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导弹核潜艇携带洲际导弹的数量是24枚较好还是16枚较好?

歼20重型隐形战斗机


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能装的当然好了,并不一定非要拘泥在当前技术水平的16枚或者24枚上,只要技术跟得上装28枚不可以吗?数量不是关键,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技术上。

核潜艇在国际上是一个稀罕物件,除了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外,当前也就印度搞出了核潜艇,当然巴西也在搞,因此有核潜艇的国家截止目前国际上也就美英中法俄印六个国家。鉴于印度初入核潜艇俱乐部,其搞得歼敌者号就是个四不像,核潜艇中的绝对异类,故而也就不列入计算了,主要从安理会五常的核潜艇发展水平角度来看待一下这个问题。

目前国际上战略核潜艇或者有些地方叫弹道导弹核潜艇主流搭载潜射弹道导弹的数量是16枚,英法俄三国的主力战略核潜艇都是这么一个技术水平,我国也在积极向这个目标奋发前行,因为我们手中最好的094A型当前的数量是12枚。当前携带潜射弹道导弹数量最多、综合核打击能力最强的当属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核潜艇家族中的巨无霸俄罗斯的台风级也只能携带20枚潜射弹道导弹。

当前的总体发展水平就是这样的,我们回到正题,先讲讲为什么说携带的潜射弹道导弹数量越多越好?这个问题需要从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的生存系数上说起。一般认为,战略核潜艇+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模式是当前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体系中生存能力最强的一种模式。

随着现代空防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战略轰炸机+核弹头或战略轰炸机+空射核巡航导弹的模式优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现代的主流远程防空导弹可以达到2万米的高度,射程超出200公里,部分最新型号如俄制S-400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400公里;同时这些传统陆基发射的远程防空导弹与水面舰艇实现高度融合,进一步前推了防御纵深,这就使得战略轰炸机这个载体的安全系数大幅度下降,就算是防区外发射核巡航导弹,拦截的成功率也比弹道导弹要高的多。无奈之下,战略轰炸机开始走向隐身之路,比如美国的B-2,隐形轰炸机虽好,但造价有太的高了,B-2被称为是飞行中的黄金,24亿美元的单价不是所有国家都能接受和负担的起的。

隐形战略轰炸机技术门槛高,又极度费钱,那么怎么办选择成本比较低的陆基弹道导弹+核战斗部模式。从陆基弹道导弹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梳理出,为了提高生存性,主要集中在发射载体和突防能力两个方面上。比如从最初的陆上发射架发射的我国东风-1/2到后来的发射井发射美国民兵-Ⅲ,再到机动发射的俄罗斯白杨-M;其中机动发射又搞了公路机动发射和铁路机动发射,比较有代表性有苏联的军用铁道导弹系统以及我国传说的东风-41核列车。在突防能力上中俄搞了机动变轨技术,美国又比较注重分导式多弹头发展,现在发展成了多模式组合发展,既有机动变轨能力,又有携带分导多弹头的能力,还在发展高超声速滑翔弹头等等。

当前陆基弹道导弹注重发展突防技术,主要是为了应对日益成熟的各种反导拦截技术的进步,导弹打出去就有可能被敌方的反导拦截系统成功拦截的概率,毕竟像美国已经发展出萨德、海基宙斯盾舰和爱国者-3组成的三层反导拦截防御网。除了有概率被拦截的危险之外,陆基弹道导弹还存在一个先天性不足的缺陷,那就是生存性;美国民兵-Ⅲ、我国东风-5系列采用的固定发射井发射,一旦暴露很可能就会遭到敌方的核打击,二次生存反击能力堪忧;大部分机动式弹道导弹又依赖与预设发射阵地的支持,机动隐蔽性能有限,生存性得不到百分百的保证;至于近些年推出的如我国东风-41这种无依托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相较前两种生存能力提升了不少,但是面对空天一体化的侦察监视系统,也仅仅是得到了一定提升。

