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文明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中国人必看

中国农业文明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中国人必看

本文根据《生态社会人口论》第二章简化和改编,文中会将使大量不同的历史现象用统一的规律和原因去获得解释。


中国农业文明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中国人必看


中国农业文明的显著差异性


作为并发模式的农业文明,中国起源中心与其他起源中心有很多相类似的地方,如陶器与农业文明起源的同时兴起和普及等。但是,中国农业文明的确与其他农业文明存在显著的差异,它们甚至充分体现在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明显不同上。

  • 中国人用筷子吃饭,其他地区过去基本上都直接用手。
  • 中国人喜欢喝热水,其他地区尤其西方人爱喝凉水。
  • 中国的菜大都是多种食材混在一起热加工,最典型的就是——乱炖、麻辣烫、火锅、腊八粥、八宝粥、糊辣汤......而其他国家大多喜欢单一食材制作食物。


中国农业文明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中国人必看

典型的中餐:火锅


中国农业文明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中国人必看

典型的中餐:胡辣汤


  • 西方生冷酿酒工艺与中国熟热酿酒工艺的巨大差别。
  • 中国人非常勤劳,直到今天都是如此,甚至勤劳得让其他国家的人有意见。
  • 几乎所有农业文明都对应陶器的制作,而唯有中国农业文明把陶器制作到登峰造极的精美瓷器地步,并且曾长期作为全球顶尖的两大奢侈品之一(另一大奢侈品是丝绸)畅销全球。

中国瓷器之都景德镇古时虽有“新平”的官方名称,但因该镇在昌江以南,因此民间习惯上也叫“昌南”,至今景德镇市内都保留很多昌南的地名。因该镇所产的青白瓷质地优良,古时畅销欧洲各国,因此在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以皇帝年号御赐“景德镇”名称,并沿用至今。这是中国唯一获得御赐镇名的城市。

昌南的地名古时在国外直接当作瓷器的代名词,然后又把瓷器当作“中国”的代名词。这就是“昌南”的音译西文“China”同时具有了“瓷器”和“中国”两个含义的原因。由此可见中国瓷器在古代的国际品牌知名度所达到的程度。如同现代复印机的技术创始者是施乐公司,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施乐”这个名称就等同于复印。说把某文件“施乐”一份,意思就是把它“复印”一份。


中国农业文明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中国人必看

表面光洁,极易清洗粘性食物的瓷碗(唐代)


中国农业文明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中国人必看

表面光洁,极易清洗粘性食物的瓷器


中国农业时代发明的垄耕技术,使中国在单位粮食产量和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的技术指标上显著超越其他农业文明地区。在今天看来垄耕技术并不复杂,就是采用在一行行堆起的垄上种粮食,第二年把垄翻一下,有垄的地方变成沟,而上一年是沟的地方变成垄。这种农业生产工艺有效避免了土地肥力的递减。以下是收获量与播种量的中西对比情况。从中可见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优势领先水平完全是数量级的代差级别,并且领先时间长达千年计算。


中国农业文明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中国人必看

表1 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的中西比较

......

中国人真的与其他地区的现代智人有特别的差异吗?就算是有差异,我们也需要找到造成这些差异令人信服的确切原因。在现代智人走出非洲之后,中国人既非首先离开非洲的人类,也不是最后迁徙得更远的人类,为什么偏偏迁徙到中国这个地方的人有特别之处,从基因进化顺序上目前是难以得到合理解释的。


水稻与中国文明差异性的因果关系


对于中国农业文明的巨大差异性,至今在学术界几乎还无人给出合理的解释。依据在《生态社会人口论》中所总结的人类进化创造原则去推理,最终就会找到一个单一原因,去清晰有效地解释一切看似纷繁的大量不同表象。事情很简单,中国人在最初农业创造时与其他农业文明并无特别差异,最根本的核心差异就是因地域的不同,培育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不同——这个特别的品种就是水稻


从考古发掘的证据来看,中国水稻的食用历史非常早。如10000年至9000年前江西万年仙人洞文化层的水稻植硅石,11000年至8000年前的广东英德牛栏洞遗址的水稻植硅石(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9月1日,P13;赵志军:《稻谷起源的新证据》,《农业考古》,1998年第1期;简•利比:《跨学科研究稻作农业起源》,《农业考古》,1998年第1期;英德市博物馆等:《英德云岭牛栏洞遗址》,《英德史前考古报告》,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P95)。属于9000年至8200年前长江流域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中,发现的原始陶器泥胎中带有明显水稻谷壳(严文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遗存的新发现》,《江汉考古》,1990年3期;裴安平,《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农业考古》,1989年2期)


