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管校聘,年紀大的教師競爭不過年輕的,怎麼辦?

西山崖


不管哪種聘任方式,總有年級大的教師競爭不過年輕教師現象。

我記得以前碰到一個老教師,他教英語讀一句英語,自翻一句中文。這是啥時候的教法?八十年代盛行。另外,現在年輕教師用母版等手快的做個簡單課堂用課件幾十分鐘的事,有的老老師只知道鼠標翻翻,自己做課件從來沒有!

大家想想,這樣怎麼競爭過年輕教師?

教師行業還是年輕教師沾光,但老教師在處理課堂環節和管理學生方面比起年輕教師來又顯得遊刃有餘。那麼,老教師面對競聘不過年輕教師要怎麼樣呢?我認為,不能等著最糟糕的事情發生。如果縣官校聘沒被聘上,雖然後面當地教育局還會安排工作,但考慮到家庭考慮到學校等已經落下一層,所以要儘可能防止這種情況發生,不要被牽著鼻子👃走。

所以,老教師不能服老,不能倚老賣老。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老教師和年輕教師之間有競爭,但這競爭是良性競爭,不是你死我活。彼此要謙虛,互相學習。只有這樣,縣官校聘等就不會折騰到普通教師身上,教師隊伍才進入良性循環。


Scarett


縣管校聘,年紀大的競爭不過年紀輕的,怎麼辦?

這個問題問得我不服氣。我現在已經奔五的人了,在學校卻是絕對的中流砥柱,根本不覺得自己技不如人,力不如人,志不如人。相反,我們學校一些年輕人反倒好逸惡勞、拈輕怕重,工作乾得很不怎麼樣!如果校領導搞校聘的時候真能一把尺子量到底,我相信落聘的肯定是他們而不會是我!


比我年長的人當中,除了極少數因為身體原因從事的教學工作量不大,帶帶副科,等著退休,65後們大多數幹勁十足,即便是副高在手了,也沒有退居二線的打算。前不久,我校兩位教師到齡退休,分別帶兩個班主科,在與中青年教師的PK中,他們也絲毫不落下風!


我以為,教師的競爭力不在於年齡、學歷和體力,而在於態度、能力和誠意。一個稱職的老師一定是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愛和敬畏的。這樣的老師兢兢業業,聚精會神,誠懇勤勉,體力精力上的不足早被豐富的經驗所彌補,絲毫不遜色於年輕人。

之前,我曾參加過一次退休教師的報告會,感動莫名。最小的報告者80高齡,最大的83歲!他們的報告全是一筆一劃手寫的,密密麻麻全是反覆修改的痕跡。換作一般的年輕人,上網一當,隨便一改,就完事了。


上週末,我去某校當評委,招考教師面試,9個年輕人,不說別的,單是一筆字就讓人倒盡了胃口!現場教案和板書,那個字寫得真是慘不忍睹!我懷疑他們離開電腦已經不會寫字了。

說這些,並不是對年輕人有偏見。實際上,年輕教師當中確實有許多可造之材,也有很多人脫穎而出了。同樣,我一個同學,在鎮上一所學校教外語,就混到無崗可上的地步了。開學前兩週,打電話給我,讓我幫他找人活動一下,我能找誰?我心說,把找人的腦子用在教學上,還擔心個啥?

縣管校聘從提出到試行到即將全面鋪開,喊了許多年,狼終於來了!對於準備好了的人,這次洗牌反而更能讓自己佔據有利位置,對於之前虛擲光陰的人,勢必迎來重重一擊!


