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3000多家外贸企业复工复产 青岛农商行“在线”转型

服务3000多家外贸企业复工复产 青岛农商行“在线”转型

青岛日报2020年3月10日2版

服务3000多家外贸企业复工复产 青岛农商行“在线”转型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傅 军 通讯员 石晓静

以往每年春节后,银行线下网点都会迎来一波营业高峰。一季度的“开门红”是各家银行全年冲业务的重要时段。但今年,疫情打乱了一切。一方面是无法直接接触导致银行网点处于“休眠”状态,另一方面特殊的市场环境造成个人和企业现金流紧张,金融需求有增无减。

“银行服务无处不在,但不是在银行网点。”布莱特·金在《银行4.0》一书中曾有这样的大胆预测,而疫情的到来倒逼中国银行业加速进入“4.0”时代,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疫情之下的青岛农商银行正向着银行4.0努力前行!

依托具有前瞻性的金融科技基础和勇担在肩的企业责任感,迅速搭起“云端”业务平台,线上解决需求,线上促成交易,各项业务数据稳中有升,使疫情下的危机变成了一次转型的机遇,让开门红“红”在了线上。

从被动到主动的“汇青客”

“汇青客”是青岛农商银行结合自身零售客户特点、零售产品体系等个性化经营特色,开发的一款线上化、场景化、非接触的零售业务营销服务“新技术”。疫情暴发后,超前布局的“汇青客”顺势得以大力推广,全程线上的操作流程恰好解决了无法当面办理业务的难点和痛点。

疫情下,银行传统的网点获客方式被迫发生改变。“汇青客”即变被动等客为主动获客。它承载了理财、贷款、保险、贵金属、大额存单等模块,理财经理可个性化定制自己的“金融超市”,一键分享到朋友圈后,客户点击进入即可线上提交需求,在线一对一沟通,全程零接触。即使网点客流量骤减,得益于“汇青客”,青岛农商银行的业务量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数据显示,2月3日至3月6日,“汇青客”客户点击量63.9万人次,累计办理线上贷款、理财、车险等个人金融业务5970笔,金额5.1亿元。

为了更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2月17日,“汇青客”在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加载了许多疫情期间的特色场景化服务。比如,与利群网店、丽达购物、7-11等第三方合作推出线上购物;与京东对接,开展“免费问诊”;青岛政务网的口罩预约服务也被接入“汇青客”;甚至可以实现地域个性化定制。

当其他同业因网点无法正常营业,推广业务举步维艰的时候,“汇青客”成为青岛农商银行全员主动“出击”的利器,“有需要就进来我的金融超市看看”的推介中透露着农商员工的一丝骄傲。

数字化业务转型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16年,青岛农商银行就领先性地提出“科技兴行、移动优先”战略,先是全省率先推出线上电商平台,又上线全省法人银行首个直销银行,疫情前,直销银行用户数量已突破80万、累计交易额突破800亿元。

“小微云”成轻资产转型“新底气”

青岛农商银行“场景金融”的规划里,“小微云”是打通线上线下、数字化延伸至社区终端的重要一环。借助这台青岛农商银行自主研发、拥有发明专利权的创新产品,金融服务真正下沉到乡镇一级。小额现金存取款、生活缴费、便民充值,甚至是养老保险提取、农产品收购、电子账户消费等21项业务都可以在这一台平板电脑大小的“小微云”上完成。

服务3000多家外贸企业复工复产 青岛农商行“在线”转型

▲市民正在使用“小微云”办理银行业务。

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2113台“小微云”依托农村地区的超市、药店、村委等营业服务场所,成为2113个轻资产“银行网点”,服务半径覆盖青岛5531个行政村。在“封村”“封社区”的严格防疫状态下,为农村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提供了充分的金融便利。

1月28日至3月6日,“小微云”共办理各项业务53.6万笔,金额3.1亿元,笔数与同期柜台渠道的业务量基本持平。疫情的催化使村民们“大事小事跑银行”的习惯,被“足不出村办理业务”的新潮流所取代。

不仅如此,固定的场所、训练有素的“小微云”操作员也使“小微云”的宣传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方面,利用“云学堂”移动学习平台,青岛农商银行收集整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冠状病毒肺炎预防顺口溜》等防控知识,提高“小微云”管理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控宣传能力。另一方面,印制防疫知识手册,在“小微云”金融便民服务点免费向办理业务的村民发放。为农村防疫工作贡献了重要力量。

