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不能開上珠穆朗瑪峰,為什麼?

有個蘋果


人類創造的直升機飛行最高的高度超過1萬米,達到12422米,這個世界紀錄是在1972年創造的。同時,直升機並不是不能飛上珠穆朗瑪峰上面,事實上,早在2005年法國飛行員就乘坐直升機降落到珠穆朗瑪峰上面!

不過要注意一點,以上所說的直升機都是經過特殊製造流程生產出來的,並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民用直升機,不是常用的參與救援的直升機!

普通的直升機一般飛行高度極限都不會超過6000米,這是直升機的內部構造和飛行原理決定的。直升機是依靠發動機來驅動螺旋槳產生向上向前的動力飛行的,這對空氣的密度有很高要求,說白了就是依靠空氣的推動力讓直升機飛行的,如果空氣比較稀薄,直升機就徹底癱瘓,飛不起來!

而8000米的高空基本上就快到平流程的頂部了,那裡空氣相當稀薄,氧氣含量也只有平原的1/4,普通的直升機根本無法產生足夠的動力!

同時,直升機的發動機都是內燃式的驅動方式,需要充足的氧氣才可以,而珠穆朗瑪峰上面氧氣含量非常少,發動機很可能徹底失效,根本發動不起來!

還有,珠穆朗瑪峰上面環境非常惡劣,溫度低至零下30到零下40度,並且常常伴有劇烈的風暴,對於任何直升機都會是巨大的考驗,不要說到頂峰上救人了,就是單獨駕駛直升機經過珠穆朗瑪峰頂端都是一場生死考驗!


宇宙探索


直升機能飛到珠峰8800多米那麼高,但是不一定能落得珠峰上,黑鷹直升機,最高能拉伸到13000千米,遠超過諸峰,科帕奇也一樣,包括我們的,武直十,都能超過萬米以上,直升機能飛多高,但是不代表能在腳高的位置降落或者懸停,為什麼不能在珠峰上落下來了呢?



其實很簡單,爬過珠峰的人,更清楚,沒爬過珠峰的人,只要去過西藏,哪怕稍微高一點的山,只要你在高山埡口的位置,風都很大,更別說珠峰上面,會有多大的風,根本是無法預測和預算的,不要說不具備降落條件,就是懸停都有點懸,因為在山上,有太多的風力,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這些風,往往是直升機的殺手,而且這些風的風力都很大,所以大部分的直升機,都不能停在珠峰上面,關鍵是停下來以後,怎麼起飛?也是一個問題,畢竟在海拔8000多米,空氣密度只有一半左右,路上去了,起飛不了,豈不誠成了悲哀?

另外,珠峰上邊,什麼樣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把直升機放上去,風險太大,一臺能飛到珠峰上面的直升機,怎麼著也得上千萬,再加上飛行員,這個責任沒人擔得起,別說去珠峰執行任務,就是在青藏高原,有很多地方,天氣條件不容許,也都不能起飛的。

不要操那閒心,考慮這些事了,還不如自己去自駕一次,西藏,親自去感受一下,你就知道西藏的天氣,究竟有多麼惡劣,不要太遠,就去珠峰大本營轉一圈,看看能不能喘氣兒?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關於到西藏自駕,還有什麼其他的疑問可以隨時關注公眾號『藏區自駕遊』回覆關鍵詞,就會有一系列關於到西藏自駕的一些小常識,最後祝你們玩的開心。


超級自駕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技術上還是可行的。

現在軍用高原直升機,可以達到最高8000多米的高度,可以飛躍珠峰峰頂。

2015年2月央視報導直-18在青藏高原達到量產型中型直升機,突破世界紀錄的9000米以上飛行高度。

但是,實際上沒有人回去這麼做。

珠峰的營地可以使用直升機將人直接送到海拔6500米左右,這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為什麼不用直升機?

原因如下:

第一,登山還是飛山?