劍客談教育


曾經,我以為教師行業拼的是能力,是才華,是經驗。直到我成為教師,工作了這麼多年,我發現,在任何行業,拼的都是身體。


我是一名省重點高中的老師,我應該算是中青年教師吧。我們學校採取的是班主任聘任制,就是年級部主任先選老師,然後確定班主任,然後由班主任聘任自己班級的教師。總有些老師被優先聘任,總有些老師最後被聘任,或者無人聘任。

通過我的觀察,我來說說影響教師聘任的一些因素(按照重要程度排列)

最受歡迎的:教學成績好,有經驗,身體好,有責任心,性格好受學生歡迎,在這種情況下,年齡是無所謂的。

如果教學成績領先的老師被選走了,剩下的老師水平都差不多,那麼就看這個老師是否好相處,是否受學生歡迎,身體好不好,家庭瑣事多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年齡大的則不佔優勢,反而是年輕人有活力,易於溝通,而且能幹活。


如果一名老師,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形成獨特的優勢,就會變成任何人都可以替代的人,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就會慢慢被淘汰。在高壓的教學環境中,最受學校歡迎的,永遠是那些身體好的,沒結婚的,能幹活的,意見少的年輕人。

我的一個同事,年輕的時候為了教學,生了重病都不去看病,後來身體搞垮了,就被調離了一線教學崗位,成了可有可無的人,而她的事蹟,都很少被人提起。拼到最後,其實都在拼身體。

所以,作為一名中青年教師,年齡是我的優勢,我也會盡可能的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形成獨特的優勢,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這樣在任何競爭環境中,都能佔有一席之地。


陳老師談教育


那就認倒黴呵!那些研究改革的專家不提點什麼,不折騰死你,他就會下崗,他就會難過,他就沒有成就感。我剛進單位的時侯,單位只有7個人,基層單位31個,比如辦公室,我一個人要寫材料,刻鋼板,油印,蓋章,寫郵寄信封,騎自行車跑郵局郵寄,各種報表,毎季度到各鄉鎮搞生產數據抽樣調查,資料彙總,情況彙報,辦公室衛生,每天到食堂打好開水、冬天要生好兩盆木炭火再吃早飯。現在老了,快退休了,單位有30人,領導還說沒人做事,我們做領導時什麼事幹在前頭,現在的領導不懂專業,只管人,有時專業事情我老頭還得走在前頭,今年到現在通了兩霄,晚上9~10點鐘囬家也是常事。認命吧!


用戶8960185167039


縣管校聘在我們市的兩個縣已經試點兩年了,從目前試點情況來看,雖然打破了吃大鍋飯的局面,但還有一些問題需要不斷完善。所謂縣管校聘,是教師的人事權由教育局統一管理,學校對教師的德、能、勤、績等方面綜合評分,實行競聘上崗,原則上按照綜合考核分的高低進行選崗。對於沒有競聘到崗位的老師,由教育局統一調配到缺編學校。學校在競聘上崗過程中,校長的權力過於集中,難免會出現照顧某些"親戚"的情況,這樣容易滋生微腐敗現象。


對於年紀較大的老師,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精力也不如年輕教師旺盛,教育教學手段也跟不上現代教育的步伐,教育局也充分考慮了這一情況,對55週歲以上的男教師和50週歲以上的女教師優先聘用,體現教育主管部門的人文關懷,老教師應當得到應有的尊重,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縣管校聘能有效調動老師的工作積極性,不斷鞭策老師鑽研教材教法,提升教育教學技能,打破老師幹多幹少一個樣的局面。現目前存在的一個情況是中級和初級職稱老師是學校的頂樑柱,高級職稱老師都想離開教育教學第一線,有的高級職稱老師從事學校後勤工作。這已違背了評職稱的初衷,導致一部分老師怨聲載道,不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縣管校聘在實施過程中,首先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由制度來管理教師,而校長只是執行制度的管理者,不能凌駕於制度之上搞"一言堂",更不能為某些人詢私舞弊。樹立風清氣盛的縣管校聘管理機制,讓老師解放思想,與日俱進,開拓工作新局面。


Lance課堂


縣管校聘,也是會考慮實際情況的,年紀大教師有如此擔憂,我看純屬杞人憂天,一刀切的縣管校聘只會寒了所有教師的心,畢竟所有教師都有年老的一天。

從目前實施的縣管校聘的狀況來看,雖然有一些問題,但總體上還是不錯的。總體上,縣管校聘還是要看個人考核成績如何,同樣,對於一些特殊群體,便需要特殊對待,例如,對於55週歲的男教師、50週歲的女教師,不論從對教師事業貢獻還是從自身身體原因,還是需要對他們優先聘用的,畢竟這部分人真的折騰不起了。

