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面试的时候不能马上录取你,而是要等几天再通知?

天马在空中


面试的时候不能马上录取你,肯定是因为条件不允许。

  • 面试官做不了主

其实很多的面试官,就是面试官,职责很明确,面试的过程可以完全做主,面试的结果也可以决定,但这个人要还是不要,留还是不留,他们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

现实当中这种情况非常多,我之前的公司就有专门的面试团队,团队成员由各部门各项目组的核心人员组成,技术覆盖全领域。

当求职者应聘的是A部门的岗位时,面试官就会从非A部门的其他部门中选择,而且每次面试要配备2-3个面试官,面试官的技术要互补。

当面试结束后,每个面试官要填写各自的面试反馈表,反馈表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是否建议录用,以及建议录用的理由。

当然,这种做法使得面试更加公平,可有效避免面试当中面试官的一些主观判断失误。


  • 流程必须这样

很多公司都有严格而正规的面试流程,从确定招聘需求、发布招聘信息,到简历筛选、邀约求职者,再到面试、面试结果通知,最后发offer,每一步关键节点都有准入准出的规范标准。

而每一个关键的节点,看似简单,但都涉及到方方面面,或涉及到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

其他不多说,这里说说发offer的流程。

发offer,牵扯到求职者也牵扯到公司相关部门,求职者这里必须所有事项都要确认完毕,比如福利待遇、到岗日期等,公司这边同样都要确认完毕,要达成一致,并要上报审批通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发offer的标准。

而这些确认审批等都需要时间,还有可能涉及到不同的人,所以offer晚几天发出情有可原。

  • 择优录取

这个我想大家更可以理解了,一个岗位,应聘者往往有多个,公司肯定会优中选优,所以公司要把所有的应聘者都面试完,然后经过对比比较,从中选出最合适的人选。

由于有不同的人来应聘,因此他们面试的时间安排上必定会有先有后,甚至有的可能中间会差个几天。

面试过程需要几天,面试结果汇总与比较再花费点时间,当然花这点时间是值得的,就是为了从多个求职者当中选择最好的那一个。


面试的时候有没有马上录取的案例,肯定有,凡事都有特例。

  • 急聘岗位

有些岗位属于急聘岗位,也就是说人员要马上到岗,马上参与工作。

由于岗位的特殊性,所以在人员选择上就同样也有特事特办,也就是说只要有合适的,立马就会确定,不会将面试时间拖得很长,而后面的各种审批,公司也大开绿灯。

所谓合适的肯定是工作上合适,能基本完成该岗位相应的工作,而其他因素都会为此而有所让步。

如果你是那个合适的人,面试之后,公司就会立马和你谈入职的相关事项,然后给你发offer。

  • 特别优秀的人才

企业青睐优秀的人才,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都有很多政策,当然在挖掘优秀人才的时候,往往也不会墨守成规。

如果在面试过程当中发现优秀的人才,企业必定要快速的将他们招募到麾下,先下手为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时候流程等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就是让你快点入职,快点入职。

最后想说的是:

要不要马上录取,或者要等几天再通知,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只要你能力够好,只要你和企业达成一致,那offer迟早都会到你手上。


陪娃乐趣多


我想起以前面试的时候碰到过的 一件事。

刚毕业的时候,投了很多简历,终于接到一个通知,去一家很中意的单位去面试。

我当时特别重视,让在一家大公司做人事经理的表姐,给辅导了很多注意事项,然后又在网上搜集了很多资料,常用的面试问题也准备了不少。

但是,当真正进入面试的时候,还是免不了很紧张,回答问题有些磕磕绊绊,虽然都顺利答出来,但是过程有些艰难,到最后面试官突然问我:“带手机了吗?”

我一怔,答道:“带了。”

“很好,回去等通知吧。”

我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会问这种问题。

看到别人都是春风满面的离开,我感觉很不好,料定被录取的可能性不大。

回到家

到家之后,打开手机,看到一条未接电话,时间是刚面试完的时候,而电话恰恰是通知我面试的电话。

我更加不解,到底搞得什么鬼?

