种性格在与项羽的对峙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项羽抓住了刘邦父亲刘老太爷,威胁他不投降就烹了刘太爷,刘邦却对项羽说,熟后分一杯羹。直接讲项羽气的够呛,无奈只能释放刘老太爷。而项羽乃名门之后,生于贵族,自然是需要讲究礼义廉耻的,而在楚汉相争的几年里,正是由于项羽的礼义廉耻害了他。

其次,刘邦有识人之明。刘邦起家的班底是他在沛县的亲友故足。比如樊哙有万人不挡之勇,他变让他做了将军,萧何有经纬国家之才,他变让萧何管理后方筹措粮草,更难能可贵的是,仅在萧何的推荐之下变认命韩信为三军统帅,并将大军悉数委之。而项羽不听范曾之言,在鸿门宴上刚愎自用放走了对手,随后又赶走了亚父,导致参详无人,最后大败。

最后,也是历史趋势潮流。秦末贵族制度彻底瓦解,项羽只是回光返照,无力回天。秦汉交界是中国阶层的一次大洗牌,项羽刚好站在了潮流的对立面,而刘邦恰好顺势而为。所以项羽必败,刘邦必胜。


摸黑的人


能!

吃一堑长一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为自己的失误失去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还要由同样的失误,失去第二次,这样的人,不是大傻子,就是二杆子!

虽然,现实中大傻子不少,二杆子也挺多。

但是,我坚信项羽不在大傻子之中,不入二杆子之列。

一代英雄人物,可不是泛泛之辈,难道连点儿改变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么?

况且,重新来过,争的还是天下,争天下呀,想要改变天下,难道还怕小小的改变下自己么?

这个世上,最知名的药,就是后悔药。

人人都懊悔,人人想重来,如果真的能让他们重来,我相信,犯同样错误的人会很少,不然当初就不会后悔!

可惜,就是没有后悔药。

人们说,项羽就那个性格,狗改不了吃屎,你要知道,狗为什么改不了吃屎。

狗吃屎,那是所有狗的爱好,而骄傲自满,不是人人都有的性格。

狗想向别的狗学习怎么不吃屎,不好意思,它学不到。

但是,项羽要向别的人,学习谦虚,低调,谨慎,良师多的是!

再说都重来了,二次生命,难道他自己就不想体验一下另一种性格的人生么?

其实,改变性格很容易,难道你自己没法现?你自己的性格早就跟以前不一样了,我们都在悄悄的改变性格!

总之,我相信项羽,如果他能重来,我给他奥利给!




茅汇


我的回答是完全不可能。项羽在开始的时候一把好牌,却被他打的稀烂,秦朝灭亡以后,当时的楚怀王只是个傀儡,项羽的地位相当于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还是落了个兵败自杀的下场。他的性格缺陷注定他是个将才而非帅才,带兵冲锋陷阵无可阻挡,但不会驾驭全局,没有知人善任的能力,假如再给项羽一次机会,还是会敗给刘邦。

首先,项羽残暴而刘邦知道用仁爱收买人心。项羽的残暴很出名,在新安,他将秦军二十万降卒坑杀;攻克秦都咸阳后,秦王子婴出降,项羽杀了子婴,并一把火烧了阿房宫,火烧三月不灭;古人说,杀降不祥,是有一定道理的;后来项羽为了清除称帝的障碍,又派人杀害了诸侯共同推举的楚王,这也激起了各诸侯和天下人的愤怒。刘邦则比较仁慈,注重收买人心,当他首先攻进咸阳的时候,秦王子婴出降,许多人劝他杀掉子婴,刘邦说,当初楚怀王派我出征时,就认为我是一个宽容的人,现在既然他已服降,又杀他,这是不祥的;他又召集豪杰说,父老乡亲遭受秦朝的苛法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与父老乡亲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抵罪,我来这里,就是为民除害,大家不用担心。秦人大喜,争先恐后牵着牛羊担着酒食犒劳刘邦的军队,刘邦又推辞不接受,说,仓库粮食多,不缺军粮,不用麻烦了,秦人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当秦王。

