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動物中“分離”出來成了高級物種,高級在哪?

甘善傑


人自以為豪的"智慧"


冷月視角觀世界


人類其實本來就是動物界的一種動物,並不存在什麼高等低等的。

只是在人類社會的規則之下,必然要把自己同其他動物區分開來,藉以所謂的“使用和製造工具”“智力”或者“語言”的由頭。

但是如果以其他動物擅長的指標來衡量人類的話,那麼人類也一定只能屬於低等動物的範疇了——比如豹的速度、昆蟲的彈跳、鳥類的飛翔、鷹的視力、熊的力量等等。

人之所以把自己稱為“高級動物”,其實與其他所有動物的比較標準都是建立在對於人類自身的適用性上的,其方法未必就適合於其他動物(而且人類從來沒有為其他動物建立一套適用於它們評測的方法)。假如以“鳴唱”作為指標來判斷高低等動物的話,那麼大多數的鳴禽的歌唱技巧都遠比人類最牛的歌唱家還要厲害得多。

再有就是語言,其實所有的動物都有其自身的一套語言系統,它們自己是完全可以辨識和理解的,否則的話,遷徙途中與繁殖地的數以百萬計的動物豈不早就亂了套了。只不過人類向來都是從自己的常識與經驗出發嘗試去理解動物的“語言”而一直不得要領罷了。

再有就是,人的分類,在科學分類上是屬於“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人 Homo sapiens”,也就是所謂的“智人”的這麼一個玩意兒。其實這就是有點“特事特辦”的意思,它的分類本來就不科學,而且並不是卡爾·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年現代生物分類學之父)最真實的想法。

事實上,這種分法是對於其所處的時代的一種妥協,尤其是對於當時宗教(“神造論”)的一種妥協。因為林奈如果當時堅持按照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對人進行“科屬種”的更進一步的詳細劃分的話,那麼他就會像同時期的其他科學家那樣面臨著被處死在絞刑架上的命運。

因此來說,人類的“高等”自居,只不過說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罷了,並不是什麼真正科學意義上的“高等動物”來的(就算在當今社會,能夠接受這一觀點的人也是寥寥無幾的)。


郊野的瓦爾登


人類的高級在於人最先可以使用大腦來製造工具,人類最先學會了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之後學會了畜牧和養殖,從而使人類漸漸區別於其他物種,從動物中漸漸分離成為高級生物


GreenHealth


主要是,人的語言,思考能力和創造力。語言促進了交流,思考帶來了進步,創造延續了進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