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很多事都不可能一碗水端平,我们难道不该时时抱有感恩的心吗?你怎么看?

手心我心bxl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要懂得感恩,作为子女,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理所应当!

身为父母,如果有多个子女,确实存在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的情况。其实,不是父母不爱其中哪一个,而是因为父母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父母有时候真的会区别对待,但是付出的爱都是一样的。然而作为子女来说,对于父母所给予的爱的感受不同,于是就觉得父母没有一碗水端平。

当然,多子女家庭里,比如有的孩子可以较早的自立,有的孩子依懒性就比较强。在父母眼中,对于能够自己的孩子一般多会比较放心,可能在生活照顾方面花的心思就稍微少一些;对于有依懒性的孩子,可能就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去照顾和引导。那么,在子女眼中,可能一方就有父母为什么不多关心我一些呢的疑问?或者一方就认为父母为好像喜欢我比喜欢他(她)要多一些。这样在几个子女眼中就慢慢形成了父母没有将一碗水端平的概念。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明白,是父母赐予了你生命,给了你一个完整的家。从呱呱坠地开始,照顾你的吃喝拉撒睡,给你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教你做人的道理,传你生活的经验,供你读书学习,助你成家立业。这些都只有父母才会无私的给你。因为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的,都会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给你,不仅包括物质,还包括各种无形的爱!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当你明白了父母给予你的一切,你就应该知道,父母是多么无私,多么辛苦,多么伟大。就应该知道需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去照顾父母,去孝敬父母。

感恩父母,并不是指望你能给他们多好的生活,能给他们多少的金钱。有时候只需要你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尽量多陪陪父母,平日里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聊聊生活中的事情,休息时候给父母做顿饭,学会体谅父母,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这一切其实都是你感恩父母的方式。

父母倾其一生,全心全力养育了儿女,即便有时候父母也有过错,有过失误,也有过不公平,但是有什么比父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给你生命,让你健康的长大成人,给了你只有父母才能给到的爱。那么作为子女,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恩父母呢?


逐光与恒


看今天头条的提问都很触动我,索性多回答几条吧。首先,我们必须得肯定,这个世界上,最爱自己的是父母。父母偏心,大多数是有原因的,一般来说,父母偏心的是看起来能力差些生活不太如意的孩子,当然也有一种情况是有的儿女自己把苦难都藏在心里不想让父母知道怕父母担心,这就是“爱哭的孩子有糖吃”的原因吧。既然你不想让父母担心,那么这种“不公平”放一边去别计较也无妨。

我想忍住眼泪说说我的母亲。我家里是女儿多儿子只有一个的农村家庭,哥哥受到的宠爱自然很多,他也一直聪明伶俐深得父母欢心。可成年后的哥哥走上了邪路,把个家也弄败了,失望的嫂子也远走他乡不回来,婆媳关系也是冰冷到零度。父母忍着心里钻心的痛抚养孙子孙女,家里生活也是我们几个女儿照顾。直到父亲去世大家商量着才把嫂子叫回来,嫂子回来后母亲对她疼爱有加,把家里所有的钱和父亲的安葬费补贴一分不剩的交给了嫂子,那时候母亲眼里好像只有儿媳一个孩子。说真的,我们姊妹是有点不舒服,可还是选择理解母亲。嫂子终于感动归家,后来哥哥也改邪归正,孩子们上完大学参加了工作,一家人和和美美。说真的,要不是母亲偏心嫂子,哥哥的家真保不住会变成什么样子。

所以,大多数父母的偏心是有原因的,我们儿女要多理解。父母心里其实对每个儿女都是百分百的疼爱。


臣安djy


说到父母偏心,我就想起了一个远房的亲戚。他们家大儿子在农村结婚生子,小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转眼间小儿子也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女方家要求有房。没办法,老两口只能竭尽全力给小儿子买了房,因为小儿子刚上班,也没多少积蓄。

为此大儿子一家闹翻了天,说父母偏心,不给他们盖新房,因为他们住的是以前的老房子。

现在老两口已经掏空了积蓄,任凭大儿子一家再生气,他们也无能为力。

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其实他们希望每个孩子都幸福,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让两个孩子都能成家立业,他们并没有有意偏向谁,只不过是他们已没有能力一碗水端平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做父母的一般都偏向弱小的孩子,因为弱小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才能健康成长,所以父母就会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

再就是重男轻女的父母了,作为女孩,我们已经很幸运了,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父母们思想陈旧,那也不是他们的错,毕竟这种封建思想在咱们国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为重男轻女父母偏心的情况也会慢慢的消失。