其次,项羽不会用人,而刘邦能做到知人善任。其实,项羽手下并不缺乏人才,但是他不会用人,韩信和陈平以前都跟随着他,却没有用武之地,于是就投靠了刘邦,范增是他谋士,为他出了不少计谋,但是陈平的一个反间计,就使项羽对他失去信任,范增看项羽不是成大事的人,就辞官回乡,结果病死半路;项羽就是这样一个刚愎自用、生性多疑的人;刘邦却很会用人,像投降他的韩信、陈平、彭越等人都得到重用,给了他们用武之地;刘邦还知人善任,让张良、陈平等出谋划策,让韩信、彭越等带兵打仗,让萧何镇关中安抚百姓,不断向前线供应兵源和军粮,做到了人尽其用。

第三, 项羽不能算是政治家。项羽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他的仁慈是妇人之仁;政治家要杀伐果断,既要仁政,必要的时候又要痛下杀手,不留后患,妇人之仁别人是不会感激你的。比如在鸿门宴上,项羽应果断杀掉刘邦,结果在刘邦的一番花言巧语下被蒙蔽过去,放虎归山,而且还把自己在刘邦的卧底曹无伤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回营就清除了内奸,两人的做法完全相反,这也说明项羽不会玩政治手腕。

通过这几个方面,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就是再给项羽一次机会,他会战胜刘邦吗?


宗政琼


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给项羽多少次机会恐怕也抓不住

人常说“知耻而后勇”!实际上在现实里真的很难!张飞经常酒后鞭挞士卒,很多人劝过,他也知道不对,可就是改不了,最后被人酒后割了脑袋!

他二哥关羽也没好到哪里去,为人狂傲,诸葛亮是千叮咛万嘱咐,最后一个“虎女焉能嫁给犬子其实你不乐意就算了,别出口伤人呀!惹得孙权发怒,就此定下了偷袭关羽后路的决心!

更可气的是,你都知道得罪孙权了,还不加点小心?结果被江东一示弱,就自大的忘乎所以了!结果呢?丢了荆州 丧了命 把大哥的大好局面付之东流水了!死不足惜!!

近代还有个张学良,好容易在杜月笙的帮助下戒了鸦片,结果回头又吸上了!更别说杀杨宇霆,夺中东路九一八打日本这些事了!反反复复,优柔寡断,又老抱着侥幸心理!

就这些人就能看到性格改变极难!因性格而产生的问题一定会决定命运的!!!

项羽 一 刚愎自用,不能容人。亚父范增都留不住!其余张良、韩信、英布等大量名臣名将都推向了刘邦!

二 为人小气 善财难舍 封了手下官职,却把印信在手里抚摸圆了都不舍的赐下!宁可给将士吸脓,都不愿赏赐财宝!

好勇斗狠 虚荣心强 一遇战阵,便带头冲锋,仗着勇力无所顾忌!到了十面埋伏时,兵马所剩无几,为了证明打败仗与自己无关,又反复冲杀了十余次!倒是真够厉害的,不但杀出重围,还毫发无损!真绝世猛将也!!可你特么渡河呀!东山再起呀!结果呢?觉得没脸了!乌江自刎了!!!

就这样的性格,你给他一百次机会照样是个输!!


