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中的惊蛰到底有什么寓意?

丁大力


农历惊蛰为每年的3月5日-3月7日,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到,春雷响,地底下的各种冬眠动物开始苏醒过来,大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时节,惊蛰是真正意义上春华秋实的开始。

一、惊蛰的寓意

惊蛰,西汉之前叫“启蛰”,西汉时,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为“惊蛰”,一直沿用至今。蛰就是藏,所谓惊蛰便是春雷响,天气暖,惊醒了地下冬眠的昆虫。俗语说:“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惊蛰后,天气开始变暖,太阳黄经为345°,这个时期冬眠的动物开始醒来,排卵孵化,部分地区也进入了农耕时节。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一候时桃花盛开,桃花是艳丽的,喜庆的。春天的桃花开,大地一片粉白,喜气洋洋。惊蛰的开花也分三后,按照开花顺序分别为:桃花、杏花、蔷薇。二候是黄鹂鸟叫了,正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候是老鹰化成了鸠,出来活动了。《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二、惊蛰的习俗

1、调理身体

惊蛰前后,天气乍暖还寒,春风拂面,最易得风寒感冒。所以应当注意冷暖,及时关注天气情况,不要着急减衣物,古人云:春捂秋冻,便是这个道理。

2、雷公禁婚

惊蛰的节气神是雷神,雷神在天上地位崇高。南方客家有俗谚语:天上最大是雷公,地下最大是舅公。在婚姻过程中,舅舅的地位是最高的,意见很重要。雷神也是一样,农历的八月到二月期间,雷神休息,是太平时节,可选吉日举行婚礼。农历三月到七月,雷公外出,雷声轰鸣,禁止办喜事。若有违反,婚姻会不幸福,家庭不美满。

3、“打小人”赶霉运

惊蛰时分,平地一声雷,唤醒地下的沉睡的鼠蚁蛇虫,它们陆续爬出来开始觅食。古代时候,惊蛰当天,人们会用艾草等熏家中角落,以驱赶鼠、虫的霉味,久而久之,逐渐演变成为打纸人和赶走霉运的习俗,统称“打小人”。

4、惊蛰吃梨

惊蛰吃梨,早饭后,人人一只,吃梨有润肺凉心,清热祛痰的功效,春季吃时,可以消除咽喉干、便秘尿赤等症状。吃着梨,再给孩子讲一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便是寓食于节的民俗传承。

惊蛰时节,风儿清新,动物出动,桃花朵朵开。愿惊蛰的雷,将病毒全部消灭掉,我们一起过春天。


大志读书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排于第三位,是代表阴历二月的节,也是代表干支历里正月与二月的界点,未交惊蛰是正月寅管事,交惊蛰后才算二月卯管事。在公历里,一般是3月5,6两天中的一天交惊蛰。太阳位置到达黄经345度依旧例测日影,影长古尺为八尺二寸。惊是突然刺激惊动,蛰是蛰伏,有的动物会蛰伏冬眠,动物蛰藏进土里冬眠就叫入蛰。惊蛰寓意,就是春雷乍响,惊动了蛰伏冬眠的虫子醒来出走,寓春雷乍响,冬眠虫类始苏醒,出土活动,意为真的寒冬已尽,暖春到来,一声春雷,惊醒冬虫一一春雷响,万物长。


交惊蛰一周后就出九了,惊蛰正在九九里,九九艳阳天,春雷响,万物长,气温回升,土壤开始解冻,雨水增多,眠虫苏醒,春暖花开燕来,蜂蝶恋,鸟语花香,一片好春光,春耕开始入农忙。

有关惊蛰农谚就不少:

不用算,不用数,惊蛰五日就出九。

过了惊蛰节,耕地莫停歇。

过了惊蛰节,一夜一片叶。

惊蛰打雷,小满发水。

惊蛰过后雷声响,谷苗秧苗迎风长。

惊蛰雷雨大,谷米无高价。

惊蛰闻雷米如泥。

雷响惊蛰前,不是好春天。

未蛰先雷不是好兆头。

………


树德汉硕


大家好!我是湘西九哥,针对题主的问题,说说个人的观点:


在公历里,一般是3月5,6两天中的一天交节惊蛰。

今年的3月5日,惊蛰驾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西汉之前叫“启蛰”,西汉时,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为“惊蛰”。惊是突然刺激惊动,蛰是蛰伏,惊蛰寓意:就是春雷乍响,冬眠虫类开始苏醒,出土活动,表示寒冬已尽、土壤解冻、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今天就来说说关于惊蛰节的一些农谚和习俗。

一、关于“惊蛰”的农谚:

1、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2、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3、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

4、冷惊蛰,暖春分

5、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6、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7、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8、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9、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10、一雷惊蛰始

二、关于“惊蛰”的习俗:

1、调理身体

惊蛰前后,天气乍暖还寒,春风拂面,最易得风寒感冒。所以应当注意冷暖,不要着急减衣物,春捂秋冻,就是这个道理。

2、雷公禁婚

惊蛰的节气神是雷神,天上最大是雷公,地下最大是舅公。民间传说:农历八月到二月期间,雷神休息,是太平时节,所以这时段举行婚礼的多;农历三月到七月,雷公外出,雷声轰鸣,不宜婚嫁,所以这时段举行婚礼的少。

3、打小人赶霉运

惊蛰时分,平地一声惊雷响,唤醒地下的沉睡的鼠蚁蛇虫,它们陆续爬出来开始觅食。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逐渐演变成为打纸人和赶走霉运的习俗,统称打小人。

4、惊蛰吃梨

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二是春季吃梨增强体质、有益健康,可以消除咽喉干、便秘尿赤等症状,以抵御病菌的侵袭。

5、蒙鼓皮

《周礼》记载: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以顺天时。


湘西九哥自媒体


惊蛰的寓意: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奇怪什么名字


惊蛰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是有些虫类,如蛇,蚯蚓,壁虎,蒼蝇之类,在寒冷冬季,不吃不动,叫冬眠。

过了惊蛰节,虫类开始动了,壁虎爬出来了,贴在墙上,捉蒼蝇吃。:有人搬动砖瓦,小心蝎子,会蜇到手指的。

过了惊蛰,万物复苏,大地回春,在农村,桃花,梨花,含包待放,而院里的玉兰花则开了,很美丽,绽放一生光輝。


手机用户51495304732


就个人感觉,就是大地回春,开始万物复苏的迹象。按照老黄历看,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惊蛰反映自然的是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所以,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在暖和的日子里面,去播种自己的希望吧!


长城汽车金融


惊蛰这个节气,说是蛰伏的动物开始全面活动起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