标峰理评论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看到这个问题,我不想说教,讲一大堆老生常谈的道理。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的母亲在我的心目中很伟大。所以我就以我母亲的一些小事举例说明吧。

第一件事,是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时物资缺乏,怎么说呢?比如我把交学校的一毛钱搞丢了,回家都会被骂很久。我从小身体差,而哥哥身体就很好。在农村也没有什么可以滋补的补品,最好的就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于是,每天早上我跟着哥哥出门去上学,母亲都会拉住我偷偷塞给我一个煮鸡蛋,让我到学校偷偷吃掉。

第二件事,是初中的事,我们那里的孩子初中要到镇里去上学。哥哥考上初中的时候,母亲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我考上初中的时候,母亲同样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而且,对我们俩说:“你们都是一样的,长大了谁都不能怨我不公平”。

第三件事,是工作以后的事了。我的父母是农民,没有什么收入。有那么四五年吧,我的收入比哥哥相对高一些,虽然为了给父亲看病,欠了不少钱,但是母亲用钱的时候都是给我打电话,从来不给哥哥打电话。可是2012年以后,就从来没有在电话里提过要用钱的事,为此我还纳闷过一段时间。后来才知道从那以后母亲需要用钱都是跟哥哥要,原因大概是哥哥做生意赚了钱吧,我也没敢问。

这三件事可能都是小事,说起来不值得提。但是我觉得在母亲的心里有一杆秤。这杆秤不是天平,不会那么刻板的公平。想来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希望自己的儿女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我想,有些子女对父母不满,认为父母不能一碗水端平,甚至吵闹,是觉得父母心里的秤偏向谁了吧。那么,谁又能做到对事情的判断准确无误呢?比如我的母亲,她能知道我们兄弟谁比谁的收入多多少吗?她只是觉得谁的日子过的宽松一点就用谁的钱罢了。所以我觉得,对父母来说,一碗水端平这个要求有点太高了。

至于感恩,我认为这就像物理学中的公理一样,是不需要逻辑证明的,如果一定要理由,那我想说,父母把子女从简单的细胞养育成主宰世界的生灵,谨小慎微的教育我们积极向上,这还不够吗?特别是在物资缺乏的年代里,父母都是省吃俭用的在养育我们啊,现在再艰苦,也很少有人能体会那种含辛茹苦了吧?

写到这里,情绪有点激动,就不再写下去了。

最后,祝天下的年迈的老人吉祥安康!


片语丹心


只要是多子女家庭,父母就难免偏心。我同学家就发生过一件事。同学父母重男轻女,对我同学较刻薄,而对他哥哥与弟弟都好,我同学就氛氛不平,问他父母说:都是你们的子女,手板手心都是肉,为什么对我那么苛刻?同学父母说:手板手心都是肉不假,但还有薄有厚吔。同学给我学嘴时,真心痛她。但又有何法,只好在来缝中求生存啰。前段时间热播剧《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就是典型的例子。


dclybb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挺有意思,所以就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个问题对独生子女的家庭是不存在的,只有在多子女家庭中才会发生。

常言道:手心手背都是肉,绝大多数的父母来,对自己所有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但由于家庭条件,子女性别年龄有差异,对子女的关注点,与子儿相处方式必有不同,在满足子女的需求方面自然也不可能一样,或许子女就会认为父母没有一碗水端平。其实,做子女的,不应该这样想问题,任何事都会有轻重缓急,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全部解决,做子女的应该理解父母的难处,相信父母的爱是一碗水端平的,爱是不能通过物质的多少去定量的,父母有时会忽略子女的需求和感受,相信也是无意的。在韩剧:请回答1988里,二女儿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公平生气了,做爸爸的反思后对她说:爸爸妈妈对不住你,是因为不知道。对老大,要好好教导,对老二要好好关心,对老小,要教他好好做人。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所以,我们女儿稍微体谅一下。这段话真是让人泪奔,可怜天下父母心,做子女的又怎能不感恩呢?当然也有极少数的父母自私自利,极端重男轻女,我只能说,这样的父母是不配为人父母的!