小院杂谈


戏马台(段金训)

戏马台是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年,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在现在的彭城壹号兴建西楚帝都;在城南南山上构筑戏马台。

项羽的部队攻下暴秦都城咸阳,有人从中国地理西高东低的特点,劝他在咸阳建都,军事上更为有利,弗听。亚父范曾劝也没用。于是把咸阳美女财宝掠夺一空,又一把火把咸阳宫和传说中的三百里阿房宫烧了。

鸿门宴后,诸王分封完毕,项羽自以为天下甫定,引兵东进富贵还故乡去了。彭城离项羽老家宿迁很近,项羽是贵族,家里有两个钱,年轻时候经常在这一带游荡。项羽心想,推翻了秦朝立下不世之功,若不回家显摆一番,犹如衣锦夜行。

到了彭城,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构筑祟台,以观戏马,演练阅兵。

不可能天天阅兵,带着虞姬天天遛遛他的乌骓马那倒是真的,宝马妇人,有玩的成份,那年(公元前206年)项羽26岁,正是贪玩的年龄。

项羽在戏马,远在战略要地关中的刘邦则在驭人。同是那年,刘邦50岁已知天命,在萧何、张良的辅佐下,把韩信彭越等收在帐下,从黄土高坡俯冲下来,势不可挡。

历史再来一次,项羽还是战胜不了刘邦。

 


段金训


很荣幸能够看到这个问题,也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看法与想法,废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这个问题。

在下面优质内容我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觉得结局是一样的。性格决定命运,只要项羽不改变自己的性格,失败对他来说是最终的结局。

一、矛盾性格。我觉着性格是决定二人成败的最重要因素。项羽武功卓绝,勇猛果敢,善于带兵。但却有着矛盾的双重性格,一是残忍滥杀,坑杀秦军二十万俘虏,这不仅让他失去关中的民心,而且让其他诸侯豪强根本不敢归附;二是心慈手软,抓住刘邦老爸和老婆吕雉,却最终还给刘邦;特别是鸿门宴纵虎归山,直接导致了最后的失败。反观刘邦,项羽威胁要煮了刘太公,刘邦居然说别忘了分一杯羹给我,活脱脱的“我是流氓我怕谁”。

二、刚愎自用。这点从他用人上可以看出,范增算是项羽手下最有谋略的谋士,项羽却自视过高,不怎么接受他的意见,完全我行我素。特别是鸿门宴,范增屡次示意项羽下手,项羽却视若罔闻,没有一个帝王该有的眼光远见。由于自己能征善战,对手下将领也不是特别信任,英布、陈平、彭越、韩信这些人原先跟着项羽,后来都跑去伺候刘邦了。由此可见刘邦善于识人用人,手下萧何、周勃、樊哙、张良都对他忠心耿耿,可见人格魅力绝对高于项羽。

三、缺乏远见。分封天下时就瞎搞一气,搞得很多有功之臣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纷纷投靠刘邦。特别是派人暗地里杀了楚怀王,落下一个弑主的骂名。让刘邦可以号令天下人,跟着自己一起去讨伐项羽。这是项羽最大的败笔,真不如曹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

4、过于骄傲。“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失败了,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宁可自刎乌江。项羽的性格里自负的成分太高,他不允许自己有这样的失败,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反观刘邦,被打得满世界跑的时候也没见他心灰意冷,依旧顽强地生存。这就是差距。

杜牧《题乌江亭》说得很到位: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可惜,项羽永远不会明白这一点。

关于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都是我个人的想法与观点,在这里同时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于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走进这话题。

我在这里,发自内心真诚的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拥有好身体,同时也祝大家在自媒体行业有一个好的发展,谢谢。

最后欢迎大家关于这个问题畅所欲言,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



公子灵均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乱世中诞生出无数英雄豪杰,这其中最耀眼的当属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历史永远难以捉摸,最后的胜利者却是出生低贱的刘邦。于是乎,许多同学就要说了,如果再给项羽一次机会,那他能翻盘吗?小编觉得还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不会用人

项羽出生楚国贵族,天生自带贵族光环。他觉得自己文胆武略,用兵如神。可就是因为这样,他手下很多人才都流失了,首当其中的当属陈平,韩信二人。陈平,此人擅长谋略,而且特别是那种毒计,让人特别恶心那种。而韩信,大家都知道,兵仙。用兵如有神助,擅长大兵团作战。可是项羽却觉得陈平这个人和嫂子通奸,人品不行。韩信呢,虽然有能力但是持才傲物,咱也不喜欢,只给韩信当个执戟郎。结果,这两人最后都被刘邦所用,在刘邦问鼎天下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陈平,后来成为西汉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韩信,封为齐王,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初三杰”。

