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拳力量”看傳統武術的擂臺之爭

不論是學習什麼武術流派,還是學習什麼格鬥技術,都涉及到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那就是都會講到如何發力“出拳”,怎麼才能讓威力最大!尤其是什麼都學的,可能面對每個師父教練都教的不一樣,甚至是同樣學習拳擊的,可能都有不一樣的訓練方式。

不論是什麼樣的訓練方式,那最終必須迴歸到原點:拳的威力大小取決於自身肌肉力量和所練習的方法和技巧。

從“出拳力量”看傳統武術的擂臺之爭


那首先說自身肌肉力量,不論什麼流派,不論前輩師父還是教練說的多好聽,那發力的源泉都是一樣,最終還是肌肉去做功!雖然這是基本的生物常識,但現實中還是有人會相信用“意念移動物體”的超自然力量!

這裡有人可能反駁說,那有人看上去肌肉小沒力氣,但打出的力量就是大啊?那有些大力士還不如一般練家子啊?

好的!這是第二個問題:發力方法技巧。

這樣一說,那很多人可能就明白了,也就是普通人如果不去專業練習那是隻靠本能發力出拳,這是最原始的發力方式。職業格鬥者出拳發力那是門“技術”,是專門學習的發力方法和技巧,這也就是普通大力士拳頭威力可能不如練家子的原因!注意這裡的用詞是“可能”,不是絕對!

從“出拳力量”看傳統武術的擂臺之爭


簡化下來就是一個乘法公式:威力(W)等於基礎力量(F)乘以技巧的百分比(X%)。假設一個普通人的發力方式只能發揮30%左右的力量,那經過普通技巧訓練可能會發揮50%力量,那經過高級專業技巧訓練可能發揮到80%。同樣,假設一位普通壯漢的基礎力量是200公斤,一位普通技巧練習者基礎力量是100公斤,一位高級技巧練習者的基礎力量是50公斤,那三個人是60比50比40的差距。以上只是為便於理解舉例說明,並非真實數據。

第三個問題便是公式運用的“實戰環境”問題了。

因為各個流派所面對的環境不一樣,目的不一樣,那強調的發力技巧不一樣,因此要求練習者強化的肌肉力量就不一樣。那至於誰對誰錯?只能說是流派所適用的環境和目的不一樣,無法下定論!

比如有的傳統武術可能最初是馬上功夫總結下來的,有些可能是步兵功夫總結下來的,有些可能只是民間藝人傳下來的,再加上傳承中不斷糅合,那可能就有很多不同的發力技巧。具體下來,比如應練哪些基礎力量?怎麼練發力依法和技巧?不同流派都會有不同選擇。那最大的問題是有些傳統武術上百年間就沒有“實戰檢驗”,那其發力方法和技巧是否還實用,到底還有多少能實用,都沒有確切定論!

從“出拳力量”看傳統武術的擂臺之爭

同樣以拳擊為例:那在近百年多的發展中,拳擊主要就是在擂臺上與拳頭對抗,在這樣的環境下,雖然存在很多不同體系,但不論什麼體系所追求的無非是儘快儘可能的調動起全身肌肉力量去作用到一個點上,實現打擊速度和力量最大化。

當然這兩者一般不可兼得,舉個極端點的例子:那鉛球運動員的標準動作其實最符合直拳發力方式的,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到鉛球這一個點上扔(打)出去!如果比賽中用這樣的標準動作發力,除非對方睡著了,否則是永遠打不中的,而且很容易失去重心還會被對手反擊。那同樣有些傳統武術的“發力方法和技巧”是高效的,可這些並不一定適合於“擂臺”!反觀拳擊就是在擂臺對抗中不斷髮展,通過完善發力技巧、方法並有針對性的進行基礎力量訓練,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把拳頭威力發揮到最大化。

這時有人可能說這些都是廢話,那說這話的人肯定已經不是新手了!文章初衷只是讓初練者有一個大體的方向,少些迷惑。君不見,還是有傳統武術“大師”夢想在擂臺上證明自己!

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