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再餓卻有3不殺,為何老虎是森林之王?

笑壓群芳


誰說老虎有三不殺的,貓科動物的老虎作為自然界頂級獵食動物,也同樣遵守自然規則,所有的動物生存是第一位的,包括我們人類,你沒聽說過人食人肉嗎?沒有聽說過在饑荒年代易子而食嗎?在面臨食物極度匱乏的時候,別說三不殺自己的幼崽也是可以吃的,因為如果哺乳中的母親死了幼崽不可能活下來,只有母親活下來種族才有延續下來的可能,要不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它們早就湮滅在歷史的灰燼裡啦。

老虎之所以成為森林之王,可不是長的好看,那是憑實力爬到哪個位置的,一聲虎嘯百獸趨避,那是嚇得不怕都已經做了老虎食物,就像天上飛的老鷹一樣它們是天空的霸主,不服者食之。久而久之剩下的都是膽小的看見就跑的,這才成了森林之王。


雪夜聽梵音


別自作聰明,19世紀初,英國的一個上尉在印度獵虎,將一頭孟加拉雌虎與它的三隻幼崽關在一個籠子裡面,兩個星期才想起來,三隻幼虎被吃掉了,母虎餓得不行了。野生食肉動物有在極端條件下食用幼崽的記錄,具體請看日本紀錄片《狐狸的故事》。

曾經在泰國旅遊的時候,有個項目就是可以和老虎拍照,當然旁邊有泰國僧人坐鎮,我們都老老實實地挨著老虎正襟危坐,拍完就走,連和老虎對望都不敢,偏偏有個同事不信那個邪,拍照的時候,居然用手去摟老虎的肩,這下老虎不幹了,好歹也是“獸中之王”怎麼能被爾等宵小之輩狎褻侮辱?猛地回頭,朝著那廝怒吼了一嗓子,把我們圍觀的幾乎都嚇癱了!那個同事褲子都溼了。還是那僧人無動於衷,用手抖了一下鐵鏈,老虎又老實了,滿臉不屑的樣子……小村姑覺得題主慈眉善目,溫良恭儉讓,老虎是謙謙君子,您老是不是願意和老虎同住在一個籠子裡?這是典型的沒事找抽型啊!

(瞧這體型,這還是孟加拉虎級別的,如果是東北虎……)

老虎,作為生物鏈的頂級存在,具有一種不可逼視的威嚴,人類作為自然界渺小的物種,看到這樣的猛獸,心裡有一種發自本能的恐懼。當然,武松、李逵除外,他們可以和華南虎掰腕子。“談虎色變”,這是人們對老虎最自然的態度,沒有其二。老虎在中國人心中是僅次於龍的神獸,關於它的傳說當然也是神乎其神的,所謂三不殺就是:(1)雄虎不殺自己的幼崽,(2)遇到懷著自己孩子的母虎,會自動避開或者驅離,(3)老虎不會殺死已經落敗的其他老虎。聽上去,老虎的貴族精神,值得嘉獎啊!事實果真如此麼?

(1)、(2)雄虎不殺自己的幼崽,實際上,老虎是獨居生物,沒那麼高大上,脾氣暴躁得很,為什麼呢?你看看周圍,但凡有點屁本事的,哪個脾氣會好?呵呵。由於老虎是頂級捕食動物,自身體重很大,需要的食物多,捕食範圍就很廣,數十、數百平方公里才能夠滿足它們的需要,所謂一山不存二虎,就是這個道理,生存競爭嘛,心裡壓力大。老虎在交配季節才會呆在一起一段時間,完成風流任務後,立即各奔東西,要不然,這個地界的梅花鹿不夠它們倆吃啊!實際上雌雄老虎分開後,基本上就沒什麼瓜葛了,也不會夫唱婦隨養育幼崽,雌虎為了避免雄虎對孩子的傷害,主動隱匿,因此在野外,人們根本看不到雄虎與幼崽在一起的畫面。

有這個想法的古人其實很多,他們崇拜的威武動物,想當然不會殘殺幼崽吧!魯迅有一首詩就是這樣說的: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注:小於菟,老虎也!

(3)老虎不會殺死已經落敗的其他老虎,其實,野外老虎因為領地發生爭鬥,是常有的事,它們之間的爭鬥,動靜很大,咆哮聲音可以傳達十數公里,兩隻老虎爭鬥,彼此都是超重量級選手, 都明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道理,要是在戰鬥中受到了致命的傷害,自己也活不長了,其它捕食動物,比如熊、大灰狼什麼的,絕對不會坐視不理,趁你病,要你命,是動物的本能。因此兩隻老虎爭鬥,一般落敗的一方會知趣地逃跑, 戰勝方也不會趕盡殺絕,畢竟實力相當啊!這可不是什麼君子派頭,而是自保。

當然,在爭奪交配權的爭鬥中,雙方有時候也會下死手的,畢竟: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嘛!

