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村人花錢買城市戶口,以後城市人會不會花錢買農村戶口?

豫南小平


以前農村人花錢買城市戶口,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花錢,有時候也是買不到的。晏子剛畢業那會兒,一個縣裡每年都會有幾個農轉非的指標,主要是照顧一些領導幹部的。到80年代中後期,農轉非政策放寬了一些,知識分子都可以農轉非了,那時候農轉非,就是把農村的老婆孩子戶口轉為非農業人口,但孩子超過18週歲就不允許轉了,不管轉幾個戶口,都是要交納城市增容費的,記不清那時候要交多少錢了,反正錢不少,有些知識分子好不容易盼到農轉非,可孩子多的又交不起錢,也挺讓人頭疼的。

那時候人們為什麼熱衷農轉非呢?因為那時候農村戶口每年要交不少錢,當時統稱為“三提五統”,也就是三種提留五種統籌款,還要交納農業稅、農林特產稅等等,農民的負擔確實太重,所以,當時“鄉鎮幹部三大難,要命要糧和要錢”,鄉鎮幹部要組成小分隊,要抓好計劃生育,還要抓好公糧徵收和各種三提五統的收繳,還要清理三角債,而老百姓在各種壓力下,生活確實不容易。那時候,轉為非農業人口,不僅不用再交納各種稅費,並且國家還安排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所以大家才會趨之若鶩,花錢買城市戶口。

現在再讓農民花錢買城市戶口,肯定沒有哪一個農民犯那人傻!現在農村啥錢也不交,種地還有補貼,農民想進城工作,和城市戶口一樣沒限制,想到城市落戶,在城裡買房居住就自然落戶。以前城市人頭上的光環沒了,房子不分了,商品糧吃不上了,工作不安排了,自己不繳納養老保險就無法退休,鐵飯碗早就砸碎了,說不定哪天就可能下崗!所以,城市的優勢大部分沒有了,唯一能讓人羨慕的,也就是文化生活豐富一些,購物、就醫啥的方便一些,但是環境卻比農村差遠了。

也就是說,現在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比較起來,其實農村戶口略佔優勢了,但是要是讓城市人和當初農村人花錢買城市戶口那樣去買農村戶口,估計現在還不現實,因為現在農村戶口並沒那麼值錢,城市人惦記農村的,只是那種田園生活,只是想在農村買個房子養老啥的,至於買個戶口,還沒人會那麼想。

至於以後城市人會不會花錢買農村戶口,我想也不會。因為農村戶口是和土地結合在一起的,成為農村戶口,就意味著有權承包土地,有權申請宅基地,國家絕不會放開這個口子讓城市人去農村與農民爭飯碗。所以,像當初買城市戶口那樣買農村戶口的現象不會存在,但是如果城市就業形勢過於緊張,城市人無法安排就業,再來一次城市人口上山下鄉或者回鄉,甚至像60年代初精減城市人口那樣,這都是無法預知的。不過,這不存在讓城市人交錢的事情。

總之,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農村會越來越好,越來越讓城市人羨慕。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城鎮化的步伐不還不會停止,會有很大農村人口在城鎮化建設中成為城鎮戶口,而城市人花錢可以買到農村戶口,這樣的事情一般是不會出現的!


齊東晏子


以前農村人花錢買城市戶口確有其事,你我都經歷過,但是那時家裡沒錢沒有買成,同村裡買成的也有,雖然當時我沒有買成,不過後來上學把戶口轉到學校之後就自動的轉為了非農業戶口,現在後悔的要命,如果能用錢再買回農村戶口的話,我第一個支持。

現在我在城裡上班,有固定的職業穩定的收入,家庭幸福,家境雖然不是多麼的富有,但也衣食無憂,城市裡醫療、教育、衛生、社保等資源也在享受著,對於現在的生活我也很滿意。

假如能花錢買農村戶口的話,買了農村戶口之後,我就成為了農村居民,具有了村集體成員身份,這不僅對城市的生活、工作沒有影響,而且我還可以享受到村集體成員應享有的各項福利待遇。

比如說承包土地,農村土地只有具有村集體成員身份的人才可以承包,我買了農村戶口就具有村集體成員身份,可以參與農村土地的承包,承包到土地之後,想自己耕種就自己耕種,不想自己耕種就流轉給他人耕種,城市裡還有工作,這樣就相當於有雙份收入,何樂而不為?