因水稻在种植、食用上与其他作物都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因该核心技术创造极为广泛的辐射作用,形成了整个中国农业文明与其他农业文明的巨大差异。


水稻种植技术的差异性


水稻在种植上与其他旱地作物(其它农业起源中心培育的主粮全都是旱地作物)有巨大区别,甚至与其他水生作物,诸如莲藕也有很大区别。

水稻对水田的水深有苛刻要求,即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潜,更不能没有水。相比之下,莲藕对水深要求就不是那么苛刻,从几厘米到1米深都可以。

对水深要求的苛刻会带来一系的结果:

  • 对水田平整要求远比旱地作物要高得多,比其他水生作物如莲藕等也要高得多。
  • 需要定期灌溉,持续清除水草。相比之下莲藕基本不需要清除水草,因为莲叶具有抢阳光的充分优势,再养一些鱼就可以即自动清除水草,还可顺便收获鱼。
  • 因此,种水稻的确需要特别勤劳。这种勤劳是值得的,因为水稻的单位粮食产量与小麦等起源自欧亚大陆的旱地作物相比是相当高的。


中国农业文明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中国人必看

尺寸非常有限且必须水平的水稻田

中国农业文明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中国人必看

尺寸非常有限且必须水平的水稻田

中国农业文明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中国人必看

一望无际且可高低不平的小麦地


中国农业文明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中国人必看

一望无际的小麦田


由于对农田平整要求高到必须达到水平的程度,因此每块水稻田一般极难做得很大。我们可以看到单一地块达到几千亩的小麦地,甚至理论上说小麦单一连续地块的面积基本上是没有上限的。但单一连续田块的水稻几亩地就到头了,直到今天都是如此。每个田块必须要用田埂拦水。越是在水稻种植的早期,田块越小,田埂越密集。

今天水稻田的田埂除了拦水外还有一个主要功能是走人。但在最早期种水稻的中国先民们也会这么讲究吗?恐怕不会。那么如此之密的田埂地就这么浪费了吗?如果不去及时除草,水稻田的田埂上也会很快长满植物。即使在今天,也不难见到有人在水稻田的田埂上有意无意种植玉米或向日葵等植物。当种植旱地作物的时候,平整土地是基本的要求。

如果不是种水稻,人们没有机会,也不会想到要去反过来把土地做成垄。旱地的垄与水稻的田埂从田间土地作业角度看几乎就是一样的技术。在所有农作物中,几乎只有种水稻提供了大量把土地做成垄的机会。当人们发现种在水稻田埂上的作物长势比种在平地上的作物长势要好得多的时候,垄耕种植技术很自然就出现了。

因此,其他农业起源中心长期都没有发现垄耕技术的好处,中国人却在很早就发现了,并不是其他地方的先民有任何地方不如中国人,而只是因为他们最初培育的农作物不是水稻,从而几乎就没有发现垄耕技术好处的机会。如果不是有某种合理的原因,并且有足够的机会和动力去促使人们采纳相应的创造,任何看似简单的技术其实都有其难以逾越的门槛。


中国农业文明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中国人必看


中国农业文明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中国人必看

垄耕法


中国农业文明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中国人必看

西汉中期农学家赵过所发明并推广的代田法垄耕技术,有利于抗旱


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显著的特点。中国农业学家李根蟠把这种特点总结为三点:耒耜、沟洫和井田(李根蟠著,《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9月1日)。

而这三个基本特点都与水稻栽培有关。耒耜,演变到今天就是犁。尤其耜是指宽面的犁,耒耜这种生产效率很高的农用工具在水田的泥浆中使用远远比旱地容易得多。因此,水稻田的耕作为耒耜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很低的起步门槛。沟洫和井田就更是与水稻联系密切。


这样,中国农业首先培育了水稻不仅使中国获得了一个本身更高产的特殊水生作物品种,而且使中国发展了农业精耕细作的方法,从而使旱地作物也更加高产得多。


如果水稻只是带来农业生产技术的不同,其影响可能还远不会这么强大,它事实上会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未完待续)。


中国农业文明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中国人必看

中国古代农具


汪涛

"人类第三次科学革命"倡导者,纯科学理论体系创始人,历经30多年研究和实践形成科学经济学体系

上海析易船舶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云铝股份(000807)独立董事

浙江宇视科技 顾问

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

作品:

《科学经济学原理——看见看不见的手》

《实验、测量与科学》

《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

《即将来临的粮食世界大战》

《纯电动:一统天下》

《生态社会人口论》

《通播网宣言》

新浪微博:汪涛_纯科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