當然,這部分人並非一無是處,相反,老教師往往是一塊寶。雖然他們的知識更迭速度趕不上年輕教師,自媒體教學也玩的不是很順,但他們的教學經驗還是值得肯定的,如此,優先對他們予以聘用則是延續學校傳承的保證。

不過,對於一些年齡達不到,教學跟不上的“準老教師”,還以要避免他們打擦邊球。教育政策是無情的也是有情的,想要搞特殊待遇,政策是無情的;但對於特殊群體,政策就是有情的。該無情時,哪怕這部分“準老教師”到學校鬧、靜坐、耍賴也要無情,該有情時,要嚴格執行政策標準,講服務送到老教師手中,這也算是對老教師對教育事業奉獻的肯定。

如果僅以年限和年齡論資排輩的選學校,這種做法要堅決予以杜絕。“縣管校聘”不是過家家,其根本還是在於競爭,在於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如果自己能力跟不上,對不起,優勝劣汰只能如此,歲數達不到就不要享受政策的傾斜,如此才能保證真正公平。

總之,政策是有情的,不會不考慮一些特殊情況,但同樣,能力不足就不要怪政策的無情。


迷途遠望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實際上,這是無奈的一問。

年紀大的教師怎麼和年輕教師競爭呢?

論學歷層次不佔優勢,論知識結構不佔優勢,論激情活力不佔優勢,論教學觀念不佔優勢,論精力時間不佔優勢,論學習力也不佔優勢,論學生喜歡度也不佔優勢。

那麼,這還怎麼比?



縣管校聘政策出臺後,年紀大的教師都面臨這樣的問題。

說到底,其實這是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縣管校聘這一政策的出發點和目的意義其實並沒有錯,錯就錯在了制度的靈活性和完善性上。

大多數地區在實施這一政策時,都採取了一刀切的方式。其實,這是不可取,也不科學的。

教齡在25年以上的老教師在這一政策中,除了少數資歷、威望、水平、經驗、認可度、工作業績等比較穩固以外,大多數老教師都面臨危機。



實行這一政策時,必須要考量的因素就是如何制定老教師應聘條件。

每一個教師都有老的時候,年輕時為教育奉獻了青春,把大半輩子都給了教育,該付出的付出了,該流的汗流了,該花費的心血花費了,該奮鬥的奮鬥了,現在年齡大了幹不動了,卻面臨著落聘的危機,這不管怎麼說,都有些不夠人性。

但作為學校來說,聘任教師主要考慮的是定崗設編,帶好課,帶好班是考慮的第一要素。這樣一來,老教師自然不佔優勢,而且還面臨著落聘的危機。

把老教師和年輕教師放在同一標準和條件下進行聘任,顯然是不科學,也不公平的。

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老教師在應聘中並不佔優勢,但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的確確是為教育奉獻了,付出了,他們的功勞要比年輕教師大得多,但應聘結果未必能有年輕教師好。



要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還得縣上牽頭出臺相應的傾斜政策和考評、應聘的條件。比如,考量一下教齡和工齡的權重,考量一下從教以來取得過的榮譽和業績等等。

相信,各地在推行縣管校聘政策的過程中,也看到了這一現實問題,也在逐漸完善各方面的制度條件。

相信,聘任辦法和聘任條件也會越來越科學,也會著實考慮和照顧到老教師這個群體。


教育探微


縣管校聘,是一項很好的制度設計,把學校人變為系統人,讓教師流動起來,不再出現有的學校扎堆超編,有的學校門可羅雀沒有教師這種現象。這個制度從設計初衷上來看,絕對是項好制度。

但是,再好的經,也要念經的人念好,歪嘴和尚再好的經也會念歪,所以,在實施縣管校聘這項制度時,一定要遵循主旨,有具體的細則給予保障,才能得到正確的實施,真正發揮縣管校聘的資源配置功能。

