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作業磨蹭怎麼辦?只需5招,輕鬆解決

先給大家說兩個小故事,故事的主題叫“一個小學生的日常”,吐槽者是在後臺留言的學生家長,歡迎家有小學生的爸媽們來找共鳴。


故事1

娃他媽出差,我這個爸爸新官上任,負責監督娃做作業。對戰況不熟的我剛開始信心滿滿,想著按這個作業量,最多兩小時就能搞定。

然而,一小時後,我去書房看兒子,發現他趴在桌上,偷偷在白紙上畫機器人,見我進來,還慌慌張張拿書掩住。我忍了,平心靜氣地跟他說,寫完作業再做別的,他也滿口答應。

又過了一小時,該吃晚飯了,我去叫他,發現桌子上除了畫滿機器人的紙,又多了幾個玩偶,他呢,正在指揮玩偶演戲,作業幾乎沒有進展。這次,我才意識到形式嚴峻,大聲警告他吃完飯後,必須在半小時內完成作業!

結果,到了晚上九點半,他還在書桌前坐著,除了英語做完了,數學、語文、科學實驗統統沒開始。被我一頓吼後,才一臉苦大仇深地趕作業。而這時候,已經快十點了,不睡覺不行了,我又只好兵荒馬亂地催他去洗漱。

這一仗結束,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一下子理解了娃他媽的感受,怪不得前幾天還跟我抱怨,說她的夢想就是有這樣一個孩子:說起床就起床、說睡覺就睡覺、說做作業就做作業、說玩就玩、說收心就收心。


家長必讀 | 孩子做作業磨蹭怎麼辦?只需5招,輕鬆解決


而現實卻是:一到寫作業,娃就尿尿、喝水、腿疼……各種磨蹭拖延讓你分分鐘想揍人。

我真的無法理解,為什麼娃寧可捱罵,也不肯速戰速決搞定作業,再安安心心去玩?!

無獨有偶,下面這位家長的苦惱似乎也與上面孩子爸爸的經歷驚人相似。


故事2

這位媽媽說,“我家孩子上三年級了,做什麼事都是磨磨蹭蹭的,真是愁死我了。尤其是每天早上上學,讓我特別頭痛。我家離學校很近,只有8分鐘路程,但是因為磨蹭,他經常上學遲到。

孩子每天放學回來把書包一扔,要麼去看電視,要麼直接去冰箱裡找吃的,我催促孩子趕緊寫作業,然而,並沒有什麼用......總是到晚上該睡覺了,才想起來作業還沒寫!

天哪!我該怎麼辦?我打也打過了,罵也罵過了,他怎麼還是這麼磨蹭啊?”



為什麼孩子作業磨蹭情況屢見不鮮?


其實像上面這兩位家長描述的情況不是個例,很多家長都曾為孩子做作業磨蹭發過愁,用了很多方法都不奏效。把大家吐槽孩子做作業的各種疑難症狀梳理了一下,發現“作業困難戶”基本可以分為兩大款:

第一,拖沓磨蹭款

第二,錯誤百出款

如果你看前面的故事深有同感,說明你家娃屬於第一款。這一款,在“作業困難戶”裡,佔70%以上比例,也是家長最頭疼的類型。

說到拖沓磨蹭,很容易聯想到一個詞——“拖延症”,很多大人都有這個毛病,阿思自己也時不時會犯,“病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①學習沒方法,做事沒條理;

②追求完美,害怕出錯;

③基礎差,沒興趣;

④時間觀念差,缺乏時間管理;

⑤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

所以,想解決孩子一做作業就磨蹭的毛病,家長要做的就是分析“病因”,對症下藥。


這是一條準備上乾貨的分隔符


  • “病因”:學習沒方法,做事沒條理


❖常見症狀

孩子的自立性很差,做事完全沒有規劃和條理,迷迷糊糊:

經常不記得老師都佈置了什麼作業,於是經常漏做作業。

又例如,寫作業等到寫錯字,才去找橡皮;

鉛筆折斷了,才去找削筆刀,

一會兒拿這個一會兒拿那個。

作業也亂無章法,有些題經常會做錯或漏做。

❖建議

針對這種情況,爸媽要在初期嚴抓。

爸媽可以做一張仔細的check list,把娃要做的事情全部先後排列出來。

——例如老師佈置作業要記錄;

——做作業前要把需要的文具都準備好;

——作業過程中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等等。

等孩子按照這個規劃執行,嚐到做事有效率的甜頭時就好辦了。以後其他事情(例如家務,購物),都放手讓娃自己計劃,一步步放手,讓娃通過實踐建立自己的統籌規劃方法體系。

  • “病因”:追求完美,害怕出錯


❖常見症狀

寫的字稍微有一點點不整齊不好看的,就馬上擦掉重寫,甚至整個重來;

寫個作業總是擦來擦去,橡皮擦是所有文具中消耗最快的;思維也不斷被“糾正、重寫”打斷。

❖建議

孩子喜歡使用橡皮不停地擦來擦去的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橡皮綜合症”。根本原因是孩子壓力大,心情焦慮,怕出錯。

