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家族流落海外380年仍以漢人自居,貼春聯吃餃子,墓碑刻漢字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都說,鄉愁是一個人一生裡最無奈卻又最美好的感情。而有這樣一個傳奇的家族,因為一些原因流落海外長達380年之久,但卻仍然保留著中國人的傳統和習慣。

華裔家族流落海外380年仍以漢人自居,貼春聯吃餃子,墓碑刻漢字

韓國的田氏家族

在中國唇齒相依的韓國,有一個對韓國頗有影響力的家族,被世人尊稱為“廣平府田氏”。在韓國半島,廣平府田氏可謂是當地最出名、最有影響力的豪門大戶人家。而最讓人驚訝的是,廣平府田氏的一切行為都是按照中國人的習慣來的

在田氏家族裡,他們過年不僅會貼紅底黑字的春聯,還會吃中國的傳統食物——餃子,他們的家譜甚至都是用漢字寫的,逢年過節,田氏族人們聚集在一起,又是拜年又是吃年夜飯又是給壓歲錢……而最讓人震驚的是,每當田氏有一人去世,他的族人都都會為他刻碑,而墓碑上刻的都是有漢字撰寫的“廣平府田氏”五個字。不知道的人都以為他們是中國人,但他們卻是地地道道的韓國國籍人。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華裔家族流落海外380年仍以漢人自居,貼春聯吃餃子,墓碑刻漢字

田好謙

公元前1609年,也就是明朝萬曆年間,田好謙出生於廣平府,廣平府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邯鄲。田好謙並不是普通人家,他的祖先們都是明朝比較有名的大官。田好謙的爺爺田應揚曾任兵部尚書,其叔爺田應弼是明朝的御史大夫。因為兩人都是清廉負責的好官,他們不僅受到了百姓們的擁護還得到了皇帝的嘉獎。

為了褒獎田氏兄弟,萬曆皇帝特地把他們老家的村名御封為“風正”,誇獎兄弟二人都是風清氣正的好官,可以說是百官和眾人們的楷模。

祖輩們從政,而到了田好謙父輩一代,田家人開始了從商之路。因為靠近沿海,田家人的生意漸漸的擴大,甚至和朝鮮半島的生意人都有了來往。田好謙從小就聰明伶俐,而到了他28歲那年,風度翩翩、儀表堂堂,又能寫得一手好字的田好謙,聽從母親的安排乘船前往朝鮮半島收賬,可誰知田好謙竟被俘虜了。

華裔家族流落海外380年仍以漢人自居,貼春聯吃餃子,墓碑刻漢字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因為自身優異,田好謙很快被一位朝鮮將軍看中並收入了麾下。

受賞、定居

田好謙去朝鮮半島的時候明朝已經被清朝所取代。正逢戰亂年代,離家又太遠,無奈之下,田好謙只好放下回國的想法好好在朝鮮半島生活。本想安安分分度過一生的田好謙沒想到自己很快捲入了爭鬥之中。

原來提拔田好謙的那位將軍有一個心狠手辣的部下想要叛變,而田好謙正好發現並且想了辦法幫將軍平定了叛亂,將軍一高興,就提拔了田好謙的官職。很快,將軍把田好謙推薦給了隔壁的高句麗朝廷(也就是今天的韓國)。

優秀的田好謙很快憑藉著才華和智慧贏得了高句麗國王的讚賞和重用,很快,他就成了高句麗的大官。

華裔家族流落海外380年仍以漢人自居,貼春聯吃餃子,墓碑刻漢字

生活和願望

田好謙很快在高句麗混得風生水起,並且娶了一個來自中國浙江省義烏市的女子張氏為妻,幾年時間裡,張氏先後為田好謙生下了四男三女七個孩子。雖然在高句麗的日子過得不錯,但田好謙一直忘不了遠在中國的親人們。

原來田好謙沒有去朝鮮半島的時候已經有了恩愛的妻子,並且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然而此去一別,他已經有好幾年沒有過去與他們相見了。田好謙總是在想,父母是否還健在、妻兒是否還好、他們是否已經忘記了這個失蹤的兒子、丈夫和父親……

身居高位、兒孫滿堂的日子雖然幸福,但不能回國,始終是田好謙心裡最大的遺憾。為了讓兒孫們牢記他們是中國人,田好謙經常對他們說:“你們都是中國人,你們來自中國的廣平府風正村,現在你們回去不了,但等以後世道太平了,你們一定要認祖歸宗!”

華裔家族流落海外380年仍以漢人自居,貼春聯吃餃子,墓碑刻漢字

遺憾

因為無處排解的鄉愁和身居高位的壓力,田好謙病倒了。都說“病如排山倒”,這一病,田好謙最終都沒有再起來過。自知再無痊癒機會的田好謙把兒孫們喊到跟前,虎目含淚,哽咽道,“我再也回不去了!我真的好想回去啊,可是我的身體不允許了……你們一定要記得,你們是中國廣平府風正村的人,你們一定要替我找到親人們,認祖歸宗、落葉歸根啊!”

說罷,田好謙睜大了雙眼,帶著遺憾去世了。而他的目光久久凝視著東方,似乎是想要透過那遙遠的距離見到他心心念唸了大半輩子的中國和親人們。

兒孫們悲痛的哭泣聲震天動地,紀念著這個一輩子想要回歸家鄉卻一輩子留在異鄉的男人。

認祖

田好謙死了,但他的兒孫們卻時刻牢記著他的願望。

華裔家族流落海外380年仍以漢人自居,貼春聯吃餃子,墓碑刻漢字

1706年,田好謙的次子田會一在取得了高句麗國王的信任和准許後出使清朝,完成公事後,田會一開始嘗試著尋找廣平府風正村。讓他欣慰的是,風正村的田家人並沒有忘卻失蹤多年的父親田好謙,他們也在等待著他的歸來。

激動不已的田會一久久跪在田家人面前,泣不成聲的表明了身份。於是,在又悲又喜的氛圍裡,田會一延續了田家族譜。回到高句麗後,田會一留下了祖訓:“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的根在中國廣平府風正村,任何人不得忘記!

而田會一去世後,他的兒子又繼承了他的遺志,為中韓兩國田家人的聯繫奔波著。在臨終之際,他又在父親留下的祖訓上加上一條:“任何田家人死後都刻碑立墳,並且以漢字篆刻上‘廣平府田氏’五字。”

於是韓國的田氏家族雖然沒有迴歸中國,但卻始終銘記著先輩們的話以中國人自稱著,並且沿襲著獨屬於中國的習慣和風俗。

華裔家族流落海外380年仍以漢人自居,貼春聯吃餃子,墓碑刻漢字

2004年,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嘗試,韓國田氏後人終於再次找到了中國田氏後人,續寫族譜後,他們喜極而泣,深深地擁抱在一起。

落葉歸根,是每一個離家在外的遊子們最樸素最美好的願望,無論外鄉多麼好,回到自己的“根”,才是最幸福的。這個流落海外380多年的家族,終於能回到自己的“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