过了一会,又收到一条短信,说我被录取了。

后来才知道,原来面试规定上写的很清楚,在面试时一律要关机,所有没关机者,一律不收,而关了机的则进入试用期进入下一步考核。

总结

面试结束,不意味着考核结束,还需要走其他考核或者流程。


职业开矿人


我收到最长的offer是面试完一个月以后,收到offer以后我连他家公司名字都忘了,翻了一下应聘记录才想起来,当时觉得特别搞笑,后来自己也成为了一名管理,慢慢的就懂得了许多套路。

在面试的时候,将对你的回复推迟一周到三周不等的时间,这是一种很正常化的表现,可以说是职场的标准化模式,就像现在很少会有公司给你offer要你立刻回复一样。

而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原因。首先,面试是一个双方的过程,这样将面试后的结果推迟一段时间,可以让双方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准备,毕竟从你的角度出发,你要考虑是否能在这个公司里面干的长久,而从公司方面考虑,你的个人能力是否符合岗位的发展,在你之后是否有比你更好的人,还有就是你对公司的忠诚度是否能够得到保证,这都是他需要后期考虑的过程。

其次,更大的原因就是,面试官一般并不是拍板你去留的决定性人员,面试官需要将你的表现回复给hr,或者是公司大boss,他们才是真正能够决定你去留的人,同时在决定你去留的过程中,如果他们内部已经确立了你的留下,那么他们就需要在内部商议你的薪资待遇和工作内容。

最后,你一定要明白,面试一般是集中挑选,面试官,出于礼貌性的表达,不论他对对于你满意或者不满意,他都不会将它表现在脸上,而你也不能敢自我感觉良好,集中性挑选的特点就在于,你不知道你的下一个人会是什么样,他是比你更差,还是比你更优秀?所以说这就像我们平常买东西一样,货比三家,不到最后谁都不知道哪一个才是最好的。

在最后还是要恭喜你,被你所报名的公司录取。这是因为我们在选择就业单位的同时,他们也在选择我们,也就是说让我们回去等通知的意思是他们也不知道能过来面试的人有多少个,又有几个是对他们单位有意向的,他们也需要在这所有的面试者中挑选比较优秀的。

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一般都会把简历同时投向好几家有意向的单位,因为我们也不确定哪家单位在我们面试的时候还缺人,也不确定他们是不是需要我们这样的人才,然后就是挨个去面试,然后单位即使通知我们去上班我们可能也不会立马去入职,除非是那种自己特别有意向的工作,而是想等面试都结束了,比较一下这些录取自己的单位里面哪家的待遇好些,哪家更符合自己的意愿,才会去选择这家公司入职。在入职之后如果听到朋友或者是自己在网上看到有更加合适的机会也会选择跳槽。

同样的,用人单位跟我们也是一样的心理,这种心理当然是合情合理的,哪家单位都想找到更好的人才来为自己公司效劳,他们在发布了招聘启事之后就会给合适的投简历的人才打电话通知他们来单位面试。这个过程其实是有很大变数的,说不定哪个人就因为自己面试的时间跟别的面试有冲突而选择去另外一家公司面试,这样就来不了了,能来面试的人也不见得就一定相中这家单位,所有他们也需要在把所有面试者都面试完了再做决定。等把这些人都面试完了,做一下比较才能知道每个人相对来说是个什么水平,这个时候才能决定任用谁。

所以遇到这些情况大家也应该互相理解,不要带着情绪去选择公司。


MBA徐老师


作为一个招聘出身的HR,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你没有超出他们对候选人的期望,需要继续面试对比

职位在招聘时,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候选人模型,面试者可以分为三种:不符合预期、基本符合预期和超出预期。