具有村集體成員身份之後,我還可以向村集體申請使用農村宅基地,然後來用建房,想在城裡住就在城裡住,不想在城裡住到了農村也有房住,或者實現我在城裡上班,到農村渡假的美好願望。

村集體成員除了可以向村集體承包土地、申請宅基地之外,還可以享受到其他的一些福利待遇。比如:拆遷、徵地方面的補償、安置;村集體分紅;生活困難了還可以申請低保、貧困戶什麼的等等。

總的來說,假如城市居民可以買農村戶口,就可以實現城市資源與農村資源同時享受的美好局面,當然這也只是假設而已,實際上戶口是不能買賣交易的,以前農村人可以花錢購買城市戶口,那屬於歷史原因,現在則行不通。


農村一山貨


不得不說,在城市戶口曾經值錢的時候,確實有部分人是花了錢買城市戶口的,但購買城市戶口的人獲得了什麼好處了嗎?只能說方便了自己,大的好處一樣沒得到。

那麼以後城市人會不會花錢買農村戶口呢?

有少數人肯定會。

願意花錢買農村戶口的人有兩種:

1、一種是在城市混不下去,農村還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的人,打算長期在農村居住,這種人花錢買回農村戶口只是戶口在身邊方便辦事而已,也得不到什麼大的好處,恢復農村戶口後,頂多就是領點農業補貼而,翻修一下房子而已。

2、二種是不瞭解政策,認為成為農村戶口就可以分到土地分到宅基地,其實真正成為農村戶口後一樣好處都粘不上邊,土地承包政策長期不變,即使戶口遷回農村,想種地想修房子都得花錢買,沒有承包地也享受不了農業補貼,所以這種人即使買到農村戶口也得不到什麼好處。


大多數人是不會花錢買農村戶口的。

1、城市戶口在農村有土地和宅基地的人,長期在城市掙錢養家餬口,農村土地承包期長期不變,即使戶口不遷回去,幾十年之內土地也不會收回,宅基地只要房子還在也沒人能拿走,反正長期在城市居住,還是戶口在身邊方便。

2、城市戶口在農村沒土地沒宅基地的人更不會買農村戶口。因為這部分人知道,即使買一個農村戶,在農村也分不到土地,分不到宅基地,想種地還花錢買土地或者租土地,想修房子也得自己花錢買宅基地。所以,大部分城市人不願意花錢買農村戶口。


總之,無論是花錢買城市戶口還是花錢買農村戶口,都要從中獲利才會有人願意花錢購買,購買農村戶口得不到實際好處,沒有人願意。

喜歡阿洪文章的朋友,記得幫忙點贊、評論、轉發,關注農人阿洪,瞭解更多三農趣事。

阿洪168


過去是典型的城鄉二元結構,在這種結構之下,城鄉差異較大。人們對所謂的“城市戶口”趨之若騖,因為,在城市非農業戶口會享受更多的紅利,無論是工作、買房還是子女的教育,都有便利之處。所以在農村,人們常常以自己孩子的戶口轉成非農業戶口為奮鬥目標。

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城鄉差距越來越小,過去的“非農業戶口”也變得不那麼誘人了。甚至如果在城裡發展的不好,房子也買不起,還不如在農村呢。因為有農村戶口的人,按照“一戶一宅”的原則,村集體會分配相應的宅基地,當然,還會有一定的耕地面積。

在這個土地是金的時代,無論是宅基地還是耕地,哪怕暫時不能變現,城裡人也都想參與一下。不多“城鄉二元結構”在未來將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城鄉一體化”。所以戶籍制度改革以後,將不會再有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之分了,而是統一成為“居民戶口”。所以城市人即便想花錢買農村戶口也不可能了。

並且現在從戶口、宅基地、耕地上都打斷了城裡人對農村土地的想法,例如嚴禁城裡人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嚴禁利用農業用地建設“大棚房”等。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大鄉


農村戶口不是誰想買,就會賣的,因為現在的國家政策是隻出不進,意思就是隻能農村去城市,城市卻不讓回農村。2030年以後,中國的農民只有2億,這2億農民自然而然的就是未來的農場主,農場主的生活水平應該和公務員旗鼓相當吧,屬於人人羨慕嫉妒恨的職業了。

以後想當農民不太容易了,以後的農民都是文化程度很高的人,有專業的種植技術,經過培訓考試合格才能通過農民資格,所以說風水輪流轉,明年到農家,幸福生活也能輪到平常百姓家了。


