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里运河】


淮水笼烟夜色横,栖鸦不定树头鸣;

红灯十里帆樯满,风送前舟奏乐声。

淮安,这次的苏北行的第三站,其实这是第二次来淮安了,距离上次已经整整五年。抵达淮安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入冬后的夜晚一天比一天冷,夜色中的清江浦却依然热闹,悠扬的淮剧声声入耳,地道的淮安人正尽情享受着淮安的夜。登上游船夜游里运河,石码头桥、常盈桥、水门桥、长征桥……一会儿功夫就穿过了数座名桥,中州岛、清江大闸、清江浦楼、石船舫等等景致在里运河两岸徐徐展开,古色古香的老淮安与活色生香的新淮安交相辉映,仿佛进行了一场穿越之旅。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里运河上的桥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里运河夜色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淮扬菜博物馆】


暝投淮阴宿,欣得漂母迎;

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

“清淮八十里,临流半酒家。”作为淮扬菜的重要发源地,淮安也是名副其实的“美食之乡”。时间有限,想在一天之内尽享淮安的美食是不可能的,据说仅是一道黄鳝,淮安就有108种做法,于是去一趟淮扬菜文化博物馆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博物馆展示了淮扬菜曲折的发展过程及其所形成的美食风格、饮食理念,里面的菜馆、民俗馆、品尝馆等五个功能区集学术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银丝百叶、钦工肉圆、淮山鸭羹……仅仅看到这些文字和模型,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了。更让人羡慕的是淮安人从饮食中提炼出的生活哲学:“适生为宝、适体为贵、适口为珍、适量为宜、适时为佳、适意为快。”这段饮食格言六适箴深深地刻在了淮安人的生活当中。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淮扬菜博物馆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韩侯故里】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叱咤从此兴;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李白的这首《赠新平少年》,可说将韩信的一生都精准大气地概括到了。作为汉初三杰之一,出生于淮安的韩信被后世誉为“兵仙”“战神” “王侯将相,国士无双。”在淮安市码头镇的韩信故里公园里有一座淮阴侯庙,大殿中一代开国皇帝刘邦只能作为配角立在一侧,而韩信却大马金刀地稳坐中间,地位高的立于侧,而地位低的却坐在中间,这情形恐怕在所有的庙宇里都是罕见的了吧。

今天我们常用的很多成语都源自于韩信,“暗度陈仓”“背水一战”讲的都是韩信用兵的经典案例,“一饭千金”讲的是知恩图报,而“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则隐隐为他日后“功高震主,鸟尽弓藏”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关于韩信的成语之中,要数“胯下之辱”最有意思,因为这可以说是一个同时拥有相反的两个意思的词了,现在我们形容受到了很大的屈辱叫受到了“胯下之辱”,而正是能忍受“胯下之辱”的度量才成就了韩信日后的无数功名。在韩信故里景区内,有一座小小的“胯下桥”,河水从桥窄窄的“胯下”悠悠流过,最终汇入宽阔的河流,看着这座桥,也就更加理解李白诗中的那句“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了。看似不起眼的一座桥,其中的意味却如此深长,正是“钻胯一市笑韩信,登台三军惊淮阴”!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点将台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韩侯钓台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韩信年谱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淮阴侯庙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胯下桥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洪泽湖】


纵目长湖水,空濛远接天;不风还激浪,无雨亦生烟。

大贾千檣集,长堤一线悬,那堪回首忆,鱼鳖泣当年。

千里长淮,汇于洪泽,淮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地质时代,而洪泽湖却是年轻的湖泊,淮、湖汇一的浩渺“天鹅湖”,真正形成的历史仅有八百余年。七百多年的黄河夺淮史中,伴随着洪泽湖的出现、扩大和泛滥,淮河下游的很多古代城镇遭到灭顶之灾。千秋兴替,几多世事沧桑,古城兴废,不禁使人心怀“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黍离之悲。

千里长淮,洪泽为患。为桑田免沉沦为沧海,为两淮百姓得以安澜生息,修堰开河,岁岁不已。为治理水患,历代在洪泽湖区域便修筑有堤坝等水利设施。明代万历年间开始,在洪泽湖东岸地势较高的地方修筑一道防洪堤,连年加固,一直延续了二百多年,这就是著名的高家堰。明清两朝“蓄清刷黄”成就了高家堰这样的古代水利奇观,但也使洪泽湖成为著名的“悬湖”,形成了“堤堰有建瓴之势,城郡有釜底之形”的局面,淮河下游的自然环境产生剧烈的变化,水无定势,汪洋恣肆。新中国成立后,淮河及洪泽湖地区的综合治理进入新时期,淮河入江水道的整治和疏浚,也成为治淮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乾隆皇帝当年在淮安御题“绩奏安澜”碑背后寄寓的历史期望,在淮河入江的地方终于化为现实。

悠悠秋风去,淮水自汤汤。无数江淮儿女治理水患,降服洪水,万顷碧涛,终化安澜。冬日里的洪泽湖,风平浪静,极目远眺,白帆点点,湖水如镜。宏伟的土堤,壮观的石墙,绿柳青翠,清风和煦。岁月悠悠,洪泽湖历经沧桑剧变,如今,沧海化为桑田,“淮水安澜”的梦想终化为现实。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洪泽湖远眺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苏北行|一诗一景话淮安

▲高家堰


分享到:


相關文章: