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保險業務員總是先勸親人、朋友買保險?

勿狎暱


為什麼有的保險業務員總是先勸親人、朋友買保險?

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保險的性質決定了他會關聯到人情世故,像身故險,顯然無論多少錢,自己都是用不到的,終生險的話,沒有理賠也只能留給後人。保險業務員在首先要接受保險,才能去推銷它,而給親人推薦保險的行為也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究其原因也很簡單。

1.業績薪酬

保險行業最讓人詬病的無非就是銷售模式了,個險人員的客戶基本靠自己開發,有業績才能得到老客戶源的獎勵,所以說最開始的表現,才能決定你能不能在行業立足。

個險人員一般都是有責底薪,拿完提成再收底薪,如果沒有業績,那也就等於白乾了,工作的最終目的都是賺錢,開發不到新客戶,為了工作,只能向親朋好友推薦,展望著得到分配的客戶資源後能夠開新單,殊不知,在大浪淘沙的銷售行業,不少保險業務員最終都成不了大牛,而成為了客戶。

而有些銷售團隊則會鼓勵業務員去向家人推銷,領導割完一波韭菜還有下一波,惡性循環。

2.洗腦鼓吹

網上很多從事過保險的人說自己被保險公司洗腦,沒有錢、欠債還要買保險,無疑,這些人都進入了一個惡性銷售團隊。

那他們是怎麼說的呢?

“買保險不是為了你,是為了家人。人這一生難免不會遇到風險,有一份保險是對未來的尊重。風險是不分人、不分時候的,有一份保險,你避免不了風險,可是能在風險發生時從容應對。”這些說法很常見,但仔細一想,都還挺有道理對不對?

對!

這些說法是沒有錯的,保險本身的職能就是出事賠錢,錯的只是被人過分解讀和各種販賣焦慮、誘導消費,在沒結合自身經濟條件的情況下大量投入,入不敷出,首先接受這些說法的,那自然是從業人員及其親朋好友了,以至於眾多從業人員基本都有幾個親友入險。

3.真心實意

說完那麼多不好的,但一個撐起萬億市場的行業如果只有弊端的話,肯定是不可能的。

高素質的保險從業人員是不會為了坑一筆錢,和客戶做一錘子買賣的,那樣根本走不長遠,新客戶建立關係困難,大頭都來自二次開發,有信任基礎。

而這種人,一般也不會輕易向周圍的人推薦保險。

你知道他是幹啥,有需求肯定也會去找他,放心。

他清楚你的情況,適時提上幾句也不會惹人厭煩。

真誠的態度加上有用到的案例,潛移默化,親朋好友自然會找上你,畢竟現在生活水平提升了,人們不再追求吃飽穿暖,物質生活只要不太差,就會去規劃一些未來的東西,投資、存款、保險,錢往哪兒放,放的有沒有意義,才是人們更加關注的。

總而言之,無論是出於善意,或者被矇蔽,而向親朋推薦保險,從業人員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現象在所難免,可能他賣給你的保險連自己也看不太懂,就出於好意的推薦給了你,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家裡有做保險行業的親戚推薦保險業務,保持理智的態度就行,該問的問清楚,十分注意“免責條款”和“理賠範圍”這兩點,經濟條件允許,建議規劃的全面一點,有一份保障也去有了一份安心。


圖夫圖夫


保險業務員剛工作時,先勸親朋買保險,這話是一點也不假。

當今的保險公司業務員,首先她們的有廣闊的人際關係,才能更好的從事這項工作,否則,用不了一年,就的打道回府。

我家裡的那口子,就在新華人壽保險公司幹了四,五年的業務員工作,說實話,從始至終,我在家裡一聽到她給別人勸參保,聽著我立馬就頭大,實質上,是入保的個人或家庭,從保險公司上市之初,凡是有錢人或有經濟基礎能力之人,人家早以是買保買的各樣險種,是特別的齊全,向現在保險公司的業務員,看著這份工作眼饞,但真開始工作後,她們的眼前或左鄰右舍,全是些貧民普通百姓,而這部分群體,他們根本就沒有買保的經濟基礎,是,有一部分人也想給孩子們買點險種,關健的問題是,這樣的民眾還缺金少銀,即便是業務員說的保險美如鳳凰,她們也不可能實現買保的願望,可真正買保人,人家身邊有的是可靠人士,就這種狀況,一般的普通保險業務員,還真的幹不了這份特殊職業。


李德才21


回答一下吧,不喜歡和不接受的不要噴我噢。

我在保險公司從業過五年,看透了很多。很多人一談保險色變,也有好奇的,也有想買的,但是我屬於主動送上門的。

為什麼會找親朋好友,首先好說話,陌生人一張嘴談保險很容易連一句換也說不完受創了。親戚朋友就不會了,我當時就是希望通過告知的方法,讓他們幫我,所以先找他們告知我加入某某公司了,然後需要就找我,順便我能練習講講專業知識。這樣我就慢慢擴散了。裂變了。所以只要不騙人不害人,保險沒那麼可怕。