从这二人在两边的遭遇可以看出,项羽认为自己文武全才就算不需要这些人相助,也天下无敌。可刘邦就是那种很会用人,自己什么都不行,那就吸取别人行的来弥补。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一个人再厉害也抵不过一群人。

性格太正直

项羽和刘邦的出生,决定了二人截然相反的性格。项羽太正直,刘邦太流氓。项羽贵族出生,做什么事都秉持着回屋作风。从他起兵反抗暴秦开始,做什么都光明正大。比如援救赵国,主帅宋义贪生怕死,。项羽觉着贵族就算死也要上,直接一剑杀了宋义。带着几万人抱着必死的决心就跟秦朝二十万大军干起来。

后来回救彭城也是,带了三万人直接告诉刘邦,你就在那里不要走动,爸爸就是要干你。三万人杀的刘邦六十万大军丢盔弃甲,一点不玩阴谋诡计,就是刚就完了,典型的古典贵族作风。反观刘邦,因为出生市井,一身地痞流氓作风。彭城之战中,被项羽打的抱头鼠窜。逃跑过程中,为了保命,一脚把自己儿子踹下车,。儿子没了,还可以再生,命没有可什么都没有了。两个人的出生决定了性格相反,想要夺取天下不玩阴谋诡计可能很难成功!

年龄相差,受挫能力不足

项羽出道到自杀,也才二十多岁。刘邦,一出道都四十多了,这决定了二人在面临失败时,不同的选择。项羽,典型的出道即巅峰。一出道,力能扛鼎,一人击杀太守府几十名守卫。几万人,打败二十万秦军。同样几万人,杀的刘邦六十万大军溃不成军。因为太年轻,他也从来没有尝过失败的滋味。而一旦失败了,他也就选择了一条难以回头的路。刘邦,可谓是一路失败,到最后才成功,堪称打不死的小强。你要咸阳,我打不过你,给你。我要保命,你叫我去巴蜀我就去。他的格言就是,失败不要紧,只要命还在。这里也可以看出,因为年龄原因,两人的受挫能力都不在一个等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即使老天爷再给项羽一次机会,他依旧会输给刘邦。但是也可以换一种说法,他输给的其实是自己。自己的正直,自己的高傲,自己的自负。但是,他死后还是赢得了无数后人的敬佩与叹息!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无敌紫荆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看看作为一个争夺天下者,项羽有什么长处,又有什么短处……。综合了他的长处、短处以后,我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纵然再给项羽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他仍然会输给刘邦。为什么呢?

项羽最大的长处或者说优势,就是特别能打仗,从他"破釜沉舟",以一当十战胜章邯,到他以三万破刘邦五十六万的"彭城之战",再到"垓下之战",首日以十万击败韩信三十万,项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能打仗的将军,用韩信的话评价他就是,战场上"喑哑叱咤,千人皆废"。

然而能打仗几乎就是项羽唯一的长处。比较起来说,他的短处太多也太突出,所以尽管他凭借着自己超强的战力,和刘邦厮杀了五年,最终还是兵败自刎,"虞兮虞兮奈若何"了。

〈一〉项羽不懂政治,把天下据为己有,为所欲为。陈胜吴广起义,诸侯们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大家都热切地盼望着能分到一块大蛋糕。这本来是项羽展现自己髙超政治才能,在天下树立自己威望的良好机会。可是项羽却把普天下的地方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在分封诸侯的时候,把好的地方分给自己身边的人或者于自己有功有贡献的人;把不好的地方或者边远地方,分给自己要防范的人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人,甚至为分给自己人好的地方,不惜把原在该地的旧诸侯改封到边远地方去;齐地的田荣因为曾经不与项梁合作,干脆不加封他官职,也不给予他封地……,把很好的一副棋局变成了四面树敌的烂摊子。项羽这样分封产生了什么后果呢?西边反了刘邦,东边反了田荣,河北反了陈余。于是,项羽在短暂地休息以后,又重新开始了自己东征西杀的生活,直到自杀陨命。