那么为什么说战略核潜艇+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模式是安全系数最高的呢?核潜艇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在水下长时间潜航,理论上具备无限的水下续航能力,无需像柴电潜艇那般需要潜航一段时间后就上浮到水面进行通气充电,这就极大的降低了被反潜兵力发现的概率。讲完潜艇性能指标中的树下续航力之后,再来看看核潜艇的静音性能,当前战略核潜艇中静音水平最好的是俄罗斯的北风之神A型达到108分贝,美英法三国的总体都在110分贝左右,我国的最差也能达到115分贝以下的水平,如此安静的静音水平在水下潜航奠定了其深海幽灵的地位,最好的例子就是英法战略核潜艇在执行战备巡航时水下相撞事故,相信很多人对此事件还有影响。这就充分说明了核潜艇具有优异的水下作战性能,被反潜兵力发现的概率要低得多。

理论上,只要核潜艇能够保证自身的绝对安全,那么就意味着其平时潜伏在水下,常规的反制力量无法在第一波的打击中将其击沉,这就保留了其遂行战略核反击的能力,一旦得到授权,其在广袤的海洋中的任何一个角落就可以发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进行核反击,此时搭载的导弹数量越多,其发动的核反击的打击效率也就更高,所有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可以使用的突防措施都可以集成到潜射弹道导弹上。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核潜艇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大概率能在第一波打击中存活下来,剩下的就是核反击的事了。核反击当一艘艇携带的导弹数量是16枚,能够携带8枚分导核弹头,这就意味着一艘艇可以攻击敌方128个目标;在单枚分导弹头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导弹的数量提升到24枚,那么打击目标就可以提升到196个,相较提升了50%的打击目标数量,这在本土遭受核打击后核反击作战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数据。

但是遗憾的是,受到技术的限制,核潜艇的发展需要在排水量、载弹量、艇体其他系统以及静音性能几个方面进行权衡,因而艇体不可能造的越来越大,苏联发展了台风级后,俄罗斯最新的北风之神还是回到了1万多吨,现役的型号基本上都在2万吨以下,艇体尺寸放大带来的必然是静音水平的增加,然而要携带更多的导弹就必须放大尺寸从而增加更多的垂直发射单元,导弹小型化也是射程和尺寸之间的一对矛盾,因此技术是一个限制核潜艇载弹数量大幅提升的硬伤。

但从当前的国际发展状况来看,16枚的载弹量基本上足够了,尤其是分导式核弹头技术的发展,延缓了战略核潜艇对载弹数量的要求。不是不想装更多,而是实力不允许啊,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以16枚为主,不排除技术突破带来新的发展。


鹰鸽分析


现阶段全球范围内装载潜射洲际导弹数量最多的就是美国现役海基核武器发射平台---搭载24枚三叉戟IID5潜射洲际导弹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了。不过从战略核潜艇的发展历程来说,未来的战略核潜艇能够装载的导弹数量反而不是越多越好,反而是恰好合适即可。

首先受制于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限制,从2018年开始装设在海基核武器发射平台上的核弹头总数量不得超过700枚,所以根据这项最新协议规定,俄罗斯率先建造并装备服役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并没有在前代“台风”级战略核潜艇能够搭载20枚潜射导弹的基础上继续追加,反而将搭载潜射洲际导弹的数量降低到了16枚,这样设计之下,最新的北风之神级虽然单艇搭载的潜射洲际导弹数量少了,但是却可以在条约之内建造更多数量的北风之神级来增强俄罗斯海基核武平台发展。
同样美国下一代海基核武发射平台“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也放弃了先前俄亥俄级最多搭载24枚潜射洲际导弹的设定,将单艇搭载核导弹的数量降低到了16枚,而且建造数量也从先前的18艘降到了12艘,相当于单艘潜艇能够携带的核弹头数量从先前226枚降低到192枚,这既符合《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也符合美国会对下一代战略平台低成本考虑。
再一个通过降低搭载战略核潜艇单艇搭载潜射洲际导弹的数量,能够有效的维持整个海基平台的良性发展,毕竟更多数量的潜射洲际导弹也会增加新型海基核武器发射平台的研发/建造成本和后期将近40年的服役期限内维护升级保养成本。毕竟放在现阶段全球范围内都不再继续高点增加军费预算的前提下,过大的研发成本会带来项目很可能被迫下马/或者因为后期建造成本过高造成削减建造数量的事情发生,毕竟更多数量的战略核潜艇造成的核武威慑可要比几艘单打独斗更令敌人心惊胆颤。
最后核心的一点就是,海基核武器发射平台本身最大的作用就是为本国二次核反击提供有力保障,毕竟相比陆基和空基核武发射而言,海基核武器发射平台具有更天然的隐蔽性好这一绝大优势,而且因为机动性更佳的优势,对于保障国家二次核反击能够提供更为有力的核武保障,所以海基核武器发展一直也是五常国家在国家核武建设上的重点。毕竟这种主要担当二次核反击的战略武器不为首轮冲锋陷阵,只为在战时需要时刻放手一搏,所以搭载更多的核导弹反而作用并不大。