愛生活的夢夢


先了解幾個保險公司的事實:

1、\t保險公司的考核制度:

保險銷售底薪很低,有的甚至沒有,只靠底薪不夠溫飽。不出單就沒有提成,一直不出單,只能喝西北風。月、季度、年度都有考核,考核就看業績,沒有業績就直接走人。

舉個例子:某保險公司,24歲的新人員工,前三個月底薪為1500元,考核標準是5000元佣金,也就意味著要完成10000元以上的簽單;從第四個月開始,沒有底薪,只能靠不停的簽單,賺取佣金過活。

2、\t保險公司銷售的在職時間佔比:

一般的保險公司,在職三個月以內的員工佔30%以上,半年到一年的佔50%以上,一年以上的可能只有10-20%。

沒錯,能做到一年以上的非常少。所以保險公司一直都在招人。

3、\t新人簽單唯一的選擇:

新人在行業內沒有客戶積累,但是又必須保證簽單量,所以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就是唯一的選擇。

90%以上的保險從業人員,籤的第一單都是自己的直系親友,父母孩子,老公老婆,兄弟姐妹等等。

保險公司也是不虧的,即使員工很快離職了,這些保險單也已經到手,韭菜也算沒白種。


不焦慮俱樂部


我就有一個親戚,她是賣保險的,她給自己的小孩每個人都買了幾份保險,她應該是被保險公司洗腦了吧?我覺得正當的保障是應該有的哦,如果有這個條件給小孩買一份也差不多了,她給每個小孩都買了很多份,要不就是保險公司嗯,有業績要求,如果達不成的時候,只有給自己充量了,只有給自己家人買保險了


倪之光


保險是一種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的好東西。它的核心功能是保障,也就是說,用少量保費,在意外,疾病等風險來臨時,得到最大的補償,減少家庭因為意外或疾病造成的更大支出。因此,保險應該是每個人都必須擁有的保障產品,就如同經濟護身符一般。目前保險公司設計的產品中,有保障型產品,如重大疾病,意外醫療,普通住院醫療保險,意外保障…;同時也設計了保費很高的理財性保險,這種產品很有迷惑性,似乎是保障兼理財,其實這種產品的保障功能極小,理財功能也極小,是保險公司用於投資獲得保險公司利潤的最好產品(回饋給客戶的理財所得非常低)。業務員最喜歡叫賣的這種高保費的所謂理財產品(這種產品,折算業績高)。這種銷售模式,不僅跑偏了保險以保障為核心的功能,也給客戶後期的理賠帶來了隱患。中國保險業尤其個人壽險發展20多年來,保險公司一直處於業務員流動大的狀態,70%的業務員處於臨時過渡狀態,非專業化操作普遍,在保險公司急功近利的要求下,保險公司的新人培訓更多是以利益為誘導,而不是以具體客戶的實際收入、職業、家庭結構,承受能力為基礎,設計合理、科學的保障組合產品。業務員多以佣金高、常賣和會賣,或保險公司導向賣的產品套賣給各個不同客戶,這就是為什麼客戶參加保險前業務員一次次上門說服,參加保險後,一旦出現風險,客戶無法獲得自己期待的理賠的原因。這也是中國保險業幾十年來的發展路徑,而不能實現專業化服務。因此,自己在買保險時,可以根據自身條件,提出保障需求,根據不同保險業務員設計的產品,判斷出最專業的銷售人員,提出服務需求,選擇最合適的保障或理財產品。


揚州五亭橋


保險公司業務員在銷售保險產品的時候,為什麼總是先勸親人、朋友買保險呢?主要是以下原因:

第一,保險公司絕大多數業務員都不是公司的正式員工,他們都是編外人員

這一點相信頭條上有這方面經歷的條友們應該知道。保險公司招正式員工,一般都是走校招路線的,條件都是要求很高的,不是一般人能進去的。但是,為什麼有些招聘網上卻常年有保險公司的招聘,而且條件都很低,學歷中專、大專的都可以,為什麼?答案就是,這些職位放出來的,招的都是保險代理人,其實就是賣保險的。這些人和保險公司簽訂的是保險代理合同,說白了就是保險公司委託他們賣保險的。下圖就是某招聘網上某保險公司招聘的截圖,你會看到以各種名義招聘,但是本質上就是賣保險的。

第二,保險公司的業務模式需要

那麼問題來了,保險公司為什麼需要不停地招這些號稱業務員的代理人呢?其實就是業務模式需要。保險公司其實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其最關鍵的地方就是通過賣出各種保險產品來籌集資金,這和銀行吸儲是不一樣的,因此,保險產品銷售是保險公司的靈魂。但是,如果招正式員工也不現實,畢竟人員成本太大了,於是保險代理人這種模式就來了。保險公司和這些人簽訂代理人協議,這些人賣出保險產品後分成,保險公司既可以將成本分出來,也可以通過保險銷售籌集資金。