但愿这样的回答能让您满意。


秋意思秋


父母对很多事都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但给予每个人的爱是一样的。我们也应该时时抱有感恩的心。

父母对自己孩子都一样地爱。也想一碗水端平。但是,生活中确实做到很难。每个人出生和长大环境不一样,家里经济条件不一样,性格不一样。做父母的尽可能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父母对每个孩子奉献的爱心是一样的。

我们做子女的学会理解父母。无论父母做什么?父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有原因的。我们不要去苛求,不要去质责。终有一天,你会发现父母很了不起。对我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每个人都健康地成长。其实,父母对每个孩子是一样地疼爱和关心。

父母对很多事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但是,父母对每个人付出的爱是一样的。从襁褓的婴儿到长大成人,付出同样的辛苦和汗水。同样为每个人遮风挡雨,前进的路上披荊崭棘。关爱着每一个人,指引着朝正确的方向走。所以,我们应该对父母时时刻刻抱有感恩之心。

做人,要有良心。知恩图报,常怀有感恩之心。何况是生养我们的父母呢?


关笑笑


一碗水端平的是父母的爱,端不平的是爱的表现,因人而异。

小家庭大社会,家庭里,父母心里潜意识的也有个“按需分配”的小九九,本着“帮穷不帮富”又常被“爱哭的孩子有奶吃”牵着鼻子走。

其实父母心里自有一杆秤,明白的得很,就是被爱,被亲情“绑架”的不能自拔,难以实行公平合理分配。

家里也是一方小天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人生百态,一样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投机取巧”,“耍赖撒泼”……

旁观者清的我们,愤愤不平的不是埋怨父母没有一碗水端平,而是恨恨的总是那个“无理取闹”的人得逞。

请谅解父母的无能吧,他们经不起“哭穷”抵不过“装蒜者”,禁不住“怕你了”这个亲情的拐点,于是乎,往往不是偏向那个懂事的孩子,而是偏偏牵挂那个令人各种担心的孩子。

你要真是个爱计较的孩子,你也去哭哭看,父母一样老毛病又犯了的哄你。

说穿了,不是真的看不惯父母的不公,是看不起那些“啃老”的,又拿他们无奈何,又觉得父母纵容了他们的恶习,娇惯着宠着他们“故伎重演”。

明智的我们更应该心疼父母的不容易,更应该珍惜父母的爱,感恩父母恩情!


my玛雅


感恩心❤一定要有!

平心静气想想看:

每个老人都是曾经的年轻人,当你抱怨委屈时,父母同样遭遇过;当你产生任何对父母不理解时,父母也曾经有过;但人生都是首次,为人父母也一样。倘若我们自己不能面面俱到,父母也同样!

今生是缘分,好好珍惜是根本!





叶舞芭蕾时


“父母对很多事都不可能一碗水端平,我们难道不该时时抱有感恩的心吗?你怎么看?”

关于这个问题有两层面的不合理的地方:一是没有统一标准,而且要求太高。父母一碗水端平这种要求本来就是没有标准答案,而且是要求苛刻,更不可能完成做到。试问世界公平有同一把尺吗?二是感恩的前提,是父母生养之恩、是父母教诲之恩。并不是他对谁好,你否定这个前提,就无法谈感恩,试问对你好就能成父母吗?所以为人孩子,对父母亲的感恩是无所替代的。主要是:

1、每个孩子个体差异,决定父母会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对待,这不是父母想差别做事。对于姐妹兄弟多的家庭来说,每个孩子有大小、性格、能力等差异,父母虽然对每个孩子都内心都一样关爱的,但人总有一个帮弱扶强的初心。也许他们觉得小的孩子应该有更多的照顾;也许他们想帮助更多帮助困难的孩子等等,这是人之常情。

2、亲子之间的沟通表达,也会有信息不对称,这时父母处理同样的事出现不同的标准,是因为信息不完全,也不是不公平。就像很多时候,我们常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父母掌 握不同孩子的信息不一样,所以做的决定也不同。会哭的孩子总是给父母传递了更大的信息量,他得就可能到更多照顾也正常。不能一味要求父母家无所不能的神仙一样,明察秋毫。

3、父母也是平凡人,他的判断也会有偏差,同事不同处理方式,有时也跟时机和理解判断有关。比如同一件事,一个月前父母发生在大儿子身上时这样处理,可以是一个月后发生在小儿子身上他可能换种方式。应该是不同时间对事情的理解不同造成的,或第一次处理时觉得欠妥,后面进行修正,也完全可以。为人子女如果常去纠结,那么就很不应该。

所以,换位思考一个,每个人处理事情都可能因时、因地、因情况而做出不同判断,很难说能一模一样。父母那把公平的尺,在心里,是无私的爱、是孜孜的关心,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样的。我们要永远感恩父母的生养之恩。

我是猎人与自然,关于爱的亲子之受,具体事情的相对公平与无私苛护的绝对一致,是并不矛盾的。为人子女不应该纠结于细碎小事上,去不敬父母。

大家的想法也这样吗,欢迎共同展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