請各位看官務必站在老虎大哥的立場考慮問題,千萬不要用小人之心,度老虎之腹!謝謝!


諸葛小村姑


老虎被稱為森林之王,在野外屬於頂級掠食者,也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動物,在貓科動物中僅僅有非洲雄獅可能和老虎抗衡,但是在野外老虎和獅子沒有碰面的可能性,因此可以說老虎沒有天敵。它們唯一懼怕的就是人類對於它們生存環境的破壞,以及對它們的捕殺。沒辦法雖然人類看起來弱不禁風,但是沒辦法會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這是任何物種都無法比擬的。



關於老虎常常會聽到這樣的傳說,它們無論怎麼飢餓都有三不殺。這麼說來老虎貌似還挺有“人情味”,挺講究這個“騎士精神”,我們來看看看這三不殺都是什麼:第一就是不殺落敗的同類;第二是不殺懷孕的雌虎;第三是不殺幼仔。

對於這三不殺不殺自己的幼仔這應該是毋庸置疑的,這幾乎是大多數母親或者父親都能做到的事情,當然自然界中也有些動物“生完娃就是為了填飽肚子的”,同時也會發生同類相食的現象,很多冷血動物都是如此。而老虎很少會發生食子的現象,但是在某些極端的環境下,實際上是可能食子的。記住動物的天性尤其是那些還沒有多少智慧的動物,第一就是填飽肚子生存下去,第二就是繁殖後代。



如果面臨著極度飢餓的情況,虎毒是真的會食子的,這種現象甚至在動物園內就曾發生過,一隻誕生二十多天的小老虎在飼養員不知情的情況下消失了,但是結果顯而易見並不是真的消失,而是被吃掉了。當然這樣的老虎可能是脾氣爆炸或者發生了心理上的問題,尤其是人工飼養的老虎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第二個是不殺懷孕的雌虎,這一點上說不過去,有一句諺語: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這說明了老虎是獨具的動物,只有在發情期才會選擇尋找伴侶一起生活一段時間,這個時候它當然不會攻擊另外一半。但是如果是在平常的時候,一隻老虎踏入其它老虎的領地,那絕對是不死不休的局面。老虎是領地性非常強的生物,對於進入自己領地的其它同類,那絕對會下狠手除非是打不過。如果兩隻老虎力量相差懸殊,弱的一方很可能直接就被咬死了。根本不會管你是否會懷孕。


第三就是不殺落敗的同類,這一點上也是說不過去的,除非力量相差不大的時候,一方選擇認輸扯出領地,這個時候不是不殺,而是殺不了。而那些差距較大的老虎進入其它領地,很大可能性是會丟掉自己性命的。

老虎作為一種大貓,有著超高的戰鬥力和捕獵技巧,屬於食物鏈頂端的霸主,它們會更加遵循優勝劣汰的準則,只會保證自己的生命,所謂的三不殺不太適用野外的這些掠食者。



科學黑洞


這個問題提的沒有什麼邏輯性了,先不說所謂老虎的“三不殺”原則的合理性,就算是老虎確確實實有“三不殺”的準則,那也對它是百獸之王沒有什麼影響吧?
所謂老虎的“三不殺”,指的是:一不殺自己的幼崽、二不殺懷孕的雌虎、三不殺落敗的老虎。


說實話,雖然“三不殺”並非完全絕對,但也有些許道理。不過人們給老虎的習性套上自以為是的君子準則,就沒什麼道理了吧!

一、俗話說“虎毒不食子”,老虎一般情況下確實不會傷害自己的孩子。所有的動物都有保護自己幼崽的本能,畢竟大家都要讓自己的血脈傳承下去。但是說老虎絕不吃幼虎,就太過絕對了。有很多事實證明老虎在極度飢餓、又沒有一丁點兒獲取食物的可能的情況下,是會吃掉幼崽保命的。
二、老虎不殺懷孕的雌虎,這確實有些道理,不過這卻不是老虎的仁慈。都知道一山不容二虎,雌虎懷孕後也會和雄虎分道揚鑣。懷孕的雌虎自己捕獵,要知道這時的老虎可是戰鬥力爆表的!而且正常情況下老虎們都各自虎踞在自己的領地,也沒有什麼瓜葛,老虎有什麼毛病去招惹懷孕的雌虎?

