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小將”宋德靖:以藝戰“疫”讓“老劇種”勃發青春範兒


近日,一曲棗梆作品《共同戰“疫”,我“菏”您在一起》在抖音、西瓜視頻等新媒體平臺火了起來,該作品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用藝術之光驅逐著人們心中的“疫霾”。其作者宋德靖雖出生於中醫世家,學的也是中藥學專業,卻在戲曲的海洋裡盡情遨遊,一往無前;他多次登上央視舞臺,將山東菏澤地方戲曲在全國傳唱;他的手機裡裝的不是“王者”“吃雞”,而是一段段戲曲的錄音、錄像;掛在他嘴邊的也不是流行歌曲,而是生旦淨末的經典選段……

“梨園小將”宋德靖:以藝戰“疫”讓“老劇種”勃發青春範兒

“梨園小將”宋德靖

“庚子年初疫情傳,攪亂神州人心不安。國家危難同攜手,軍民鼎力除瘟神……”依舊是棗梆那古老的曲調,依然是“梨園人”那不俗的唱功,但無論是“硬核”的唱詞,還是略顯稚嫩的面龐,亦或是嶄新的新媒體“舞臺”,無不讓這個“老劇種”展露出一種蓬勃的青春範兒。

在西瓜、抖音等視頻平臺上,每當看到有人為自己創作的棗梆作品《共同戰“疫”,我“菏”您在一起》點贊,山東省鄉村“好青年”、菏澤地方戲曲傳承研究院青年演員宋德靖就會異常開心。“誰說我們這些小劇種過時了!只要不斷推陳出新,找到合適的傳播途徑,就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喜歡上棗梆。”

記者瞭解到,棗梆是山東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在菏澤、鄆城、梁山、鉅野、鄄城、定陶等地。近年來,和很多傳統藝術一樣,棗梆好像也進入了晚年,顯得暮氣深沉。但這一次,宋德靖卻用自己的創新和創作再一次把這門藝術重新拉回“一線”,帶入到年輕人的視野中,甚至有網友感慨:“原來‘老劇’還能這麼唱!”


“梨園小將”宋德靖:以藝戰“疫”讓“老劇種”勃發青春範兒

“梨園小將”宋德靖

從製藥到戲曲,別樣的戲曲人生

“開始創作棗梆《共同戰“疫”,我“菏”您在一起》時,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理想,就是想以藝術發聲,用自己所長髮力,幫助更多的人瞭解疫情知識,為抗“疫”助力,沒想到這麼受歡迎。”採訪伊始,宋德靖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是斯斯文文不愛講話,但談到戲曲時,卻感覺像是變了一個人,滔滔不絕,神采飛揚。

宋德靖出生於中醫世家,其爺爺和叔叔都是當地著名的中醫,其父一心想讓他傳承家學成為一名中醫。在長輩們耳提面命的教誨下,宋德靖遵循父命報考了陝西中醫藥大學,被中藥製藥專業錄取,畢業後又順利考取了醫師資格證。如果不出意外,他未來的工作將是穿上白大褂救死扶傷。

“雖然學的是中藥製藥專業,但我最大的愛好就是戲曲,也不甘心自己的理想就此破滅。所以,畢業後,我沒有從事醫學工作,而是報考了菏澤廣播電臺戲曲頻道的戲曲節目主持人,在經過初試筆試之後,順利過關成為戲曲的傳播者。”宋德靖說,自己的人生就此改變了。在2012年菏澤電視臺主辦的錦繡梨園年終擂臺賽上,他獲得擂主。

此後,宋德靖受到了菏澤戲曲界的關注,也得到了不少菏澤戲曲名家的指點。在菏澤戲曲名家高玉梅排演的一部戲曲《母子恨》中,他出演男一號,以其精湛的演出技藝、成熟的唱腔,再次受到關注,正式進入菏澤地方戲曲傳承研究院,開始了他的專業戲曲演出。