鄉村寶妹


以前農民日子不好過,也就是保證溫飽而已,物質水平還是比較低的,那個時候就非常想成為城裡人,因為有了城裡人就不會有人看不起了,更是花錢都想成為城市戶口。

以前農村人花錢買城市戶口,以後城市人會不會花錢買農村戶口?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種情況還是不會發生的,目前農村還是不斷向城鎮化發展,可以說城市化是一個趨勢,進城可以得到很多的好處,就連農民還是想著進城的,所以城裡人花錢買農村戶口的情況還是不現實的。

除此之外,還有下面這兩點原因

1、進城落戶容易,轉農業戶口很難

首先就是現在農民進城落戶容易,各大城市都有落戶的政策,有一些城市更是進城買房了就可以落戶了,這對於農民來說門檻並不高,奮鬥了一輩子還是可以付個首付買房的,也能夠順利落戶了。

而城裡人想轉農業戶口卻是很難的,目前來看基本上不可能實現的,就連以前是農村戶口現在想再遷回農村都不一定可以遷回去的。可以說現在戶口的遷移就是單向通道,農轉非比較容易,而非轉農卻是很難的。

2、就算成為農村戶口,也得不到土地跟宅基地

再者就是村集體願意接收你回農村,有了農村戶口其實也得不到什麼好處的。這年頭正經的農村戶口很多都沒有土地的,別以為你是農村戶口了就可以分配到土地的,在現在也是不現實的。

如今土地的承包期又延長了三十年,可以說到2057年才是結束,這種情況下土地是長期穩定的,不會分配土地給你的。就算真的有一些土地被收回,如今也已經在推行有償承包了,你還想免費得到承包地也是很難的。

正是這兩種情況下,城裡人不會出現花錢買農村戶口的情況的,買來真的沒什麼用,得不到什麼福利待遇。反而對於兒女的教育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可就是得不償失的。


老王談養牛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不能籠統地說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關鍵要看某人所在的平臺式載體。也就是說具體到某個集體單位。就說現在河南南街村的戶口恐怕是花錢也買不到的吧!一些拆遷村,富裕村的戶口花錢也買不到的。

農村戶口至所以現在吃香,因為裡面有含金量,這個含金量一個是宅基地,承包地。一個是集體經濟財產。都能給自己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但是隨著宅基地承包地的確權,隨著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的改造。這些利益已經相對固化。新進去的戶口,本身已沒有什麼實際利益了。大多數情況下只剩下實際身份證明了。

但是凡事都有個特例,如70年代華北某村,緊鄰八里寬的沙河灘。上游修了水庫,一下子多出幾千畝水土方便的肥沃灘地。種水果,種水稻,收蘆葦。別的村一個工值幾角錢,他們村一個工值三四塊錢。別說別人願到他們村落戶。就是本村在外工作的幹部職工也有好多辭職回村的。

關鍵問題是如何讓你所在的集體經濟富裕了。你所在的農村戶口就值錢了。


朱增林呀


農村普遍土地少人口多,想買農村戶囗是很難的,我就真是不明白,農村人一身的農字洗都洗不掉,你還從城市人轉為農村人,你看上了農村的哪些好處,農民靠天吃飯,又累又苦,如果你真的願意到農村,以後你的兒女很有可能會怪你,不知你知道不,農民是沒有保障的,老了養老就只能靠你自己,我勸你一定要想清楚了,再買農村戶囗。


老兵話多


個人覺得不會。

以前農轉非是大背景下的產物,無需討論也無法複製。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雖然存在一些環境上的問題,但畢竟也在加速治理。城市也好農村也好戶口這東西正在不斷模糊化。但是仔細想想農村戶口能帶來什麼就很清楚了。

環境:這是看似的最大優勢,實際又有幾個人真正願意去農村長居,環境不僅僅是自然環境更多是生活環境,交通、起居、方便性等等都是城市更優,有錢人生活的地方不叫農村,叫郊區別墅。人家是鬧中取靜,而不是靜中取靜。

拆遷:不說拆不拆得到你那裡來,就算拆了能給多少錢?夠你在城市買套房嗎?

生活綠色化:自己種菜田園牧歌般的生活,呵呵,你去問問真正的農民農村生活是啥樣的?不說種糧的辛苦,你在自家花園裡可以擺著躺椅悠閒曬太陽你去農村試試?小生物會煩死你的。

至於其他,不論教育醫療等肯定都是城市更具優勢,人是群體化生物。。


一馬青塵0612


過去不好意思拿出來給別人看,現在更不好意思拿出來。因為我的好多發小,同學,都不是農村戶口了。連我孩子們都不願回農村了,還拿錢買?想多了。除非城中村每個人分幾十萬絕對有人會做手腳,削尖腦袋也會搭個順風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