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3000多家外貿企業復工復產 青島農商行“在線”轉型

服務3000多家外貿企業復工復產 青島農商行“在線”轉型

青島日報2020年3月10日2版

服務3000多家外貿企業復工復產 青島農商行“在線”轉型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傅 軍 通訊員 石曉靜

以往每年春節後,銀行線下網點都會迎來一波營業高峰。一季度的“開門紅”是各家銀行全年衝業務的重要時段。但今年,疫情打亂了一切。一方面是無法直接接觸導致銀行網點處於“休眠”狀態,另一方面特殊的市場環境造成個人和企業現金流緊張,金融需求有增無減。

“銀行服務無處不在,但不是在銀行網點。”布萊特·金在《銀行4.0》一書中曾有這樣的大膽預測,而疫情的到來倒逼中國銀行業加速進入“4.0”時代,也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疫情之下的青島農商銀行正向著銀行4.0努力前行!

依託具有前瞻性的金融科技基礎和勇擔在肩的企業責任感,迅速搭起“雲端”業務平臺,線上解決需求,線上促成交易,各項業務數據穩中有升,使疫情下的危機變成了一次轉型的機遇,讓開門紅“紅”在了線上。

從被動到主動的“匯青客”

“匯青客”是青島農商銀行結合自身零售客戶特點、零售產品體系等個性化經營特色,開發的一款線上化、場景化、非接觸的零售業務營銷服務“新技術”。疫情暴發後,超前佈局的“匯青客”順勢得以大力推廣,全程線上的操作流程恰好解決了無法當面辦理業務的難點和痛點。

疫情下,銀行傳統的網點獲客方式被迫發生改變。“匯青客”即變被動等客為主動獲客。它承載了理財、貸款、保險、貴金屬、大額存單等模塊,理財經理可個性化定製自己的“金融超市”,一鍵分享到朋友圈後,客戶點擊進入即可線上提交需求,在線一對一溝通,全程零接觸。即使網點客流量驟減,得益於“匯青客”,青島農商銀行的業務量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數據顯示,2月3日至3月6日,“匯青客”客戶點擊量63.9萬人次,累計辦理線上貸款、理財、車險等個人金融業務5970筆,金額5.1億元。

為了更好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2月17日,“匯青客”在金融服務的基礎上加載了許多疫情期間的特色場景化服務。比如,與利群網店、麗達購物、7-11等第三方合作推出線上購物;與京東對接,開展“免費問診”;青島政務網的口罩預約服務也被接入“匯青客”;甚至可以實現地域個性化定製。

當其他同業因網點無法正常營業,推廣業務舉步維艱的時候,“匯青客”成為青島農商銀行全員主動“出擊”的利器,“有需要就進來我的金融超市看看”的推介中透露著農商員工的一絲驕傲。

數字化業務轉型是一個持續迭代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早在2016年,青島農商銀行就領先性地提出“科技興行、移動優先”戰略,先是全省率先推出線上電商平臺,又上線全省法人銀行首個直銷銀行,疫情前,直銷銀行用戶數量已突破80萬、累計交易額突破800億元。

“小微雲”成輕資產轉型“新底氣”

青島農商銀行“場景金融”的規劃裡,“小微雲”是打通線上線下、數字化延伸至社區終端的重要一環。藉助這臺青島農商銀行自主研發、擁有發明專利權的創新產品,金融服務真正下沉到鄉鎮一級。小額現金存取款、生活繳費、便民充值,甚至是養老保險提取、農產品收購、電子賬戶消費等21項業務都可以在這一臺平板電腦大小的“小微雲”上完成。

服務3000多家外貿企業復工復產 青島農商行“在線”轉型

▲市民正在使用“小微雲”辦理銀行業務。

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間,2113臺“小微雲”依託農村地區的超市、藥店、村委等營業服務場所,成為2113個輕資產“銀行網點”,服務半徑覆蓋青島5531個行政村。在“封村”“封社區”的嚴格防疫狀態下,為農村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費提供了充分的金融便利。

1月28日至3月6日,“小微雲”共辦理各項業務53.6萬筆,金額3.1億元,筆數與同期櫃檯渠道的業務量基本持平。疫情的催化使村民們“大事小事跑銀行”的習慣,被“足不出村辦理業務”的新潮流所取代。

不僅如此,固定的場所、訓練有素的“小微雲”操作員也使“小微雲”的宣傳職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一方面,利用“雲學堂”移動學習平臺,青島農商銀行收集整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問答》《冠狀病毒肺炎預防順口溜》等防控知識,提高“小微雲”管理員的防護意識和防控宣傳能力。另一方面,印製防疫知識手冊,在“小微雲”金融便民服務點免費向辦理業務的村民發放。為農村防疫工作貢獻了重要力量。