“我認為,從事戲曲就要不斷地學習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在這個行當裡有所發展。”2015年,宋德靖報考了中國戲曲學院進修班,在這一年間,他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放在了學習上,聽講座、看演出,各種戲曲都接觸到了,這為他今後傳承小劇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記者瞭解到,從2017年到2019年的短短兩年間,宋德靖曾多次登上央視舞臺。其中,在央視《黃金100秒》的舞臺,他不僅100秒挑戰成功,更是得到了164票的觀眾支持,以全場第一名的好成績獲得再次登上《黃金100秒》的通行證——“黃金勳章”。

“梨園小將”宋德靖:以藝戰“疫”讓“老劇種”勃發青春範兒

宋德靖

教學相長,播撒戲曲的種子

“記得多洗手還要多鍛鍊,不串門不聚會就在家裡玩……”這是近來菏澤戲曲“娃娃兵”們嘴邊的唱詞。原來,在《共同戰“疫”,我“菏”您在一起》之後,宋德靖又創作出了用於兒童防疫的戲曲《防疫除瘟,你我同在》,並深受當地青少年喜愛。

記者瞭解到,疫情發生前,位於菏澤市水建街的牡丹區曲藝家協會就是宋德靖給菏澤戲曲“娃娃兵”們授課的地方。每逢週末或節假日,都會有十餘名學生在其悉心指導下,認真學習著戲曲的唱腔和動作。馬鞭一端,走過萬水千山;帥旗一打,帶出千軍萬馬。

因為疫情,雖然眼下教室中的授課暫停了,但孩子們學習戲曲的熱情卻一點沒有減少。鑑於此,宋德靖很快寫了《防疫除瘟,你我同在》教給大家傳唱,這不僅讓孩子們沒有因疫情而耽誤唱功練習,更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學到了更多防疫知識。

在諸多學生中,年僅9歲的陳展浩

是數得上號的小戲迷,也是和宋德靖結緣最早的。“我現在會唱豫劇、越調、曲劇等劇種,都是宋老師教我的。”如今,陳展浩雖然只是一名三年級小學生,但在宋德靖的教導下,他已經有20段戲曲選段可以信手拈來。

其實,在宋德靖的學生中,除了像陳展浩年齡這麼小的學生,還有年齡比較大的學生,無論是誰,宋德靖總是認真教授,從每個唱詞到動作,他都挨個糾正。在教授學生的同時,他也通過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借鑑其他優秀劇種,創排優秀的菏澤地方戲曲劇目。

“梨園小將”宋德靖:以藝戰“疫”讓“老劇種”勃發青春範兒

宋德靖

戲曲傳承,一直奔波在路上

棗梆、兩夾弦、漫瀚劇……這些一般人聽起來有點陌生的劇種,對於1991年出生的宋德靖來說都不在話下。他既從事地方戲曲的研究,又身兼導演、編劇、演員多職,實現了自己兒時的心願。他告訴記者,戲曲更像是他的精神摯愛,人們追的歌星、影星,他基本不感興趣,其手機裡都是戲曲錄音、錄像,遛著彎兒嘴裡也會哼著戲曲。

其實,除了這次在疫情中創作的《共同戰“疫”,我“菏”您在一起》之外,宋德靖一直在以自己的努力,為戲曲的發展開拓觀眾群體。他目前所在的菏澤地方戲曲研究院棗梆劇團,是棗梆這個地方戲種唯一的專業劇團。他們常常在田間地頭為老百姓表演,深受歡迎。儘管下鄉演出條件十分艱苦,吃、穿、住條件簡陋,道路崎嶇,就連舞臺都曾被風吹翻過,但他們卻堅持不懈。

“無論春夏秋冬,劇團天天演出,一年達到300到500場,我們幾乎是三四個月不回家一次,基本上都是在外演出。”宋德靖告訴記者,只有走出去,大家才知道我們的小劇種沒有滅亡,而小劇種也需要通過與百姓接觸的方式發揚光大。

“以前都是自己拿著自己的鋪蓋卷直接睡地上,現在政府給提供了床。這種集體生活雖然艱苦一些,但是很有意義。”宋德靖笑著告訴記者,在戲曲道路上他會堅持走下去,並將為自己所熱愛的戲曲事業貢獻畢生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