第一种回去等通知是委婉的拒绝。第二种是可以入职,不过一般面试都会通知很多人,先不着急通知,看看后面的人有没有更好的吧。第三种就会有几率当场拍板定下来。为什么是有几率不是一定呢,就要涉及下面两种情况了。



二、需要完成内部招聘流程,才能通知候选人

很多公司内部有完整的招聘流程,面试分为几次面试,比较常见的是2-3次,首次是HR面试,通过之后再由用人部门领导或公司高层面试。

几轮面试结束,每位面试官都需要对面试者进行全面评估,结合多人意见,综合对比之后才会确定可以入职的人。

这么多流程肯定不会几分钟完成,自然不能当场通知了。



三、表现稍微矜持,避免候选人因为用人着急抬高价格

这就是心理战术了,如果面试者比较着急,可能会自降身价,一旦发现公司很中意自己,提高身价的人也大有人在。

越是中高层职位,这种心理战术就会越多见,这里说的只是最简单的一种情况。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评论和关注,也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惊蛰渐暖的职场空间(jingzhejiannuan)。


惊蛰渐暖


面试的时候,感觉自己表现不错,面试官也比较满意,但是很少当场拍板决定录用。而是告诉你“回去等电话通知吧”。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都是典型的职场套路。一般来说,除非老板亲自面试会当场拍板外,企业HR招聘员工的时候轻易不会那么“爽快”。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要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婉言拒绝。当你面试表现不好,面试官告诉你“回去等电话通知”,意思就是暗示你被淘汰了。作为一个合格的HR,轻易不会直来直去伤害求职者的面子,所以采取这种婉转的方式向你传递拒绝录用的信号。

第二种情况,举棋不定。一般来说,企业发布招聘信息以后,会有很多的求职者,这些人都是你的竞争对手。面试官让你等通知,可能对你不是很满意,想再筛选比较一番。

第三种情况,事不由己。即便对你很满意,HR也不能随便决定。HR只是一个普通员工,属于丫鬟带钥匙,当家不做主。在招录人员方面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必须把应聘人员情况向领导汇报,由领导拍板决定。

第四种情况,欲擒故纵。这个就是明显的套路了。如果HR表现出对你很满意,甚至迫不及待的当场录用,那么,薪酬谈判就比较被动,会大大抬高求职者的薪酬期望值。所以,先把你晾一晾,谈薪酬的时候就占据了主动。

你怎么认为呢?欢迎大家交流。

温馨提示:阅后如果喜欢,请不要忘记添加关注哟😄欢迎大家关注、点赞、交流、评论、收藏、转发,谢谢😜



管理那点事


公司应聘的不止你一个人,还有其他的应聘者,等几天再通知主要是为了能够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挑选一个性价比最高的员工。

01、

HR要给从众多的应聘者中选择合适的员工。

公司面试一般分为集中时间面试或零散面试。

何为集中面试:就是在通知面试时,将所有公司应聘者汇总一个时间点,一起来公司参加面试。

这种面试的强度比较大,一中午可能都在面试应聘者,而没有时间去思考哪个员工更适合,也许下一个会更好,所以对应聘者的统一口径就是等几天再通知。何为零散面试:就是在简历中看到合适的人就打电话来面试,这个时间是比较灵活的,只要彼此的时间能够对上就行。

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会有一定的期限,在这个期限内HR会不断的面试员工,然后从招聘人员中找到合适的人选。

02、

HR将选中的几个人选递交领导,最后由领导拍板定夺。

HR可以看到应聘者的业绩、能力、沟通等方面,但是要涉及到专业的工作,还是要看专业的领导来审核。

所以这个是需要给HR和领导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段其实就是他们在筛选和决策的时刻。

要知道这个人选可不是那么好定夺的,要考虑到的点很多。
  • a、工作经验和业绩
  • b、沟通协作能力
  • c、薪资待遇
  • d、稳定性

所以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考虑这些因素也是需要时间的。

03、

推迟几天再通知也可能是另外一种拒绝。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委婉的拒绝,HR虽然不能从中选出最合适的应聘者,但是面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几个不合适的应聘者。

作为HR可能考虑到应聘者的面子问题,不好意思当面直接拒绝,只能以“过几天再通知”当作托词。

面对这样的托词就没有必要傻傻的等待通知了,如何判定你的录取率为零?

