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工薪階層,在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生活,哪個更幸福?

老實者說


關於在中小城市和大城市哪個幸福,我們先看一下2018年國內知名媒體做的問卷調查,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評選,最後來自陝西的銅川市位居前列,銅川市可能很多人都不太聽說過,銅川位於陝西中部,標準的34線城市,經濟不夠發達,人口數量也不多,就是這個小城市裡的居民覺得自己很幸福。可見人們的幸福感指數與城市的規模,大小,經濟水平,知名度沒有直接關係。

有些人可能會說,可能中小城市的的市民肯能沒有去過超大城市,其實這也是很片面的,現在我國交通非常便利,國內的大城市高鐵基本都可做到朝發夕至,城市之間的旅遊已經非常之多,誰還沒有去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其實真的在大城市生活久啦才能更深切的感受到中小城市的好處。

下面就從我的真實感受來敘說一下在特大城市的感受,我生活的上海市,高端大氣上檔次,但伴隨而來的是高房價,高消費,人口擁擠,公共資源緊張。房價高,現在在上海市區新房的價格基本在10萬起步,即使老舊的二手房也要6萬起步,如果一家三口要買一個70平的二室一廳,即使舊房也要420萬,420萬啊 夫妻兩人按1萬的月薪,如果貸款30年可能實際支出房價要700萬,不吃不喝也要30年才能完全擁有自己的房子。消費高,大城市去吃飯,飯店門面房租高,工作人員工資高,造就了吃飯就比較貴。人口多,上班高峰地鐵公交真是人擠人,公共資源少,簡單來說,前幾年我孩子小的時候去新華醫院看病,每次至少等3個小時以上,如果要是掛水輸液的話,沒有6個小時以上真心下不來.

大城市總結下來就是生存壓力大,生活節奏快,高收入高消費,競爭激烈;反觀中小城市就是壓力不大,節奏慢,收入不高但消費低,競爭相對小,生活相對安逸和灑脫。

幸福感是個人的感覺和理解,有些人喜歡安逸寧靜的生活,有些人喜歡轟轟烈烈的生活,這與個人的理解和性格,人生感悟都有關係,不能單純以在什麼樣的城市生活來判斷,只要你覺得達到了自己的理想生活,你就是幸福的。


象棋泰哥


當然是選擇三四線城市,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兩松一高”上:

經濟壓力相對輕鬆

首先是住房。在中國,講到生活壓力,最大的壓力莫過於房貸。一般的工薪階層如果在大城市生活,一輩子註定是“房奴”了。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是非常短暫的,倘若來這一遭只為了一套房子,何其悲哀!

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四五千元一平米,高的也就一萬左右,大城市至少二三萬一平米起腳。在三四線城市,如果夫妻雙方都是工作了三年以上的工薪族,購房基本上可以用住房公積金就解決了,先將個人賬戶的餘額取出來交首付,然後辦公積金對沖業務,餘下的貸款每個月自動從自己的公積金中抵扣,不知不覺就買了房子,完全沒有壓力。

其次是教育。在大城市,孩子報一個輔導班少不了幾萬,動不動就是五六百塊錢一個小時;上個稍微好點的幼兒園也是一兩萬一個學期。可是在三四線城市,一般都只需要十分之一的費用。也許有的會覺得大城市教育資源不一樣,其實對於義務教育階段來說並沒有大的區別,關鍵是看孩子好不好學。今年貴州文理兩科的狀元都在縣城,而不是省城,可以說明問題。當孩子上了高中,完全可以報考外面的名校,一樣不影響高考。我們中國父母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被“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謬論誤導,搞得自己身心疲憊,其實就是忽悠人的一個偽命題。

再次是醫療。大城市看個感冒要排隊很久,小城市基本可以隨到隨看,而且大城市的醫院等級都很高,全部是三甲以上的醫院,所以收費標準也比較高。一個膽囊切除手術,縣城醫院三四千搞定,但是到了重慶的西南醫院就要五六萬,其差別令人吃驚。如果真是患了小醫院治不了的疾病,隨時隨地可以轉診,現在交通這麼方便快捷,不會影響治療。但小病小痛比較常見,誰也避免不了,常年下來無形中也會節約不少開支。

