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雷唱戏太小儿科,侯宝林当面学唱,惊呆梅兰芳马连良周信芳

张云雷唱京剧并非心血来潮,他的师父郭德纲、师爷侯耀文,乃至侯耀文的父亲侯宝林大师,对于京剧都是下过功夫的。

尤其是侯宝林作为表演艺术家,比起马三立、刘宝瑞等人,最突出的特点是“柳活儿”精彩,也就是说学逗唱中的“学唱”达到了巅峰。

侯宝林大师的学唱可称一绝,嗓音甜润,柳活地道。怹在台上学唱京剧自然不在话下,毕竟改行说相声之前,一直在园子里学戏。虽不是正经坐科出身,但身上的京剧表演功底还是有的。更难得的是,学唱评戏、梆子、京韵大鼓时也能满宫满调,韵味悠长。特别是学唱越剧,北方人学南方曲种有很大难度,但侯宝林的唱却能达到甚至超过专业越剧演员的水平。

张云雷唱戏太小儿科,侯宝林当面学唱,惊呆梅兰芳马连良周信芳

这一绝活儿并不仅仅收到相声观众的认可,就是面对“原唱”,侯大师也能做到惟妙惟肖。

1952年的某一天,周信芳在怀仁堂演出《四进士》之后,同行在全聚德设宴为周先生回上海饯行。应邀作陪的有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候宝林、郭启儒诸位先生。当时的全聚德在前门外鲜鱼口一个小胡同里,是一幢古老陈旧的小楼,楼上设有单间的雅座,张挂着白布门帘。我们这一行人,除我之外,都是今天所谓的“大腕儿”,全聚德的工作人员都很兴奋,招待得殷勤周到,自不必说。

这顿饭可以称作全鸭席,除正菜两只特大肥鸭外还有鸭四宝、爆鸭肠、芥末鸭掌……末了是熬得像奶汁一样香浓的鸭架汤。烤鸭也是按老规矩,先送上几只生鸭,请客人挑选,才去上炉,烤好后,在席旁的小桌上,当场切片,立刻上桌,当然又热又脆。观赏大师傅的刀工,也是一种享受。

酒足饭饱之后,残席撤去,大家喝茶聊天,谈的都是与京剧有关的事儿。侯宝林太高兴了,就自告奋勇说:“今天和诸位前辈见面,机会实在难得,我想唱段京剧助兴,这才真是班门弄斧哩!”大家鼓掌表示欢迎。

张云雷唱戏太小儿科,侯宝林当面学唱,惊呆梅兰芳马连良周信芳

可是没有京胡,也没有请琴师,侯宝林一笑说:“不要紧,请老郭(郭启儒)用嘴来伴奏吧!”接着唱了四句《四进士》宋士杰的唱段,是地地道道的麒派,在座的周信芳先生翘起大拇指,说:“您把我的缺点都唱出来了!”

侯宝林更来了劲儿,改唱旦角,又唱了四句《锁麟囊》,确是程派的韵味,又是一个满堂彩,这时包间外面也传来了掌声。

侯宝林说:“在各位老师面前,太放肆了,逗个乐儿吧!就再唱一段。”这回是学马连良,唱的是《借东风》,尤其是“望江北”三字提上去,连马先生也说“了不起”。大家都鼓掌喧笑,高兴极了。

这时梅兰芳先生慢条斯理地说:“听说您唱京剧唱得好,开始是学我的,今天能不能见识一下……”侯宝林就说:“那就试着唱段南梆子吧!”最后唱了几句《霸王别姬》,连梅兰芳的秘书许姬传先生也说:“今天真是开了眼界,学得太像了!”

在场的人当然惊服得五体投地,尤其是本人都在场,竟然学谁像谁,全聚德的老板这时躬身进来,说:“别的屋里的客人,连饭也顾不得吃了,谢谢各位光临,让我们听到了这么精采的……”

有人连忙点破了真情:“你要感谢侯宝林先生,这几段都是他唱的!”

张云雷唱戏太小儿科,侯宝林当面学唱,惊呆梅兰芳马连良周信芳

侯宝林先生从艺60年,留下的经典相声很多是关于京剧、地方戏曲的,他虽然不是京剧艺术的“行中人”和“专业户”,但却不能否认他从相声这样一个特殊的角度,为人们了解和认识京剧艺术,做出了也许连他自己都始料不及的重要贡献。这即使在他的生命最后一刻,也忘不了观众。

1993年2月1日晚,侯宝林大师已经重病在身,但是这一天异常兴奋,通宵未眠,嘱托家人在《北京晚报》上发表给观众、听众的《最后的话》:“我侯宝林说了一辈子相声,研究了一辈子相声。我最大的愿望是把最好的艺术献给观众。观众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师。我总觉着,我再说几十年相声也报答不了养我爱我帮我的观众。看来我难以了却这个心愿了,我衷心希望我所酷爱、视为生命的相声发扬光大,希望有更多的侯宝林献给人民更多的欢乐……”

补充:侯宝林在临走之前,亲笔写了弟子名单,现如下:

徒弟有:贾振良、黄铁良、杨紫阳、马季、胡必达、殷培田、贾继光、丁广泉、康达夫、李如刚、吴兆南、于世猷、郝爱民、师胜杰。
记名弟子——于世猷、姚振寰、林培瑞(美国)、李天成、包松年。
带拉师弟——王宝童、马志明。
(部分名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