〈二〉项羽政治上、军事上没有战略大局观念。1、当初项梁起兵反秦的时候,听从了谋士范增的建议,从民间找到名字叫"心"的楚怀王的孙子,立其为"王",并且仍然命名其为"楚怀王",以顺应人心,号召天下。鸿门宴以后,项羽因为这个"楚怀王"不顺从自己的心意,对他就颇为不满;分封诸侯王以后,又让人将其杀死于长江中。而项羽的这一着臭棋,却成了刘邦的宝贝,时不时地就在两军阵前宣扬一番,羞辱羞辱项羽。2、鸿门宴以后,有人说关中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劝项羽以咸阳为首都。项羽看看被自己烧毁的宫殿,说:"富贵以后不回家乡,像夜里穿着华贵的衣服走路,谁会知道呢?"执意回到了彭城。3、楚汉战争开始以后,刘邦自己扼守荥阳、成皋,项羽不能西行半步;北边让韩信攻下了燕、代、赵、齐;南边让随何说降了九江王英布;项羽后边彭越出没于梁地,不断地截断项羽的粮道,从大战略上对项羽形成了合围之势。而项羽呢,像一辆动力强劲的消防车一样,哪里着火就到那里灭火,直到这辆车机器磨损燃油耗尽,趴下为止。

〈三〉项羽嗜杀成性,民心尽失。1、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夏天,项梁让项羽进攻襄城,久攻不下;攻下城池以后,项羽把全城男女老少杀了个净光。2、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十一月,项羽担心跟着章邯等三人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军士兵造反,于夜晚把他们全部杀死在了新安城南。3、同年十二月,项羽杀掉秦降王子婴,屠杀尽咸阳百姓,烧毁秦王朝的宫殿,而后拉着搜到的财宝、抢到的妇女回彭城而去。4、汉髙祖刘邦二年〈公元前205年〉冬天,项羽在城阳打败田荣,田荣逃到平原,平原的老百姓杀掉了田荣,本意是迎接项羽的。哪知道项羽坑杀降兵,焚烧房屋,掳掠妇女,一直到北海,几乎鸡犬不留。百姓们又背叛了项羽,田荣的弟弟田横借机收拢人心,以数万人重新占据了城阳。

人们常说:得人心者得天下。相比较于汉髙祖刘邦的废除秦朝的苛刻法令,与秦民"约法三章“,不接受秦人馈赠的牛羊酒肉,斥责萧何所建的未央宫壮丽等等,简直一个是救苦救难的菩萨,一个是吃人害人的恶魔。项羽不败,天理难容!