工作壓力上相對輕鬆

第一,工作標準寬鬆。三四線城市競爭不像大城市那麼激烈,上班的任務不是很重,不需要加班加點去拼就可以保住飯碗。如果是機關事業單位,只要遵守基本的紀律就可以了;如果是其他機構,只要基本能夠完成任務就可以了。

第二,上班路程寬鬆。大城市上班地點都在市中心,打的貴不說,堵車是家常便飯,坐公交車或者地鐵往往需要一兩個小時,很是辛苦。在北京五環外居住、在二環內上班的人還在路上,我已經從縣城到長沙到貴陽了。在小城市即便趕不上公交,打個的也很便宜,也消費得起,就算打不到的士徒步也無所謂,全當散步了。

生活幸福指數高

有專家提出幸福指數由以下幾種指標組成:知足充裕體驗指數、心理健康體驗指數、成長髮展體驗指數、社會信心體驗指數、目標價值體驗指數、自我接受體驗指數、人際適應體驗指數、身體健康體驗指數、心態平衡體驗指數、家庭氛圍體驗指數。

幸福感就是在對以上指標的一種心理體驗。沒有了經濟壓力、沒有了工作壓力的小城市自然幸福指數高。

大城市工作、生活節奏非常快,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裡需要我們壓抑個性、壓抑情感,而小城市可以享受慢生活的樂趣,充分釋放我們的所想所感。比如,下了班可以在就近的公園散散步、下下棋 邀約幾個朋友喝茶聊天;下班可以順路買點菜,回家慢慢地弄幾個小菜下酒;而且小城市更能買到比較原生態的農家菜,味道不是一般的好,大城市全部都是大棚菜。


槳再手


大城市和小城市各有利弊,主要看你更喜歡哪種生活方式。

一、如果工薪階層在大城市,工作機會多,薪資待遇高,但同時消費水平也比較好,尤其是房租。與此同時,與小城市相比,大城市有其絕對的優勢,例如,便利的交通、大型的購物場所、各種各樣的休閒娛樂設施等等,總之,在大城市你肯定會接觸到更多的新鮮事物,眼界更開闊,這些都是小城市無法提供的。

二、如果工薪階層在小城市生活,消費水平低,壓力小,甚至不需要交房租或買房,生活穩定安逸。但是,小城市可選擇的工作機會少,工作和生活圈子很小,抬頭低頭總是那幾張熟悉的面孔,聊來聊去也沒有什麼新鮮話題,很多新鮮事物接觸的比較少,久而久之,眼界圈子都很小,若干年後當你和大城市的朋友交流時,會發現你們似乎是兩個世界的人。

總之,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都有優點,主要看你更喜歡哪種生活方式,如果喜歡安逸,那當然小城市更幸福,如果追求新鮮多彩,還是大城市更好。




職場乾貨精選


哪個可能都不幸福!


因為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在不同環境,不同時間內,幸福的定義都不同。


所以這個問題要區別著來看,並且得結合實際情況來,至於哪裡比哪裡幸福,還是哪裡更幸福,需要界定。


如果非要比較,大城市可能獲得幸福的可能性更高。



大城市有更多的可能性


別管什麼逃離北上廣,還是34線城市沒有生活品質,那都是別人的,並不是自己的。


幸福是自己的,不是別人定義的。


為什麼到現在大城市的還是年輕人奔赴的方向,因為機會多,是真的機會多。


有人可能會反駁說機會都是吹出來的,但是事實是在一線大城市機會就是別34線城市多。


那麼多人削尖了腦袋往大城市擠,腦袋這些人都是傻子嗎?明顯不是!


既然你界定了是工薪階層,北京的工薪階層,收入差不多在7到8千左右,拋去房租和其他生活費用,估計所剩無幾,但是如果兩個人在一起,應該可以剩下5000塊錢,這5000塊錢可以拿出一部分進行儲蓄,另一部分兩人用來學習和提升,比如考證,比如學習課程。


一線城市的資料絕對是“一手資訊”,風口、機會都是在發達城市出現的,以為有人才和環境的基礎,然後往外擴散。


這樣的機會就已經領先了很多人,如果抓住了,絕對可以提升一個檔次,可以更幸福一點。


一線城市有領先的資訊,發達的教育和醫療資源,有新的風口和機會,有無限的可能性。


無限的可能就代表了有更的權利。


生活品質就不用說了,即便很難,但是可以稍微奢侈一下去嘗試啊,比如吃牛排,比如喝星巴克,比如看最新的電影,比如去最牛的圖書館,比如看看貴的要死的奢侈品,這些很多小城市能看到,但是可能感觸不會那麼深!



