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可能帶來的焦慮和恐懼,“心理防疫”應該怎麼做?

湛江仔


這次疫情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是一場黑天鵝事件。很多人都沒有做好心理準備。

年前大家都在喜滋滋的貼春聯、買年貨。辛苦一年了準備好好犒勞自己,也準備了好多禮物,帶給久未見面親人。

1月23日武漢一聲令下封城,打斷了所有人的計劃,也阻斷了回家的路。在家的人出不去,在外的人回不來。

心裡的那個真是五味雜陳,不知該怎麼辦?前所未有的陰雲籠著的人們的心頭。

剛開始我也是一樣的,所有的計劃全部被打亂了,假期已取消,大年三十在辦公室印文件、打電話、下通知等等。壞情緒全湧上來了,特別牴觸。

好在家人及時發現了我的情緒,爸媽安慰我,愛人關心我,女兒理解我。

慢慢的情緒冷靜了,大腦恢復理智,告訴自已,事情已經發生,我只能面對現實,現在出現重大疫情,你站在了這個崗位上,你就要負起這個責任。比起直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你好多了,不要耍脾氣了。

每天正常上班時間起床,戴好囗罩,做好防護。家裡的事交給老公處理。當把一切安置妥當後,焦慮感慢慢降低了,也不恐怖了。

當我們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學會承認現實,接受現實,認清形勢,在這次事件中你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儘量不要打斷正常的生活習慣。

平常還需要存點錢,至少要有保證半年到一年的基本生活費,正所謂手中有糧,心裡不慌。

現在疫情沒有完全解除,還需大家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打好疫情攻堅戰。不扎堆,保持安全距離,戴口罩,勤洗手,牢牢記心頭。


文文讀書會


唯一的焦慮就是還不開學,原本孩子收住的性子又開始肆無忌憚,回到解放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期待趕快戰勝疫情,期待國泰民安,期待早日開學。

恐懼就沒啥恐懼,我家裡應該算得上遵紀守法,比較自覺的了,因為我家是四川,再加上我們都是鄉下,從大年初一開始,我們就沒有外出過,除了我婆婆尿毒症一週透析三次去醫院,其餘我們都沒有外出,因為家裡種了田,養了雞鴨,有米,有蛋,有蔬菜,除了不能外出,其他生活還算好了

往年只有幾家人在家犁田收土,今年家家戶戶都在做這些事情,田土今年做得井井有條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就是靜待春暖花開,靜待疫情走開!

如果疫情沒了,還是要多注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不要因為在家閉關久了覺得無聊,就放鬆警惕,玩歸玩,還是要注意防範,勤洗手,講衛生,少吃肉,多吃素





海鷹174190977


我在遼寧瀋陽,2月初期的時候疫情氛圍相對壓抑緊張一些,除了買菜都自覺在家隔離,在家看書看電影為主,配合適當的舒展運動,也相對安逸,漸漸的疫情也得到穩定控制,氣溫也回升了,感覺春天越來越近,心情也愈加開朗樂觀,相信不日就能恢復往日的活力和繁華.



A華仔很忙



夏周123456789


從1月23號開始,疫情逐漸嚴重,慢慢地,活動區域受限。沒有早知道,也不能盲目封城。後來,就到了如今出去村莊都得登記。一開始還很開心,很喜歡,很享受這這日子,吃吃喝喝,不用應付上級地檢查,不用面對工作上的很多挫折。不過啊,到了一定程度,今天5號,就開始厭煩這種生活了,覺得自己就這麼待著沒有意義,想想這麼多天的外賣資金,車貸,房租,生活用品,水電費,保險,等等,樣樣都是錢啊,再看一下自己的荷包,完了,想唱首涼涼,,似乎再不去工作,就熬不了兩個月了,可是,還沒找到喜歡的工作,資金來源都靠另一半的,於是,開始算賬,不點外賣,自己煮飯,不買任何沒有意義的東西。然後開始各種賺錢應用,每天耗費大量時間來弄,終於可以賺了每天的飯錢約6元,😂😂錢只能慢慢到手,好吧,這樣子,我才發現,我並不焦慮了,這算錢的日子能帶給我快感!😌😌有一點就是,會熬夜玩,20天了,就得去買中藥調理了,😌😌看來得不償失啊,從上週末到今天,十一點前好好睡覺,不熬夜,七點多起床活動活動,舌頭終於不痛了,能咀嚼東西,精神也好了不少,😌😌最重要是情緒也緩和了不少,不發脾氣了,不砸東西了,想想花了三十塊的中藥費,也是值得的,讓我認識到,自己其實並不能熬夜!目前仍然在等待某個企業單位call我上班!😌😌也在渴望疫情的結束,讓國家經濟更上一層樓!