魑魅涅磐


兔哥回答:这个问题应该说是只有研制者和使用者心里清楚,我们这些局外人只能是凭感觉臆断了。涉及核武器的东西可都是国之重器,可没有我们想的这么简单,不用说普通人,能了解真正目的的也是少数人。其实,真到了使用它的时间,数量多少的重要性也就没什么意义了,世界都会遭殃,谁都别想置身事外能够独善其身。

目前,战略核潜艇装备24枚战略导弹发射筒的只有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俄罗斯台风级装备了20枚战略导弹发射筒。美俄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发射筒数量都呈下降趋势,例如,美国最新型的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排水量增加了,达到了20810吨,但战略导弹发射筒却减少了,从俄亥俄级的24个发射筒减少到了16个。俄罗斯最新型的北风之神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导弹发射筒减少到了16个,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只有12个发射筒,从第二艘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开始安装了16个。



美俄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发射管为什么要减少呢?这就是美俄两国签署《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的,按照这个条约的规定,从2018年之后,任何时候布署在战略核潜艇上的弹道导弹不能超过240枚。按照这个条约的规定,美国新型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导弹发射筒都采用了16个发射筒,并且建造数量从俄亥俄级的14艘变成了建造12艘,这样一来,战略导弹数量就保持在192枚,比俄亥俄级的336枚少了144枚。不过这些潜射战略核导弹都具备多弹头分导能力。
由此来看,美俄也都意识到战略导弹发射筒数量多并不符合实际需要,毕竟两国还有很多陆基,空基的战略核武器。核潜艇投资很大,在削减核武器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也没必须搞这么多的核潜艇和核武器,浪费钱财。战略核潜艇是陆海空三位一体核力量的海基部分,也是最耗费财力的一个部分,这也是美俄能够达成《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主要原因,都感觉吃力了才能达成共识。

其它的核国家的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发射筒数量,英国前卫发射筒数量16个,法国的凯旋级安装了16个导弹发射筒。估计未来基本都是这个16个发射筒了,以免让俄美有借口。所以,核武器这种东西还真不是越多就越好,例如,核潜艇上安装24个发射筒,肯定会使打击能力增强,威力增大,但价格也高,潜艇的技术结构复杂性也高,一艘潜艇上的投资也大,而作用呢?都开始打核战争了,大伙都处于一焚俱焚的相同位置上,多少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这个东西最好是永远都不用它,最后让它消失才好。当然,核武器的存在也并不都是只有坏处,任何武器都是好坏共存的,它能够遏制战争的爆发,特别是有核国家之间,是避免爆发大规模战争的一个核平衡和核威慑战略。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兔哥42928


不是以好不好来决定的,是按照核潜艇的设计尺寸,发射管的装备来决定的。潜艇导弹发射器,除了大小长短尺寸决定发射导弹种类,还分冷发射和热发射,冷发射是把导弹,弹出发射器,在空中点火运行,技术要求较高。另一种热发射,是在发射器內点火,直接发出,这种比较简单但导弹发动机,噴出火焰几百上千度,容易损坏设备。


iwanxu88


应该是24枚好!因为核潜艇是国之重器,是杀手锏,携带的导弹越多,意味着它能打击的目标就越多,就越有威慑力!对手就越害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