去攀登珠峰的,絕對不是去網紅打卡拍照的,都是對自己的身體和爬山能力有足夠的自信的。

誰都知道,爬珠峰很危險,難度很大,這麼多年死了很多人,普通人是不會去的。

另外,爬珠峰費用高達幾十萬,不是有錢人也玩不起。

這種情況下,誰還會做直升機上?當然是要自己爬了。

對於專業登山運動員來說,乘坐飛機和車輛的登山記錄一律不算數。

第二,氣候太複雜。

珠峰的天氣是非常複雜的。

很垃圾的某登者電影中,有一個東西倒是真實的,就是那個吐著血還能爬珠峰的女人,是氣象觀測員。

這裡經常出現強烈大風和暴風雪,直升機是非常畏懼這種天氣的。

不要說海拔8000多米,當年也就4000多米連黑鷹直升機都被氣流吹得撞山,犧牲了1個軍區副司令員。

第三,沒有可靠地方降落。

如果直升機能夠在珠峰頂部附近停靠,早就搞了。

因為在8000米附近經常有人倒下死亡,繼續救援,當然直升機是最好的。

然而,在那種環境下,開闢和長期維護一個直升機機場,難度太大,投入太多,尼泊爾絕對不會承受。


薩沙


直升機當然登上過珠峰,只是這種活動相當困難。2005年5月14日,歐洲直升機公司的試飛員德爾薩勒駕駛AS350 B3小松鼠直升機降落在珠穆朗瑪峰山頂。儘管當時的風速達到121公里/小時,但是德爾薩勒還是成功降落在珠穆朗瑪峰上,他甚至還進行了兩次著陸。第一次德爾薩勒在峰頂待了3分50秒,第二次待了4分鐘!

駕駛直升機在珠峰上降落是非常困難,且具有挑戰的活動。德爾薩勒曾提到,直升機的著陸階段是最困難的,因為岩石上面有積雪,如果這些雪層被壓壞了,就會容易導致機毀人亡的事故。德爾薩勒破紀錄的活動也探索出新的高空救援活動的前景,但他認為需要建造一架更為強大的直升機才能對抗珠峰頂部的極端風力。

創造紀錄的直升機是歐洲直升機公司的AS350,也就是現在的空中客車直升機H125,這是一架單發直升機,其可以外掛重量超過1噸,它以高性能、堅固耐用、可靠性高、維修成本低而著稱。該型直升機擁有先進的三軸自動駕駛和雙套液晶顯示器的發動機多功能顯示系統。

此前也有人駕駛直升機救援遇險者,1996年尼泊爾中校Madan Khatri Chhetr便駕駛直升機在6096米的營地救出登山者Beck Weathers和Makulu Gau。2010年4月29日,一架AS350小松鼠從尼泊爾安納普爾納峰的山坡上拯救了三名西班牙登山者,此次救援創造了新的救援海拔世界記錄6900米。2013年5月20日,其在珠穆朗瑪峰三號至四號營間營救了Sudarshan Gautam,並將新的記錄刷新至7880米。


航空之家


首先,不是所有的直升機都不能上珠穆朗瑪峰,有個別的性能優越的直升機是可以飛上珠穆朗瑪峰的。比如,2005年5月14日,一架由歐洲直升機公司試飛員德爾薩勒·德迪厄駕駛的法國宇航公司 生產的AS350 B3 直升機 就降落在了尼泊爾珠穆朗瑪峰8848 m的峰頂上。




然後,我們來了解一下直升機上升的原理,那麼這個問題可能就很好理解了。

直升機是通過螺旋槳的轉動產生升力的。垂直於直升機螺旋槳槳葉軸線的剖面,是一個特殊曲面,在空氣內高速運動時會產生一個豎直向上的力——這是伯努利原理; 若將直升機槳葉看作一個平面,這個平面不是水平的,其前緣略高於後緣,在空氣內運動時會產生一個向下的力,反過來,空氣就會給它一個向上的力。而珠穆朗瑪峰海拔高, 空氣稀薄 ,一般不能為直升機提供足夠的升力。


樂享劉Sir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直升飛機作為一種可以垂直起降的交通工具非常便捷,直升飛機的起飛是靠氣流,通過螺旋槳在空氣中的快速轉動產生旋渦流,產生升力,通過控制尾槳“拉力”或“推力”的大小來控制方向。


但是在珠穆朗瑪峰上,由於海拔較高,空氣稀薄,通過飛機的空氣很少,螺旋槳產生的升力可能拉不起飛機,且在高原上,發動機在進氧量不足的情況下,發揮不出正常功率,極易造成發動機停車,後果非常嚴重。

其次:珠穆朗瑪峰海拔為8844.43米,常年積雪,就算飛行員精力集中也極易造成視覺幻視,再加上山上的氣候和地勢複雜多變,直升飛機在如此複雜氣流和地勢下飛行,就像大海的一葉孤舟,非常難把控。尼泊爾曾經有一架直升機在海拔5350米的珠峰營地附近墜毀,造成了3人死亡6人受傷的慘劇。



再次:珠穆朗瑪峰由於常年積雪,稍有大的震動或聲響就極易造成雪崩,直升飛機飛行時的分貝約為120,如此大的噪聲和震動難免造成雪崩。所以,目前為止,就算是救援也基本不會動用直升機,更不會輕易駕駛直升飛機飛上珠穆朗瑪峰了。


軍武愛好


為什麼直升機不能開上珠穆朗瑪峰?

