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军人户籍制度的一点预判

军人入伍户籍注销制度是一个历史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笔者感到这一政策可能会与时俱进进行一些调整。

对军人户籍制度的一点预判

为什么军人入伍前要注销户籍

这项规定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户籍制度时就有的,可以说是一直流传至今的传统做法。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双重管理产生盲区。计划经济时代,粮食、油和生活用品都是配给制,需要各种票。

对军人户籍制度的一点预判

军人入伍后,所有的供给由部队提供,当地就需要减少一个供应配额,否则,就可能出现一个人同时领两份的情况,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军人信息安全。军人的信息属于国家秘密,不可以随意透露,国家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军人也不在普查之列。

对军人户籍制度的一点预判

实行市场经济后,我们不再实行粮食配给制,粮票、油票也成为历史,任何人可以随便购买。但部队的供给体制没有变,依旧是国家供给。因此,户口注销制度也一直没有更改。

注销户籍后所带来的现实问题

实行入伍销籍政策,是基于特定时代背景和国情通盘考虑的。这样做不仅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也是对军队的一种责任。但户籍注销也会给战友们带来诸多不便。最常见的,就是当自己的身份证过期或者丢失需要补办时,因为户口被注销,不能及时在地方进行办理。

对军人户籍制度的一点预判

还有感到最难得就是一些支付类、人脸识别类的,军人身份证无法通过,各种无法通过。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与户籍挂钩的权益越来越多,尤其涉及征地拆迁补偿、家属落户、子女入学等问题。由于军人户籍被注销,各地政策标准和执行力各有不同,致使一些与户籍相关的军人军属权益受到了影响。营长张大山婚后一直与配偶处于两地分居状态,配偶带着小孩居住在农村,而张营长单位在千里之外的大山里。家中集体耕地面临占用,根据当地政策,张营长因户籍被注销无法获得相应补偿。

对军人户籍制度的一点预判


事实上,张营长的遭遇并非个例。此外,除了拆迁补偿款的问题,还有小孩上学落户、配偶户口迁移等问题也很突出。

对军人户籍制度的一点预判

大胆推测一:入伍注销户籍制度进行调整

这个问题是和上一个问题相辅相成的,正因为当前军人户籍注销后所带来的现实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所以我们才大胆推测调整或取消入伍注销户籍政策的可行性。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过去多年,如今是市场经济。由于军人没有户籍,军人军属的一些正当权益受到损害。关于军人信息的安全问题,我们完全有能力从技术、制度和管理层面来解决。有理由相信,入伍注销户籍制度一定会有一个更好、更合理、更科学的解决方案。

大胆推测二:放宽军人退役后的落户限制

这个问题也是因为军人入伍前需要注销户籍的政策引起的。

对军人户籍制度的一点预判

目前,全国城区常驻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只有4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特大城市的户籍与住房、教育、医疗的关联更加紧密深厚,若要改革更加复杂,牵连甚广。为了压缩人口规模,减轻城市压力,对军人退役后的安置作了一些限制,情有可原,属于无奈之举。其他城市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城市完全可以放开。原因有二:一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核心内容涉及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对全社会都放开了,对受到尊崇的军人更应该放开。二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城市吸引和安置退役军人打下了基础。而随着退役军人能力素质的提升和退役军人尊崇氛围的逐渐形成,吸引、欢迎退役军人落户安置也成为了大家的共识,让退役军人安置和国家发展同步,也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

毕竟,退役军人是现役军人在地方的归宿与投影,而军人家属是现役军人在地方最好的代言人,把他们安置好,就是最好的征兵宣传!

对军人户籍制度的一点预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