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平叛救驾,却被叛军威势吓死了,后人称他为勇敢之士

一个绿帽子引发的血案

崔杼是齐国的大臣,一日,齐庄公到崔家,正巧看到崔的妻子东郭姜,王八看绿豆越看越顺眼,于是乎两人多次通奸,不亦乐乎。身为国君的齐庄公更是乐此不疲,多次往大臣家里跑!

他去平叛救驾,却被叛军威势吓死了,后人称他为勇敢之士

更可恶的是,他居然把崔杼的帽子赏赐给他人!侍从慌忙制止,庄公曰:

不为崔子,其无冠乎?

这可是非常侮辱人的举动!在那个年代,帽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人成年要行加冠礼,也就意味着可以戴帽子了,同时才有字,而古人不是谁都可以有字的,字是身份的象征,帽子亦然!比如陈胜字涉,陈胜是有字的,是个地地道道的戴冠族,因此陈胜绝对不是农民!

刘邦看不起儒生,而要羞辱儒生,直接骂他或者揍他都不是最具有侮辱性的,刘邦采取最极端的办法,往儒生帽子里撒尿,这招够狠!

他去平叛救驾,却被叛军威势吓死了,后人称他为勇敢之士

不过刘邦毕竟是成功人士,自然有其优点,知道错了之后,也立刻改正错误,也是个好孩子!

因此,齐庄公说这句话是对崔氏的极端侮辱,在尚武传统浓烈的春秋战国,这种侮辱性的挑衅是可忍孰不可忍!

隐忍已久的崔先生决定: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崔杼弑君

于是,崔氏决定报复国君,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

庄公的內侍贾举曾遭到庄公的鞭打,一直怀恨在心,恰好被崔杼看在眼里,于是收买了贾举!贾举成为了崔杼的内应!随时为崔先生提供国君的情报!

他去平叛救驾,却被叛军威势吓死了,后人称他为勇敢之士

机会来了,齐庄公六年五月,莒国朝见齐王,当此盛大场合,崔杼称病不朝。

事后,齐庄公亲切的到崔家“慰问老臣”,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被美色冲昏头脑的庄公,踏入了鬼门关!

他去平叛救驾,却被叛军威势吓死了,后人称他为勇敢之士

最终,齐庄公被杀!而崔杼弑君也被记录了下来!

主角出场

国君被杀,惊动朝野,此时消息很快传到了一个人的耳朵里!此人叫陈不占,名字很普通!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这个陈不占正在家中用餐,突然吓的勺子都掉了!此时天上没打雷,他不能像刘备一样找借口说打雷了!

但是,国君有难,即使害怕也要救驾啊!因为自己喝了酒,不能酒驾,于是命令车夫开车,一同前去救驾!

他去平叛救驾,却被叛军威势吓死了,后人称他为勇敢之士

上车的时候,因为害怕手都是抖的,居然连车都抓不稳!

车夫实在看不下去了,说就你这样还去救驾?不是耽误事吗?

陈不占却说,救不救国君,是道义上的事,我害不害怕是我个人的事,岂能因私废公?

进入凶杀现场,看到遍地的尸体,听到伤兵的惨叫声以及刀剑乒乒乓乓的声音,陈不占内心汹涌澎湃,本来应该是热血上涌奋勇拼杀的镜头,结果剧情反转,陈不占居然被吓死了!车夫都不知道说什么了!估计是经费不足,导演拍不出打斗戏了吧!

他去平叛救驾,却被叛军威势吓死了,后人称他为勇敢之士

陈不占是被吓死的,却被称仁者之勇,传颂千古!他固然胆小,甚至在今天看来有些滑稽,甚至说逗比都不过分!

陈不占这个小人物自然有为人称道的地方,我们不能嘲笑他!他敢于担当,尽管能力不足,那是自身的缺陷,不应该被诟病!

然而在道义面前我们谁又有他这种担当呢?当面对同类的事情的时候谁能做到像他那样的?事实上我们还不如他?不是吗?

我们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或者嘲笑别人,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扪心自问我们可曾有他那份敢于承担的勇气与坚持道义的执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