小城市安逸但不一定幸福


我曾經就想回到自己的家鄉,一個有好幾個世界500強的4線城市,但是我回到家1周,我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我甚至連個對口的工作都找不到,我的小身板去工廠要幹不了啊。


我去大型的商場,最豪華的街道上去溜達的時候,我發現,有錢的開的車不比一線城市的差,甚至買菜的貴婦帶的都是LV的包包。


我跟姨夫打聽現在市裡的發展形勢,他說了一些他了解的情況,我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


在大城市打拼出來成為人上人很難,但最起碼有機會!真要在34線城市打拼出來,更難!甚至連機會都不多!


要麼是那種暴發戶,要麼就是灰色收入起家的,真要靠打工過上自己滿意的生活,比一線城市困難多了。


但是你要是覺得沒事兒喝點小酒,沒事跟朋友聚聚就是幸福的話,34線城市確實好一些。



最後


找個時間,問問自己內心的幸福到底是什麼?


是以後發展的更好?還是享受當下?


另外不要用固定的視角看幸福,多跳出去,看看10年20年以後的幸福到底是什麼?


加油朋友!


道爺不慈悲


真正能在大城市立足的人總是少數,這部分人非富即貴,那麼,請問自己是不是這一類人?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是,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生活在大城市其實每天都是很焦慮的,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百分之七十都是外來的打工者,你覺得這些背井離鄉的務工人員幸福嗎?

我來深圳有段時間了,要愛情沒愛情,事業也剛剛起步,幾乎沒有一天真正開心過。

我覺得人生還是怎麼快樂怎麼活,什麼樣的幸福是你想要的,且又可以實現的,那個才是你最好的選擇。

對於生活在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沒有最好的選擇,只有最合適的選擇。


小志說職場


只有你明白了各自的好處,你才能在不同地方真正過得好,在我看來,活得最坎坷的,是那些忍受著城市最讓人痛苦的一面——做著擁擠的地鐵在霧霾中穿行,然後進入一個不喜歡也無可能的工作,晚上再坐2小時的車才能回家的人,卻從來不參與任何一個冒險、聚會、沙龍、展覽的人。他們在承受城市最負面的一面,卻完全享受不到城市的美好——機會、可能、新鮮、多元。

希望能幫到你!





小雅職場


從現在各個城市的某些方面來看,對於普通工薪階層不談機會和發展,如果單純比較個人生活方面的綜合幸福指數,覺得在二、三線城市生活會在心理感覺上好一點,也就是所謂幸福指數就高一點了。最近剛好去了幾個一二三線城市,現在隨著到處房地產及道路的大力改造發展,二、三線城市從住房條件、市容市貌、生活配套設施、交通等方面,並不比一線城市差太多,但人口卻差別很多,這樣一來在生活方面,對比一線城市生活節奏相對就明顯的要安靜悠閒許多,壓力肯定也就會小很多。


diana


北上廣以外的二三線城市會更好一些,競爭不跟激烈,壓力相對小一點,幸福指數就高一些。比如,鄭州這個城市就感覺挺好。





都市小調


同樣的收入,對比大城市,可以說小城市生活質量會高很多,空氣,交通,宜居,當然也有不足,教育醫療這兩個最核心的,也是小城市跟一線大城市沒法比的,所以看情況,如果家庭有孩子跟老人家(常年身體不好那種)就大城市好點,如果兒女已經成人,當然選擇小城市生活,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節奏,消費也會低一些


缺哥生蠔


我認為,幸福感每個人起點都不一樣,沒有通一的標準的,有人感覺我想往大城市的生活,那怕租房子我也願意,大城市有好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有開闊眼界的施展自己的舞臺,當達到一個個小目標時感覺很幸福,但也有人覺得大城市壓力大,中小城市壓力小,房價,物價相對小買套房子,一家人其樂融融在一起很幸福也有,所以不管在大城市還是在二三線城市,適者生存,目標不同選擇的方向也不同,幸福感也會不同,這個沒有統一的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