首先明確一點,普通的直升飛機確實上不了珠穆朗瑪峰,但一些特殊的直升飛機是可以上去的,但是整個飛行過程仍然十分危險。說白了一點,任何救援行為都不可能不計代價。

現在的科技確實發達,連太空都能上去,1萬米的深海也能進行探測,那麼為什麼8000多米的珠穆朗瑪峰竟難倒了現代人類?先來了解一點地理小知識。

我國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那裡的空氣濃度僅相當於平原地區正常空氣濃度的70%。珠穆朗瑪峰處於中緯度地區,海拔有8000多米高,已經快接近對流層頂了,那個位置的大氣濃度非常希薄,氧氣含量不到平原的1/4。在對流層中,海拔每升高100米,溫度下降大約0.5攝氏度。珠穆朗瑪峰上常年積雪,非常寒冷,平均溫度大約在零下30到零下40度之間。此外珠穆朗瑪峰附近還經常性存在大風天氣。



由於直升飛機是靠發動機驅動螺旋槳提供升力的,這與空氣的密度有很大的關係,而海拔越高空氣密度越小,因此直升飛機都有最大飛行高度限制,並不是說你發動機的功率越大就能飛得越高。

此外直升機的發動機普遍採用的是內燃式驅動,在高海拔地區,除了由於空氣稀薄導致的升力下降以外,由於大氣含氧量很少,發動機的功率相比平時也要低上許多,還容易熄火。大風天氣也容易使直升飛機失去控制。

在低溫低壓、大風天氣、低含氧量、空氣稀薄等諸多原因的作用下,直升飛機很難飛上珠穆朗瑪峰也就不奇怪了,因為太危險了。


為什麼珠峰救援這麼困難?

要知道,青藏高原可不止一個珠穆朗瑪峰,珠穆朗瑪峰只是喜馬拉雅山脈的最高峰,而喜馬拉雅山脈的平均海拔高度在6000米左右,跨度在200~350公里。

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低溫、低壓、低氧隨時都有可能奪走鮮活的生命,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自身的生命安全都很難保障,更別提救人了。

普通直升機的航行上限高度通常在5千米左右,續航里程在幾百至上千公里不等。在沒有載重的情況下,目前直升機的最高飛行高度達到了12,000多米。在高海拔地區,直升機的續航及動力都會下降,要想飛越喜馬拉雅山脈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現在的智能手機足夠先進吧,可是在零下30多度的地方,基本上都開不了機。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直升機有可能會因為環境惡劣導致的機械故障而機毀人亡,更別提參與救援工作了。

所以說,在珠穆朗瑪峰出事故,除非你是富豪,有非常先進的救援裝備,否則等待你的很可能將會是絕望。

有網友問:既然內燃驅動受含氧量影響,為什麼直升機不採用電力驅動?

並不是不可以,只是從現有的技術來看,電力驅動明顯動力及續航都不足,相對於燃油驅動完全沒有優勢。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純電動汽車。而且在低溫環境下,電池的性能也很難保證。採用混合動力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低溫環境下,雖然對直升機的潤滑油及燃油都有嚴格的要求,憑介在南極獲得的經驗,目前技術上完全能夠達到。至於燃油在低氧環境下的燃燒問題,可以通過攜帶助燃劑來解決。


本內容由科學探索菌創作,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能力有限,若有錯誤,還請見諒。如果大家有更多精彩見解,請在評論下方留言。您的轉發與點贊,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和肯定。歡迎關注!


科學探索菌


直升機不能開上珠穆朗瑪峰,這是為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此次的珠峰“大堵車”是怎樣發生的。

據報道,前不久發生的珠峰“大堵車”共造成了11人死亡,這主要是由於今年4月份以來珠峰天氣趨於穩定,登山人數增多出現了“登山潮”,導致登頂、下山途中出現了較大規模的擁堵,而天氣突變、窗口期縮短使得大批登山者集中“衝頂”則加劇了“堵車”。

我們都知道,珠峰是距離地心最遠的山峰之一,海拔高達8848米,在對流層內氣溫隨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下降且空氣非常稀薄,山頂與海平面的溫差相差50多度,山頂氣溫一般在零下30~40度,在高寒缺氧的環境中許多登山愛好者需要在8000米左右地帶排隊等候登頂或回營地,而氧氣不足和體力不支等情況使得一些人命喪珠峰的“死亡地帶”。

