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小将”宋德靖:以艺战“疫”让“老剧种”勃发青春范儿


近日,一曲枣梆作品《共同战“疫”,我“菏”您在一起》在抖音、西瓜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火了起来,该作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艺术之光驱逐着人们心中的“疫霾”。其作者宋德靖虽出生于中医世家,学的也是中药学专业,却在戏曲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一往无前;他多次登上央视舞台,将山东菏泽地方戏曲在全国传唱;他的手机里装的不是“王者”“吃鸡”,而是一段段戏曲的录音、录像;挂在他嘴边的也不是流行歌曲,而是生旦净末的经典选段……

“梨园小将”宋德靖:以艺战“疫”让“老剧种”勃发青春范儿

“梨园小将”宋德靖

“庚子年初疫情传,搅乱神州人心不安。国家危难同携手,军民鼎力除瘟神……”依旧是枣梆那古老的曲调,依然是“梨园人”那不俗的唱功,但无论是“硬核”的唱词,还是略显稚嫩的面庞,亦或是崭新的新媒体“舞台”,无不让这个“老剧种”展露出一种蓬勃的青春范儿。

在西瓜、抖音等视频平台上,每当看到有人为自己创作的枣梆作品《共同战“疫”,我“菏”您在一起》点赞,山东省乡村“好青年”、菏泽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青年演员宋德靖就会异常开心。“谁说我们这些小剧种过时了!只要不断推陈出新,找到合适的传播途径,就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上枣梆。”

记者了解到,枣梆是山东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在菏泽、郓城、梁山、巨野、鄄城、定陶等地。近年来,和很多传统艺术一样,枣梆好像也进入了晚年,显得暮气深沉。但这一次,宋德靖却用自己的创新和创作再一次把这门艺术重新拉回“一线”,带入到年轻人的视野中,甚至有网友感慨:“原来‘老剧’还能这么唱!”


“梨园小将”宋德靖:以艺战“疫”让“老剧种”勃发青春范儿

“梨园小将”宋德靖

从制药到戏曲,别样的戏曲人生

“开始创作枣梆《共同战“疫”,我“菏”您在一起》时,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理想,就是想以艺术发声,用自己所长发力,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疫情知识,为抗“疫”助力,没想到这么受欢迎。”采访伊始,宋德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斯斯文文不爱讲话,但谈到戏曲时,却感觉像是变了一个人,滔滔不绝,神采飞扬。

宋德靖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爷爷和叔叔都是当地著名的中医,其父一心想让他传承家学成为一名中医。在长辈们耳提面命的教诲下,宋德靖遵循父命报考了陕西中医药大学,被中药制药专业录取,毕业后又顺利考取了医师资格证。如果不出意外,他未来的工作将是穿上白大褂救死扶伤。

“虽然学的是中药制药专业,但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戏曲,也不甘心自己的理想就此破灭。所以,毕业后,我没有从事医学工作,而是报考了菏泽广播电台戏曲频道的戏曲节目主持人,在经过初试笔试之后,顺利过关成为戏曲的传播者。”宋德靖说,自己的人生就此改变了。在2012年菏泽电视台主办的锦绣梨园年终擂台赛上,他获得擂主。

此后,宋德靖受到了菏泽戏曲界的关注,也得到了不少菏泽戏曲名家的指点。在菏泽戏曲名家高玉梅排演的一部戏曲《母子恨》中,他出演男一号,以其精湛的演出技艺、成熟的唱腔,再次受到关注,正式进入菏泽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开始了他的专业戏曲演出。

“我认为,从事戏曲就要不断地学习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行当里有所发展。”2015年,宋德靖报考了中国戏曲学院进修班,在这一年间,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听讲座、看演出,各种戏曲都接触到了,这为他今后传承小剧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到2019年的短短两年间,宋德靖曾多次登上央视舞台。其中,在央视《黄金100秒》的舞台,他不仅100秒挑战成功,更是得到了164票的观众支持,以全场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再次登上《黄金100秒》的通行证——“黄金勋章”。

“梨园小将”宋德靖:以艺战“疫”让“老剧种”勃发青春范儿

宋德靖

教学相长,播撒戏曲的种子

“记得多洗手还要多锻炼,不串门不聚会就在家里玩……”这是近来菏泽戏曲“娃娃兵”们嘴边的唱词。原来,在《共同战“疫”,我“菏”您在一起》之后,宋德靖又创作出了用于儿童防疫的戏曲《防疫除瘟,你我同在》,并深受当地青少年喜爱。

记者了解到,疫情发生前,位于菏泽市水建街的牡丹区曲艺家协会就是宋德靖给菏泽戏曲“娃娃兵”们授课的地方。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都会有十余名学生在其悉心指导下,认真学习着戏曲的唱腔和动作。马鞭一端,走过万水千山;帅旗一打,带出千军万马。

因为疫情,虽然眼下教室中的授课暂停了,但孩子们学习戏曲的热情却一点没有减少。鉴于此,宋德靖很快写了《防疫除瘟,你我同在》教给大家传唱,这不仅让孩子们没有因疫情而耽误唱功练习,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更多防疫知识。

在诸多学生中,年仅9岁的陈展浩

是数得上号的小戏迷,也是和宋德靖结缘最早的。“我现在会唱豫剧、越调、曲剧等剧种,都是宋老师教我的。”如今,陈展浩虽然只是一名三年级小学生,但在宋德靖的教导下,他已经有20段戏曲选段可以信手拈来。

其实,在宋德靖的学生中,除了像陈展浩年龄这么小的学生,还有年龄比较大的学生,无论是谁,宋德靖总是认真教授,从每个唱词到动作,他都挨个纠正。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他也通过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借鉴其他优秀剧种,创排优秀的菏泽地方戏曲剧目。

“梨园小将”宋德靖:以艺战“疫”让“老剧种”勃发青春范儿

宋德靖

戏曲传承,一直奔波在路上

枣梆、两夹弦、漫瀚剧……这些一般人听起来有点陌生的剧种,对于1991年出生的宋德靖来说都不在话下。他既从事地方戏曲的研究,又身兼导演、编剧、演员多职,实现了自己儿时的心愿。他告诉记者,戏曲更像是他的精神挚爱,人们追的歌星、影星,他基本不感兴趣,其手机里都是戏曲录音、录像,遛着弯儿嘴里也会哼着戏曲。

其实,除了这次在疫情中创作的《共同战“疫”,我“菏”您在一起》之外,宋德靖一直在以自己的努力,为戏曲的发展开拓观众群体。他目前所在的菏泽地方戏曲研究院枣梆剧团,是枣梆这个地方戏种唯一的专业剧团。他们常常在田间地头为老百姓表演,深受欢迎。尽管下乡演出条件十分艰苦,吃、穿、住条件简陋,道路崎岖,就连舞台都曾被风吹翻过,但他们却坚持不懈。

“无论春夏秋冬,剧团天天演出,一年达到300到500场,我们几乎是三四个月不回家一次,基本上都是在外演出。”宋德靖告诉记者,只有走出去,大家才知道我们的小剧种没有灭亡,而小剧种也需要通过与百姓接触的方式发扬光大。

“以前都是自己拿着自己的铺盖卷直接睡地上,现在政府给提供了床。这种集体生活虽然艰苦一些,但是很有意义。”宋德靖笑着告诉记者,在戏曲道路上他会坚持走下去,并将为自己所热爱的戏曲事业贡献毕生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