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野兔泛滥成灾,为何不引入猫科动物中最爱吃野兔的猞猁?

罕默德


千寻君来回答。

澳大利亚目前的生态灾难就是外来物种造成的,将猞猁引入澳大利亚无异于火上浇油。


澳大利亚是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也是面积最小的一块大陆,所以也称为澳洲。按照大陆漂移假说,约8000万年前,澳大利亚就开始脱离南极大陆,向北漂移,此后澳大利亚一直孤悬于大洋中心,未再和其他大陆连接,因此澳大利亚的物种数千万年的独立演化,多数成为了澳大利亚的特有物种,澳洲近75%的植物和70%的鸟类是独有的,保留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有袋哺乳类动物和原始单孔目动物,堪称“活化石博物馆”。

▲鸭嘴兽

澳大利亚和亚欧大陆隔绝数千万年,因此很多发源于亚欧大陆的食肉动物都未能进入澳大利亚,比如陆地食肉目猫科、犬科、鼬科等,它们是在近5000年内通过人类进入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的原生物种长期生活在没有天敌的环境中,自保能力非常薄弱。这些食肉动物进入澳大利亚后,对本地毫无防御的物种进行了大量猎杀,一些物种陷入绝境。

前车之鉴——外来入侵物种给澳大利亚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约5000年前,中华田园犬的近亲跟随东南亚的早期人类途经马来群岛进入澳大利亚,随后这种动物脱离人类,在澳洲广阔的自然环境中迅速野化,成为现在的澳洲野犬。袋狼的灭绝就和澳洲野犬有一定的关系。

1804年宠物猫跟随人类进入澳洲并大肆繁衍,1820年就对小范围造成了生态危害。目前,澳大利亚99.8%的国土上有猫的身影,澳洲野猫(流浪猫)的数量随季节在210万至630万之间波动,它们一年就能杀死近10亿只小动物,促使20种珍贵的本土哺乳动物走向灭绝。澳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之前捕杀200万只流浪猫,目前计划已经失败。


1788年,兔子进入澳洲,1859年,一名叫托马斯·奥斯汀的农场主将兔子放到野外用于狩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兔子数量最高时超过100亿只,澳洲人由此开始了150余年的“灭兔战争”,新南威尔士州在两年内杀掉了700万只兔子,但仍然无法遏制其疯狂的繁衍,后来人们引进兔子的天敌狐狸,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相比速度极快的兔子,狐狸更愿意捕杀行动缓慢的本土物种,比如灰企鹅就惨遭大量猎杀,而且狐狸还会袭击羊羔,危害畜牧业。人们又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消灭狐狸。

在1950年,澳国政府引入一种在兔子种群内传播的病毒,短期内确实有效,但到了1980年,兔子基本都有了抗病性,而且经过淘汰后的兔子身体机能和繁殖能力更为强大。

入侵澳洲的物种还有野猪、野马、野骆驼、野驴、小龙虾、亚洲鲤鱼、蟾蜍等,它们都是惨通的教训,将猞猁引入澳大利亚纯属火上浇油。

猞猁属物种确实是抓兔能手,但它们也会捕杀其它动物

猞猁属共有四个物种,都是中型猫科动物。


欧亚猞猁,就是常说的猞猁,体重11.7-29千克,是体重最大,战斗力最强的中型猫科动物,能单杀落单的成年灰狼。主食是有蹄类,可以捕杀上百千克重的马鹿,兔子并不是它的主要猎物。

▲短尾猫猎杀白尾鹿

短尾猫,体重3.6-18.3千克,猎物90%为兔子,但也能猎杀有蹄类,最大猎杀纪录为68千克白尾鹿。

加拿大猞猁,体重5-17.3千克,猎物为90%兔子,也会捕杀小野猪和小鹿。


西班牙猞猁,体重7-15.9千克,食物85%为欧洲野兔,也有能力捕杀小型有蹄类。

我们可以看出,猞猁属的攻击力都很高,它们比狐狸的猎杀能力更强,因此它们对羊群和其它本土动物的威胁远远超过狐狸,引进猞猁造成的危害可能比兔子还要高。

猞猁属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现状不适合引入澳大利亚


上图是猞猁属物种分布图,我们可以看见,四种猞猁属物种都生活在中高纬度地区,欧亚猞猁和加拿大猞猁甚至可以进入北极圈内生活,它俩会不适应澳大利亚炎热干燥的环境。



短尾猫和西班牙猞猁的生存环境与澳大利亚很接近,短尾猫适应能力很强,因此可能会在澳洲泛滥,成为比澳洲野犬、野猫和狐狸更加可怕的掠食动物,澳大利亚的中小型陆地动物又将面临一个凶猛的杀手。

而西班牙猞猁数量极少,在2002年仅剩下94只野生个体,被列为极危物种,经过十几年的保护和繁育,目前数量增长到近700只,如此珍贵的物种是不会引入澳大利亚的。

因此,综上所述,澳大利亚引入猞猁来消灭兔子不可行。

引入天敌进行生态自救是行不通的,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会给澳洲的生态造成更严重的破坏。澳洲必须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或者减轻目前的生态危机。

我是百科千寻君,关注自然,热爱自然,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