據統計,自1922年一支來自英國的七人登山隊沿著位於我國一側的北坡路線到達8225米的高度時全部死亡,至今已有200多人命喪珠峰,這些屍體由於清理難度大或者根本無人收屍而成為後來登山者的路標。

直升機由於起降方便、操作相對簡單,目前已廣泛應用於醫療、救援、探測、科研、戰鬥等各個領域,但美中不足除了法國的實驗性直升機“美洲鴕”外,一般的民用直升機均有航程和升限要求,一般航程在600~800千米、適用升限在2~4千米或略高點達5千米左右。

珠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這種高寒缺氧的環境包括空氣密度小、含氧量低、外界氣壓小等都會直接影響到直升機的飛行狀況,由於含氧量低導致發動機功效下降升力不足,而且直升機主要通過槳葉旋轉使得流過上翼面的氣流靜壓小於下翼面的氣流靜壓差,在空氣壓力差作用下產生升力將直升機“托起”,通過調節升力大小直升機就可以上升、下降或懸停,而海拔較高的珠峰空氣稀薄旋翼的效率則會大大降低。

另外,直升機槳葉在旋轉過程中同時也對機身產生扭矩,為了平衡掉這種力對機身的扭轉而加裝了尾漿,因此直升機最怕切變風或者側風,因為這種不穩定的風向會打破直升機的固有的平衡出現不測,而珠峰天氣突變且風大,因此靠直升機很難升到珠峰,利用直升機在珠峰開展救援也不太現實。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地理那些事


“直升機不能開上珠穆朗瑪峰,為什麼?”,準確來說,大部分的直升機都是無法飛躍珠穆朗瑪峰的,一些特殊的直升機是有可能開上珠峰的。珠穆朗瑪峰作為世界第一高峰,其海拔高度為8844.43米(岩石高度),而大部分的直升機最高升限都在六千米以下,和珠峰相比還是有較大的差距。

直升機工作原理簡介

直升機通過發動機驅動旋翼從而實現飛行。普通直升機的旋翼分為主槳與尾槳,其中主槳用來提供升力,尾槳主要用於平衡主槳的反作用扭矩和控制航向。直升機通過改變主槳的轉速以及主槳槳葉的傾角來控制升力的大小,除此之外,通過控制主槳系統的各種傾角變化可以使直升機獲得多方向前進的動力,直升機由於特殊的飛行原理,因此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其不僅可以空中懸停,還可以實現側向飛行、後退飛行、盤旋飛行等等。

直升機最常用到的引擎是往復式汽油引擎和燃氣渦輪引擎,直升機的最大升限和其動力有很大關係,隨著直升機飛行高的升高,其所處高度的含氧量與空氣密度都會降低,這一方面影響了直升機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另一方由於空氣密度的降低,主槳無法通過“下壓空氣”獲得更大的反作用力,這兩種因素都會導致直升機無法繼續攀升。

“開掛”的直升機

普通民用直升機的飛行高度在四千米以下,軍用直升機稍高一點,但大多數也低於六千米,比如美軍的黑鷹直升機,升限約為5700米,蘇聯的雌鹿直升機(米24),升限約為4500米。

當然,也有一些特殊的直升機特別能飛,比如法國宇航公司生產的SA315B“美洲駝”直升機,據說是根據印度軍方要求設計的山區專用直升機,果然和其擁有者一樣具有開掛精神,1969年這種型號的直升機就曾搭載兩名乘客降落在七千五百米海拔的高山上,;1972年6月21日,直升機飛行員吉恩·鮑萊特駕駛SA315B“美洲駝”更是創造了12442米的直升機升限世界紀錄,這個高度飛躍珠峰肯定綽綽有餘了。(SA315B“美洲駝”就是下圖這個樣子)

除了“美洲駝”外,還有一款“開掛”的直升機也能滿足題主的需求,它就是同樣由法國宇航公司製造的型號為AS350B3e“單星”的輕型直升機,為了適應極端氣候環境與高爬升度,該機經過特殊改進。2005年5月14日法國飛行員德爾薩勒駕駛這款飛機成功降落在珠峰峰頂,因此他也成為世界上駕駛直升機登頂珠峰的第一人。(直升機如下圖所示)

