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階層,第一輛車是個小轎車,第二輛車家用買什麼車?

大青馬


我覺得買車從幾個方面的維度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做一個權衡:

1.新車二手車:因為二手車裡邊的事故車,調錶車,泡水車魚龍混雜,鑑定二手車也是一個專業的領域,需要很多的經驗和技術,菜鳥吃虧上當的幾率很高,建議買新車,不過你身邊有知根知底的二手車源,全程店保,4s售後記錄可查,保險公司出險記錄可查等,如果考慮性價比可以去選擇。

2.品牌溢價:現在馬路上出鏡率很高的都是豪華品牌的入門級車型,可以看出大家在選車的過程當中,品牌因素也是排在比較前的位置。在天津常去的一個理髮店,那一次我是開娜姐的a4過去,我進來的時候理髮店的小哥互相交頭接耳,還和我說大哥又換車了,我想這就是品牌溢價吧,那種感覺還挺上癮的。豪華品牌的c,3,a4低功率中低配優惠幅度大,總價也不是太高。馬路上的入門級的豪華品牌車型保有量逐漸多了起來。

3.預算區間:根據自己的預算區間,付款方式來選定終端價格的車型,避免自己心氣比較高,選擇超出預算區間比較多,後期維護壓力比較大的車型。車貸最長的是三年,所以說分攤到每個月的月供要多一些。

4.車型:緊湊型轎車,中型轎車,中大型轎車,Suv,硬派越野車,Mpv,van,皮卡等。基本上大多數的家庭選擇家用車常規都選擇緊湊型轎車,中型轎車,SUV。Mpv選擇的都比較少。大家可能還都停留在選擇MPv,開車的人像個司機。所以說很多人傾向選擇7座SUV,但是7座SUV第3排基本上沒有辦法用,非常的雞肋,而且相比6年一上線驗車的五座車型,7座車型又得兩年上線檢測。

5.配置:汽車的配置表4s店有紙質的文件,網絡上也有車的詳細配置清單,像提升幸福指數的車的配置,我個人覺得:

長期跑高速定速巡航和座椅通風配置太幸福;

led燈源比鹵素和氙燈性能要強很多,晚上要亮很多,眼睛疲勞程度低一些;

黃河以北地區冬季上車那一刻從臀部到腳底的通透記憶猶新,有座椅加熱會緩解下;

布座椅比皮質座椅要強,冬暖夏涼,但是大家都覺得布座椅低廉,皮質座椅才有面子才高級,所以說廠家根據客戶的認知很多車型的最低配車型才配有布座椅,再加上很多最低配的車型基本上不生產,所以市面上布座椅的車型非常少,體驗過一次豐田chr的布座椅,真的是冬暖夏涼,坐起來非常舒服;

天窗這個配置基本上沒怎麼用,就高速上車內有人吸菸用過,可能現在很多對車瞭解比較初級的人對車的印象還停留在有天窗的車,比較高級,沒有天窗的車不高級;

如果單次用車時間比較長,長途比較多的話,一個高品質的音響不可或缺,不然整個長途的過程只能說音響把音樂播放了出來,談不上任何的享受和質感。

6.後期維護費用:後期的維護費用包含保險,常規保養,故障維修等。像一般中型轎車的全險,基本上的話都在在每年大幾千。像非豪華品牌的保養費用,像大眾這是比較高的了,豪華品牌的常規保養費用基本上在1000左右,一般一個家用車平均的公里數在2萬左右,如果使用全合成的機油,1萬公里一保養,一年保養兩次,基本上的話在兩三千塊錢。如果選擇故障率偏高的品牌和車型,維修費用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成本。4s店售後也是高利潤的項目。所以說這些後期的費用也要考慮進去。

7.用車使用場景:用車使用場景基本上決定了買什麼類型的車,比如說像我對空間和座位數有剛性需求,我就傾向於買MPv和van。如果只是城市代步,出行在方圓150公里範圍,家裡就小兩口,兩個人買一輛緊湊型的轎車就可以,預算比較高,可以上中型轎車或者豪華品牌的中型轎車。