近年来,青岛农商银行积极与青岛市税务局、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公共服务部门对接,在“小微云”上嫁接了许多政府服务职能,开启了“优势互补、平台共享、服务民生”的开放式跨界合作新模式。

金融便民服务平台、政府惠农服务平台、信贷咨询平台、农村电商下乡平台、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登录平台、文明诚信宣传平台、政务服务办理平台,越来越多的标签出现在了“小微云”身上。

青岛农商银行董事长刘仲生信心十足地表示,后疫情时代,“小微云”必将成为青岛农商银行轻资产转型的“底气”。

“屏对屏”数字战“疫”

疫情发生后,作为与中小企业连接最紧密的银行,青岛农商银行一方面发挥本地法人银行链条短、决策快、更懂地方企业的特点,火线启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专项“春风行动”,推出“建立信贷绿色通道”“专列10亿元信贷额度”“出台下调0.5个百分点利率优惠”等措施,信贷支持不因疫情“降温”。另一方面,贷审会远程线上办理、企业战略合作云签约,不能“面对面”,那就“屏对屏”“线连线”,信贷服务不因疫情“降速”。

同时,青岛农商银行早决策早实施,发力推广网贷业务。发挥智能风控优势,该行及时修改风控模型,对涉疫企业降低准入标准、加大投放力度。同时,主动降低网贷执行利率, “税e贷”下降110个基点,人行再贷款政策出台后,再次降低执行利率95个基点。仅今年前2个月,“税e贷”累计办理业务498笔,是2019年全年该业务笔数的4.1倍;累计发放贷款2.1亿元,是2019年全年发放额的5.3倍。

除了信贷支持,青岛农商银行还通过“鑫动e商”为民生商品小微企业搭建起微店交易平台,打通物资“购销送”链条,解决疫情期间商户停业、客户隔离、物流停转的局面。截至目前,“鑫动e商”已入驻线上商户214户,交易客户4万余户,2月累计开单交易7100余笔,开单交易额800余万元。

青岛全面复工复产后,青岛农商银行又于2月24日在微信银行端上线“疫防易”健康管理平台,实现了单位进出人员可追溯及员工的健康情况数据统计功能,降低了线下人工登记的病毒传播风险,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从信贷支持到渠道支持、再到技术支持,青岛农商银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硬核”做法获得了企业客户的普遍点赞,也收获了疫情下累计对接528家企业、新增实体贷款107亿元的优异成绩。

跨境金融“稳外贸”

1月31日下午,青岛农商银行收到青岛一家外贸公司进口医用防护口罩需紧急对外付汇的申请。在收到申请后不到30分钟,青岛农商银行就为客户办理了金额108万元的美元预付货款业务,保障了100万个防护口罩的及时到货,全部手续采用线上办理,客户“零”跑腿。

整个疫情期间,像上述案例一样的跨境金融支持不断在青岛农商银行各网点上演。截至2月底,青岛农商银行已服务3000多家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实现国际结算量30亿美元,同比增长29%,代客结售汇11.6亿美元,同比增长40%。

春节前夕,青岛农商银行开办“普通类”衍生品交易业务正式获批,成为全省首家取得全业务牌照(基础类+普通类)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的地方法人银行。有了这个优势,面对疫情造成的人民币汇率波动,青岛农商银行为外贸企业量身定制风险规避产品,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汇率、利率风险。青岛农商银行首笔“跨境净资金池”业务也在春节前夕顺利通过外汇局审批。

2月25日,青岛农商银行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线上业务发布会,十余家企业远程见证了首笔“跨境资金池”业务的签约,详细听取了青岛农商银行的产品推介。截至3月6日,青岛农商银行已成功为客户办理“跨境资金池”业务8笔,金额247万美元。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许多同业因疫情被迫转型的时候,青岛农商银行早已将“数字化布局”融入每一项工作中,才得以在特殊时期顺势转身,化危为机。

“社会的需求、市场的认可,是激发我们不断加速前进的最强动力。”刘仲生为青岛农商银行规划了一幅雄伟蓝图:全力打造连通城乡的普惠银行、生态融合的开放银行、科技赋能的智慧银行和内容集约的品质银行。

相信,凭借成功登录A股市场、成为全市3家入围“沪深300”指数的上市企业之一、入选“富时罗素全球股票指数”、全球银行品牌价值300强的“底气”和服务不断优化、内控不断强化的内力,青岛农商银行的发展将走得更快、更稳、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