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送犯人流放千里那么苦,为何衙役抢着去:一大波福利在路上

统治者为了彰显自己的仁慈,多数都不会对犯人处以死刑,而是采用流放,流行是一种仅次于死刑的酷刑,相比于其他刑罚,流放并不只折磨犯人的肉体,还要折磨他们的意志,所以很多被判流放的人宁愿自杀在家里,也不愿意去。

流放的路途之苦

各朝根据自己的疆域面积,流放的地方也有所区别,但流放之地普遍都是边疆苦寒、瘴气之地。宋朝南迁,所以犯人也不可能被流放到北边地,而清朝时期,南方基本上已经开荒得差不多了,所以就往宁古塔、乌里雅苏台这些地方流放。

押送犯人流放千里那么苦,为何衙役抢着去:一大波福利在路上

流放的地方越远,代表惩罚力度越重,在古代交通不发达,一旦被流放基本上终身不能回到故乡了,想要逃回来基本是不可能的,即使逃出来半路也可能被饿死。

漫长的流放路,对犯人身体与精神都是一种极大的折磨,路上他们需要带着沉重的枷锁,忍受衙役的打骂,很可能还没有走到流放之地就已经被折磨而死了。流放这一刑罚历经千年,真到清末才被废除。

押送犯人流放千里那么苦,为何衙役抢着去:一大波福利在路上

流放盛极一时,许多犯人都被判流行,而押送犯人去服役之地,也不是什么好差事,毕竟千里路途,有时间限制,途经荒无人烟的地方,吃不好、住不好,为什么衙役们还抢着去呢,特别是押送女犯人的时候。

福利一:押送犯人赚补贴外快

衙役属于“未入流”公务员,并不等同于正式编制,别看他们平时吆五喝六的,其实收入并不高,还被层层剥削,工资到他们手里也已经少得可怜了,衙役和普通老百姓一样,也挣扎在温饱线上。所以如果能够揽到押送犯人这活,就可以狠狠的敲诈一笔了。

押送犯人流放千里那么苦,为何衙役抢着去:一大波福利在路上

一般被判流放的人都是一些达官显贵,这些人家里都比较有钱,为了能在路上少受点罪,都会送上孝敬费。特别是女囚犯,家属为了不让女囚犯在路上受苦或者是衙役的侵犯,都会送上为数可观的一笔贿赂,这收入可能丰富到够过下半辈子了。

所以衙役们一听是女囚犯,都争着抢着去押送,除了挣点钱外,一路上有说有笑的,也就过去了,万一二人在路上擦出爱的火花,私奔也是可能的。毕竟那时交通、通信都不发达,等事情发现都是几个月之后也,而且追查成本太高,一般也就不会有人管了。

押送犯人流放千里那么苦,为何衙役抢着去:一大波福利在路上

福利二:出公差无束缚

押送犯人虽然是苦活,但毕竟属于出公差,在外面办事比较自由,不受领导的约束,每天走多远,干些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将犯人送到就行,由于路途遥远,一般时间都给得很宽裕。相比较在衙门上班,每天站班、巡街执勤,抓犯人之类的,这话简单是神差。除了自由以外,押送犯人也是有补贴的,毕竟也是出公差。

福利三:公差旅游

押送犯人属于出公差,一路上徒经千里,祖国大好河山尽收眼底,路上再遇到点奇闻异事回去也有吹牛的资本。

押送犯人流放千里那么苦,为何衙役抢着去:一大波福利在路上

一般被流放的女子,都不会是穷人家的,这种女子荣华富贵惯了,哪里受得了千里徒步的苦,所以一般家里都会准备马车之类的,让她们少走路,所以衙役们也可以跟着坐马车,一路风吹着风儿,驾着马车,潇潇洒洒走天涯,多浪漫!

甚至有的人为了防止自己女眷在路上受苦,还会安排下人一路上伺候跟随,准备好吃喝,都已经不是去受罚了,而是郊游了,所以这样的差事衙役们当然要抢着去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