我的祖國,加油加油!😍😍😍全國上下,加油!💪💪

另外附上我的幾個食物!👐


小幫9


2020年開年,我們所有人都迎來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疫情”,面對疫情我們能做的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儘量不出門。然而長久的不出家門加上疫情的沉重心情,難免會對大家的情緒產生影響,大多數人可能會產生焦慮的心理狀況。

焦慮是什麼?

焦慮指的是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其中含有著急、掛念、憂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它與危急情況和難以預測、難以應付的事件有關。事過境遷,焦慮就可能解除。

如何調節焦慮?

1.有積極的態度:堅信可以戰勝疫情,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家長要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幫助孩子做好情緒疏導,樹立必勝的信心。

2.積極的自我暗示:面對疫情,很多人可能會害怕自己患上新冠肺炎,這時要給自己足夠的自我暗示,如:我身體強壯,經常運動,並且基本不出門,患病概率不高,用這樣的暗示來緩解焦慮。家長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陪孩子運動,增強孩子的抵抗力。

3.音樂療法:在感到焦慮時,可以聽一些舒緩、放鬆的輕音樂緩解焦慮。

4.放鬆訓練:疫情期間可以全家進行一些小遊戲放鬆,緩解焦慮情緒。

如:肌肉放鬆

肌肉放鬆方法

1.緊握你的左拳——注意手和前臂的緊張,(5秒鐘後)放鬆;

2、緊握右拳——注意手和臂部的緊張感,(5秒鐘後)放鬆;

3、自左腕關節向上彎曲你的左手,儘量使手指指著肩部——注意手背和前臂肌肉的緊張——放鬆;

4自右腕關節向上彎曲你的右手,儘量使手指指著肩部——注意手背和前臂肌肉的緊張——放鬆;

5、舉起雙手臂,用力將手指觸至雙肩——注意雙臂肌肉的緊張——放鬆;

6、聳起肩膀,越高越好——注意肩膀的緊張——放鬆;

7、皺起額頭——注意緊張,然後放鬆,並略為閉上眼睛;

8、緊緊地合上雙眼,試探緊張與放鬆的感覺,再輕輕閉著眼睛;

9、用力將舌頭抵住口腔上部——注意口腔內肌肉緊張——放鬆;

10、緊閉雙唇——注意口腔與下顎的緊張——放鬆;

11、用力向後仰起頭部——注意背部、肩膀以及頸部的緊張——放鬆;

12、用力低頭,儘量將下巴靠住胸部——注意頸部與肩膀的緊張——放鬆;

13、作弓形彎曲背部、並離開椅背,雙臂向後推——注意背部和肩膀的緊張——放鬆;

14、做一次深呼吸,並持續一段時間——注意背部和胸部的緊張——吐出空氣——放鬆;

15、做兩次深呼吸,持續一段時間——吐出空氣——放鬆;

16、用胃部吸入空氣,儘量使其膨脹——注意腹部的緊張——放鬆,感覺到你的呼吸更加穩定;

17、抽緊腹部肌肉——注意到腹部的緊張——放鬆;

18、臂部用力並壓住椅座——注意到臂部緊張——放鬆;

19、抽緊腿部肌肉,伸直雙腿——注意到腿部肌肉的緊張——將雙腿放回原姿勢——放鬆;

20、雙腳腳趾向上,並逐漸抬起雙腳——注意雙腳和小腿肌肉的緊張——放鬆;

21、向下弓起腳趾,猶如要將腳趾埋入沙土一般——注意雙腳彎曲時的緊張——放鬆。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大家帶來幫助!謝謝!