  • a、面试时间短,一般不超过五分钟基本上就直接pass了。
  • b、没有深入的了解你的工作经验和能力,表示对你不感兴趣。
  • c、没向介绍公司和岗位,因为没相中你,就没必要向你推荐公司及岗位。

04、

在等通知的这几天应该做些什么?

在等待通知的这几天,可以回忆一下自己面试中有什么不足,能不能时候弥补。

比如:针对面试过程中,HR可能比较在意你频繁跳槽的情况,而你在面试中给出的答案并不满意。你可以在面试后写一封“感谢信”。在感谢信中再解释一下关于频繁跳槽的情况,给自己争取一些机会。

再有就是一般的通知时间是三天,最长也不会超过一个星期,如果超过这个期限,而你又对该岗位十分看好,可以主动打电话询问结果。

这就向HR传递一个信息:你很喜欢这份工作,也许会重新考量。就算是拒绝了,你也可以询问你的不足之处,为下次面试总结了经验。

总结:“等几天再通知”这句话很正常,只是要明白这句话是不是托词,不要被pass了还傻傻的等待通知。


大牙嘟嘟职场论道


为什么面试的时候不能马上录取你,而是要等几天再通知?

这是面试的基本套路,每个公司的面试都需要一个完整的流程。除非岗位急需用人或者求职者非常优秀,才会马上决定录用,一般都会筛选很久的。

正常情况的原因有几点:

1、面试是由人事组织的,人事根据用人部门提出的要求,对求职者进行初步筛选,如果合格,后续需要用人部门进行复试,然后再报分管领导审批,总经理同意,一圈流程下来,估计也得好几天。

2、给求职者留些面子。可能有些求职者不符合要求,人事在面试的时候为了给求职者留点面子,都会说回去等通知。

3、故意抬高企业的身价。让求职者感觉到这份工作不容易,希望他们加入企业后能好好珍惜这份工作。

4、希望能找到更加优秀的。一个岗位,面试很多人,目的就是不想错过最好的,总认为更好的会在后面。在规定的招人时间内,基本都是最后在确认最终的人选。

5、人员内定,面试只是过场。有些企业岗位已经内定,需要走个面试的过场,这样人事还有公司领导都好向公司交差。



苦逼的职场大叔


现在公司招聘,无论几轮,在面试的时候当场明确告知面试结果的少之又少,大多选择过几天再通知,有书君认为,这样做的理由可分为三个层面,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层:你能力出众,面试官对你的表现赞许有加

即使这样,你也很可能是在面试后几天才接到通知,原因主要来自面试公司招聘流程问题。

许多公司,人力资源和相关部门组织的招聘,在对人员进行初选后,需要高层进行最终的审批签认,才能向面试成功者发Offer。

另外,即使招聘主管有直接“拍板”权,也会沉淀一下,不当场告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招聘主管因感性原因而忽略的其他细节。

第二层:你的能力不能脱颖而出,但也是可造之材

这一类求职者,对于企业来说,是“完美备胎”,不马上通知结果,除了上面提到的流程问题和薪酬考量外,还可能包含以下原因:

01 对面试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衡量的需要

在有多个面试者能力不分伯仲时,招聘单位倾向于寻找新的对比角度,对几个面试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衡量,看谁更适合某个岗位工作,这样的判断,需要时间整理和分析资料,所以延后通知是明智之选。