第三,通過向身邊親朋好友推銷保險是代理人們最開始的銷售途徑

保險業務員們也就是代理人如果沒有賣出去保險,一般都沒有收入,所以,他需要做的就是賣出保險,這樣他才有佣金。因此,這些人首先就從身邊的親朋好友推銷,畢竟隨著大家保險意識的提升,總歸有人會買嘛。當然絕大多數人會很煩這類人的,許多人得知身邊人有賣保險的,都會將他在朋友圈中剔除,以免這類人煩自己。

總之,這些號稱保險業務員的代理人之所以會向身邊的親朋好友推銷保險,主要還是身邊的人是其潛在的業務來源,現實逼著他去這麼做,然後保險公司通過這種賣保險的方式籌集資金。


孫律師煮法


首先,並不是有的業務員,而是所有的銷售人員,你會說我知道的某某某都沒有,那只是時間沒到,僅此而已!
為什麼先賣給親戚朋友,很簡單,殺熟!只有親戚朋友才會給你面子,才會不好意思拒絕你一趟一趟的去人家家裡坐著。每個保險銷售都有人情單,還有自己家裡全部買了,為啥?洗腦成功了唄,讓你覺得不買就是在害自己,不買就是對家人不負責,對親戚朋友不負責!潛意識必須讓人家買上,我是為她好的概念!


不可否認身邊也有理賠案例,但是都是少的,保險也肯定會賠,賠什麼人呢?賠買保險之前是非常健康的人群!你要是有點毛病你自己覺得沒事還是很多年之前的,你都沒當回事,甚至都忘了,但是隻要沒說這個事,你理賠的時候就會出現在問題!沒如實相告嘛[捂臉],除了癌症,意外!其他套路很多很多,也會有銷售員說,你不如實相告肯定不陪嘛,拜託想一下,一個人打生下來誰不生病,誰能記住所有生過的病。再說我要是能保證以前生過的病對現在的我沒影響,如果能保證,我還買啥保險,活到99都木問題,要你保險何用!
總之一句話,保險套路太多,不是不能買,是買時慎重!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a2367ccbd51e473e8b0d657d6f5f66dc\

三千生活錄


首先糾正一下:不是“有的”業務員,而是“幾乎所有的”業務員都是先從身邊的人做起。

為什麼呢?

業內有一個很“高大上”的口號:首先把愛心(保障)送給身邊的人。

這個口號賦予了業務員一種“高尚”感——因為我推銷的是好東西,所以,一定要率先介紹給親朋好友。這樣,在面對親朋好友時潛意識裡就“理直氣壯”——“好東西”啊!

這是從調試心態上講。

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作用:

第一、親朋好友基於信任,更容易成交,從而增強從業信心。

第二、新人剛入行業務不熟悉,而親朋好友包容度高,通過他們來練習和提高業務水平。但是,好多業務員的認識沒有提高到這個層次,僅僅把目光放在了“成交容易”上邊。

第三、通過親朋好友拓展客戶市場,比陌生拜訪更容易,能助力事業發展。

無疑,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對業務員都是有利的。

然而,“親朋好友”們有時可能就煩惱了——今天姨媽做保險,明天姑媽做保險,後天表妹表弟又做保險......這些人都從親朋好友開始,生活就不“安逸”了。支持了這個,那個也得支持啊!可是“支持不起”啊!

在我看來,大家也不必煩惱。因為支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不一定是買保險才叫“支持”。比如,已經買了很多保險,可以幫助介紹點客戶等等。

其實,不只是做保險是先從親戚朋友開始,好多行業推銷都是如此。這叫做“熟人經濟”,很正常的。


保險仁家


因為在當前保險行業聲譽不好的情況下,保險業務員要想打開市場,從親人、朋友開始做起是比較容易的,因為雙方已經建立基本的信任關係。

其實就保險本身而言對購買者來說是有益的,但是中國保險行業在前面的野蠻發展時期,由於政策監管不嚴、自律不夠等原因,保險行業自己把自己做臭了。

之所以現在大眾一提保險就認為是騙子,其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 業務員為了獲取更多佣金,不惜向客戶片面誇大產品優勢、甚至欺騙客戶。

2. 由於大眾對保險產品知識匱乏,保險公司故意在合同中預埋陷阱,買時感覺覆蓋範圍廣,理賠時才發現這不能報那不能報。

3. 保險公司理賠服務不到位,客戶買保險時是大爺,理賠時是孫子,還有可能受到各種刁難,甚至無法理賠。

上述幾種現象導致大家對保險行業印象很差,但是隨著最近幾年銀保監會監管力度的逐步加強,保險行業已逐步走上正軌。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恢復保險行業的美譽度,需要整個行業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服務能力的持續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