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孩子有時候莫名其妙的執著?

寶寶俠


會自己穿襪子,應該至少是兩歲的寶寶了,2-3歲的孩子開始建立自我,會有自己的想法和邏輯。但是也不排除孩子是為了引起你的關注,我家寶寶三週歲,我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一、媽媽,快來!

某天我在家做晚餐,孩子想進廚房,我著急著趕他走。因為怕油濺到他,一邊趕一邊說:“快出去,媽媽炒菜鍋裡有油!”

這時候他還哭起來了,一邊拍著關上的廚房玻璃門一邊哭著喊:“媽媽,快來!”

這時候我挺生氣的,覺得他不懂事。


但是當我炒完菜和他玩的時候問他:“為什麼剛剛媽媽炒菜讓你出去你還哭?”

他小聲的說:“因為我怕你危險,想和你一起出來。”


這時候我真的感動的快哭了,孩子的心裡滿滿都是我們,但是我們大人會因為工作或者生活上的瑣事而無暇顧及孩子的感受,或者說是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我很慶幸那天沒有過激行為,不然真的後悔。

二、誰都不能按,就要我按

兩歲之後的孩子會有一段“執拗期”,自己認定的東西就要去做,哪怕在大人看起來不符合常規。

小久久兩歲出頭那會特別明顯,出門的電梯他一定要自己按向下的方向,有時候他忘記了,我們按了,他回過頭反應過來就會哭鬧。

有幾天為了趕時間我先按了,沒有提醒他,他居然哭了一路,我真的要氣炸了。


其實這是孩子的一種“自我表現欲”他發現自己夠得著按鈕了,可以幫家人按電梯了,覺得特別有成就感,很開心。這是他與世界鏈接的開始。


現在三歲了,出門按電梯,他不再搶了,因為覺得不新鮮了。所以,在孩子“執拗期”的時候,我們要多點理解多點愛,陪伴他們順利走過。


如果只是一味的訓斥呵責,孩子會抑制內心的想法,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三、只是想尋求關注

有時候孩子會想尋求關注和愛,題主說的現象可能是這種情況。

當我們著急出門時,會發現孩子開始耍賴了,自己平時會做的事情都不願意做了。

這時候我們要尋找背後的原因:

1、幫孩子穿好襪子,帶他出門

2、路上跟孩子聊聊天,然後假裝隨意的問他:“寶貝,你平時穿襪子好能幹的,怎麼今天不自己穿了呢?”

這時候孩子會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今天的襪子是新的,太緊了”、“媽媽總是自己忙,都不理我”、“我今天起床太累了,不想動手自己穿”……


孩子會告訴我們他的想法,這是好事,孩子願意說出來,我們才能明白,才有機會去疏導。

所以首先我們要理解和肯定孩子,然後說出我們自己的想法。再和孩子商量出下次出門要怎麼做的對策。


這樣親子關係就會越來越融洽,比如:“哦,這樣啊,抱歉,媽媽今天著急出門 都沒發現這些事情。下次媽媽著急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媽媽,但是我們要早早出門才能早點去公園看錶演啊,對嗎?下次我們比賽吧,看著最先做完自己的事情,可以嗎?”


類似這樣的對話,孩子會覺得很輕鬆。會更願意去表達自己,爸爸媽媽也會明白孩子的所思所想。

養育孩子是一個漫長又快樂的旅程,我以前會很急,但是發現沒用。事情會變得更棘手,事後也會更後悔,所以現在我改變了方式:多反思,多互動,多交流。你呢?


我是@因為是麻麻,九年幼教一線工作者,家有三歲萌娃小久久。我手寫我心,育兒路上你並不孤單,歡迎關注!


因為是麻麻


小孩也是有思想的。有些事是不是家長的問題。


萬里長城永不倒123


我覺得就是倔脾氣,要鬆鬆肉[捂臉][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