這項制度,多地都進行了試點,現在已經有全面推開之勢。在試點地區和學校,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應該在推廣過程中加以注意,避免這些副作用,導致這項良好制度的正面功能打折,甚至變成一項失敗的改革。

那麼,在縣管校聘中,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第一,就是必須注意控權。

因為現在實行校長負責制,這個制度賦予校長比較的大權力,這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但是,任何時候,權力必須要設限。在縣管校聘中,必須對校長權力設限,實行集體領導下的校長決策制,確保不讓縣管校聘被校長當作打擊報復的武器。

第二,對教師區別對待。

縣管校聘的目的是人才流動,不是落聘下崗。但是,有些學校認為設定下崗比例,這就是歪嘴和尚念歪經。如果設定一定的下崗比例,那麼哪些教師會下崗,不用想都知道,老弱病殘的教師。而這些教師,是更需要組織溫暖的群體,他們也曾經年輕過,輝煌過。現在讓他們以年邁之軀以生病之軀的弱勢,去跟年輕人競爭,結果已經註定。

對於這些教師隊伍中的弱勢群體,應該在實施細則中予以明確,不在縣管校聘的範圍內,可以對這些教師實行調配製,由縣區教育部門直接把握。這樣,就可以避免年老教師被挑剩的情況了。

對於縣管校聘,本人舉雙手贊成和擁護,但是,這三點必須考慮到位:一是對於校長權力的限制,二是特殊人群特殊對待,三是不可認為設定落聘比例。縣管校聘不是為了教師落聘,而是人才流動,別把目的忙丟了。


當代師說


縣管校聘 ,年紀大的老教師競爭不過年輕的,怎麼辦?還能怎麼辦?當你沒辦法改變現實的時候,那就只能改變你自己。


高層設計縣管校聘,出發點是可謂高大上,教師由學校人變成了縣域教育系統人,自由身份可以自由流動,專家認為:流動自然均衡,最終達到水平面,破解師資不均衡難題。殊不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若是摒除人情,偏僻農村學校只能所剩老弱病殘,別以為每月400的農補能留的住優秀教師。

整體的師資是短缺的,不會存在落聘現象,只能是流入更偏僻農村學校。有些縣城重點學校還設置了年齡限制。


老教師與年輕教師相比,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是:知識結構層次更系統,重點要點把握的更準確,管理學生更理性……劣勢是精力不濟,電子白板等先進教學設備的應用不認可……

所以,如果老教師不想進縣重點學校,在本校競聘還是沒問題的。我校有個老教師,擔任初中一個班的語文課、數學課,兩科成績全聯盟都是第一 ,還兼任班主任,每逢新學年開學,家長都拖關係往他班裡擠……前段時間我們縣城有一個規格相當高的民辦學校聘請他,日薪800元……

當然,有些老教師晉升高級職稱後便不再任課,或者工作不再努力,我校就有當圖書管理員實驗室管理員門衛……這樣的高級教師,雖然也曾輝煌過,但是卻得不到領導老師家長的認可,他們在縣管校聘中可能就要出現不如意的結果。


大勢所趨,我們這些老教師沒有辦法改變現實,我們只有改變自己去適應社會。

1、只要不退休,千萬不能捨去自己的業務,時刻記住我們是專業技術人員。

2、肯於鑽研業務,虛心學習教學上的新生事物,揚長避短,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3、不能擺老資格,對於領導分配的工作,任勞任怨,絕不能挑肥揀瘦。

4、工作上,把握好一個度。不能太較真也不能不較真。太較真,身體受不了,不較真,不出好成績。多研究近幾年試題類型,人性化管理學生。

5、孔子曰:“50而知天命。”看淡名譽金錢那些身外之物,修心養性,為教學而只教學。

做到這些,老教師也能安全度過縣管校聘這個門檻,靜等退休。


布衣教師


我們的縣管校聘犧牲的是不老不少的人,離退休不到五年的直聘,領導直聘,有些學科聘完老的和領導,其他老師連競聘的機會都沒有,直接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