三、老虎不殺落敗的老虎這也有一定的道理,不過這也不是勝利者的王道。老虎爭奪領地只要分出勝負就好了,敗者自然會離開,根本沒有必要生死相搏。一隻老虎要想殺死另一隻同樣健壯的老虎,恐怕自己也會身受重傷,受重傷在野外幾乎就等同於死亡,老虎可不傻啊!
所以說老虎的“三不殺”可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被人們賦予了王道、君子、正義的色彩。這不過自然界中的生存法則,都是為了活著,沒有那麼多有的沒的。

而老虎身為百獸之王,自然依仗的是自己在食物鏈中絕對的頂尖地位。在老虎的生存環境中,沒有什麼動物可以和老虎爭雄,那老虎不是百獸之王,誰是百獸之王呢?


悅寵喵大俠


感謝提問,所謂的老虎“三不殺”指的就是不殺幼崽、不殺懷孕的母老虎以及不殺落單的同類,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就連進化程度已經很高的人類尚且還“飢不擇食”呢,何況其他動物呢?因此這完全是無中生有或者是從人類的角度為出發點加以定義的。

我們都知道,老虎屬於大型貓科動物,從野外分佈情況來看,除了現存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蘇門答臘虎、馬來亞虎、東北虎(西伯利亞虎)五個亞種,其餘品種在野外均已滅絕。


老虎是森林之王,這並非是它徒有虛名,而是與它的棲息環境、捕獵方式密切相關的。從老虎的棲息地環境來看,可以說除了人類以外,在森林裡老虎是打遍森林無敵手。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常在山林間遊蕩尋食,從赤道附近的低緯度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到中高緯度的落葉闊葉林以及高緯度亞寒帶針闊葉混交林都能夠很好的生存。

從老虎的捕獵對象、食物鏈的依附關係和捕獵方式來看,老虎經常捕食的野豬、鹿等動物同樣也有林棲的特點,而且山林間動物資源本來就相對要豐富很多,因此老虎為了更好的捕食獵物自然而然就只能選擇在山林間棲息。而且老虎體型較大,山林裡低矮灌木叢或者岩石等更有利於老虎的潛伏,一旦鎖定目標便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其捕獲,而在平原地帶老虎甚至還跑不過梅花鹿,假如將老虎放在非洲大草原上則還會輕易被鬣狗掏肛。

老話說得好虎毒不食子,但同樣也有一山不容二虎的說法,二者相互矛盾的背後其實表達的是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而是相對的,而且這也說明了動物界生存與競爭之間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老虎是獨居動物常常單獨活,除了交配季節外基本沒有雌雄同框或雄虎與幼崽在一起的現象,一般而言母老虎為了避免公老虎對幼崽的傷害,會主動藏匿(這一點與北極熊極為相似)。而之所以一山不容二虎,一句話就是“僧多粥少”,由於老虎屬於頂級捕食動物有自己特有的領地,而領地大小取決於這個範圍內獵物的總量,同時也與老虎自身的戰鬥力有關,而當領地範圍內的獵物總量不足以滿足多隻老虎時,自然就會出現自相殘殺的現象,這也是老虎生存的基本法則之一。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地理那些事


大家好我是閒聊自然,老虎再餓卻有3不殺,為何老虎是森林之王?是哪三個呢?我認為

分別是後代以及親屬、發情的或懷孕的雌虎、領地闖入者。

後代以及親屬

老虎作為食物鏈頂端的獵食者,給人以兇殘,可以隨意獵殺一切的印象,但是 真正的老虎並不是那樣的。作為獨居動物老虎的領地意識極強,對幹闖入自己領地的入侵者都是採取時刻提防以及驅趕,在這些入侵者中也會有其他老虎。

班迪普爾和毗鄰的幾個國家公園是南印度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基地,也擁有最大的老虎種群(預計2018年約700只以上)。保護區地理特點:叢林+河流+溼地,總體來說,科學家對這裡的老虎研究是發現,領地大部分都是雄虎把持雌虎生活在雄虎領地的邊緣地帶。儘管虎是獨居動物,並有著自己的領地,在這裡的雄虎仍可能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們待在一起。成年虎,尤其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間很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未知是否長期性)相互協作,共享收穫。

這裡的雄虎偶爾遇到帶有該雄虎後代的雌虎,通常都會主動主動迴避,這並不是雄虎懼怕雌虎,在這種情況下雌虎都碎跟隨著食物而來,並沒有佔據的意思,因此兩個成年雄雌老虎都會默契選擇和平相處,雄虎為了自己的後代也會適時地選擇忍讓,在這片領地內獵物充足,雄虎會默認雌虎在自己的領地內隨意捕獵。