結語

珠穆朗瑪峰高達八千八百多米的海拔,使大部分直升機無法越過其高度,但是一些特殊的直升機和勇敢的駕駛員結合到一起,利用直升機登上珠峰就變的很有可能了。


感謝瀏覽,我是漫步的小豆子,歡迎關注,謝謝。


漫步的小豆子


一般的直升機飛行高度能達到4000千米左右,更高端的直升機可達到6000千米,但我們大家都知道,珠穆朗瑪峰為世界第一高峰,海拔可達八千多千米。而海拔越高,其空氣就越稀薄,直升機都自帶有螺旋槳,是靠螺旋槳來驅動空氣以把持其飛行的高度和速度的,如果空氣太過稀薄的話,就沒有充分的空氣來驅動螺旋槳,並且機內的發動機效率也會受到影響,效率降低,從而直升機就不能有效率地飛行,飛行所需的空氣達不到,那麼高度也就達不到,也就開不上珠穆朗瑪峰了。

直升機是靠螺旋槳急速轉動化為上升動力,飛得越高上升力度就越小,其原因在於空氣稀薄與不同氣流導致。而珠穆朗瑪峰海拔極高,加上是嚴寒雪地氣候使得空氣更加稀少,有的山峰還要靠氧氣支援才能靠近。那麼強行飛上去的話,就有可能使得直升機的螺旋槳停止轉動,有發生墜機的危險。另外珠穆朗瑪峰地理位置在中國西藏,這裡的天氣變幻無常,有時候看著是朗朗晴空,幾分鐘又突然轉變成烏雲遮日,還會隨時颳起暴風淋下暴雨,特別是珠穆朗瑪峰附近,常年不時有暴風雨光顧,人員走路都被風雪刮的搖搖欲墜,何況是一架直升機。

直升機能夠上升到空中,主要是依靠它的旋翼在空氣中高速旋轉所產生的升動力,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直升機飛行的動力主要來自於下壓空氣而得到的反推力,因此空氣的密度大小對直升機的影響極大,我們先來看一下數據。

從以上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地球上海拔每升高1000米,相對大氣壓力就會降低約12%,同時相對空氣密度也會降低約10%的樣子。而事實上地球大氣層的空氣分佈並不均勻,具體表現在海拔越高空氣密度就下降得越厲害,資料顯示,珠穆朗瑪峰的相對空氣密度大約僅為海平面附近的四分之一。

珠峰上邊,什麼樣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把直升機放上去,風險太大,一臺能飛到珠峰上面的直升機,怎麼著也得上千萬,再加上飛行員,這個責任沒人擔得起,別說去珠峰執行任務,就是在青藏高原,有很多地方,天氣條件不容許,也都不能起飛的。

不要操那閒心,考慮這些事了,還不如自己去自駕一次,西藏,親自去感受一下,你就知道西藏的天氣,究竟有多麼惡劣,不要太遠,就去珠峰大本營轉一圈,看看能不能喘氣兒?

而8000米的高空基本上就快到平流程的頂部了,那裡空氣相當稀薄,氧氣含量也只有平原的1/4,普通的直升機根本無法產生足夠的動力!

同時,直升機的發動機都是內燃式的驅動方式,需要充足的氧氣才可以,而珠穆朗瑪峰上面氧氣含量非常少,發動機很可能徹底失效,根本發動不起來!

還有,珠穆朗瑪峰上面環境非常惡劣,溫度低至零下30到零下40度,並且常常伴有劇烈的風暴,對於任何直升機都會是巨大的考驗,不要說到頂峰上救人了,就是單獨駕駛直升機經過珠穆朗瑪峰頂端都是一場生死考驗!

由於直升飛機是靠發動機驅動螺旋槳提供升力的,這與空氣的密度有很大的關係,而海拔越高空氣密度越小,因此直升飛機都有最大飛行高度限制,並不是說你發動機的功率越大就能飛得越高。

此外直升機的發動機普遍採用的是內燃式驅動,在高海拔地區,除了由於空氣稀薄導致的升力下降以外,由於大氣含氧量很少,發動機的功率相比平時也要低上許多,還容易熄火。大風天氣也容易使直升飛機失去控制。

在低溫低壓、大風天氣、低含氧量、空氣稀薄等諸多原因的作用下,直升飛機很難飛上珠穆朗瑪峰也就不奇怪了,因為太危險了。

可乘什麼樣的飛機呢?直升機也飛不上去呀!普通的直升機只能飛到4000米~6000米,距離峰頂還有2848米,差得遠呢。世界上飛得最高的直升機是法國的美洲駝,能飛上12500米高度,可那是人家有特殊用途的專用機,不是用來給攀登者征服珠峰的!何況就是飛上去,直升機的螺旋槳也被高寒氣候凍僵了,可能還會有機毀人亡的風險,連保險公司也不會承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