爸媽不要過多指責,也不要用打罵來糾正其不良行為,而要用獎勵手段強化訓練。

——跟孩子強調速度的重要性,在學習桌旁邊放個時鐘,讓孩子意識效率問題。

——降低對工整美觀性的要求,跟孩子指出沒必要太完美,讓孩子放下心理壓力。

——如果孩子效率提高了,果斷獎勵。

——如果孩子離不開橡皮,家長可以把橡皮沒收,等作業全部寫好再給回橡皮統一修改錯處。

經過一段時間,娃做作業改來改去,速度慢,依賴橡皮的問題就會慢慢消失。

  • “病因”:基礎差,沒興趣


❖常見症狀

有的孩子學習基礎沒打好,作業不會做,寫作業自然而然的就慢了;

還有的孩子,對學習沒有樂趣,會也不想去做。

❖建議

如果孩子屬於這種類型,那家長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怎麼查缺補漏,怎麼讓孩子感受到樂趣。

——如果是遇到不會做的題

家長可以教孩子調換順序做題。遇到不會的題先空著,先做會的的題目,不會的留到最後全部一起集中處理。

——如果是遇到不懂的題目

一道題不會做,往往涉及幾個知識點,可以讓孩子給爸媽逐個講,講到孩子卡住或者亂講的地方,就是孩子的薄弱知識點。這時才換爸媽跟孩子講,或者更好的是,提出一個個問題,一步步啟發娃理解掌握知識點。

——如果是真的對作業沒興趣

這個時候,如何調動孩子的寫作業的興趣就非常重要,家長可以選擇以下方法進行調動。比如:通過遊戲、積分、競賽、獎勵的方式來安排作業。比如:可以用計時的方式完成某一項作業,規定時間完成了就表揚或記一個“★”,得夠二十個“★”,就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願望。

  • “病因”:時間觀念差,缺乏管理時間


❖常見症狀

許多家長總是什麼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該寫作業了。”“到練琴時間了,別看電視了!”“該洗澡了!”叨叨聽多了,孩子是會產生免疫的。

❖建議

——善於使用鬧鐘

鬧鐘能讓孩子產生緊迫感,在鬧鐘響鈴之前完成,也能體驗到成就感,不再把作業當作幫爸媽完成任務,學習更加自覺。

——把作業當成考試

按考試的要求做完今天的作業,其餘時間就可以讓孩子自由安排。設定好考試的時間,讓孩子在做作業有一種緊迫感。

——1分鐘專項訓練,讓孩子感受一分鐘可以做多少事

一分鐘能做多少口算題:每天準備幾十個簡單的加減法口算題

一分鐘寫漢字訓練:找一些筆畫和書寫難度相當的生字

一分鐘寫數字訓練:每天讓娃練習一分鐘寫“0123456789ABCDEFG”的快速書寫

通過以上的訓練能夠讓娃瞭解到時間的寶貴,發現一分鐘居然可以做那麼多事情!增強孩子對時間的具體感受,有助於提升對時間的把握能力。

家長還可以做一張表,記錄孩子的成績,進行對比。

  • “病因”: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

❖常見症狀

孩子都是活潑好動,尤其是上學早的孩子,很容易總是東看西看,一會兒玩橡皮,一會兒吃鉛筆,一會兒咬手指,搗蛋的還會上課搞事,找人說話,拽人頭髮,拉人衣服角。

❖建議

——作業分段

假設孩子注意力的最長時間是15分鐘,那把作業分割成兩個或三個階段。

每段15分鐘,然後是休息時間。

當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之後,往後所定時間就可以慢慢延長。

等養成高度集中學習的好習慣時就不用再分割時間了。

——無干擾學習環境

孩子學習的地方要簡潔、整齊,尤其是書桌,準備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不要放任何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

——訓練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兒童這種生物的最大特點,年齡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時間越短。


是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還處在發育當中造成的。

這裡給各位家長推薦一個訓練注意力的小遊戲,玩Shell Game遊戲,可鍛鍊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應能力。

取三張不同的牌,隨意排列於桌上,讓他盯住某一張牌,然後把三張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長隨意更換三張牌的位置,然後,讓他報出那張牌的位置。猜對了就勝。

隨著能力的提高,家長可以增加難度,如增加牌的數量,變換牌的位置的次數和提高變換牌位置的速度。這種方法能使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而遊戲又是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玩起來積極性很高。每天堅持玩一陣,注意力會有所提高。


寫在最後


最後強調的是,教育愛磨蹭的孩子,一定要謹記以下四個原則:

第一,實事求是,不能理想主義;

第二,講究實效,不能只注重願望;

第三,分出條理,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第四,循序漸進,不能奢求一步到位。

相信家長只要合理引導,改變孩子愛磨蹭的不良習慣也不是一件難事。



更多方法技巧,可關注VX“學而思網校精品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