發情的或懷孕的雌虎

自然界中,通常是雌雄老虎總是比鄰而居,進入發情期的雌虎,它會預先就把自己的氣味留在邊界地上,就是那種有著強烈味道的排洩物。這種信息有效期較長,收到對方接二連三不停地最新發情信息,雄虎也會通常在這段時間格外關注對方的信息。根據信息交流結果,進入交易,這種交易一般很順利,因為它在這之前已完成各自對對方的考察,相互認可。 雄虎主動向雌虎的領地靠過來,雌虎不會出門迎接,老虎似乎對這種領地侵犯並不在意,在此後一段時間裡雌虎雄虎共同出門圍獵生活一段時間,一起過著好不容易湊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後面的雌虎和幼仔在一起生活2-3年,小老虎跟隨母親生活兩年左右,這期間小老虎的父親—雄性老虎在自己的領地內大多都會為小虎老網開一面讓雌虎進入自己領地捕獵。

領地闖入者

自然界中老虎位於食物鏈頂端的獨居動物,它們的殺傷力大,因此在領地爭奪中,老虎們通常在搏鬥競爭中都是通過啪嗒怒吼點到為止,很少出現以命相搏,老虎發生衝突大多都是因為領地,而面對挑戰者的挑戰,不管是兩者誰失敗了都會自覺地選擇退出這片領地,而勝利者都不會趕盡殺絕,一是因為作為同類老虎實力差距不大,沒必要以命相搏,那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都不利於他們的生存。

搏鬥中的傷勢嚴重的影響老虎捕獵,大大的降低老虎的成功率,老虎不能像群居動物可以依靠同伴,自己不能捕獵留給老虎的只有死亡。事實上在自然界中老虎捕獵的時候都會精確地觀察獵物,是否對自己產生威脅,面對獵物不能全身而退,老虎會選擇放捕獵這個獵物,更何況面對自己的同類。


自然之樹


傳說老虎三不:不殺幼仔、不殺懷孕雌虎、不殺落敗同類,真的是這樣嗎?

老虎被稱為百獸之王,在人類的文化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有一句諺語叫“虎毒不食子”意思就是說老虎再惡毒也不會吃掉自己的孩子。

不得不說,人類的虎文化嚴重誤導了我們對老虎真實習性的認知。


老虎是否真的三不殺?不是我們人類說得算,而要從科學的觀測老虎生活去找答案。

首先,我們看老虎會不會吃自己的幼仔。前一段時間,中央10套的《自然傳奇》播出了紀錄片《老虎紀事》。野生動物攝影師約翰·瓦特跟蹤拍攝了一隻雌性孟加拉虎的生活,這隻雌性孟加拉虎產下了一隻幼崽,但是幼崽不幸夭折,因此雌虎吃掉了死去幼仔的屍體。這打破了老虎不殺幼仔的傳說。

第二,我們看老虎是不是不殺懷孕雌虎。就在2019年3月1日,《印度斯坦時報》報導了發生在印度坎哈國家公園中一隻成年雄性老虎殺死兩隻2歲左右未成年老虎和一隻7歲雌性老虎的事件,而這隻雌性老虎已經懷孕。雄虎不僅殺死了幼虎和雌虎,而且還吃掉了其身體的一部分。這打破了老虎不殺懷孕雌虎的傳說。

第三,老虎不殺落敗同類。在野外老虎為了保護領地,經常爆發衝突。一般情況下,落敗的老虎會立即逃走,以免被殺,但是也有重傷難以逃脫的,最後被殺死。這打破了老虎不殺落敗同類的傳說。

通過科考觀測的第一手資料,可以證明老虎並不存在所謂的“三不殺”,在飢餓條件下,實力相差懸殊條件下,保護領地條件下等,都會出現老虎殺死甚至吃掉同類的現象,不管同類是懷孕雌虎還是未成年的幼虎。“虎毒不食子”這句話也僅僅只存在於人類的想象之中。

至於老虎為何是森林之王,非常簡單,因為老虎主要生活在森林環境裡,它們是森林生態系統中最頂級的食肉動物,因此被稱為“森林之王”!