近年來,青島農商銀行積極與青島市稅務局、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公共服務部門對接,在“小微雲”上嫁接了許多政府服務職能,開啟了“優勢互補、平臺共享、服務民生”的開放式跨界合作新模式。

金融便民服務平臺、政府惠農服務平臺、信貸諮詢平臺、農村電商下鄉平臺、農村土地流轉信息登錄平臺、文明誠信宣傳平臺、政務服務辦理平臺,越來越多的標籤出現在了“小微雲”身上。

青島農商銀行董事長劉仲生信心十足地表示,後疫情時代,“小微雲”必將成為青島農商銀行輕資產轉型的“底氣”。

“屏對屏”數字戰“疫”

疫情發生後,作為與中小企業連接最緊密的銀行,青島農商銀行一方面發揮本地法人銀行鏈條短、決策快、更懂地方企業的特點,火線啟動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專項“春風行動”,推出“建立信貸綠色通道”“專列10億元信貸額度”“出臺下調0.5個百分點利率優惠”等措施,信貸支持不因疫情“降溫”。另一方面,貸審會遠程線上辦理、企業戰略合作雲簽約,不能“面對面”,那就“屏對屏”“線連線”,信貸服務不因疫情“降速”。

同時,青島農商銀行早決策早實施,發力推廣網貸業務。發揮智能風控優勢,該行及時修改風控模型,對涉疫企業降低准入標準、加大投放力度。同時,主動降低網貸執行利率, “稅e貸”下降110個基點,人行再貸款政策出臺後,再次降低執行利率95個基點。僅今年前2個月,“稅e貸”累計辦理業務498筆,是2019年全年該業務筆數的4.1倍;累計發放貸款2.1億元,是2019年全年發放額的5.3倍。

除了信貸支持,青島農商銀行還通過“鑫動e商”為民生商品小微企業搭建起微店交易平臺,打通物資“購銷送”鏈條,解決疫情期間商戶停業、客戶隔離、物流停轉的局面。截至目前,“鑫動e商”已入駐線上商戶214戶,交易客戶4萬餘戶,2月累計開單交易7100餘筆,開單交易額800餘萬元。

青島全面復工復產後,青島農商銀行又於2月24日在微信銀行端上線“疫防易”健康管理平臺,實現了單位進出人員可追溯及員工的健康情況數據統計功能,降低了線下人工登記的病毒傳播風險,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從信貸支持到渠道支持、再到技術支持,青島農商銀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硬核”做法獲得了企業客戶的普遍點贊,也收穫了疫情下累計對接528家企業、新增實體貸款107億元的優異成績。

跨境金融“穩外貿”

1月31日下午,青島農商銀行收到青島一家外貿公司進口醫用防護口罩需緊急對外付匯的申請。在收到申請後不到30分鐘,青島農商銀行就為客戶辦理了金額108萬元的美元預付貨款業務,保障了100萬個防護口罩的及時到貨,全部手續採用線上辦理,客戶“零”跑腿。

整個疫情期間,像上述案例一樣的跨境金融支持不斷在青島農商銀行各網點上演。截至2月底,青島農商銀行已服務3000多家外貿企業復工復產,實現國際結算量30億美元,同比增長29%,代客結售匯11.6億美元,同比增長40%。

春節前夕,青島農商銀行開辦“普通類”衍生品交易業務正式獲批,成為全省首家取得全業務牌照(基礎類+普通類)衍生產品交易資格的地方法人銀行。有了這個優勢,面對疫情造成的人民幣匯率波動,青島農商銀行為外貿企業量身定製風險規避產品,幫助企業有效規避匯率、利率風險。青島農商銀行首筆“跨境淨資金池”業務也在春節前夕順利通過外匯局審批。

2月25日,青島農商銀行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線上業務發佈會,十餘家企業遠程見證了首筆“跨境資金池”業務的簽約,詳細聽取了青島農商銀行的產品推介。截至3月6日,青島農商銀行已成功為客戶辦理“跨境資金池”業務8筆,金額247萬美元。

俗話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許多同業因疫情被迫轉型的時候,青島農商銀行早已將“數字化佈局”融入每一項工作中,才得以在特殊時期順勢轉身,化危為機。

“社會的需求、市場的認可,是激發我們不斷加速前進的最強動力。”劉仲生為青島農商銀行規劃了一幅雄偉藍圖:全力打造連通城鄉的普惠銀行、生態融合的開放銀行、科技賦能的智慧銀行和內容集約的品質銀行。

相信,憑藉成功登錄A股市場、成為全市3家入圍“滬深300”指數的上市企業之一、入選“富時羅素全球股票指數”、全球銀行品牌價值300強的“底氣”和服務不斷優化、內控不斷強化的內力,青島農商銀行的發展將走得更快、更穩、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