02 当第一层人才未到位时,备胎可以紧急替补

第一层次的人才,往往也会有许多公司争抢,他们自由选择的余地较大,面对双向选择招聘企业落选的情况,而人员岗位不可空缺,就会在第二层人员中寻找“替代”人员,经过专业培训,也可以满足岗位需要。

所以,一般企业都会给自己多留几条后路,不会当面拒绝职位申请,以便在需要时在向求职者发出邀请。

第三层:你的能力仍有待加强,或面试表现不如意

一般来讲,这样的求职者也不会收到当面的拒绝,至于原因,可能是为了避免双方面对面时彼此的尴尬。

拒绝方式:有的公司采用“隔日不当面”,也有采取“当日不当面”的邮件或短信通知;

也有一些企业干脆不通知,这一方面是出于“备胎的备胎”的考量,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人力部门的工作量,避免被拒者关于被拒原因的追问等。

综上所述,对照自身能力所属层级,在参加一场面试后,不必枯等,可以再去寻找下一个机会,毕竟,现在找工作,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你也可以在各企业的对比中,寻找对你最有利的方案,愿你成功!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我是Aaron的预言,资深人力资源产品经理。

企业录用一个新人,完成了面试(包含初试、复试),其实只是完成了一半,很多面试官并不具备直接录用候选人的权限,甚至是企业老板,也要尊重其他高管的意见。

站在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角度,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解答:

一、企业需要尊重其他应聘者,给予同等的机会。

另一种说法就是,既然有这么多候选人,万一后面有更适合的呢?

二、面试后需要集体决策。

一般情况下,用人部门复试结束后,需要与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商议,对候选人的评价达成一致意见,并就岗位定位、工作内容、薪酬、指标等达成共识。


三、录用前需要背景调查。

关于对候选人的背景调查,有的HR是在初试后、推荐复试前,有的HR会安排在复试后、决定录用前。

四、录用前需要体检。

很多企业要求候选人在录用前提供个人的健康报告,在确认身体状况符合录用条件时,才会正式发出offer,而在此之前,只会给你一个拟录用的意向。

五、录用需要事前审批。

企业有新人录用审批制度和流程,录用一名员工,根据其层级和公司内部的授权,需要相应的管理者给予审批,审批程序完成后,才可以通知录用。

在大部分时候,

招聘的主动权都掌握在用人单位一方,

作为应聘者,你需要做的,

就是在面试时展示出最好的自己,

然后,

坦然的面对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我是Aaron的预言,

资深人力资源产品经理。

【关注我】

更多职场干货等你来拿!

【我保证】

每一篇文章,每一份问答,

都是诚心之作。


聊哥聊职场


一般来说,除非面试官真的对你特别满意恨不得你马上来上班并且你们之前在薪资福利待遇和岗位工作内容,晋升,公司前景方面都谈得很融洽,不然是不可能马上录取你的,再简单的流程至少也是当天晚上才会发offer,延迟通知有几点原因:

1、 是否可以录取非一人可以决定,需要审批。现在面试都需要经过用人部门和HR部门的面试,有的还需要通过企业高管的把关,在面试环节中,只有后者知道前者对于求职者的评价,但offer却并非面试过程中任何一个面试官能决定的,而是在面试结束后,用人部门和HR甚至和高管商议后决定的,但他们也不是只有这件事需要处理,所以有可能需要拖点时间。

2、 关于薪资,很多HR在发职位时给的都是一个范围,HR需要和你谈薪后,向用人部门汇报,如果薪资谈得拢才会和你谈下一步,所以一般不可能这么快给你答复。

3、 每一个岗位的面试都不可能是只面试一个人的,求职的知道货比三家,更何况企业,而这些面试者不一定是同一时间点来的,所以企业一般是面试完所有的求职者后再综合看哪一个更合适!

4、 太快跟求职者答复通过反而会让求职者有不真实感,企业这么急着要我去上班是不是公司其实有不好的地方我没发现?毕竟越难得到的东西越珍惜!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