8.殘值率:殘值率可以說是市場對這個車總體評價,口碑比較好的車型,殘值率就比較低,不過車是長期貶值的東西,屬於消耗品,在開出4s店那一刻已經開始貶值。這個指標是影響用車幾年後賣車的價格。

9.上牌形式:像天津屬於限牌地區,汽油車一個指標在2萬左右,汽油車的中籤率非常低,我已經搖了好幾年,至今還沒有中籤,節能車型屬於中籤率比較高的車型,新能源屬於直接可以上牌。一般常見的節能車像豐田的混合動力的卡羅拉雷凌雅閣凱美瑞亞洲龍,不需要給電池充電。常見的新能源就是大家經常說的電動爹,不是買一個車,是買一個爹,冬季續航里程大幅縮短,不敢使用空調,充電樁正常比例低,長期的里程焦慮,巨大的後期電池維護成本等。

10.雞頭還是鳳尾:同樣都是30萬的預算,可以選擇豪華品牌的中低配中型轎車,也可以選擇非豪華品牌的高配頂配中型轎車。我覺得在這兩者選擇上,主要是個人的後期收入和家庭的總負債之間的權衡。因為豪華品牌後期的保險費用和後期的維護成本確實比非豪華品牌要高,不過豪華品牌相應的品牌溢價要高。

11.是否小眾:像克萊斯勒300c,菲亞特,小眾小鋼炮等意味著回頭率高,殘值率高,維護成本高,維修配件等待時間長。

12.長期使用穩定性:汽車由很多的零件構成,汽車長期行駛在顛簸的路上,發動機的震動,所以說市面上有很多年對品牌可靠性的民間說法,比如日系車的兩田豐田本田可靠性比較好,像捷豹,路虎,克萊斯勒這是可靠性排在比較靠後的位置的品牌。

13.駕駛質感:駕駛質感需要實際去感受,每個車的駕駛質感可以說參差不齊,比如影響駕駛質感的因素有,地板的震動,踏板的震動,轉向手感的建立特性,Nvh,底盤整體的緊湊感,高速駕駛的跟隨性等。

以上是我的一些膚淺的分享,同樣預算的車型品牌非常多,所以說建議大家去4s店去試駕去感受。可以去參考已購車主的口碑情況,後期使用成本,故障率等。

在汽車網站上按條件搜索,預算區間,排氣量,驅動形式,車型種類等可以篩選出來一批,根據以上的參考,個人的喜好,大家可以去店裡去做靜態和動態的感受。如果決定買一款車還是比較模稜兩可的話,可以租一輛同樣的車,開一段時間,然後最後做一個決定。成本也不太高。

雖然家裡的男主人可能做了很多的功課,去研究選擇家裡用什麼樣的一個車型最終比較合適,可能到最後你選的這個車就是你媳婦兒的一句話:

買個紅色的吧。


馮澤忠zz


工薪階層理性的購車還是從實用性角度出發,現在大城市燃油車限號,有的家庭能有兩個指標,不買車一年後指標作廢,所以工薪階層購買第二輛汽車的需求卻是也是不少。


雖然兩輛車可能是家庭中的不同成員在同時使用,但個人覺得車子最好還是有一定的功能區分,第一輛車一般都是轎車、更注重基礎的實用和城市及周邊的代步,大多數工薪階層購買的都是十萬元左右的緊湊型或A0級轎車,一般兩廂車的實用性會更好一些。


那麼第二輛車我個人推薦購買MPV,雖然油耗會高一些,但這輛車更適合多拉一些物品,也可以滿足全家人短途出行或三四口人長途旅行帶齊所有行李的需求。其實現在很多人在市區開車的頻率越來越低,一方面堵車太厲害,公共交通在不斷髮展,共享單車+地鐵讓一般出行的效率比開車高很多、成本低很多。所以大部分家庭買兩臺車也是不想浪費指標,那麼車輛進行功能的區分,都滿足實用性的需求,第二輛選擇十萬元左右的MPV個人覺得是比較合理的。


老倪DIY


建議買空間充足的SUV,比較適合家庭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