〈四〉项羽予智予雄,不知用人。我们大家都知道"刘邦灭项凭三杰"一一张良、萧何、韩信一一的故事,其实不光是刘邦如此,古往今来创就一番大业的君主,没有一个不是会识人能用人的,并且能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项羽却不是这样,用陈平的话说就是:"项羽不信任其他任何人,他所信任爱护的,不是姓项的本门近支,就是他妻子的兄长弟弟。"陈平、韩信都曾经先投奔到项羽阵营里,也都曾经试图以自己的才华、谋略打动项羽,是项羽"言不听、计不用"以后,他们才又投奔刘邦的。他身边唯一的一个谋士范增,也因为陈平的反间计,离他而去。另外,汉髙祖刘邦三年〈公元前204年〉五月,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将军纪信主动请求,自己假扮刘邦投降项羽,使刘邦得以逃生。这以后刘邦留下坚守荥阳的周苛、枞公被项羽俘虏,都拒绝了髙官厚禄的引诱,不屈而死。反观项羽身边的重要将军,龙且、鐘离昧、周殷、曹咎、季布等数人而已,这其中龙且、曹咎战死,钟离昧、季布最后时刻都逃离了战场,周殷更是背叛了项羽,而后带领兵士参加垓下之战,来围攻自己的旧主人。项羽的叔叔项伯到刘邦那里改姓为刘,被封了射阳候,项羽的另一个部下吕马童因为得到了项羽的一块遗体一一项羽自杀,遗体被一分为五一一被封为中水候。另外,桃候、平皋侯、玄武侯等等原先都是项羽的亲门近支,改姓刘以后被封侯的。一一这项羽做人真够失败的。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一这首《垓下歌》真是听得人伤心落泪!然而项羽临死都不认为这一切后果是自己造成的,总认为是"时不利”、"天亡我"、"非战之罪"。这样的至死不悟,也就决定了即使让项羽重新来过,他也只会依然故我,他仍然不可能战胜刘邦,夺得天下。


夕阳飞鹤1


历史如川流不息的东逝水,一去不复返!若非要复盘,回到当初重演一次,只能假设。但,项羽只要还是那个项羽,最终还是难以改变刘邦胜出的结局。

不错,项羽做为一个悲剧英雄,一直受到后人的追忆。唐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更有: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都表达了对项羽乌江自刎的同情和惋惜。但都未涉及项羽为何会失败的原因。项羽本人自刎前也把失败归于时运不济,并未从根本上认识到,正是他自己导致了《霸王别姬》的悲剧。

一,项羽违背了历史潮流。刚推翻大一统的秦王朝,就忙着分封诸侯王、裂土独立。这是开历史的倒车。与刘邦追求建立一个统一的新王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力敌万人,却是匹夫之勇,缺乏远大的目标追求,内患未清、天下未定,就沐猴而冠,独自回到封地彭城,歌舞升平,开始享受。

三,妇人之仁。他在鸿门宴上失去了除掉刘邦的绝佳时机。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才有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警句!

四,硕大的身躯,狭小的心胸。加上奖罚不明。对功臣的奖赏吝啬之极。导致众多将领弃他而去。唯一的高士范增也未能留住。最后项羽已成孤家寡人,岂有不败之理。


晚亭与落霞同晖


你好,我是观今昔,前来答题。

再给项羽一次机会,项羽能不能赢刘邦?我的回答是不能,为什么?

项羽和刘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人们都说项羽是英雄,而刘邦算是枭雄。英雄与枭雄往往最后取得胜利的是枭雄,为什么?因为枭雄做事少受世俗所拘束。而英雄往往会考虑自己做的事会不会有损自己英雄的形象。这在楚汉之争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两个人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项羽的特点

1、缺乏谋略与远见,不适合做政治家。

2、为人自大,不听人言,缺乏从谏如流的国君气质。(从鸿门宴可看出)

3、为人残忍,缺乏仁善。(史记中记载,项羽在新安“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入关后,引兵屠咸阳,杀秦王,烧秦宫室,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令秦人大失望”)

刘邦的特点

1、工于心计,善于用人。(刘邦用笼络手段壮大自己的力量,而且受到很多人的敬重)

2、有大胆量,宽容仁慈。(史上记载,刘邦入咸阳后,诸将劝他杀秦王,刘邦说秦王已经投降,没有杀的必要。项羽兵败死后,刘邦还为其发哀,并且没有杀项羽的诸多部属)

3、遇事冷静,善斗智,不硬拼。

4、可以为了志向而隐忍。(若是刘邦不隐忍自己,厚积薄发,赢项羽是不可能的)

项羽有着严重的性格缺陷,这决定了他只能是个将才,而刘邦才具有成功者的品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使再给项羽一次机会,即使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项羽也不会成功,最终也会死于他人之手。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若有不同见解欢迎评论区评论,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