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这张“口罩脸”,为何登上《人民日报》公益广告

退役军人这张“口罩脸”,为何登上《人民日报》公益广告


退役军人这张“口罩脸”,为何登上《人民日报》公益广告

刷新闻的时候,看到了一则关于“口罩脸”的新闻,让我不由自主的打开了文章链接,读完文章,我内心是不平静,特别是看到他是退役军人,为之动容。


01


你摘下口罩的印记,蕴含着战“疫”必胜的密码。

他叫戴文豪,是广东省云梧高速省界联合一线检疫一员,一位有着18年党龄的退役军人。


前线、后勤,哪里有活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测量体温、登记信息、统计数据、指挥车辆、搬饭菜……笔没有墨了找他,测温仪坏了找他,要上洗手间了或去用餐了都找他来替补。“有些年轻人到点吃饭了,他也不知道找人替换,不去催他们怕他们饿着。”他是同事口中的“万能豪”,经常是最后一个用餐的人,

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地转着,就像一个“陀螺”。

前段时间低至3℃的寒潮,加上近段时间暖春高至27℃的晴朗天气,冷热交替,使原本皲裂已结痂的脸又被晒得黄一块、黑一块、白一块的,看着实在让人心疼。于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张成型的“口罩脸”。

退役军人这张“口罩脸”,为何登上《人民日报》公益广告


在《人民日报》文章中也指出:他登上《人民日报》公益广告,一个人就占据了一个整版。而他背后挺立的,是整个广东交通人队伍。


这句话触动了到我了,在我看来,一个退役军人代表了一支队伍,也活出了一支队伍,“口罩脸”,是战“疫”留给他们的最美印记。

因为这场疫情,我们了解到,也认识了很多我们不为人知的退役军人,他们本身平凡,如果没有这场疫情,他们也像戴文豪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在生活里也是很渺小的,但正是因为有了平凡的心,却干着不平凡的事。

这张“口罩脸”,从外表上它就是一张被疫情打上的印记,但实际上它折射出一个退役军人在国家为难之际凸显的责任,即使因为这张自己都觉得挺丑的脸,戴文豪依旧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这就是退役军人该有的认知。

退役军人这张“口罩脸”,为何登上《人民日报》公益广告

02

一位退役军人为何能成为《人民日报》的公益广告?

具备一定的宣传推动作用。

当前,退役军人为疫情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太多了,来自《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统计数字,截止到目前,为这场疫情牺牲在工作岗位的退役军人就有24名,这里面有来自一线基层的军转干部,也有退役军人村官......数字虽然是冰冷的,但人心需要滚烫,退役军人需要被更多的人了解,也需要被更多的人宣传,他们太需要这个社会的认可。

尽管这次是戴文豪为代表的退役军人作为公益广告做宣传,但其实他背后是千万退役军人的缩影。疫情之下,太需要正面的宣导,也是对在抗疫一线做贡献的退役军人的一些认可。抗疫还在进行中,退役军人还在继续为疫情做贡献着,需要被更多人认识。

具有一定的鲜明导向作用。 退役军人在此次抗疫一线中,正是这些平凡人的不凡付出,让我们有了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勇气,他们是有着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口罩在脸上的印痕就是一枚特殊的军功章,他们的付出换来的一定是抗疫的胜利。

一直以来,来自社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这些年各项政策向退役军人倾斜,退役军人事务部的成立有了权威机构的领导体系,各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成立,也在进一步推进退役军人的工作,但对于退役军人的高度政治站位,需要更加进一步的鲜明导向作用。

折射出群体的担当作用。 《人民日报》在文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他背后挺立的,是整个广东交通人队伍”。尽管我不知道这个交通人队伍里有多少退役军人,但可以很肯定的是,《人民日报》说出这句话是有一定的依据和考证,当然这是可以折射出高速路一线人员的辛勤和担当。

退役军人有担当,一支队伍有担当,一个国家也有担当,战“疫”胜利指日可待。前段时间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倡议书》,号召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为抗疫出一份力,还有从国家领导到军队,再到退役军人,都自愿捐款为疫情,这是担当,也是情怀,更是责任使然。

03


国家的基石,离不开退役军人。

疫情之中,一张张平凡的面孔下,是一颗颗甘于奉献,让人肃然起敬的高贵灵魂,这张“口罩脸”,是退役军人赋予“若有战召必回”的印记。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新闻里看到有关退役军人的报道,这次疫情,是一面镜子,也凸显出退役军人该有的本色情怀,当然这一路走来,特别是在此次疫情当中,一位有着18年党龄的退役军人,告诉了我们,退役军人的“脸”也是一张王牌。

最后再说一句话:疫情过后,别忘了这些退役军人,他们的“脸”请记住。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