冰風精彩視頻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隨著疫情的發展,全國啟動一級響應,各省市相繼採取管控措施。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社會壓力悄然增加,導致很多人的精神處於緊繃狀態。所以,如何才能調整好心態,消除恐慌,科學麵對疫情呢?在此,提出如下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關注可靠信息,學習科學知識,不要盲目恐懼

隨著疫情的發展,網絡上充斥著諸如“雙黃連口服液可以治療冠狀病毒肺炎”,“喝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等謠言,使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所以要通過正規渠道瞭解信息,收看、收聽國家衛健委、央視等權威機構或媒體發佈的官方信息,不被一些謠言影響,也不傳播虛假信息;還要減少因信息過載帶來的心理負擔,關注必要的信息,減少不必要的關注。

二、做好正確的防護措施

充分認識到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或打噴嚏時用胳膊肘捂住口鼻;避免近距離接觸野生動物;做飯時徹底煮熟;儘量不去人員密集區,不去密閉的空間。在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擔心和緊張。

三、維持規律作息,合理安排生活

合理安排生活包括適當的運動、充分的睡眠、均衡的飲食。運動有助減少精神上的緊張,增加應對危機的信心。營養均衡吃好三餐,多喝水,避免吸菸、飲酒、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助於免疫力提高和身心狀態的恢復。

四,科學調適心理,擺脫負性情緒,保持平和心態

面對威脅到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心生不安全感是正常的心理反應。適度的緊張會讓我們重視疫情,從而採取積極的措施加以防護。對自己的狀態採取接納與不評判的態度有助於保持情緒的穩定。可以與家人朋友交流有關的想法,對面臨的問題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同時,不要忽略身邊的美好事物,從事一些娛樂身心的活動。

試著合理地宣洩情緒,如做一些室內運動、在紙上寫下自己的煩惱和焦慮。尋找親朋好友的支持,我們要儘量避免成為只會一味嘲笑自己、否認自己的擔心和焦慮、批評自己的人。這個時候我們尤其要先緩解好自己的情緒,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才能更快恢復、更好地幫助其他人。

五、向專業的心理諮詢人員尋求幫助

當面對自己無法處理的心理困境,如採取以上積極措施仍然無法消除焦慮、恐懼、擔心的情緒,我們應該及時向專業的心理諮詢人員尋求幫助,諸如撥打心理服務熱線或者去醫院的精神心理科向專業人員諮詢等。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要滿懷信心,在科學認識、科學防護的基礎上,積極做好心理調適。堅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水木清華喵喵喵


對普通老百姓:

生物心理社會上宗教上的要求,出現問題時,要針對 加以幫助,評估,建立同理心,評估、優先順序,針對 性干預,用藥等,幾種技術運用。社會支援,解決。對外的社會聯接。電話能搞定,不行再去醫院精神科,等

對醫護人員:

生活心理社會,評估,基礎性疾病,三種技術。動機面詢等,焦點短程。社會資源,保護條件,多提供幫助。

對管理幹部:

他們有第一群第二群都有的問題,認知行為療法,身體疾病,生物學方面的問題,社會資源是否足夠調配,授權是否足夠,等,也需要多支持。


香遠德馨


你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據調查

華東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副教授張麒認為,網絡時代同時存在“信息過載”和“信息窄化”現象,一個人如果只盯著疫情相關信息,對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再關注,焦慮情緒就會持續放大,產生“想象中的恐懼”。“要掌握科學的信息,減少未知帶來的恐慌;也要把時間留給自己日常感興趣的東西,這是一種積極的自我‘心理防護’。”

浙大一院精神衛生科副主任胡少華說,特殊時期人們更要學著與焦慮、恐慌等情緒“和解”。他建議,一要保持充足睡眠;二要保證適當運動;三要合理安排一天時間,不要只專注於某一件事,還可趁著這段時間,回顧生活和工作,做好下一步的規劃。

此外,謝斌等人認為,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復工復產,讓社會慢慢恢復到正常運轉狀態,有助於提升整個社會的免疫力,社會生活正常以後,對個人心理也會產生保護作用。

做好心理抗“疫”,必須進一步豐富公眾的紓解渠道。專家建議,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更多專業心理諮詢機構和公益人士參與,綜合運用網課、在線聊天、製作新媒體產品等手段,將更多優質心理援助課程和服務送至更多群眾,促進“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社會氛圍的形成。



厲害了我的國中國夢


不必太恐慌,有病必定有藥能治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