古生物探索


老虎是大自然裡面最大的貓科動物,被譽為“百獸之王”,其實我國的“虎文化”是非常多的,自古以來關於老虎的文學作品數不勝數,就連神話世界裡面的四大神獸之一也有老虎的身影,而且四大神獸之中,也只有白虎是現實世界中真實存在的。關於老虎的傳聞也很多,但其中很多都是具有誤導性的,比如《黔之驢》裡面將老虎描繪成一個非常膽小的物種。

實際上如果老虎見到了驢,第一眼就會上去咬它了,即便這頭老虎從未見過驢,出於食肉動物的本能,老虎在自己的領地裡面見到了外來物種,首先想到的一件事情就是確認自己的該環境中的地位,所以它會試探性去攻擊驢,如果佔上風的話,那麼當場就會把驢咬死,至於吃不吃?那就要看當時老虎的心情了。另外,關於老虎的謠言,還有“三不殺”,事實上這屬於胡說八道。

老虎不殺落敗的老虎?在老虎的世界裡面,生存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無論雌雄,老虎的領地意識都是很強的,尤其是雄虎,它的領地會比雌虎大很多,一般一頭雄虎的領地會盡量覆蓋多頭雌虎的領地,以便自己擁有較大的交配權。交配生產後代,是動物一生中最重要的使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老虎為了爭奪領地與交配權,會經常發生戰鬥,有戰鬥就會有輸贏。

老虎真的會不殺落敗的另一頭老虎嗎?事實上它可管不了那麼許多,一旦交戰雙方有一頭佔據了優勢,另一頭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逃跑,但是如果雙方後面實力相差太懸殊的話,那麼就會發生直接咬死的可能性,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孟加拉虎查吉爾與巴爾卡的故事,這兩頭老虎鬥了許多年,最終查吉爾咬死了巴爾卡。所以與其說是某一頭老虎的“不殺之恩”,倒不如說是它自己用實力保住了一命。

老虎不殺懷孕的雌虎?這就要從老虎的交配生產模式說起了,老虎是典型的貓科動物,是獨居生活的,只有發情期的時候,雄虎與雌虎才會短暫在一起,等到雌虎受孕之後,雄虎就會離開,不參與後面的任何事情。而雌虎懷孕之後之所以沒有和雄虎在一起,主要也是為了後代的安全考慮。當雌虎離開了雄虎之後,今後遇上了“孩子的父親”有很大概率不殺,但是如果遇上其他老虎,就難說了。

比如遇上了另外一頭雌虎或者雄虎,殺與不殺則看雙方的實力差距,如果對方高大威猛、實力強悍,那麼這頭懷孕的雌虎會拼命地逃跑,如果不逃,那麼等待它的便是死亡,所以說老虎也沒有不殺懷孕的雌虎這一說法,在動物世界裡面,生存是大事,老虎作為頂級的食肉猛獸,食量巨大,這也是“一山不容二虎”的原因,懷孕的雌虎對於另外的老虎來說,本質上還是競爭者。

老虎不殺幼崽?受“虎毒不食子”這句話的影響,至今還有很多人認為老虎是不會吃掉自己孩子的,但是現實中,老虎可沒有那麼仁慈,事實上大多數動物都會“食幼”的現象發生,這是它們出於生物的本能,不過大多數情況下,老虎的確不會吃掉自己的幼崽,但這件事情不是絕對的。比如老虎在極端飢餓的狀態下,連腐肉都吃,更何況是幼崽呢?

虎毒不食子,更多的是用在文學上面,在現實中是不成立的,為何老虎懷孕產子之後要躲得遠遠的?老虎是沒有巢穴的動物,但是當它們懷孕的時候,就會找一些岩石縫之類的地方,充當臨時庇護所,一方面是保證自己幼崽不會被其他動物傷害,比如豹子、狼之類的動物,另外一方面也是防止其他的老虎發現幼崽,然後將其咬死或者吃掉,所以老虎不殺幼崽,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

說老虎再餓也有“三不殺”,看似是一種高貴的“騎士精神”,賦予了老虎正道、君子的形象色彩,但是一旦落實到真正的野生老虎身上,一切都是變得那麼可笑,當涉及到任何威脅到老虎生存的因素時,它便會顛覆我們的認知,做出很多大家認為不可思議的事情來,其中咬死對手、殺掉幼崽,在老虎的世界裡面,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情,時有發生。

(關注我,瞭解動物知識,喜歡請給個贊。)


動物速遞


老虎不是什麼深林之王,因為虎的腦門兒毛色有點像王,被稱之森林之王。


堅強134810131


我只知道老虎🐯不吃死人,所以有經驗的人遇到老虎🐯不是拔腿撒丫子,而是躺下裝死〈與老虎🐯賽跑只能當亞軍〉……(武松除外,因為他是喝醉了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